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容補償柜工作原理及用途 用電設備除電阻性負載外,大部分用電設備均屬感性用電負載(如日光燈、變壓器、馬達等用電設備)這些感應負載,使供電電源電壓相位發(fā)生改變(即電流滯后于電壓),因此電壓波動大,無功功率增大,浪費大量電能。 當功率因數(shù)過低時,以致供電電源輸出電流過大而出現(xiàn)超負載現(xiàn)象。電容補償柜內(nèi)的電腦電容控制系統(tǒng)可解決此弊端,它可根據(jù)用電負荷的變化,而自動設置。電容組數(shù)的投入,進行電流補償,從而減低大量無功電流,使線路電能損耗降到最低程度,提供一個高素質(zhì)的電力源。 在電力系統(tǒng)中,電動機或其它帶有線圈(繞組)的設備很多。這類設備除了從電源取得一部分電功率作有功用外,還將耗用一部分電功率用來建立線圈磁場。而這部份被消耗掉的能量并不是轉(zhuǎn)換成了我們需要能量的其它形式(比如機械能),所以習慣上把它稱為“無功功率”。 實際上“無功”并不是無用的功,它是感性負載建立工作磁場所消耗掉的能量,是必須的,否則這些電器(如電動機)就無法正常工作。 但是,由于這種“無功”電流在輸電線路中的流動,額外地增加了輸電線路的的負坦,所以我們必須要把輸電線路的“無功”減少到最小。而采取的措施一般就是用容性負載(比如電容器)來抵消感性負載的影響,常見的就是采用電容補償柜。這也是提高功率因數(shù)的常見方法之一。 功率因數(shù)cosφ(也稱力率)是反映總電功率中有功功率所占的比例大小。功率因數(shù)是在0~1之間,它表示負載電流做的有用功率的百分比。 功率因數(shù)的計算: cosφ=P/S 其中: P — 有功功率(kW) Q — 無功功率(kvar) S — 視在功率(kVA)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