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不少人對翡翠玉器的選擇還停留在以價格為先的認識,稍懂點的朋友也是以質(zhì)地粗略的判斷價值,忽略了翡翠玉器雕刻工藝。一件雕工收費100元和收費1000元的是不能同論的。 以書畫為例:材質(zhì)就是紙,而在紙上產(chǎn)生的畫面才是這幅畫的結果。價值也在這畫面上。給不同的人看,結果是迥然不同的。收藏家視為至寶,不懂的人認為不過就是一張紙。



再看看這對子崗牌


好了來介紹一下這些好看的成品的前世吧,大家要有心理準備,別被打擊到了


看上去很垃圾,很磚頭吧~石頭就是這樣,人人看著都覺得漂亮的,
后面的 0 嘛,就是玩數(shù)字游戲一般~`
這堆石頭真的很爛的石頭300公斤,在緬甸大公盤是6.8萬歐~```雖然好的部位顏色很辣,但是是交錯彎曲開的,而且有很多棉

石頭太裂,切起來是最費神的~``每次到關鍵位置,要考慮怎么切,我們都是要做無數(shù)次設想,有時候不能當時決定的,
就暫時先放一邊,想幾天,琢磨幾天````有想法了,能決定了,再切````
到底有多裂

幾個人研究





近300KG的石頭,顏色位置能切出來3kg,就是很大收獲了,可想而知切料的過程有多煩人有多考驗人了~```
看看顏色位置

料子很爛,很多地方直接可以照塹敲下來~``
老種夠冰雙色跟真青辣色~`這些位置好在都不錯```
能切出不少料子的,只是好位置的不多~``已經(jīng)切得很盡,開切,沒用的部位到時成麻袋幾百塊地賣,到時人家買去做機雕。


下面是切好的料了,還得照原樣拼好了,切出來的料子都在這了,要怎么做,做些什么,大家商量。




下面就是大家研究怎么做了,如果料子完美,只要找好并順好石頭肌理,掛到最好種水和顏色,有手鐲是最值錢的,
但是料子不夠完美的話,相對來說,找手鐲是件比較令人頭痛的事情~`
要先找到毛病并避開它們,還要掛到好位置~``還要考慮取手鐲以后,至少余的掛件也是有價值的```
有時候魚與熊掌是不可兼得的~```

比如這個,避開小裂紋,顏色掛不到最好最滿~
這還不算頭痛的```
最頭痛的是,有賭手鐲機會的這一面,不是做掛件的最佳面,
做面最好應該拿側面~```當然,如果側面順下去有手鐲的話,那就開心咯,但是沒有的,已經(jīng)順裂一切二半了。
哈,估計這樣說,大家很難明白~``

舉簡單的例子來說,石頭跟肉一樣,是有肌理的,我們叫“紋”廣東話發(fā)音是“門”,不是裂紋的紋~`是指的石頭肌理~`
其實行內(nèi)做件,從來都只說裂,沒有去研究裂跟紋有什么區(qū)別或者什么字眼代表性,
這個石頭肌理紋路,跟我們做飯的時候切肉一樣,是橫刀還是豎刀,直接影響肉的口感質(zhì)感的~`
翡翠也是一樣~``
一件料子拿到手,先要找出裂,找出紋,才好研究怎樣做件。
哈,已經(jīng)說太多了,再說下去,我得收學費才行……



恩,飛掉兩邊再看,結果是機會木有滴啦,還好本來就是當掛件料買,鐲子有則賺到?jīng)]有也本就沒去幻想的。
哈,看看種水顏色,很迷人的~`

料子越切越小的過程……不過話說回來,要是越切越大……那是海綿,哈哈



下面是片料了,打燈能看出點美人樣了沒有?

這一拓好位置的,如果要拿手鐲,
得這樣從中切開,看里面的情況, 有沒有手鐲,還得切開來看才知道~``
但是,這一面是拿掛件做面的,如果這樣切開~ 掛件就沒有辦法用這面了,等于是逆紋用現(xiàn)在的大平面那一面做面~` 那樣效果差很遠的,顏色、種水,都沒有這樣好~`` 所以很糾結~` 這條線是畫了又擦掉,擦掉又畫上…… 到底拿手鐲還是拿掛件~``` |

這是水口位置,這面是沒有手鐲的,有小裂紋~``避不掉```
除非切半,慢慢扭過來,可能有機會````
切不切,這是個問題……

切了,可能有手鐲,好的話大萬數(shù),一般也是小萬數(shù)~``而且起貨快```工本低```

可是切了,萬一沒有手鐲,掛件拿這一面來做面,不是好選擇,即使有好位置,也只是一個芯而已了``
浪費了好幾件正樁件……
所以,切不切,這是個頭痛的問題……
其實大多師傅在沒有最好的方法時,最好的方法就是放在一邊,做點別的事,不要總去想,等到某時,突然靈光一閃,說不定就有好的方法了,再來切,急不得的。
所以這一拓放了一個月
已經(jīng)放棄取手鐲了,直接取牌子

現(xiàn)在我們要找到最佳的面,是側面還是底,要確定里面不會有突發(fā)情況

去掉那層沒有顏色的位置后,
情況果然出現(xiàn)了,
看到側面的那團棉了沒有?
一團死棉,而且進去還很深,又很大團……
心情不太好就是……
因為我的原定計劃是拿這邊做面,取整條帶子做一個大件的,
牌面上看的顏色級別種水質(zhì)地,加上估計的大小和內(nèi)部情況配合得上的話``
這一塊取得到,應該是5萬上的東西~``
不死心的,再飛掉一層看看,正好把角上的裂去掉看看上面的情況````怕里面仍然有裂```

不知道大家看明白沒有?
第一刀:
先切掉側面沒有顏色的多余位置,是灰紫底的位置```
因為我們要找到最佳的面,是側面還是底,要確定里面不會有突發(fā)情況


結果里面有一大團死棉,基本把我原想用這邊做面的計劃推翻,不死心的,再飛掉一層看看,就是那片薄的三角,結果里面仍然有

然后把角上的裂去掉看看上面的情況````怕里面仍然有裂```
還好,沒有```

因為棉下去還有很深,我們沒有再糾結在這一面了,
先拿底,從底部那里往上切,先取了4件牌子,底部有一層薄的,是順裂先片掉的。
片掉這層,就好看了,切到第二片,有些驚喜,底色白了,顏色跳出來了,色根也出來了,
下面的那兩片一樣,比預想中好很多```
底部拿掉4件牌子,剩下的正好不管是用哪面,都有正樁牌子面。
圖中底部少一件牌子,因為已經(jīng)發(fā)下去做件去了。


原來的意思還是想取整條帶子出來,就保一件最好的,其他沒有關系``
貴精不貴多啊````不過后來再把兩個角飛掉后,覺得里面色根比較散,取不到帶子``
所以就直接用水口那面做面了,往下切牌子````
其實當時面上有一條裂紋在側面的,
可惜當時大家心急,沒有去考慮它,因為它不在顏色上```
結果沒有想到這條裂紋是斜著往里生的,
水口位置,取了一件牌子下來后,就發(fā)現(xiàn)了,
底下的不能再繼續(xù)切,臨時又改方案,取側面,再取了3件牌子```


哈,這樣分解說明,是不是看得明白了``
這份料子近300公斤,類似這拓好位置的,有4拓
總的來說呢,中間有憂有喜,最后結果還是偏好的``
就已經(jīng)滿足了```
接下來就是設計加工然后大家才能看到美輪美奐的寶貝。
先來個簡單流程圖:
1:原料分析——審料
一塊原石在拿到設計師手里的時候,他會多看幾天或是幾十天,如何利用好它天然形成的各個部分,能夠最大程度的保持它的原貌,是設計師最想做的事,一個偉大的玉雕大師,就是能把一塊普通的玉料,通過原石固有的原料,做出驚世之作,是他最大的愿望。所以一個玉雕大師,首先應該是一個設計者,是一個畫家,是一個有著濃厚文化底蘊的人,要不然此人只能是一個玉器匠。
由于設計不同,它的加工工錢也不同,大師級的人物,做一個小玉器可能需要成千幾萬元的工錢,而普通加工廠加工一個小物件,工錢可能也不過幾十元或幾百元工錢相差極大,這些大師級的人物設計時間會比較長,可能是幾天,也可能是幾年,而定下設計方案后開始雕刻可能三天就完工了,甚至有得大師根本不用自己動手雕刻,只要設計好就可以了,設計才是對玉器雕刻要求最高的。但正常越是好東西越要好工,越好工就越是久越是貴,光工錢,也有過陽美人把一百萬推給雕刻師,跟人家說,只要你幫我做一年。
↓
2、開石切片
指的是第一刀剖開石料。經(jīng)過細心的觀察和判斷之后,便要選定原石表面的一個方向剖開。若是具有裂紋,則第一刀主要是順紋切。
(1).原始方法:
用火燒翡翠原石,使其炸成小塊。缺點:難以控制炸裂點,破壞嚴重。后來改進成部分用火燒。
(2).拉絲(線鋸):
用鐵絲和金剛砂(Sic)做磨料,加水冷卻,來回拉動解開玉石。優(yōu)點:對質(zhì)量不破壞,不浪費原料。缺點:慢。
(3).腳踏解料機:
清代開始使用?,F(xiàn)在已被電動機械代替了。但在對高質(zhì)量的翡翠或在無電的山區(qū),還在使用。設備有圓形鐵鉈銅盤、一根轉動軸、一條皮帶或膠帶,用腳踏帶動轉動軸。不斷加水和金剛砂。
3、切片備料
經(jīng)過第一刀,對玉料的顏色、裂紋分布和水頭等情況更清楚,開始切片準備。
1.開料的原則:
(1)、對于色料要特別小心,以不能破壞綠色為原則。料開得好,利用得好,出貨好,可以獲得較大利潤。經(jīng)驗在這里非常重要。
(2)、從最差的部位做起。在未獲得經(jīng)驗之前,先從最差的部位開始,不會損失太大。
(3)、盡可能做大的成品。成品越大,越難得,價值越高。能做手鐲,先做手鐲,剩下的做小飾品。裂隙多的只能做花件或雕件。
(4)、兩用的原則?;c光身并進,能做光身的盡量做光身,不要一刀切死。
2.設備:圓盤鋸、帶鋸等。
4、設計畫樣
根據(jù)原料的質(zhì)量(顏色、水頭、質(zhì)地、裂紋、瑕疵)和原料形狀特點,考慮制品的設計。這是原料加工中十分關鍵的一步,直接決定能否獲得經(jīng)濟效益的關鍵。
設計時要考慮:
(1)、量料取材,因材施藝。根據(jù)原料特點,考慮制成什么效果最好。例如顏色深者,要做成薄水貨;顏色淺的制成品就要厚一些,以顯得更綠一些。
對于顏色深淺、分布以及俏色,要充分利用。設計主要是利用顏色,來決定構思和形狀,定稿之后繪在石料上。
(2)、因適施工。要考慮到目前市場的需求,盡可能的去適應市場。不同的市場對不同貨型需求不同。我國在玉雕制造有獨到的地方,玉雕遠在古代就多有佳作出現(xiàn)。而翡翠與傳統(tǒng)軟玉不同,它的流行主要是從清代開始的,它的加工充分借鑒和發(fā)展了古代玉雕加工的工藝,工匠們創(chuàng)出了獨特的翡翠加工工藝。我國現(xiàn)代翡翠加工工藝也別具一格。
5、切形
用鉈切出所畫出的玉件輪廓,盡可能保留最大的體積。設備:輪磨機(立軸式、橫軸式),多用橫軸式輪磨。
6、打磨
在沖磨成光胚的基礎上,再用粗細不同的砂輪把光胚打磨成型,即打磨成為設計的貨型。先粗后細。貨品形象是否逼真,細部線條是否刻畫清楚,都是這一步工序決定的?!坝癫蛔敛怀善鳌钡淖粒饕傅氖谴蚰?。
設備:擦磨機。上有擦磨盤,直徑20~40cm。
7、
雕刻
1、軋:用軋砣過細,開出人物、動物、山水和花卉等圖案的外形。如開臉、動物身體和樹木花卉根莖葉等。
2、勾:用勾砣或各形釘勾出細紋飾,象人的鬢發(fā)、胡子、鳳毛、動物鱗、動物毛和植物的葉紋等。
3、收光:一般大型有實力的工廠都有這一道工序,采用專用工具和材料,把前面雕刻工序多余刻痕和砂眼磨平整,為下一道打磨拋光工序打下良好的基礎。



雕刻工具不少吧,里面大多數(shù)都是要用到的,而且換來換去都不少時間。


一般雕一件好點的花件或是觀音需要兩到三天時間,先要根據(jù)料的情況畫出型,有色的當然是先看怎么取色,有棉有裂的就要設計怎么雕才能最大程度的避裂避棉又能保證成品的完成性,很辛苦的,整天整天坐在那里一動不動的雕,眼睛還要一直仔細的盯著看,思想不能走神……(我是受不了)雕的時間比較長的師傅手指都有些變形,所以不止光工錢都那些機雕的東東的零售價。。。。。
8、拋光
這是一個不去料的過程,實際上是拋光的作業(yè)。一般用布或皮革,再加鉆石粉,加適量的水(冷卻),往返摩擦,使表面發(fā)亮。分很多步驟。拋光較費時。如果拋光質(zhì)量差,會直接影響到玉件的售價,因為是第一外觀印象。拋光后面有詳細過程
9、超聲波沖洗
這一工序的目的是把加工過程中所沾染的污漬去掉,現(xiàn)在用肥皂水把成品洗干凈再放進超聲波機,和洗眼鏡一樣沖洗干凈就好了。
10、墩蠟或噴蠟
目的:其一;使翡翠成品的表面光滑并光亮。像皮鞋擦油一樣。其二;可以使蠟進入到拋光后的,玉件表面存在的微細凹坑或裂隙中,填補其不平,使表面更光滑,還可防止污漬的進入。
方法有兩種:
把蠟粉涂到翡翠表面,蠟受熱融化成液態(tài),最后用毛布把多余的蠟擦掉?!?/P>



拋光粉的配法:鉆石拋光粉一般是用食用油或水調(diào)配成膏狀即拋光。其他拋光膏一般綠色的為氧化鉻,橙紅色的為氧化鈰.
玉器拋光
1、準備一個類似小電鉆的吊磨機和一個圓盤拋光機還有震動拋光機一般適合大批量的拋光。
2、準備相應的一套金剛石打磨頭(作修飾玉件用)及玉石條形銼刀和砂紙等
3、準備相應的一套氈磨頭和橡膠磨頭及拋光膏、羊毛氈和牛皮及橡膠打磨輪和毛刷等
4、準備相應的一套圓砂紙和圓布輪。拋光粉或拋光膏和上光臘。
5、準備一套金剛石什錦銼、雕刻時使用的固定膠。
6、準備一些600#---1200#的拋光磨料,作為手拋拋光用、震動拋光機使用的研磨石
工序是:先用電動工具安上金剛石鉆頭修飾玉件,再用金剛石什錦銼細致修好。由粗砂細砂進行大面積修磨。用圓布輪抹上拋光膏進行大面積拋光。用氈磨頭抹上拋光膏進行細部拋光。亦可用橡膠磨頭直接拋光。最后可用1200號砂進行手工拋。這與玉件初磨的細致程度、拋光材料的粗細、拋光的速度、拋光的力度有關,當然也與玉質(zhì)有關了。這在實踐中很容易摸索出經(jīng)驗。
第一步:上膏,將雕好的翡翠的表面涂上一層膏狀的拋光粉,綠色的為氧化鉻橙紅色的為氧化鈰.
第二步:推磨,用二千目的砂輪磨表面.
第三步:重復前兩步,一般要重復二次.
第四步:上毛刷,將鉆石粉涂在翡翠的表面然后用硬毛刷來拋.
第五步:細工,開始對大工具拋不到的小地方來拋磨.用竹子,沾鉆石粉,大一點用竹筷子,小的地方就要用到竹牙簽了.
第六步:精拋,將翡翠涂上鉆石粉后用硬皮來拋磨,國內(nèi)大多用牛皮,緬甸大多用象皮.

翡翠這就拋好光了,不過還要有幾道收尾的工作要做.
第七步:清洗,目的是將拋光好的翡翠上面殘留的拋光粉清洗干凈.主要用超聲波機來清洗,清洗不到的地方再用酒精來擦.

第八步:上臘,對翡翠成品表面一的種保護,可用開水洗掉.

接下來就是吹干.一件精美的翡翠就這樣與大家見面了.

雙效果,我們的做法是:完成拋光以后,把不用噴砂的位置貼上強力膠紙,然后噴砂,撕掉膠紙以后,在把邊緣部分應該是光水但是也噴到的位置,再仔細的用竹簽頂光,(或者反過來先噴砂再拋光也可以,看要做東西實際情況來)然后細位置需要再細修(如鉤毛),再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