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古代希臘哲學中,人們對蘇格拉底和柏拉圖比較熟知,卻不甚了解作為西方文明的源頭的希臘哲學的基礎(chǔ),卻是2500多年前的米利都的哲學和科學傳統(tǒng)。其代表人物就是泰勒斯。 在古代希臘,哲學和科學是分不開的。作為哲學家的泰勒斯提出了萬物由什么構(gòu)成的問題,作為科學家的泰勒斯則以“萬物皆由水構(gòu)成”來加以回答。 今天來看,這一觀點有點樸素和簡單。但在二千多年前泰勒斯能提出這一觀點卻是非常不容易的?,F(xiàn)在大家都知道生成水的氫元素,其他任何元素都能與它合成。所以,當時能提出這種萬物歸一的觀點是一種非常可貴的科學假說。就是在當時,這也不是一個沒有任何根據(jù)的純粹臆想。單就觀察而言,這座位于伊奧尼亞海岸的城市是生機勃勃的貿(mào)易中心,常人的觀察加上哲學家的思考,使我們對這一假說的合理性有了更深的理解。每天海水在太陽照射下蒸發(fā),霧氣從海面升騰起來,形成云,然后又形成雨降落到海里。按照這種現(xiàn)象,處于當時實踐條件下的人們,似乎可以合理的想象為大地就是以濃縮水的形式存在的。 泰勒斯的這一科學假說揭示了一種物質(zhì)能夠在各種不同的聚合狀態(tài)中保持不變的原理。在科學和哲學發(fā)展史上,由具體的元素上升到抽象的物質(zhì)概念,經(jīng)過了漫長的過程。其中包含了眾多科學家的發(fā)現(xiàn)和哲學家的思考。特別是哲學家的問題意識和思考能力具有重大的意義。目前科學知識的專門化已成風尚,相反對于祖先的智慧卻跡近遺忘。有的人甚至輕視哲學的思辯功能,有的哲學家在重視直覺的同時輕視理性思維的作用,這種被羅素稱為“數(shù)典忘祖”的現(xiàn)象是要不得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