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明清商書及研究情況介紹

 無量某君 2012-04-06

明清商書及研究情況介紹

 

復旦大學歷史系 張海英 副教授

明代中后期開始,社會經濟較之前代有了長足發(fā)展,商品流通頻繁,市場發(fā)育日益成熟,并出現(xiàn)了眾多的區(qū)域性商人集團——商幫。在這一經濟背景下,“工商亦本業(yè)”、“農商互利論”的思想日益為社會所接受,商人的社會地位大為提高,經商已開始不再成為一種為人輕視的職業(yè),“棄農從商”、“棄儒從商”之現(xiàn)象越來越多。出于學習經商之道,適應商海競爭的需要,明清時期出現(xiàn)了許多日用類書,其中有些即屬專門性的商業(yè)用書(本文簡稱商業(yè)書或商書)。
為數眾多的商書,所涉內容十分豐富,不僅有水陸路程、商業(yè)條規(guī)、物價、商品生產、流通、市場、經營方法等經商必備的基本知識,還包括商業(yè)道德、經商行為準則、行為規(guī)范等方面的內容。這些商書大多出于當時人之手,有的還是商人根據商業(yè)的實際需要,自己動手而編纂。書中所述觀點不僅反映了當時社會上的人們對商業(yè)的普遍看法,也是商人自身經營理念的體現(xiàn),具有重要的經濟思想價值。

一、明清主要商書及分類
明清時期代表性的商書主要有:
明代:黃汴《一統(tǒng)路程圖記》八卷,隆慶四年刊;
陶承慶《商程一覽》二卷(《華夷風物商程一覽》),萬歷刊;
余象斗《新刻天下四民便覽三臺萬用正宗》,萬歷二十七年刊;
周文煥、周文煒的《新刻天下四民便覽萬寶全書》三十五卷,萬歷間刊;
壯游子《水陸路程》,萬歷四十五年刊;
商?!端懧烦獭钒司?,萬歷四十五年刊;
程春宇《士商類要》六卷,天啟六年刊;
李晉德《新刻客商一覽醒迷天下水陸路程》(文中簡稱《客商一覽醒迷》),崇禎八年刊;
憺漪子《士商要覽》三卷,崇禎間刊;
鼎鋟《商賈指南》(主要內容為余象斗《新刻天下四民便覽三臺萬用正宗》中的《商旅門》);
清代:
康熙間馮琢珩《辨銀譜》
崔亭子《路程要覽》二卷
乾隆年間賴盛遠《示我周行》全三卷附續(xù)集
吳中孚《商賈便覽》八卷
王秉元《生意世事初階》(抄本)
王秉元《貿易須知》光緒刊本
清末楊樹棠抄本《雜貨便覽》
民國間重刊的《生意經絡》(內稱《貿易指南》,主要內容為王秉元的《貿易須知》)。

就明清各類商書的內容看,有代表性的大體上可分為以下幾類。
一類是著重記載各地水陸交通情況的,如明代黃汴《一統(tǒng)路程圖記》、壯游子《水陸路程》、清代賴盛遠《示我周行》、崔亭子《路程要覽》等,內中詳細記載了當時由南北二京至各地、十三布政司至各地及各布政司之間的交通線、所經站名、里程等,內中兼有沿途的風俗物產介紹,屬水陸行程書。水路行程書的大量編撰,與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密不可分。因為隨著遠距離貿易的不斷發(fā)展,商人的經營地域也不斷擴大,對商業(yè)地理方面知識的要求也相應提高。
第二類是兼及商路等交通線路和商業(yè)規(guī)范經商經驗的,如明代程春宇的《士商類要》,不但記錄了與《一統(tǒng)路程圖記》基本相同的百余條交通路線,而且還另辟“客商規(guī)略”、“買賣機關”、“為客十要”、“醒迷論”、等專章,介紹相關的經商知識,強調商業(yè)道德及為商之道。
第三類為著重為商之道、強調經營者素質與經營經驗的。這類商書,明代有崇禎間李晉德的《客商一覽醒迷》,內容偏重于論述商業(yè)行為規(guī)范、道德修養(yǎng);萬歷間余象斗纂刻的《新刻天下四民便覽三臺萬用正宗》卷二十一《商旅門》,既有行商經驗之談,又有商品知識、經營方法的總結,還有對經商者基本業(yè)務素質的要求。其論及行商規(guī)范、注意事項的《客商規(guī)鑒論》一節(jié),成為后來商書的必輯篇章。清代則有乾隆年間吳中孚的《商賈便覽》和王秉元的《生意世事初階》、《貿易須知》。
另外,還有一些專業(yè)性比較強的“技術指南”之類的商業(yè)書,如清后期的典當行業(yè)的專書《典業(yè)須知》、《典務必要》、《當行雜記》和各類《當譜》等等 。
從類別上說,《一統(tǒng)路程圖記》、《水陸路程》、《士商類要》、《客商一覽醒迷》可謂之“行商”者必讀之書;《商賈便覽》當屬“行商”與“坐賈”兼而有之,《生意世事初階》則是比較典型的“坐賈”入門書,反映了當時“坐賈”的經營意識及經驗。《典業(yè)須知》、《典務必要》、《當行雜記》和各類《當譜》等等,也屬“坐賈” 知識類商書。
由于“行商”與“坐賈”經營方式的差異,其表現(xiàn)在商書中商業(yè)知識的傳授方面也有所不同。就明清時期的商書及其商業(yè)知識的傳授而言,其對商人品德、職業(yè)道德方面的要求大致類似,公開刊印的商書似多以“行商”知識為主,如交通路線、各地商品行情、經營買賣商品的專業(yè)知識,而“坐賈”方面的專業(yè)知識,因時常涉及到店家內部的經營秘密或行業(yè)竅門,有些訓誡是不便公示于人的,則以抄本為多。即便有部分刊印本(如王秉元《貿易須知》等),也多是清后期的事情了,其前期仍以抄本《生意世事初階》形式出現(xiàn)。而象《典業(yè)須知》、《典務必要》、《當行雜記》等涉及本行業(yè)技術秘密、專業(yè)性較強的商書,主要都是以抄本的形式流傳。

二、主要代表性商書介紹
(一)、《新刻天下四民便覽三臺萬用正宗·商旅門》
——匯聚經商基本常識的代表作
嚴格地說,日用類書與商書并不等同。日用類書(清代多稱之為“萬寶全書”)更多地是民間普通大眾適用的日用參考之書籍,其內容龐雜,天文、地理、氣象、旅游、交通、養(yǎng)生、卜驗、醫(yī)藥衛(wèi)生、交際應酬以及琴棋書畫、體育等文化娛樂活動均包容其中,屬應用性很強的生活百科全書。商書則是以商業(yè)經營為主要內容,包含商業(yè)經營思想、商人職業(yè)道德、經營方法、商業(yè)知識等方面的內容。但是,明清時期的大多數商書,實際上也是包羅萬象,不僅涉及商業(yè)道德與商業(yè)規(guī)范、商業(yè)交易的技巧、商品貨幣質量與真?zhèn)蔚谋鎰e、市場行情與關津稅則、路途中的防盜與防騙手段等商業(yè)知識,象為人處事待人接物之道、天時占驗及風暴日期、商家的禁忌與習俗以及醫(yī)藥衛(wèi)生、文化娛樂等內容,均采擷其中,成為應用性很強的商業(yè)百科全書 。
明代萬歷年間余象斗編纂的《新刻天下四民便覽三臺萬用正宗》(本文簡稱《三臺萬用正宗》)作為日用類書的代表作,也體現(xiàn)了這種內容綜合、互相包容的特點。在內容分布上,全書從天文地理、四時季節(jié)、周邊關系、拜師從儒、禮儀、音樂、律例、琴棋書畫、賭博、體育活動等到日常民用、醫(yī)學知識、星相占卜之術、風水營宅、農桑、算法數學、宗教知識等與民眾日常生活相關的內容,無不包容其中。該書的卷二十一《商旅門》,則主要論及行商經驗、經商者基本素質及相關的商品知識,被視為明清日用類書中傳授商業(yè)知識的代表作,是從商者不可忽略的必讀內容 。
《三臺萬用正宗》卷二十一的《商旅門》中共有客商規(guī)鑒論、船戶、腳夫、銀色、煎銷、秤棰、天平、斛斗、谷米、大小麥、黃黑豆、雜糧、芝麻、菜子、田本(即豆餅等肥料)、棉花、棉夏布、紗羅緞匹、竹木板枋、鞋履、酒麯、茶、鹽、果品、商稅、客途、占候、論世情、保攝、論搶客奸弊等近三十個專題,分門別類地介紹了經商相關的專業(yè)知識、經驗之談及為商處事之道。
明清時期的商品貿易,主要在于利用區(qū)域距離賺取商品差價,賤買貴賣,囤積居奇,成為眾多商人獲取利潤的主要方法,因此,商人特別需要注意各種物產的季節(jié)、產地、價格、品質、年成豐歉等信息。從《商旅門》所列的十余個項目及其相關知識要求來看,其內容介紹是非常詳細而專業(yè)的,恰好適應了商賈們經商買賣的需要。但是,要想全面掌握各類專業(yè)知識并嫻熟運用于經營之中,并非易事。首先要求經營者了解所販糧食的產地分布,又要熟知各產地品種的不同特點,還有對新舊品種的識別分辨。有些非常專業(yè)的糧食辨識知識,若沒有一定時間的實踐過程,是難以掌握的 。
除卻對于經商專業(yè)知識的介紹外,還需值得一提的是,《三臺萬用正宗·商旅門》中的《客商規(guī)鑒論》,更是一篇非常典型的商人入門的必讀文,也是現(xiàn)存明代最早的一篇有關商業(yè)經營規(guī)范的篇章。它非常概括地論述了客商應有的心理素養(yǎng)、經商的基本原則與要求,從商人出門開始所需注意安全、結伴搭伙之事項,到經商途中的投宿問店、行商必備的各類專業(yè)知識及商人應有的心理素質等,均有涉及。后來幾乎所有商書中有關商業(yè)經營的內容都由此而延伸、釋繹出來 。
就筆者所接觸的商書而言,對各類商品專業(yè)知識予以如此詳盡的介紹,也僅見于《三臺萬用正宗》的《商旅門》。而就商書所論及的各類專業(yè)要求而言,從業(yè)者要想全部掌握并嫻熟運用于經營之中,并非易事,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出,明清時期對從商者的要求還是比較全面和嚴格的,若非有一定的能力及一技之長,很難在這詭譎多變的商海中立足發(fā)展。

(二)從《士商類要》、《客商一覽醒迷》到《商賈便覽》
——商賈行為規(guī)范的代表作
明清大量商書的刊行,說明這一時期的商人,并不僅僅是滿足于傳統(tǒng)的憑經驗行事的小商小販,而是開始重視商業(yè)知識的累積和傳播,并對子弟、生徒授以商賈職業(yè)的教育。它既反映了社會經商、行商風氣之盛,也從中折射出經商者自身對這一職業(yè)的認可與重視。對于從商業(yè)者的經營規(guī)范,商書特別強調對其行為規(guī)范的道德要求。
首先,各類商書多不忘告誡商人們要以中國傳統(tǒng)倫理道德來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在“利”、“義”關系問題上,強調不能見利忘義。要求商人重信義,守然諾,不刻剝;強調君子之財,取之有道。可以說,從明代程春宇的《士商類要》、李德晉的《客商一覽醒迷》,到清中期吳中孚的《商賈便覽》,王秉元的《生意世事初階》、《貿易須知》及至清末楊樹棠抄本《雜貨便覽》,無論對于“行商”還是“坐賈”,這些訓誡在明清兩代一直相沿傳承 。由此可見,明清時期的商人非常注重傳統(tǒng)的倫理道德觀念,并試圖以傳統(tǒng)倫理道德中的有益成份規(guī)范引導著一代一代后來者。
在商人的職業(yè)道德和道德規(guī)范方面,商書還強調艱苦創(chuàng)業(yè),節(jié)儉為本 。在個人修養(yǎng)方面,商書反復告誡人們要潔身自好,不能貪圖奢侈生活享受 。
在經營理念方面,中國傳統(tǒng)倫理中所提倡的“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 的信用為本的誠信觀尤受重視。商書反復強調在商業(yè)運作過程中,不僅要公平交易,光明正大,而且要誠實無欺,重恩守信 。
綜觀明清時期的各類商書,可以看出,傳統(tǒng)的倫理道德思想對其影響至深。在商業(yè)的行為方面,反復告誡要誠信無欺,心底敦厚,以義行商,“蓋慈善存心端正,動履莊嚴,所作所為,不由岐險,是以多獲平坦福也”。否則,必將“陷于不道”而遭報應。程春宇的《士商類要》第四卷,辟有《人倫三教》、《起居格言》、《省心法言》、《養(yǎng)心窮理》、《居官蒞政》等近30小節(jié),闡述“立身持己”、“和睦宗族”、“孝順父母”、“敬兄愛弟”、“君子知恩”、“勤勸讀書”等事理??傊?,從商書中可以看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人倫道德的規(guī)范作用,在明清商人身上刻下了深深的烙印。

(三)、《生意世事初階》、《貿易須知》——“坐賈”經驗之談的代表作
《商賈便覽》做為比較有代表性的商書,其卷一“江湖必讀原書”一節(jié),基本上總結輯錄了自《三臺萬用正宗》、《士商類要》、《客商一覽醒迷》等書中行商者必備的基本素質與道德要求;其“工商坊要”一節(jié),作者注明是“中孚新增”,內中“學徒稱呼須知、學徒任事切要、因人授事,量能論俸”等內容,詳細介紹有關學徒、開店、店鋪的選擇、如何用人等關于“坐賈”的內容 。相較之下,《生意世事初階》專門立足“坐賈”,從師傅和學徒兩方面,傳授開店者如何培養(yǎng)學徒、如何開店經營,教導學徒如何學習店鋪知識、如何迎對顧客、及各方面的為人處世之道等內容,可視為“坐賈”經驗之談的代表作。
《生意世事初階》 作為培養(yǎng)“坐賈”的專業(yè)商書,多次強調對經營人員在道德人品、處事能力等基本素質方面的要求。其中對小官(學徒)道德修養(yǎng)方面的第一個要求便是手腳勤快、吃苦肯干,不貪小便宜,不覬覦不義之財 。應該說,在商人的品德要求方面, “坐賈”與“行商”基本上是相同的 ,行商與坐賈的行為準則都同樣具有深深的儒家文化與傳統(tǒng)道德規(guī)范的烙印。
在學徒培訓方面,商書中明確規(guī)定,掃地抹桌、添硯水、潤筆頭、端茶倒水等均屬學徒份內之事,這實際上是讓學徒從最初的人情世故學起。書中認為,做生意首先在于做人,這種人情世故的訓練——尊敬長者、禮貌待客、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等基本素質的培養(yǎng),對學徒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另一方面,我們也從中看到,對學徒的這些要求已遠遠超過了其基本技能的訓練范圍,“學徒”實際上成為了店內最“低層”、最廉價的勞動力。
就學徒而言,要掌握的專業(yè)知識主要有學官話(普通話)、學筆頭(書寫)、學算盤、稱戥子 、看銀水呈色等 。
在經過兩年至四年的嚴格訓練、掌握了各種基本技能、學徒期滿正式上柜后,在怎樣與顧客洽談生意、怎樣討價還價、怎樣給顧客看貨、怎樣處理師徒關系、怎樣收款等方面,書中又有詳盡的說教。如在接待顧客、洽談買賣之時,更要注意察言觀色,隨機應變。
這中間尤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訓誡帶有一定的技巧,一般商家不會公示于人,故而此前公開刊印的商書中很少見到。如教導學徒給顧客看貨的次序技巧,就頗有講究:“買主進店,要看你貨色好歹,可先將丑的與他一看。彼嫌不好,再把次一宗與他看。彼中意就罷,若還不中意你須先墊一句:尊駕果要買頂高的貨,其價不賤。買者既合式,自然會高價買去。你若起初便把高貨看,他必不信。寧可費點手,省卻許多話” 。這些訓誡比較典型地反映了商人狡黠嬴利的心態(tài),但也不乏心理學揣度方面的知識,通過主動掌握顧客心理,讓顧客心甘情愿地掏腰包,這不能不說是一大技巧。還有許多一語中地、頗帶有店門“秘笈”色彩的訓誡,在書中還有很多,這些訓誡在清中期以前公開刊印的商書中是不多見的,這也是《生意世事初階》做為典型的“坐賈”入門書的與眾不同之處 。
總之,從顧客帶銀進店買貨起,直到生意做成發(fā)貨止,必須以“謙恭遜讓,和顏悅色”的態(tài)度對待顧客,所謂“人無笑臉休開店” ,強調“生意人,要如春天氣象,惠風和暢,花鳥怡人” ,決不允許粗暴待客。寧做一去百來之生意,不做一去不來之生意,最終達到吸引顧客,生意成交之目的。文中對小官(即學徒者)的這些諄諄教誨,反映了當時商業(yè)經營者對店員的嚴格要求、和靄待客的普遍原則以及尊重顧客的經營理念。
此外,書中還教導學徒積累各種社會經驗,謹防受騙上當。例如,教導學徒當顧客交完購貨銀兩錢鈔之后,不要馬上放入銀柜之中,以免顧客不愿購買,前來退貨,因銀、錢成色問題發(fā)生糾紛;如果其所付銀鈔原封未動,那么顧客自然無話可講 。即便是熟人前來購物,也要仔細驗過,多退少補。如果是因為彼此熟悉,礙于情面,不加清點,那么對方萬一少給,就只能自己吃啞吧虧了。
《貿易須知》的前半段論及學徒方面的內容多與《生意世事初階》相同,后面則增加了近七十條新內容,較之《生意世事初階》內容大為豐富。后半部分主要增加了對于“伙計”的諸多要求及如何處理與東家的關系、東家如何對待伙計、伙計外出置貨應注意的事項、店家開店應注意之事項等內容,實際上更多地涉及到了清代“坐賈”的經營內幕與運作形態(tài),其所揭示的東家與伙計的關系、東家——大伙計——小伙計——學徒等店內人事結構、如何對付賒帳之人、如何追帳、討帳等等,形象揭示了當時坐賈的經營形態(tài),均屬非常珍貴的商業(yè)資料。象“如何辨識洋鈿”、“鴉片之危害”等條目,則反映了時代的變化對商書內容的影響 。
《生意世事初階》與《貿易須知》所展示的清代坐賈的經營理念對我們是頗有啟迪的 。從經濟學的角度言之,市場經濟的運行是需要一系列社會秩序作保證的;而社會秩序是一個需要多元支撐的系統(tǒng),缺少其中的任何一個支柱,都會造成經濟的畸形發(fā)展。筆者曾撰文指出,中國古代的市場交易始終缺乏完備的法律條文和制度機制的保護,如果再沒有信用支撐,那么市場運作的交易成本就會高得無任何效率可言。而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諸多豐富內涵,至今有助于我們現(xiàn)代社會的經濟管理與經營 。透過商書中所展示的清代商賈的經營理念,我們看到,中國傳統(tǒng)“仁、義、禮、智、信”的道德規(guī)范,對清代的商人仍有極大地約束力,即便是無孔不入地逐利趨財,也要盡量做到“笑容相待,推之以理,詳之以情”,讓人感覺到店家是“公道待人”,“童叟無欺”,最后令“買者自然信服,添價買去”。應該說,在法律條文和制度保護成為市場經濟中稀缺資源的情況下,這些強調重德重于趨利的諸多訓誡,誠信為本的倫理提倡及顧客為重的經營理念,均成為市場交易的無形約束規(guī)范,對維護傳統(tǒng)社會正常的商業(yè)運作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另外,從抄本《生意世事初階》到刊印本《貿易須知》、《生意經絡》的發(fā)展,其中經歷了百余年的時間。百余年來,各刊印者都不同程度地表現(xiàn)出了對該書的認可與推崇。及至民國十一年重新刊印時,仍被視為“深合商業(yè)之實用,珍如拱璧”。由此可見,書中所論及的坐賈經營的諸多經驗之談,已成為當時人們的一種共識。而由山西商人增訂改編的(炳記)《貿易須知》和日本刊本《燕語生意筋絡》 的出現(xiàn),尤說明當時這些經營思想與經驗之談,也開始成為當時其他商幫及至海外商人共同認可的經商準則。這對我們研究清代各地商幫(包括海外商人)的經營模式及商業(yè)道德、商業(yè)規(guī)范,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四)《典務必要》、《當行雜記》——對 “坐賈”人員專業(yè)技術要求的代表作
就行商坐賈所需的專業(yè)知識而言,經營典當鋪的要求可能是最高的。各類典物成千上萬,千姿百態(tài),從綢緞布匹、裙襖褲褂、金銀首飾、到古玩彝器、法書名畫、日用百貨等,無所不包。要把握這些林林總總物件的產地、規(guī)格、特征、時價、成色、質量,然后作出準確的判斷,實非易事,非經專業(yè)訓練,不是見多識廣,是斷難勝任的。所以業(yè)中人稱為“大非容易,真如登天之難”。估價失度,低則影響生意,高則蒙受損失。因此典業(yè)界對有關知識的傳授特別重視,這中間《典業(yè)須知》 、《典務必要》 、《當行雜記》 可謂其中較有代表性的專著。
《典業(yè)須知》為徽商長期經營的經驗傳授之作。書中主要是有關典鋪伙計、學徒行為規(guī)范內容,內中規(guī)定了從典業(yè)者所需之品德要求如勤務、敦品、節(jié)用、務實、遠慮、細心、惜福、體仁等以及相應的技術要求,尤重于道德角度。
《典務必要》大致可以推定為徽人輯寫的手抄本,所記皆是典當行業(yè)經營物品的產地、規(guī)格、價目與辨別真?zhèn)蔚姆▌t文中開篇《幼學須知》便講明從典業(yè)者必備的“敦品”、“勤務”、“節(jié)用”、“務實”、“細心”、“惜福”等相應的品德要求及必須遵守的“典規(guī)”,然后專列“珠論”、“寶石論”、“論首飾”、“氈絨”、“字畫書籍”、“布貨”、“皮貨”、“綢絹”等條目,講明各類珠寶首飾、各類貨物的名目種類、產地、價錢、如何辨別真假優(yōu)劣等等,非常詳盡細致 。
《當行雜記》的主要內容是關于清末民初典當業(yè)經營物品規(guī)格與價目的記錄。有“看衣規(guī)則”,對千姿百態(tài)的衣料,從衣料產地、質地、做工、花色、領、袖、面料、襯里、新舊程度,到各種衣料的尺寸、價錢,及至最終的折扣程度,均有詳細的介紹。象“西藏土產”條目,列舉了百余種的氈皮類,對其做工、質地、價錢、質量要求均有詳細介紹?!般y色異名”條目,介紹外來銀幣知識;其他如“看珠規(guī)則類”、“看寶石規(guī)則”、“看銅錫類”、“看磁器規(guī)則”、“看金規(guī)則類”、“辨銀名色等數”、“計銀斷三十二樣查口”、“又三十查口”、“各省綢緞花樣別名”、“看字畫譜”等,均有對各類珠寶磁器等相關項目的鑒賞能力的要求,顯示了其豐富的經驗與知識。尤值得一提的是“看字畫譜”一條,內中列舉了自唐朝以來的著名字畫家多達百余位,從其姓名、籍貫、字畫特長甚至官居幾品,均有詳細交待。從羅列的這些條目可以看出,當時對于典當行業(yè)從業(yè)人員的技術要求是相當高的,若非見多識廣,經驗老到,斷難勝任。
三、商書研究情況的介紹
對于這些明清商書,學界是作過較多研究的。中國學者鞠清遠、傅衣凌、韓大成、魏金玉、陳學文、羅侖、楊正泰等先生多有研究。鞠清遠先生在1937年發(fā)表于《食貨》半月刊上的《校正江湖必讀》一文,對收錄在清人編的《江湖必讀》內所含三書進行了評述和介紹。1968年他又撰文《清并關前后的三部商人著作》,對《商賈便覽》、《江湖尺牘分韻》等商書作了較詳細的評述,并引起學術界的注意 。
傅衣凌先生在其《明清時代商人及商業(yè)資本》一書中,重視引用商書的資料。
韓大成先生《明代社會經濟初探》(人民出版社,1986)和《明代城市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1)兩部專著,充分利用了商書資料來研究明代的商業(yè)、交通、牙行等,其《明代城市研究》一書利用《水陸路程便覽》等商書資料設計附表《各地水陸交通干線簡表》,列舉全國二百多條交通干線,是很有價值的交通史資料。
楊正泰先生的研究主要偏重于歷史地理的角度,其專著有《明代驛站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和《天下水陸路程·天下路程圖引·客商一覽醒迷校注》(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另有《明代國內交通路線初探》、《略論明清時期的商編路程圖記》和《現(xiàn)存最早的商旅交通指南》 系列論文,以商書為基本材料,研究了明清時期國內的交通路線及其歷史變遷。
陳學文先生在其《中國封建晚期的商品經濟》(湖南人民出版社,1989)和《明清社會經濟史研究》(臺灣稻禾出版社,1991)等論著中,多處利用商書的資料來進行論證,其《明清時期商業(yè)書及商人書之研究》(臺北洪葉文化事業(yè)出版公司,1997)一書,則是中國大陸第一部專門研究明清時期商書的專著。全書從“明清商書的總體及應用之研究”(上編)和“明清商書的個案研究”(下編)兩方面,從明代商業(yè)的規(guī)范要求、明清時期商人的經商行為、商業(yè)文化、明清交通運輸業(yè)的發(fā)展等角度,對明清時期具有代表性的幾部商書予以了全面的分析。此外,陳先生還有《明清時期江南的商品流通與水運業(yè)的發(fā)展--從日用類書中商業(yè)書有關記載來研究明清江南的商品經濟》(《浙江學刊》1995年第1期。)等論文,從經濟史的角度,對商書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臺灣學者吳蕙芳的專著《萬寶全書:明清時期的民間生活實錄》(臺灣政治大學歷史系,2001),從社會學史的角度,考證了明清時期的各種《萬寶全書》 ,探討了《萬寶全書》中所反映的明清時期社會低層民眾的社會生活、人情世故、世情百態(tài),內中涉及相關“商旅門”的內容。
筆者也發(fā)表了數篇論文,對明清時期商業(yè)思想、商人意識形態(tài)、商業(yè)知識的傳授、“坐賈”的經營理念等予以探討 。
在相關研究方面,日本學者的成果令人矚目。酒井忠夫、寺田隆信、森田明、斯波義信、水野正明、山根幸夫、重田德等學者均對明清商書有所研究。酒井忠夫的專著《中國善書的研究》(國書刊行會,1972年)較早關注到商書的文獻價值 ;
寺田隆信著有《關于明清時代的商業(yè)書》(《東洋學》20號,1968年)等文,在其著名的《山西商人研究》 一書的第六章《從商業(yè)書看商人和商業(yè)》一節(jié),對《三臺萬用正宗》中的《商旅門·客商規(guī)鑒論》、《士商要覽》、《商賈便覽》、《一統(tǒng)路程圖記》、《示我周行》等商書的相關內容予以介紹,并據此探討明清時期的商人形象及經營形態(tài)。
斯波義信著有《<新刻客商一覽醒迷天下水陸路程>研究》(刊于森三樹三郎博士頌壽紀念《東洋學論集》),對商業(yè)道德進行研究;
森田明《關于<商賈便覽>——清代的商品流通的覺書》(刊于福岡大學研究所報第16號,1972)一文,以吳中孚的《商賈便覽》為基本材料,探討了清代的商業(yè)發(fā)展與商業(yè)書及商業(yè)交通路程等問題,尤詳各地的特產與民情風俗;
水野正明《關于<新安原版士商類要>》(刊于東方學第60輯,1980),對《士商類要》進行重點研究,同時指出各部商書之類的相互關系,尤詳考證。
山根幸夫比較研究了《一統(tǒng)路程圖記》和《天下水陸路程》等書的版本(《東洋學報》第75卷1—2號,1993年),另有《明代<路程>書考》(《明史論文集》,黃山書社,1994年),指出李晉德《客商一覽醒迷天下水陸路程》實為二書合刻本,并指出《一統(tǒng)路程圖記》和《天下水陸路程》和商?!端懧烦獭啡龝皩偻幌到y(tǒng),內容無大差”。該文還介紹了日本所藏而在中國未重刊的商書。
重田德在論徽州商人的論文中也利用了商書的資料。
總之,既往學界對商書的實證研究頗有成績,為我們今后的進一步研究奠定了厚實的基礎。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