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大詩人陸游名句:“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千古傳誦。人們之所以傳誦這兩句詩,就在于它深刻揭示了客觀世界里“功夫在詩外”的規(guī)律。當然,不僅寫詩如此,其他的各行各業(yè)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是如此。至于可以進行水平優(yōu)劣比較的技藝等,到了頂尖水平的競賽時,功夫的部分,技藝的部分往往不是決定優(yōu)劣的根本因素了。相反,是人的其他如性格、文化修養(yǎng)、情商等因素在起決定性的作用。在日本和韓國共同舉行的第17屆世界杯足球賽上,韓國和日本有非常出色的發(fā)揮,尤其韓國竟然進入了八強(韓國隨后還進入了四強,但是這四強的獲得在相當多人看來是違背了體育道德和體育精神獲得的,是不應該算數(shù)的),這一冷門使得多達幾十萬買竟猜“八強”足球彩票的中國人紛紛跌落掉了眼鏡,高達7800萬的彩金竟無一人獲得。并不是韓國的足球水平短短四年間有了多大的提高,是韓國人的非技術(shù)性因素在有地利的情況下有了異乎尋常的發(fā)揮,也反證了“功夫在詩外”的正確性。
那么韓國的圍棋呢?
美國亞特蘭大舉行的奧運會上,比賽之緊張激烈及某些戲劇性的比賽結(jié)局給人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對此,前體操王子李寧講過這么句耐人尋味的話——奧運會冠軍不是訓練出來的而是賽出來的。這句話不僅詮釋了奧運會比賽中許多令人瞠目結(jié)舌的金牌歸屬,而且可以借鑒到最近一系列的圍棋大賽中來。最近,無論是東洋證券,富士通、應氏杯,還是世界最強戰(zhàn)等,各圍棋賽中也都出現(xiàn)了許多“必然中的偶然”和“偶然中的必然”。這之中,從總的趨勢上,從基礎上看當然首先是棋藝水平起著主導的決定性的作用。但當棋局極度細微,當爭冠雙方棋藝水平旗鼓相當,當勝負的天秤擺來擺去,當一盤決勝的棋和數(shù)以萬計的金錢緊密相聯(lián)時,棋手的心理素質(zhì),對局前調(diào)適出的心態(tài)、身體狀況、一個時期來的競技水平、人的意志性格等許許多多非棋因素,便會不知不覺地發(fā)揮作用.若發(fā)揮了正作用,就會將勝利奪到手,如果相反,勝利就會擦身而過。
一、“天才”中的新內(nèi)容
在以往人們的經(jīng)驗和印象中,所渭“天才”主要是指一個人頭腦的聰明程度,在可比范圍內(nèi)的記憶、計算、反應、理解、觀察等智力條件和智力因素。最近美國一家研究機構(gòu)對傳統(tǒng)的上述智商看法進行了大量統(tǒng)計和研究,得出了新結(jié)論,以美國耶魯大學科學家約翰·梅耶爾為代表提出了,“包括寬厚、自信、堅毅等人的內(nèi)在情緒因素”的作用,首創(chuàng)了“情緒智力”的概念。提出把“情緒智力”考慮進去的“全面科學地測定人類的智力”的看法。剛開始的時候人們還沒有為此理論找出一個簡潔的稱呼,現(xiàn)在有了——“情商”,情緒的智力商數(shù)的意思。
《紐約時報》科學版撰稿人丹尼爾·戈爾曼博士考察了美國電報電話公司的著名貝爾實驗室后認為,聚集了世界上最優(yōu)秀的工程技術(shù)人員的貝爾實驗室之所以“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這些一流學者之間的友好、愉快和有效的合作,他們的“情緒智力”超過常人。
上述著名心理研究人員普遍認為:“在決定一個人將來是否能夠有所成就的諸多因素中,智力的作用充其量只占二成,在其余的80%的決定因素中,‘情緒智力’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雖然情緒商數(shù)也與先天有關(guān),但它可在很大程度上進行后天改造?!豹?/strong>
同是上海籍的棋手,大的文化淵源背景基本相同的陳祖德、錢宇平、常昊的成長過程似乎充分證明了上述理論的不謬。
陳祖德九段步入棋壇時,我國一流高手和日本九段之間棋力差距是讓二子都擋不住的,但就在這整體水平都不高的情況下,短短四、五年間(1959年一1963年)陳祖德就提高自己棋力達二子以上,讓先戰(zhàn)勝了日本九段??v觀陳祖德九段的棋藝生涯,除了他的圍棋才華,其他知識也比較豐富,他在文學方面亦有深厚功力(有名著《超越自我》為證),其為人稱道的人格修養(yǎng),其平易近人虛懷若谷的謙和都是他在“情緒智力”方面占有相當優(yōu)勢的地方,所以他能在我國圍棋水平相當拮據(jù)的情況下脫穎而出,為今后中國圍棋的騰飛奠定了第一塊基石.
了解錢宇平學棋經(jīng)歷的人無不認為“錢大”是絕對生來最適合下圍棋的人。無論他入段時的年齡還是升為九段時的年齡,就全世界范圍而言,他都是名列前茅的捷足先登者。但在他的成長過程中和陳祖德一個很大的不同之處在于,他幾乎在四、五歲時就進入了圍棋世界,而不像陳,已系統(tǒng)全面扎實地完成了初高中文化教育才步入棋壇的。這不能不認定是錢宇平在文化修養(yǎng)方面的一個嚴重不足,由于他過早地進入到除了圍棋還是圍棋的專業(yè)隊里,他的情緒性格都沒能經(jīng)過應有的鍛煉與磨煉,以至,棋上他是九段;棋下他是否“入門”了都難說。他的“情緒智力”明顯低于許多人,“富士通杯”決賽棄權(quán)只不過突出表現(xiàn)出了這一點。一顆繼聶衛(wèi)平、馬曉春之后的中國棋壇巨星出師未捷先告隕落,實在令人扼腕痛惜。韓國棋手曹熏鉉、劉昌赫都曾服過兵役,都曾在兵營中度過不短的三年,這種對棋的“中斷”并沒有影響到曹劉圍棋上的輝煌成功。這里可否對我們的棋手培養(yǎng)有某種啟發(fā)和借鑒呢?
八十年代中期,少兒棋壇上曾有過名顯一時的“四小天王”,十年過去,“四小天王”中,最被父母告誡不得以“天王”自居的常昊已出道,繼聶衛(wèi)平馬曉春之后成為擂臺賽中五連勝的第三條騰飛的龍。其余三位“天王”暫不能和常昊論短長,而和常昊同時或更早進國家少年隊的棋手有的比常昊成名更早,但就目前國內(nèi)外的戰(zhàn)績而言均不如常昊。是他們的才氣不如常昊?是他們不如常昊用功?是他們?nèi)狈统j灰粯拥臋C遇?這之中可能有細微差別,但不可忽視的是:常昊的“情商”顯然比其他少年棋手更高一些,什么時候見到的常昊都是那樣謙虛那么心氣和平,精神飽滿.從未見到其有情緒不樂觀的時候,贏了棋如此,輸了棋也如此,這種健康的情緒無疑會有利于他本人情緒的穩(wěn)定,有利于他棋藝水平的發(fā)揮。由此引出一個新話題,提高棋藝固然是職業(yè)棋手的天職,培養(yǎng)良好的“情緒智力”看來也十分重要,因為光有水平是不夠的,把水平發(fā)揮出來了才能最終贏得勝利。
現(xiàn)在的常昊似乎在世界圍棋的爭霸中常有失常的表現(xiàn)。沒有能保持前幾年時的那種良好的狀態(tài),不多的幾年前,人們還認為中國的常昊和韓國的李昌鎬正在圍棋事業(yè)的長跑途中并駕齊驅(qū),而現(xiàn)在的常昊有些越跑越慢的跡象,這的確是個應該引起圍棋愛好者關(guān)注的問題。本書也是意在尋找問題的癥結(jié),解決問題的辦法。如果從常昊等人的身上找不出問題的存在和解決的辦法,我們的目光可以轉(zhuǎn)移到目前世界最強的棋手李昌鎬身上,進行對比也許可以有相當?shù)慕梃b意義。
二、李昌鎬到底強在何處?
李昌鎬曾經(jīng)非常強大,即使今天他已經(jīng)退出了一流的行列,但是,他曾經(jīng)的輝煌也值得我們進行深刻的總結(jié),找出他為什么一度非常厲害的原因。
李昌鎬在跨越了世紀的十幾年中,始終保持著良好的狀態(tài),保持著遙遙領先的比賽成績,目前中日韓三國棋手加一塊也找不出第二個能趕上他的人。如果說據(jù)此就得出李昌鎬是棋藝上的超天才,再無人可敵,前幾年不僅職業(yè)棋手們不服氣,就是業(yè)余棋界也不會認同?,F(xiàn)在除了韓國的一些個別圍棋新秀外,大家在李昌鎬面前都有些自愧弗如之感,但是李昌鎬真的那么神鬼莫測嗎?
第七屆東洋證券杯決賽第二局,馬曉春在左上角故意留下破綻不補,專等著李昌鎬去中計,果不其然,李中了計,之后局勢急轉(zhuǎn)直下,馬曉春干凈利落地贏下了這一盤。李昌鎬這處小小的失誤明確顯示出李的不足之處——當李遇到突如其來,他頭腦中未考慮到的著法時,他也驚慌失措,也計算不周,也會應付不當??傊矔负统H艘粯拥腻e誤。甚至在隨機應變方面他還不如一些其他中日韓高手。
據(jù)曹熏鉉的文章披露,李昌鎬在他家作內(nèi)弟子時是極其用功的,他住的房間常常是最后一個熄燈,甚至有時通宵達旦。用功應該不是成為冠軍的特殊之處,哪個有杰出表現(xiàn)的人能沒有過下苦功的經(jīng)歷?難的不是一個階段的下苦功,而是不認為下苦功為苦才是真正地進入了超人的境界。
曹熏鉉對李昌鎬表示由衷贊賞的是李昌鎬那根本不為世俗所動的心態(tài)和修養(yǎng),曹熏鉉說:“象佛一樣的沉默;明明是知道卻佯裝不知,關(guān)心的焦點可以由中心到邊緣;卻對世間萬事萬物沒有任何好奇心;別人窮盡一生追求勝利,他雖一而再,再而三地奪冠,卻不露一點喜色;他似乎已經(jīng)洞察到事物核心所在,卻為了掩飾他銳利的目光而低下了頭;他不愿意走在不確實的大路上,而愿意隱身在實實在在的羊腸小道中……外在的天才是閃光的,容易迷惑人。有時候這樣的天才也會自我陶醉在這種光環(huán)里,最后又沉淪為普通的人。
曹熏鉉是李昌鎬的老師,古話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又說“知子莫如父”,曹熏鉉對李昌鎬的評價可以說沒有比這更深刻的了。曹熏鉉本人就是個圍棋天才,他又看到了許多圍棋天才的沉淪,所以他的評價是不會錯的,遺憾的是許多的人不愿意或不能夠深刻認識李昌鎬,以李昌鎬為榜樣。李昌鎬正是由于持有上述的人生態(tài)度,有這樣的功力,所以很少見李昌鎬的棋局中由于一著不慎而將棋下崩了的情況。孫子兵法上講:“昔之善戰(zhàn)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贝笠馐钦f:善于打仗的人,首先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才能談得上爭取到最后的勝利。而李昌鎬在做人為人上已經(jīng)處于不敗之地了,他下出的棋不過是他內(nèi)心世界的外在表現(xiàn),他能不強嗎!
三、圍棋中的體能問題
作為同是有勝負對抗和勝負結(jié)果的圍棋比賽,同樣也存在著棋手的運動體能問題,尤其在各種比賽日益增多,棋手賽事頻繁的今天,體能已經(jīng)較多地影響到比賽結(jié)果。這個問題應該列入被重視和研究的范圍。足球或其他一些以體力為主的運動項目的體能問題比較容易察覺和突出,以至要進行專門的體能訓練。正在進行的第17屆世界杯足球賽,韓國的體能好是他們的主要優(yōu)勢。
圍棋由于是人腦的體能問題,目前還沒有人注意到腦體能也已經(jīng)在某些圍棋比賽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但是,凡較多參加過正規(guī)圍棋比賽的人大都有如下的體會:人腦的疲勞不像身體的疲勞那樣易于察覺和表現(xiàn)明顯。身體疲勞后,肌肉酸疼,跑不動、跳不高、忽然變的力不從心,難以完成平時很容易就做出的動作,甚至胳膊、腿、腳抽筋,這些癥狀明白無誤地提醒運動員本人——你已經(jīng)過度疲勞了。而圍棋比賽當正在緊張進行時,明明計算速度已經(jīng)下降,還要進行反復計算,點過的空總記不住是點了還是沒點等等,當這種情況發(fā)生后,參賽者本人卻不一定能意識到這是大腦疲勞的現(xiàn)象。棋手的昏著大多出現(xiàn)在這個階段,正式比賽中,自緊一氣,以為要過劫材了便去提劫造成復劫敗。以為交換過一個順序,其實并未交換等等,由于這些非正常水平的昏著而至痛失好局的并不罕見。越是重大比賽,越是交戰(zhàn)雙方麈戰(zhàn)了較長時間的越容易出現(xiàn)上述頭腦發(fā)昏的情況。
有關(guān)科研人員曾作過這樣的測試,一個健康的中學生,連續(xù)用腦30分鐘,血糖為120毫升/100毫升,這時,大腦反應快,記憶力強。但連續(xù)用腦120分鐘后,大腦反應開始遲緩,思維能力減弱。如連續(xù)240分鐘用腦,血糖就會降低45毫升/100毫升,這時大腦功能開始失調(diào)。
上述資料可以作為圍棋運動員的參考。如何合理地分配自己的腦力呢?李昌鎬的官子功夫天下第一,依筆者之見,并不完全是他的官子“技藝”如何了得,更主要是當他下到官子階段時,他還保持著較為充沛的腦力,在腦體能有保障的情況下他的官子功夫才得以充分發(fā)揮,單就官子“功夫”來講.他即使比馬曉春、小林光一、趙治勛等人高,也高不出如此大的一截——下成細棋就是他贏。冷眼旁觀李昌鎬的棋,他在中盤以前并不刻意謀求較大優(yōu)勢,而往往只求不劣勢即可;他在布局時并不追求出新,而求均勢即可,這樣可以不必耗費大量腦力苦思冥想新著和應付新情況。局勢平穩(wěn)還可以避免情緒緊張,因為人如果處在緊張狀態(tài)下,體力消耗是雙重的,既要用腦去想棋,還須克服緊張的情緒。
另據(jù)醫(yī)學家測定,大多數(shù)人的頭腦運行最佳狀態(tài)不是人們通常認定的每日上午,相反上午10時是人們大腦的第一個疲勞期。下午3、4點是大腦全天最興奮的時間。如果據(jù)此來分配自己的腦力,那么在上午的比賽中多走自己熟悉的布局,保持腦力,在下午時再挑起戰(zhàn)斗應付復雜局面,是否效果更好一點。盡量利用對手的時間來想棋,這樣,由于沒有要走下一步棋的壓力,往往用腦效率高而且更易計算準確考慮周到。聶衛(wèi)平、劉小光等人都有這方面的經(jīng)驗之談.有意識地找恰當時間到賽場外散散步,放松一下,再決定關(guān)鍵時刻的行動方案也是彌補腦力不足的好辦法。
四、心理暗示的正作用和負作用
作為棋手,“自信心”是非常有利于取得勝利的精神支柱。如何加強自己的“自信心”,目前在運動員中較為流行的做法之一是“心理暗示”,比如某棋手在上海連勝過兩場預期中可能要輸?shù)年P(guān)鍵比賽,此事自然會給他留下難忘的印象。無形中他把上海視為自己的“?!钡?,再來上海賽棋,“自信”一下子就突然加強了。他的自信是在以往的勝利的經(jīng)歷暗示下增強的,這是心理暗示的正效應。
馬曉春在第7屆東洋證券杯第一階段決賽前曾公開講;如果此行和李昌鎬下成1比l,那么此次決賽我的勝利稍稍占優(yōu),是52%。與其推敲這超過50%的2%怎么計算出來的,
不妨把這個講話看作是馬曉春為增加自己的信心而精心設計的一種心理暗示的方法。因為在他和李昌鎬之間,棋藝上難分伯仲,堪稱當今世界上比肩而立的雙雄,無論是他還是李在決賽的壓力下,在二人棋藝的對峙下,無論是0比2還是2比0可能性都非常小,而可能性最大的則是1比1,換句話說,他已料到1比1幾乎是沒跑了,則再說此后他將有52%的優(yōu)勢,為加強自己的自信埋下伏筆。但是,由于心理暗示是隨時都可以找到暗示的機會和暗示的時間,實質(zhì)上當信心不足,心里沒底時,一會兒暗示可以贏,一會兒暗示是必然輸,自信仍是難以加強。如,馬曉春和李昌鎬下成1比1之后,馬再去韓國住的房間號是4層的444,這時可能又會冒出不吉利的心理暗示,全是“4”,本來已確立于的自信心很可能又被這該死的“4”打消了。所以心理暗示即有正效應又有負效應,它的概率一般情況下是一半對一半,并不垂青格外對它相信的人。
與心理暗示相對應的是冷靜地客觀地分析一下自己和對手的優(yōu)長,集思廣益,兼聽則明,多聽聽其他棋手的各種意見,從人們的關(guān)注中汲取鼓勵和精神的力量。掌握的情況多,信息多,肯定的話聽得多,就容易做到心里有“底”,這樣豎立起的信心植根在實事求是的基礎鉆研棋藝上。藝無止境,即使是九段也仍須不斷努力,若在棋藝上有了超過別人的明顯之處,即使不用心理暗示的方法信心也會很足。而心理暗示在這個基礎上則更多的是發(fā)揮正效應,也就是俗話說的——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心理暗示偏向那些本來實力就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