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高考詩歌鑒賞答題模式

 淡泊清心 2012-04-09

高考詩歌鑒賞答題模式  

    第一種模式分析意境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這首詩歌為描寫了什么樣的景物?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托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gòu)建的讓人產(chǎn)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題步驟】
     這類問題,它的固定格式分為三個部分:
     描摹詩歌圖景概括意境特點剖析作者思想
     第一部分,考生應(yīng)該用自己的語言把詩歌所營造的意境描摹出來,這里有兩個要點,一是用自己的語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個景物都寫到,但要寫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語言力求優(yōu)美。描繪詩中展現(xiàn)的圖景畫面??忌鷳?yīng)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xiàn)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于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lián)想和想像加以再創(chuàng)造,語言力求優(yōu)美。
     第二部分,考生在描摹出圖景后,用一句簡練的話語概括這些景物所營造的情境的氛圍特點,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jié)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yōu)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準(zhǔn)確地體現(xiàn)景物的特點和情調(diào)。
     第三部分,根據(jù)這首詩歌情境氛圍的特點再來談詩人的思想感情。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yīng)答出為什么而“感傷”。
     常見錯誤:考生在解答此類問題時常見的失誤有兩點,一是描摹景物時采用直譯的方法,變描摹為翻譯;二是考生往往著重于“思與境偕、情景相融”的正襯模式,而忽略了一些詩歌是通過景物來反襯思想感情,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錯誤。在這種情況下,應(yīng)多從詩人的生平、抱負或標(biāo)題來思考,避免出錯。
     【答題示例1】絕句二首(其一)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fēng)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注】此詩寫于詩人經(jīng)過“一歲四行役”的奔波流離之后,暫時定居成都草堂時。
     此詩描繪了怎樣的景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答】此詩描繪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象:春天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江水映日,春風(fēng)送來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濕,燕子正繁忙地銜泥筑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沙洲上靜睡不動(步驟一)。這是一幅明凈絢麗的春景圖(步驟二)。表現(xiàn)了詩人結(jié)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后愉悅閑適的心境(步驟三)。
     【答題示例2】
     山居秋暝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魚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問】作者在這首詩中塑造了怎樣的一種意境?這種意境中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理想?
     【答】山雨初霽,萬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凈。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蓮,是空山秋天恬靜幽美的景象。通過詩一般景物的描寫,反映了詩人過安靜淳樸生活的理想和對污濁官場的厭惡。詩中以物芳而明志潔,以人和而望政通。泉水、青松、翠竹、青蓮,可以說是詩人高尚情操的寫照,也是為詩人理想境界的環(huán)境烘托。
     【答題示例3】
     西樓曾鞏
     海浪如云去卻回,北風(fēng)吹起數(shù)聲雷。朱樓四面鉤疏箔,臥看千山急雨來。
     【注】鉤疏箔:把簾子掛起。
     【問】這首詩描寫了什么景象?這首詩表達了什么詩人怎樣的情感?請簡析之。(6分)
     【答】連天的海浪伴隨著陣陣雷聲洶涌而來,在北風(fēng)的呼嘯中波浪不斷拍打堤岸,又咆哮著遠去,這首詩描寫了海濱暴風(fēng)雨來臨前的壯美景象,渲染了“山雨欲來風(fēng)滿樓”的雄偉氣勢。表達了詩人開闊的胸襟和內(nèi)心豪情。暴風(fēng)雨將臨,按常理本當(dāng)關(guān)門閉戶躲避,但詩人卻反而高掛起簾子,敞開窗戶,為的是能飽覽“千山急雨來”的壯觀。
     【答題示例4】《烏衣巷》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問】作者對烏衣巷的描寫有一種怎樣的情境氛圍,請簡要分析。作者由此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東晉時烏衣巷繁華鼎盛,而今野草叢生于達官貴族的房基,偏斜的夕陽在巷口拉長了影子,夕陽殘照中,燕子在百姓的屋舍上翻飛。詩人為我們營造了一個蕭索悲涼的畫面。在這個畫面中,涂抹出了詩人感慨滄海桑田,繁華不再、人生多變的深意。
     第二種模式分析技巧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xiàn)手法?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xiàn)技巧(或藝術(shù)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fā)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現(xiàn)手法是詩人用以抒發(fā)感情的手段方法,要準(zhǔn)確答題,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現(xiàn)手法。表現(xiàn)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寫手法、修辭手法三大類。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兩種?!鞍材艽菝颊垩聶?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就是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詠物詩;托物寓理,如“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一般是哲理詩。
     描寫手法主要有:(1)襯托,分正襯和反襯。正襯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反襯又有動靜襯,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聲寂襯,如“日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以樂景襯哀情,如“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等。(2)聯(lián)想和想像,又叫虛實結(jié)合,如“野花留寶靨,碧草見羅裙”。(3)對比。(4)白描。如“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田野無閑田,農(nóng)夫皆餓死”。
     修辭手法在古詩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有:(1)比興。如“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詠之物。(2)比喻。(3)擬人。(4)夸張。(5)雙關(guān)。如“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此外還有設(shè)問、反問、反語等。
     【答題步驟】
     (1)準(zhǔn)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2)結(jié)合詩句闡釋為什么是用了這種手法。(3)此手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1】早行
     陳與義
     露侵駝褐曉寒輕,星斗闌干分外明。
     寂寞小橋和夢過,稻田深處草蟲鳴。
     此詩主要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襯手法(步驟一)。天未放亮,星斗縱橫,分外明亮,反襯夜色之暗;“草蟲鳴”反襯出環(huán)境的寂靜(步驟二)。兩處反襯都突出了詩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飄泊引起的孤獨寂寞(步驟三)。
     【答題示例2】送魏萬之京李頎
     朝聞游子唱離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鴻雁不堪愁里聽,云山?jīng)r是客中過。
     關(guān)城樹色催寒近,御衣砧聲向晚多。莫見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蹉跎。
     【注】離歌:離別之歌。關(guān)城:潼關(guān)、函谷關(guān)。御苑:皇家宮苑。砧聲:搗制寒衣之聲。
     【問】尾聯(lián)用什么藝術(shù)手法表達出怎樣的思想內(nèi)容?
     【答】尾聯(lián)直抒胸臆,以長者的口吻表達了對魏萬的勸勉:莫把長安當(dāng)作行樂之地而虛度大好時光。這是一般送別詩最常見的做法。
     【答題示例3】塞下曲李白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笛中聞?wù)哿?,春色未曾看?BR>     曉戰(zhàn)隨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注】折柳:即“折楊柳”,古樂曲名,多為傷春悲離之辭。樓蘭:西漢時樓蘭的一個國王,曾屢次派人攔殺漢使,后被大將軍霍光派人用計殺掉。
     【問】談?wù)劚驹姳磉_技巧上的妙處。
     【答】額聯(lián)用典,也使用了反襯手法?!暗阎新?wù)哿保牭接腥舜灯鹆饲印罢蹢盍?,自然引人想起家鄉(xiāng)的春色和親人,但眼前春色全無,親人遙遙不能相見;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將士積極參戰(zhàn),英勇殺敵。額聯(lián)言簡意賅,對表現(xiàn)戰(zhàn)士們對國的忠勇,起了有力的襯托作用。(要切合原詩,有觀點、有分析。)
     【答題示例4】越中覽古李白
     越王勾踐破吳歸,戰(zhàn)士環(huán)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鵠飛。
     石頭城劉禹錫
     山圍古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此畺|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
     【問】從藝術(shù)手法的角度分析這兩首詩的異同。
     【答】相同點:兩首詩都采用了對比反跌手法,把歷史上得意君王的一場春夢,與現(xiàn)實顯示出這一夢境的殘破景象——為輝煌歷史哀鳴的翻飛“鷓鵠”和為輝煌歷史見證的“舊時”月亮,各自形成對比,共同傳遞出一種深沉的歷史悲涼感;《越中覽古》以“只今惟有”反跌一筆,振起全篇?!妒^城》以“舊時月”暗轉(zhuǎn),隱隱反照的是東晉到南朝近三百年的歷史。
     不同點:《越中覽古》由歷史典故發(fā)軔,由昔向今延伸,側(cè)重狀昔日的繁華,引渡到現(xiàn)實情景,勾勒出一幅動態(tài)畫面;《石頭城》從今往昔推移,反方向運作,側(cè)重描繪今之荒涼,定格于一個靜態(tài)鏡頭。
     第三種模式分析語言特色
     【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fēng)格。談?wù)劥嗽姷恼Z言藝術(shù)。
     【解答分析】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xiàn)出來的語言風(fēng)格。能用來答題的詞一般有:清新自然、樸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多用口語、委婉含蓄、雄渾豪放、筆調(diào)婉約、簡練生動……
     常見錯誤:有些考生從語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煉詞、煉字,闡述字詞運用的巧妙,這是以前詩歌點評的做法。語言的特色不能等同于語言的使用,這樣的解答顯然不對。
     【答題步驟】
     (1)用一兩個詞準(zhǔn)確點明語言特色。(2)用詩中有關(guān)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3)指出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1】春怨
     唐·金昌緒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請分析此詩的語言特色。
     【答】此詩語言特點是清新自然,口語化(步驟一),“黃鶯兒”是兒化音,顯出女子的純真嬌憨?!疤鋾r驚妾夢,不得到遼西”用質(zhì)樸的語言表明了打黃鶯是因為它驚擾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夢(步驟二)。這樣非常自然地表現(xiàn)了女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驟三)。
     【答題示例2】
     新晴野望王維
     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郭門臨渡頭,村樹連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農(nóng)月無閑人,傾家事南畝。
     【問】這首詩歌的語言與陶然明《歸園田居》的語言都有______________的特色。
     【答】平淡質(zhì)樸(平淡自然)。
     【答題示例3】
     長干曲四首(其一)崔顥
     “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停舟暫借問,或恐是同鄉(xiāng)。
     【問】品評這首詩歌語言上的特色。
     【答】這首詩歌的的語言樸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何處住,在橫塘,通過自問自答的對話形式,采用樸素的口頭語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個素樸真率的船家女形象。
     第四種模式煉字型
     【提問方式】這一聯(lián)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么字?為什么?
     【提問變體】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jīng)錘煉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并結(jié)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答題步驟】
     (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2)展開聯(lián)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1】南浦別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別,西風(fēng)裊裊秋。
     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前人認為,“看”字看似平常,實際上非常傳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么?
     【答】同意???,在詩中指回望(步驟一)。離人孤獨地走了,還頻頻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腸寸斷。此字讓我們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淚眼朦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驟二)。只一“看”字,就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了離別的酸楚(步驟三)。
     【答題示例2】過香積寺王維
     不知香積寺,數(shù)里入云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禪⑴制毒龍。
     [注釋]①安禪,佛家語,指閉目靜坐,不生雜念;毒龍世俗欲念。
     【問】古人評詩時常用“詩眼”的說法,所謂“詩眼”往往是指一句詩中最精練傳神的一個字,你認為這首詩第三聯(lián)兩句詩的“詩眼”分別是哪一個字?為什么?請結(jié)合全詩簡要賞析。
     【答】例一:第三聯(lián)上下兩句的詩眼分別是“咽”和“冷”。喧鬧的泉聲遇“危石”而哽咽,溫暖的日色因樹林的幽深而變冷。這“咽”和“冷”充分點明和突出了深山的特點,烘托出幽靜、悠遠的冷清氣氛。作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表現(xiàn)愿意遠離世俗欲念的隱士情懷?!敬舜鸢笍谋憩F(xiàn)手法的角度分析其妙處】
     例二:第三聯(lián)上下兩句的詩眼分別是“咽”和“冷”。因為“咽”用擬人的手法寫泉流之聲,以動寫靜,突出禪寺之靜,生動而傳神地寫出泉流過高石時,水聲急變,形象而生動;“冷”字不僅寫出日色下青松的色調(diào),更突出了香積寺環(huán)境的清幽、靜謐,這一禪院寂靜空靈之感由這一“冷”字表現(xiàn)出來。
     【此答案從修辭和表現(xiàn)手法的角度分析其妙處】
     第五種模式一詞領(lǐng)全詩型
     【提問方式】某詞是全詩的關(guān)鍵,為什么?
     【解答分析】古詩非常講究構(gòu)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gòu)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diào)、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出考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
     【答題步驟】
     (1)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從該詞在詩中結(jié)構(gòu)上所起的作用考慮。
     【答題示例】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fēng)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wù)哿?,何人不起故園情?
     “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guān)鍵,“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關(guān)鍵”之說,為什么?(2002年高考題)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別懷遠”,而詩歌的主旨正是思鄉(xiāng)之情(步驟一)。這種思鄉(xiāng)之情是從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步驟二)??梢姟罢哿笔侨姷年P(guān)鍵。

高考詩歌鑒賞答題格式
      一、基本概念
      1、表達方式:
      詩詞中主要運用敘述、描述、議論、抒情四種表達方式。其中,描寫、抒情是考查的重點。
      描寫方式有動靜結(jié)合、虛實結(jié)合等;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襯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語皆情語等。
      2、結(jié)構(gòu)形式:
      常見的有首尾照應(yīng)、開門見山、層層深入、先總后分、先景后情、卒章顯志、過渡、鋪墊、伏筆等。
      3、修辭手法:
      包括對偶、比喻、擬人、借代、夸張、排比、反復(fù)等。
      4、寫作技巧:(藝術(shù)技巧、表現(xiàn)手法)
      包括賦比興、襯托、用典、對比、渲染、卒章顯志、畫龍點睛、以小見大、欲揚先抑、聯(lián)想想象、語序倒置等。
      5、藝術(shù)風(fēng)格:
      包括雄渾、曠達、豪放、俊爽、沖淡、沉郁、悲慨、婉約等。
      6、語言特色:
      包括清新、平淡(質(zhì)樸)、絢麗、明快、含蓄、簡潔等。
      7、描寫:
      包括動、靜,點、面,正面描寫、側(cè)面描寫,遠、近、高、低等。
      二、解答技巧
      (一)解題入格
      1、詩歌形象:身份+性格
      2、詩歌意象、含義:表層含義+深層含義(即解釋詩句)
      3、所抒感情:通過什么內(nèi)容+抒發(fā)(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4、體會意境:客觀形象+主觀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5、品味關(guān)鍵詞句:含義+手法+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6、賞析修辭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7、賞析表達方式:怎樣敘(描寫)+敘(描寫)什么+抒什么情
      8、賞析表現(xiàn)手法:手法+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9、體會詩歌情感:憂國憂民之感慨、國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涼、征夫思婦之幽怨、懷才不遇之寂寞、報國無門之激憤、建功立業(yè)之豪邁、自由悠閑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熱愛、親情友情之真摯、歸耕隱居之樂、黑暗官場之苦、離別思念之緒、貶官謫居之恨、時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10、概括詩歌內(nèi)容:這是一首什么樣的詩+詩歌各句分別寫了什么+通過什么手法+抒發(fā)什么情感+評價(總分總式)
      (二)答題程式
      “寫什么”方面:寫景抒情,詠物言志(情),懷古詠史,即事感懷,邊塞征戰(zhàn),山水田園,意象,意境,背景,主旨。
      “怎樣寫”方面:浪漫主義,現(xiàn)實主義,詩眼,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虛實相濟,繪形繪聲繪色,動靜結(jié)合,化靜為動,煉字,起承轉(zhuǎn)合,賦比興。
      “為何寫”方面:抒發(fā)……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會現(xiàn)實,表現(xiàn)……的情趣,寄托……的情懷(愛慕、愁緒、惆悵、苦悶等),表達……的追求,流露……的傾向,發(fā)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跡,造就……的情致。
      這首詩采用了(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xiàn)手法)技法,寫出了(意象)的(某某)特點,表現(xiàn)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三、古代詩歌的規(guī)范答題
      (一)答題的要求
      1.符合題目的要求
      解答古代詩歌鑒賞題,一定要符合題目的要求。就2003年全國高考古詩鑒賞題,有一考生這樣作答:我認為“咽”和“冷”,用擬人化的手法,生動地描寫出了泉水從石頭上流過的聲音,給人一種清幽恬靜的感覺,同時表達了詩人對路過香積寺所領(lǐng)悟到的這股自然美景的喜悅的心情。
      解題的要求是:“這首詩第三聯(lián)兩句詩的‘詩眼’分別是哪一個字?為什么?請結(jié)合全詩簡要賞析。”但是,此答案只分析了“咽”,將“冷”置于不顧,又沒有結(jié)合全詩的意境分析其妙處。這一解答就不符合題目的要求。
      2.符合詩歌鑒賞的要求
      詩歌鑒賞雖說是開放型試題,但也要求符合詩歌鑒賞的要求。請看下面的答案:
      答案一:分別是“?!焙汀扒唷弊??!肮拍緹o人徑,深山何處鐘”說明了香積寺的偏僻,無人知,快沒人繼承這所寺廟,突出了“?!弊帧6氨∧嚎仗肚?,安禪制屠龍”體現(xiàn)了“青”字,在此環(huán)境下,來制“毒龍”,突出了“青”字。
      此答案與文本不符。詩眼錯,分析錯,無意境。
      答案二:分別是“咽”和“冷”。作者經(jīng)過香積寺寫了所看到的一派景象,尤其突出第三聯(lián)中的描寫景物的凄慘、陰涼,從中寫出了當(dāng)時一種對世俗欲念的不滿情緒,突出世態(tài)陰涼、冷漠與無情。
      分析欠準(zhǔn)確,意境不準(zhǔn)確。
      答案三:分別是“咽”和“冷”。本詩寫出了詩人經(jīng)過香積寺的所見、所聞、所感,“泉聲咽危石”,一個“咽”字,突出了香積寺的靜,泉聲動聽;“月色冷青松”,“冷”字用得精妙,顯得青松的蒼勁、挺拔,從而更突出寺的冷峻。
      無意境,分析欠準(zhǔn)確。
      答案四:第三聯(lián)上下兩句的詩眼分別是“咽”和“冷”。作為山水田園詩派,其特點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而本詩則向世人描繪一幅幽靜恬然過香積寺的游景,全詩突出一個靜字,而咽冷將泉聲月色動靜結(jié)合,同時照應(yīng)前后聯(lián)。
      詩歌鑒賞,應(yīng)結(jié)合原詩的語言,不能架空分析。此答案沒有結(jié)合原詩語言進行具體分析。
      答案五:分別是“咽”和“冷”。作者借景抒情,通過咽和冷字,深深地表達了自己內(nèi)心的悲涼心境,作者厭惡世俗的繁雜,渴望一種清凈、安寧的生活。
      沒有詩眼的分析,只有分析的結(jié)果,沒有分析的過程。
      (二)答題的角度
      1.題目開口面小的,按規(guī)定的角度切入。
      請看下題: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2002年高考題)
      春夜洛城聞笛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fēng)滿洛城。此夜曲中聞?wù)哿?,何人不起故園情?
      前人在評論這首詩時曾說,“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guān)鍵。詩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關(guān)鍵”之說?為什么?
      此題的開口面很小,只要從“折柳”切入作答即可。請看所給的參考答案:
      “折柳”這首曲子寓惜別懷遠之意。本詩抒寫了思鄉(xiāng)之情,而這種思鄉(xiāng)之情是從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guān)鍵。
      2.題目開口面大,可自選角度切入。
      請看下題:
      閱讀下文,試從一個角度切人,對這首詞寫一段鑒賞性的文字。(2002年上海試題)
      虞美人·聽雨蔣捷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fēng)。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解答此題,不要面面俱到,圍繞一點寫即可。例如從內(nèi)容、形象、線索、語言風(fēng)格等等方面均可。
      參考答案:
      ①從謀篇行文的角度看,這首詞是從舊日之我寫到今日之我,在時間上為順敘;但它的寫作觸發(fā)點卻是從今日之我想到舊日之我,在時間上是逆推上去的。詞中居主要地位的應(yīng)當(dāng)是今我,而非舊我。因此,詞中的三幅畫,是緊密相連的,當(dāng)我們讀到第三幅畫時,只會感到一個白發(fā)蒼蒼的老人獨自在僧廬下傾聽著夜雨。這樣一個極其單調(diào)的畫面,正表現(xiàn)出畫中人處境的極端孤寂和心境的極端蕭索。他在嘗遍悲歡離合的滋味,又經(jīng)歷江山易主的巨大變故后,不但埋葬了少年的歡樂,也埋葬了壯年的愁恨,一切皆空,萬念俱灰,此時此地再聽到點點滴滴的雨聲,雖然感到雨聲的無情,而自己卻已木然,無動于衷了。詞的結(jié)尾,以“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這樣兩句無可奈何的話,總結(jié)了他“聽雨”的一生。
      ②從線索的角度看,這首詞層次清楚,脈絡(luò)分明。詞的上片感懷已逝的歲月,下片是慨嘆目前的境況,它按時間順序,由少年寫到壯年,再寫到老年,寫了三個不同時期的不同環(huán)境、不同生活和不同心情,而以“聽雨”作為一條貫串始終的線索。
      ③從組材的角度看,作者非常高明。作者的一生是在戰(zhàn)亂年代中度過的。這首詞正是他的憂患余生的自述。其寫作的高妙之處在于:作者沒有用抽象的敘述來進行概括,而是從自己漫長的一生和曲折的經(jīng)歷中,截取了三幅富有暗示性和象征性的畫面,通過它們,形象地概括了從少到老在環(huán)境、生活、心情各方面所發(fā)生的變化,其概括本領(lǐng)是極其高明的。
      (三)答題的格式
      1.先觀點后理由
      解題時先表明觀點,再陳述理由。請看2004年高考浙江卷中的詩歌鑒賞題及其參考答案:
      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
      菩薩蠻李白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關(guān)于這首詞表達的內(nèi)容,有人認為是“游子思歸鄉(xiāng)”,有人認為是“思婦盼歸人”,也有人認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請簡要說明理由。
      參考答案:
      A.游子思歸鄉(xiāng)。【前為觀點,后為理由】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見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觸景生情,設(shè)想家人盼望自己歸去的情景;最后兩句游子感嘆旅途漫漫,歸鄉(xiāng)無期,更添愁苦。
      B.思婦盼歸人。上片寫思婦見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寫思婦佇立玉階,見鳥歸而懷念游子;最后兩句寫思婦設(shè)想游人歸途艱難,感嘆相逢無期。
      C.二者兼有。全詞以游子思歸鄉(xiāng)和思婦盼歸人相互渲染,傳達了“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的情思。
      2.先分后總式
      答題時,先分說后總說。例如,解答2003年全國高考詩歌鑒賞題,有一考生這樣作答:
      詩眼分別是“咽”和“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巖石的阻擋,發(fā)出低吟,仿佛嗚咽之聲,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的幽暗,似乎顯得陰冷,“咽”和“冷”二字繪聲繪色,【結(jié)合詩句,具體分析兩字的妙處。先分說】精練傳神地顯示出山中幽靜孤寂的景象【結(jié)合全詩的意境分析其妙處。再總說】。【此答案從用詞之妙分析其效果】
      3.先總后分式
      答題時,先總說后分說。請看2004年高考福建卷中的詩歌鑒賞題及其參考答案:
      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
      秋夜朱淑真
      夜久無眠秋氣清,燭花頻剪欲三更。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
      此詩無一“情”字,而無處不含“情”。請從三、四句中找出最能體現(xiàn)詩人感情的一個字,并在對全詩整體感悟的基礎(chǔ)上,簡要分析詩人在這兩句詩中是如何營造意境的。
      參考答案:
      “涼”?!皼觥弊旨葘懱鞗觯謱懶木车墓录??!鞠瓤傉f】由床上之月寫到天上之月,過渡巧妙;愁情、涼床、月影和梧桐,共同營造出孤寂的意境。【后分說】
      4.分點作答式
      答題時,分成幾點,列出答案。請看2004年高考福建卷中的詩歌鑒賞題及其參考答案:.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聽蜀僧濬彈琴李白
      蜀僧抱綠綺①,西下峨眉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響入霜鐘③。不覺碧山暮,秋云暗幾重。
      注:①綠綺:古代名琴。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
      ③霜鐘:《山海經(jīng)·中山經(jīng)》載,豐山有九鐘,霜降而鳴。
      結(jié)合全詩談?wù)勀銓Φ谒穆?lián)“不覺碧山暮,秋云暗幾重”的理解。
      參考答案:①寫出了曲終時的景色。
      ②寫出了作者沉醉于琴聲之中的狀態(tài),側(cè)面描寫了琴聲的魅力。
      典例精析
      【例一】
      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2004年高考全國卷一)
      秋思張籍
      洛陽城里見秋風(fēng),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fù)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王安石評論張籍詩歌的風(fēng)格是:“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試析張籍此詩寫了生活中哪個“尋?!钡募毠?jié)?表達了他什么樣的情感?
      【解析】此題選擇的是比較常見的一首七言絕句——張籍的《秋思》,并且舉出了王安石的評價,也算是一種提示。6分共兩問,設(shè)問指向明確。第一問“試析張籍此詩寫了生活中哪個‘尋?!募毠?jié)?”,有些考生可能對“細節(jié)”有點陌生,實際上就是指后兩句“復(fù)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所體現(xiàn)出的思想活動和行動表現(xiàn)中的“行動”——“又開封”;“析”至少應(yīng)該解釋一下含義。第二問“表達了他什么樣的情感?”問得平常樸實,學(xué)生容易回答出來:作者開封,顯然是查看這封因時間“匆匆”、托行人捎轉(zhuǎn)的書信中是否有遺漏的內(nèi)容,以便再補寫上,千言萬語,惟恐漏掉了一句,從而顯示出了作者對這封“意萬重”的“家書”的重視,以及對家鄉(xiāng)親人的無限深切的思念之情。
      參考答案:詩中作者寫了這樣一個(尋常的)細節(jié):家書將要發(fā)出時,又覺得有話要說,故“又開封”。作者客居洛陽見秋風(fēng)起,從而引起對家鄉(xiāng)親人深切思念,所以又打開信封補寫。
      【例二】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2004年高考湖北卷)
      次北固山下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失,風(fēng)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人舊年。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北固山,在今江蘇鎮(zhèn)江市,北臨長江。此詩或題《江南意》。
      此詩第二聯(lián)“潮平兩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兩岸闊”,你覺得“失”與“闊”,哪個字更好,為什么?解釋第三聯(lián)的意思,并分析其情與景的關(guān)系。
      【解析】
      兩字各有其妙,因此說哪個字好都不能算錯,只要能把妙處體會得比較準(zhǔn)確就行。說“失”
      字更好,因為它生動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漲而與水面平齊似乎消失了的主觀視覺形象。說“闊”字更好,因為它直抒胸臆地表達了春潮把江面變得渺遠無際所以視野十分開闊的強烈感受,且讀起來與“懸”字對應(yīng),聲調(diào)似也更為響亮。如果有學(xué)生說兩個字都好,而且把各自的妙處都體會得比較準(zhǔn)確,也應(yīng)給分。第三聯(lián)是說紅日緊貼尚未退盡的夜色在江面升起,舊年還沒過完而江面上已經(jīng)春意盎然。此聯(lián)看似寫景,而晝夜輪回、季節(jié)更替、時光流逝、游人未歸的思鄉(xiāng)之情已經(jīng)暗寓其中。第一問2分。只要說出所選擇的字的好處即可,不要求說另一個字的不好。如有學(xué)生比較了高下,或認為兩字都好,且言之成理,也應(yīng)給分。但只說哪個字好,或兩個字都好,沒有回答為什么,不給分。第二問4分。解釋意思2分。把晨光說成夜景扣1分。舟次鎮(zhèn)江是看不見海的。古人用“?!弊峙c今人不同,此處不要求落實,故“?!弊植辉O(shè)扣分點。分析情景關(guān)系2分。
      訓(xùn)練平臺
      1.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
      江上葛天民
      連天芳草雨漫漫,贏得鷗邊野水寬?;ㄓM時風(fēng)撲起,柳綿無力護春寒。
      作者在這首詩中“撲”和“護”字用得很巧妙。你認為巧妙在哪里?請結(jié)合全詩簡要賞析。
      答:在詩中作者描寫的是春天的景象,注重?zé)捵旨脑⒏星?。一個“撲”字和一個“護”字,把“風(fēng)”和“柳綿”寫得很有人意?;鋾r,讓風(fēng)去撲救它,表現(xiàn)出了詩人對春色的挽留;讓柳棉去護春寒,而柳綿又無力,寄寓了詩人悵惘而無可奈何的感情。(這首詩一開始就緊扣春雨的特點寫出了一個蒼茫的空間,暗示了詩人悠閑自在的生活。下文通過擬人手法寫出了詩人的惜春之情。本詩構(gòu)思新穎,用語精當(dāng),借景抒情)
      2.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絕句(其一)春望
      杜甫杜甫
      眼見客愁愁不醒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無賴春色到江亭。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即遣花開深造次,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便教鶯語太丁寧。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1)以上兩首主題相同的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表達了詩人因飽受離亂之苦而產(chǎn)生的客居他鄉(xiāng)的愁思。
      (2)《春望》中“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句和《絕句(其一)》中的“即遣花開深造次,
      便教鶯語太丁寧”句都寫到了“花鳥”。兩句詩的表現(xiàn)手法相同嗎?請談?wù)勀愕目捶ā?BR>      答:這是一道開放題,只要學(xué)生自圓其說都應(yīng)給分。如說相同,都是用了”樂景寫哀“的反襯手法:在情與景的對立中,更加倍寫出了詩人煩惱憂愁;或說不同,《春》詩中“花鳥”與詩人情感已一同“濺淚”、“驚心”,情景融為一體,而《絕》詩中以“花鳥”無情反襯詩人的“客愁”,以景襯情,更突出首句的“愁不醒”;或說出同中有異。
      3.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詠風(fēng)王勃
      肅肅涼風(fēng)生,加我林壑清。驅(qū)煙尋澗戶,卷霧出山楹。
      去來固無跡,動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靜,為君起松聲。
      歷代詠風(fēng)的詩很多,如梁無帝、唐太宗的《詠風(fēng)》詩,無非是飄香、舞袖、繞梁而已。①請簡述你對這首詩的立意的理解,②并具體分析寫風(fēng)的活動采用了怎樣的手法。
      答:①風(fēng)不舍晝夜,努力做到對人有益,具有平等普濟的美德,詩人風(fēng)喻以人,托物言其“青云之志”,著意贊美了風(fēng)的高尚品格和勤奮精神。②寫風(fēng)的活動,是抓住“驅(qū)煙”、“卷霧”、“起松聲”等風(fēng)中的動態(tài)景象進行擬人化的描寫,她出入山澗,驅(qū)煙卷霧,送來清爽,并吹動萬山松濤,為人奏起美妙的樂章。風(fēng)的形象被刻畫得惟妙惟肖。
      4.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問題
      初冬夜飲①杜牧
      淮陽多病偶求歡②,客袖侵霜與燭盤。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誰此憑欄桿?
      [注]①本詩作于會昌二年,當(dāng)時杜牧受人排擠,被外放黃州,又轉(zhuǎn)池州,睦州等地。
      ②歡:指的是酒?!兑琢帧贰熬苼須g伯,除憂來樂?!?BR>      問:第二句描繪的是怎樣的一個詩人形象。最后一句表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答:第二句描繪出一個在燭光下自斟自飲、幽獨苦悶的詩人形象。最后一句寫出詩人流轉(zhuǎn)無定的困苦、思念故園散的情思、仕途不遇的憤慨、壯志難酬的隱痛。
      5.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水口行舟宋·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滿江風(fēng)浪夜如何。今朝試卷孤篷看,依舊青山綠樹多。
      ①這首詩寫舟行江上的見聞感受,詩人情感變化,富有層次。請結(jié)合具體詞語簡析之。
      答:“夜如何”寫出詩人心中的擔(dān)憂?!霸嚲怼笨虅澰娙思缺M忠蓱]不安的心態(tài)?!耙琅f”則透露出詩人無限欣喜之情。
      ②這首詩運用了哪些藝術(shù)手法?詩人描繪的畫面中,蘊含著人生哲理,請細加品味,說一說你的看法。
      答: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觸景生情”),對比(或“對照”、“呼應(yīng)”)。風(fēng)雨總是暫時的,風(fēng)浪總歸會平息,青山綠樹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終究不可遏止。(或“人生道路總不會一帆風(fēng)順,只要逆流而上,搏擊風(fēng)雨,就能達到青山綠樹的理想境界,享受勝利的樂趣”)(意思對即可)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