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烏紗帽原來只是民間常戴的一種便帽,定為“官帽”則始于明朝洪武年間。 早在東晉成帝時(shí),凡在都城建康(南京)宮中做事的人,都戴一種用黑紗做的帽子,人稱“烏紗帽”。到了南北朝宋明帝時(shí),這種帽子又在民間流傳開來。于是,“烏紗帽”便成為民間百姓常戴的一種便帽。 明代開國皇帝朱洪武定都南京后,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作出決定:凡文武百官上朝辦公時(shí),一律要戴烏紗帽、穿圓領(lǐng)衫、束腰帶。另外,取得功名而未授官職的狀元、進(jìn)士等,也可戴烏紗帽。從此,“烏紗帽”遂成為官員的一種特有標(biāo)志。由此看來,“烏紗帽”作為官帽,距今也僅有600多年的歷史。 可是到了清代,“烏紗帽”又被換成“紅纓帽”,烏紗帽便不再作為官員的標(biāo)志。但時(shí)至今日,人們?nèi)耘f習(xí)慣地將“烏紗帽”作為官員的標(biāo)志。如“丟官”,依然被說成“丟掉烏紗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