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語文知識集萃 (一)語法知識: 1、十二詞類(性):A、名動形 B、數(shù)量代 C、副介連 D、助嘆擬 2、短語類型: A、按功能劃分七種:并列短語、偏正短語、主謂短語、動賓短語、后補短語、介賓短語、的字短語 B、按詞性劃分三種:名詞性短語、動詞性短語、形容詞性短語 3、六種句子成分:A、主語 B、謂語 C、賓語 D、定語 E、狀語 F、補語 4、三種省略號作用:A、表引文內(nèi)容省略 B、表列舉事項省略 C、表說話中斷延長 5、四種破折號作用:A、表解釋說明前文 B、表后文跳躍轉(zhuǎn)折 C、表聲音中斷延長 D、表時地數(shù)起止 6、四種引號作用:A、表引用實際內(nèi)容 B、表諷刺反語 C、表特定稱謂 D、表著重強調(diào) 7、修辭手法: 比喻、擬人、排比、夸張、反復(fù)、借代、反問、設(shè)問、引用、對比 (二)表達方式: 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三)記敘文閱讀: 1、記敘文(消息)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發(fā)生的原因、經(jīng)過、結(jié)果 2、記敘文分類:寫人、記事、繪景、狀物 3、記敘的順序:順敘、倒敘、插敘、補敘 (四)說明文閱讀: 1、說明文分類:A、按說明對象分:事物說明文、事理說明文;B、按寫作方法分:介紹性說明文、描述性說明文、記述性說明文、闡釋性說明文;C、按功用范圍分:一般說明文、科技說明文、應(yīng)用說明文 2、說明順序:A、時間順序:歷史順序、年代順序、四季交替順序、早晚(先后)順序;B、空間順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詞;C、邏輯順序:先總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簡到繁、由此及彼、從特殊到一般、由現(xiàn)象到本質(zhì)等 3、說明方法:列數(shù)字、作比較、舉例子、打比方、分類別、作詮釋、下定義、摹狀貌、列圖表、引資料 4、兩大說明方式:平實說明與生動說明 5、說明文語言特征:生動(趣味性)、準確(科學(xué)性) (五)議論文閱讀: 1、議論文分類:立論、駁論 2、議論文三要素:A、論點:解決“需要證明什么”;B、論據(jù):解決“用什么來證明”;C、論證:解決“怎樣來證明” 3、議論文結(jié)構(gòu):A、引論:提出問題;B、本論:分析問題;C、結(jié)論:解決問題 4、論據(jù)類型:事實論據(jù)(一般事實、史實、數(shù)據(jù)等)和道理論據(jù)(名言警句、科學(xué)公理、民間熟語等) 5、常見論證方法: A、最基本的論證方法:擺事實、講道理 B、常用論證方法: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引用論證(如引用故事則屬于舉例論證,如引用名言則屬于道理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類比論證(常有“同樣”“諸如此類”等詞語)、歸謬法 (六)散文閱讀: 1、散文的分類:抒情散文和敘事散文 2、散文的特點: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指表達方式和寫作手法靈活多樣,不拘一格;“神不散”指主題、意境集中、鮮明) (七)小說閱讀: 1、小說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節(jié)與環(huán)境 2、小說的結(jié)構(gòu):開端、發(fā)展、高潮、結(jié)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聲) (八)描寫方法: 1、概括介紹與具體描寫 4、小說中的環(huán)境描寫:自然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 A、社會環(huán)境描寫的主要作用: ①交代作品的時代背景。②在回答時必須結(jié)合當(dāng)時當(dāng)?shù)氐臅r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環(huán)境描寫的相關(guān)語句揭示了什么樣的社會現(xiàn)實。 B、自然環(huán)境描寫(景物描寫)句的主要作用: ①表現(xiàn)地域風(fēng)光,提示時間、季節(jié)和環(huán)境特點;②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③渲染氣氛;④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⑤突出、深化主題?! ?/p> (九)常見寫作方法、表現(xiàn)手法: 聯(lián)想、想像、象征、比較、對比、襯托、烘托、反襯、懸念、波瀾、先抑后揚、以小見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狀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十)語句在文章篇章結(jié)構(gòu)上的作用: 總起全文、引起下文、埋下伏筆、作鋪墊、承上啟下(過渡)、前后照應(yīng)、首尾呼應(yīng)、總結(jié)全文、點題、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 (十一)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點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題(深化中心) (十二)語句特色評價用詞: 準確、嚴密、生動、形象、深入淺出、通俗易懂、語言簡練、簡潔明了、言簡意賅、富有感染力、節(jié)奏感強、委婉含蓄、意味深長、發(fā)人深省、寓意深刻、引發(fā)閱讀興趣、說理透徹、有說服力 (十三)文章分析方法歸類: 1、賞詩三步法:A、知人論世(了解作者,把握背景);B、譯析字面(通譯全詩,分析景情); C、闡明主旨(簡述內(nèi)容,闡明理趣) 2、劃分文章結(jié)構(gòu)四法:A、依據(jù)表達方式 B、找尋明暗線索 C、依據(jù)時空順序 D、依據(jù)邏輯順序 3、分析八種關(guān)鍵句作用:A、點明題目,引起下文(點題句);B、點明中心,亮出主旨(中心句);C、設(shè)置懸念,引發(fā)興趣(懸念句);D、承上啟下,自然銜接(過渡句);
E、前后照應(yīng),和諧統(tǒng)一(照應(yīng)句);F、側(cè)面烘托,間接映襯(烘托句);G 、后文鋪墊,埋下伏筆(鋪墊句);H、增強語勢,突出特征(修辭句)
4、辨別七類文章寫法:A、對比寫法 B、象征寫法 C、烘托寫法 D、以小見大寫法 E、先抑后揚寫法 F、虛實結(jié)合寫法 G、夾敘夾議寫法
二、語文涉及文學(xué)文化常識 (一)文史典籍: “四書”:《大學(xué)》、《中庸》、《論語》、《孟子》 “五經(jīng)”:《詩》、《書》、《禮》、《易》、《春秋》 “四史”:《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 “四庫”:經(jīng)、史、子、集 《詩經(jīng)》六義:風(fēng)、雅、頌、賦、比、興 (二)朝代傳說: “三代”:夏朝、商朝、周朝 “三皇”:傳說之一是“伏羲、女媧、神農(nóng)” (三)地理: “三山”:相傳神仙所居住的山:蓬萊、方丈、瀛洲。 “五岳”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九州”:傳說中的我國上古行政區(qū)劃,后成為中國的別稱。 “赤縣”:古人把中國稱作“赤縣神州”。 “海內(nèi)”:古代傳說我國疆土四面環(huán)海,故稱國境之內(nèi)為海內(nèi)。 1.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2.五谷:上古對糧食作物的統(tǒng)稱。(即稷、黍、麥、豆、稻) 3.五味:指酸、咸、甜、苦、辣 4.六畜:六種家畜:馬、牛、羊、豬、狗、雞 5.文房四寶:筆、墨、紙、硯 6.文人四友:琴、棋、書、畫 7.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 8.歲寒三友:松、竹、梅 9.六書:象形、會意、指事、 形聲、轉(zhuǎn)注、假借 10.連中“三元”:凡在鄉(xiāng)試、會試、殿試中連續(xù)獲得第一名的即連中解元、會元、狀元。 11.五聲:五個音級。也稱“五音”,即我國古代五聲音階中的宮、商、角、徵、羽。 12.四大民間故事:《梁山伯與祝英臺》、《牛郎織女》、《白蛇傳》、《孟姜女》 13.三老:古代分管教化的鄉(xiāng)官。 14.及第:指科舉考試中選,應(yīng)試未中叫落第、下第。 15.童生試:也叫“童試”。包括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個階段。院試合格后取得生員(秀才)資格,方能進入府、州、縣學(xué)習(xí),所以又叫入學(xué)考試,應(yīng)試者不分大小都叫童生。 16.科舉試:正式的科舉考試分三級:鄉(xiāng)試、會試、殿試。 鄉(xiāng)試:(稱秋闈或大比)每三年在省舉行一次,秀才才有資格參加考中為舉人。第一名稱解元。 會試:在鄉(xiāng)試后第二年春天在京城禮部舉行(稱春闈或禮闈)參加者必須是舉人,考中稱貢士。第一名稱會元。 殿試:由皇帝主持,貢士有資格參加,考中稱進士。第一是狀元,第二名是稱榜眼,第三名是稱探花。合稱三甲鼎。 17.《爾雅》:我國最早的釋詞專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成體系的詞典。 18.“風(fēng)雅”,指《詩經(jīng)》里的國風(fēng)和《楚辭》里的《離騷》,常用作代指文學(xué)才華。 19.《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305篇,按音樂性質(zhì)分“風(fēng)、雅、頌”三大類 20.頓首:古代一種拜禮,為“九拜”之一。俗稱叩頭。 21.稽首:古代的拜禮,為“九拜”之一,行大禮。 22.跪:古代兩膝著地,聳身挺腰、臀不沾腳跟。 23.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輩中長幼排行次序。 24.五更:我國古代把夜晚分在為五個時段,用鼓打更報時,也稱“五鼓”或稱“五夜”。一更19—21點,二更21—23點,三更23—1點,四更1—3點,五更3點—5點?! ?/p> 25.四時:指春、夏、秋、冬四季。正、二、三月為春季,分別稱作孟春、仲春、季春(三春);四、五、六為夏季分別稱作孟夏、仲夏、季夏(三夏);秋季、冬季以此類推。 26.《說文解字》:東漢許慎編的最有影響的一部古代辭書。 27.“三教九流”:“三教”,指佛教、道教、儒教;“九流”指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nóng)家。舊指宗教或?qū)W術(shù)界的各種流派,也指社會上各行各業(yè)的人?!叭叹帕鳌倍嗪H義?! ?/p> 28.無事不登三寶殿:俗話。即沒有重要的事不敢來麻煩的意思。 “三寶”,佛教名詞,指佛、法、僧。 29.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古代習(xí)慣把社稷作為國家的象征。 30.謚號:君主時代帝王、貴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跡所給予的稱號,以示褒貶善惡。如范仲淹謚號為“文正”。 1.桑梓:家鄉(xiāng) 10.敬稱:①稱帝王:萬歲、圣上、圣駕、天子、陛下等 ②稱太子:殿下 ③稱將軍:麾下
④稱對方或?qū)Ψ接H屬:有令、尊、賢、仁。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稱呼對方的親屬。如令尊(對方的父親),令堂(對方的母親),令閫(kǔn)(對方的妻子),令兄(對方的哥哥),令郎(對方的兒子),令愛(對方的女兒);尊,用來稱對方有關(guān)的人或物。如尊上(稱對方的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稱對方父親),尊堂(對方的母親),尊親(對方親戚),尊駕(稱對方),尊命(對方的囑咐),尊意(對方的意見);賢,用于稱平輩或晚輩。如賢家(稱對方),賢郎(稱對方的兒子),賢弟(稱對方的弟弟)。仁,表示愛重,應(yīng)用范圍較廣。如稱用輩友人中長于自已的人為仁兄,稱地位高的人為仁公等。⑤稱年老的為:丈、丈人(后來指妻父)又稱“泰山”;妻母稱丈母,又稱“泰水”。⑥稱謂前加“先”,表示已死。⑦對尊長者和同于朋輩間的稱謂有:君、子、公、足下、先生、大人等?! ?/p>
11.年齡稱謂(代稱):①垂髫 (六)作家與作品 魯迅書簽上寫了讀書三到:即口到、眼到、心到。 2.《論語》為“四書”之一,是記錄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書,是一部語錄體散文。孔子是春秋時代魯國人,古代偉大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大師?! ?/p>
3.孟子,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時鄒國人,是孔子以后的儒家大師?!睹献印肥且徊坑涗浢献蛹捌涞茏诱薄⒔逃?、哲學(xué)、倫理等思想觀點和政治動力的書?! ?/p>
4.《左傳》編年體史書。傳說是春秋時魯國史左丘明編著。《曹劌論戰(zhàn)》選于此書。 5.《列子·湯問》作者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鄭國人,戰(zhàn)國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寓言故事《愚公移山》選于此書?!拌饺藨n天”出自《列子·天瑞》?! ?/p>
如初唐“四杰”:即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中唐三大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晚唐“小李杜” 李商隱、杜牧;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孟浩然;
邊塞詩人:高適、岑參 9.唐宋散文八大家:韓愈、柳宗元、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歐陽修、曾鞏 10.宋代文學(xué)成就最高的是詞。代表宋代詞壇兩大流派風(fēng)格的是蘇軾的豪放派和李清照婉約派。名 11.明清時代四大古典小說是:《三國演義》(羅貫中·明)、《水滸》(施耐庵·明)、《西游記》(吳承恩·明)、《紅樓夢》(曹雪芹·清) 12.《儒林外史》長篇章回體諷刺小說,作者是清代小說家吳敬梓?!芭R死的時候點兩根燈草就閉不上眼睛的人”就是這部小說中塑造的吝嗇鬼嚴監(jiān)生的形象?! ?/p>
13.世界三大短篇小說之王:契訶夫(俄)、歐·亨利(美)、莫泊桑(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