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國反坦克炮傳奇(1)——敲門磚PAK-36隨著納粹德國1931年1月31日上臺執(zhí)政,德國開始大規(guī)模擴充陸軍裝備,由于凡爾賽條約德軍不允許擁有坦克,那么防衛(wèi)周邊國家的坦克部隊也成了當務之急。1934年萊茵金屬按照軍方要求研制出PAK-35/36型37毫米反坦克炮,它采用輕型雙腳式炮架,身管比例為42.2倍,炮閂為半自動水平開啟,以及液壓式駐退復進機。最大射速每分鐘15發(fā),使用標準穿甲彈時初速每秒782米,可擊穿450米外48毫米裝甲,戰(zhàn)斗全重382公斤。  圖1    該炮在1936年西班牙內(nèi)戰(zhàn)時就被投入使用,6個反坦克炮兵團被派遣到西班牙支持叛軍,在應對蘇聯(lián)的BT坦克和T26坦克的時候效果不錯,之后參加到波蘭戰(zhàn)爭中效果也表現(xiàn)出來令人欣慰,而且它可以發(fā)射多重彈藥。它的改進型專門為坦克使用的KWK36型也進入了德軍坦克,裝備在三號坦克上,成為德軍裝甲部隊的核心武器。德國反坦克火炮的工藝也讓世界開始矚目,美、日、蘇列強設計坦克炮的時候都參照了PAK-35/36。同時這門炮也銷往了蘇聯(lián)和中國,蘇聯(lián)是以此為樣板擴大口徑和威力成為自己的45系反坦克炮,而中國則用于德械師的編制內(nèi),至于美國M3型37毫米反坦克炮更是直接照搬它的技術,成為美國小口徑反坦克炮的中堅力量。  圖2    但是接下去的進攻法國的戰(zhàn)斗,德國人雖然希望PAK35/36能延續(xù)著良好的表現(xiàn),被委以防御法軍坦克進攻的重任,但是這次他們遇到了瑪?shù)贍栠_坦克和B1坦克等一系列裝甲偏厚的對手,他們的表現(xiàn)就被打回了原型。英國人回憶當瑪?shù)贍栠_坦克進攻德軍的反坦克炮陣地的時候,德國士兵只是開了幾炮就被英軍的坦克機槍所擊倒,剩余的也就棄炮逃走或者倒下裝死。至于它的坦克炮版本KWK36只能在近距離擊毀B1的百葉窗發(fā)動機蓋,而其他時候則完全無法擊穿。  圖3    而到了東線戰(zhàn)場德軍上發(fā)現(xiàn)PAK-35/36對蘇聯(lián)新型坦克的效果更為糟糕,由于要面對的是蘇聯(lián)已經(jīng)現(xiàn)代化的坦克T34和更為厚重的KV-1,無奈的德國士兵只能戲稱其為“敲門武器”,意思即為只能打出聲響。三號坦克更是被蘇聯(lián)人打出了T34恐慌,希特勒于是大怒要求研制長身管的50毫米火炮來彌補這一劣勢,其實德軍也做過亡羊補牢的方法,就是采用鎢芯穿甲彈,同時增加出初速到每秒1030米,穿甲能力提高30%。  圖4    《坦克世界》中由PAK-36改進而來的KWK36,盡管增長了倍徑為46.5倍,可是威力依舊不足。作為“早期實驗車”、III號坦克、III號坦克A型、VK1602“豹”式、II型“山貓”的通用武器,其實也只是起到了過渡作用。每分鐘30發(fā)的射速尚可,不過建議還是盡早替換火力更為強大的其他坦克炮。  圖5    圖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