| 在植物學界中公認的紫檀木是“檀香紫檀”俗稱“小葉檀”。小葉檀主要產(chǎn)地印度邁索爾邦,常言“十檀九空”且最大直徑僅為20厘米左右。 國家《紅木》標準中的紫檀,是指生長于印度南部邁索爾邦的檀香紫檀,它生長慢,十分珍貴。CLTES國際貿(mào)易公約附錄Ⅱ中已將其列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非經(jīng)產(chǎn)材國批準,很難出口。因此當代檀香紫檀木的來源是很困難的,對市面上的現(xiàn)貨要特別注意其真?zhèn)巍?/div>        |  |  | 近年來,紫檀家具的收藏熱度越來越高。貴為木中之王的印度小葉紫檀,非數(shù)百年不能成材,資源的稀缺讓其貴比黃金。雖然正宗的小葉紫檀難以覓到,但是放眼市場上,各式各樣的“檀木”卻并不少見,有些雖然與小葉紫檀同科,但價值卻差之甚遠。一種來自非洲的、與小葉紫檀同科的樹種具有極強的迷惑性。這其中最出名的當屬來自非洲馬達加斯加的盧氏黑黃檀,俗稱“大葉紫檀”。  在色澤上,大葉紫檀新木鋸開后,顏色是桔紅色;而小葉紫檀是雞血紅或褐紅色。而且一些大葉紫檀樹心空者極少,出材率極高,與“十檀九空”的小葉紫檀差別很遠,大葉紫檀的價值僅是小葉紫檀的四分之一。 |         |  |  |    明代(1368-1644)紫檀為皇家所重視,海上交通的發(fā)展和鄭和七次下西洋,溝通了與南洋各國的貿(mào)易和文化交流。各國在與中國定期和不定期的貿(mào)易交往中,也時常有一定數(shù)量的名貴木材,其中包括紫檀木。但是這對中國寵大的統(tǒng)治集團來說,遠遠滿足不了需要,于是明朝政府又派官赴南洋采辦。隨后,私商販運也應(yīng)運而生。到明朝末年,南洋各地的優(yōu)質(zhì)木材也基本采伐殆盡。尤其是紫檀木,幾乎全被捆載而去。截止到明末清初,當時世界所產(chǎn)紫檀木絕大多數(shù)盡被匯集于中國。清代所用紫檀木全部為明代所采,有史料記載,清代也曾派人到南洋采伐過紫檀木,但大多粗不盈握,曲節(jié)不直。根本無法使用。這是因為紫檀木生長緩慢,非數(shù)百年不能成材,明代采伐殆盡,清時尚未復生,來源沽竭,這也是紫檀木為世人所珍視的一個重要原因。 |         |  |  | 紫檀群仙賀壽羅漢床(估價人民幣98萬元-110萬元)。  清代中期,由于紫檀木的緊缺,皇家還不時從私商手中高價收購紫檀木。清宮造辦處活計檔中差不多每年都有收購紫檀木的記載。這時期,逐漸形成一個不成文的規(guī)定,即不論哪一級官吏,只要見到紫檀木,決不放過,悉如數(shù)買下,上交皇家或各地織造機構(gòu)。清中期以后,各地私商囤積的木料也全部被收買凈盡。檀香紫檀貨源短缺,早在清代已有苗頭出現(xiàn)。田家青在《清代家具》中介紹,“從查閱清宮的資料來看,到乾隆去世時,紫禁城皇家造辦處大致上做了不下二千件紫檀家具;宮中的紫檀庫存已所剩無幾,自此之后,基本無再動用,直到光緒帝親政和大婚時,才使用了一批來修繕和制作家具。最后余料,有兩種傳說:一是慈禧太后六十大壽時全部用盡,另一說是袁世凱稱帝時用盡?!?/di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