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五年級科學下冊復習資料

 canlanrensheng 2012-03-26

一單元 沉和浮

1、物體在水中(有沉有?。?/SPAN>,判斷物體沉浮有一定的標準。

2、(同種材料)構成的物體,改變它的(重量和體積),沉浮狀況不改變。

3、物體的沉浮與自身的(重量和體積)都有關。

4、(不同材料)構成的物體,如果(體積)相同,(重)的物體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體積?。?/SPAN>的物體容易沉。

5、(潛水艇)應用了物體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6、改變物體(排開的水量),物體在水中的(沉?。?/SPAN>可能發(fā)生改變。

7、鋼鐵制造的船能夠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開的水量很大)。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體積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裝載量)也隨之增大。

9、(科學)(技術)緊密相連,它們?yōu)槿祟惖陌l(fā)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塊往水中壓,手能感受到水對小船和泡沫塑料塊有一個(向上)的里,這個力我們稱它為(水的浮力)。

11、(上浮物體)(下沉的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們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測力計)測出浮力的大小。

12、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體(浸人水中的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當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時就(上浮);當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時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體,浮力(等于)重力。

14、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構成它們的(材料)(液體的性質)有關。

15、(液體的性質)可以改變物體的沉浮。(一定濃度)的液體才能改變物體的沉浮,這樣的液體有很多。

16、當液體中溶解了(足夠量)的其它物質時,如鹽、糖、味精等,有可能會使馬鈴薯浮起來。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鹽)。   17、(不同液體)對物體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同體積)的水(重)的物體,在水中(下沉),比同體積的水(輕)的物體,在水中(上浮)。

19、(比同體積的液體重)的物體,在液體中(下沉),比同體積的液體(輕)的物體,在液體中(上?。?/SPAN>。

第二單元 熱

1、有多種方法可以(產(chǎn)生熱)我們可以通過運動、多穿衣服、吃熱的食物、靠近熱源等方法來保暖。

2、加穿衣服會使人體感覺到熱,但(并不是衣服)給人體(增加了熱量)

3、水受熱以后(體積會增大),而(重量不變)。

4、水受熱時體積膨脹,受冷時體積縮小,我們把水的(體積)的這種變化叫做(熱脹冷縮)

5、(許多液體)受熱以后體積會變大,受冷以后體積會縮小。

6、物體由冷變熱或由熱變冷的過程中會發(fā)生(體積)的變化,這可以通過我們的(感官)感覺到或通過(一定的裝置和實驗)被觀察到。   7、(氣體)受熱以后體積會脹大,受冷以后體積會縮小。

8、常見的物體都是由(微粒)組成的,而微??傇谀抢锊粩嗟?/SPAN>(運動)著。物體的(熱脹冷縮)(微粒運動)有關。   9、(許多固體和液體)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氣體)也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10、有些固體和液體在一定條件下是(熱縮冷脹)的,例如(銻)(鉍)這兩種金屬就是熱縮冷脹的。

11、熱是一種(能量)的形式,熱能夠從物體(溫度較高)的一端向(溫度較低)的一端傳遞,從溫度高的物體向溫度低的物體傳遞,直到兩者溫度相同。

12、熱傳遞主要通過(熱傳導)、(對流)(熱輻射)三種方式來實現(xiàn)。

13、通過(直接接觸),將(熱)從一個物體傳遞給另一物體,或者從物體的一部分傳遞到另一部分的傳熱方法叫(熱傳導)。

14、(不同材料)制成的物體,(導熱性能)是不一樣的。像(金屬)這樣(導熱性能好)的物體稱為(熱的良導體);而像(塑料、木頭)這樣(導熱性能差)的物體稱為(熱的不良導體)。熱的不良導體,導熱(慢),散熱(慢),可以(減慢)物體熱量的散失。熱的良導體,導熱(快),散熱(快)。鐵是熱的(良導體),空氣是一種熱的(不良導體)。

第三單元 時間

1、(“時間”)有時是指(某一時刻),有時則表示一個(時間間隔)(即時長)。

2、鐘表以(時、分、秒)計量時間,鐘面上的(秒針)每轉動(一格),表示時間流逝了(1秒鐘),秒針轉動(一圈)則表示時間流逝了(1分鐘)。在一分鐘的時間里大約可寫(     )個字、看(     )行字,跑(    )米路等。

3、在不同的情況下,我們對(相同時間)(時長)的主觀感受會不一樣,但時間是以(不變的速度)在延伸的。

4、借助自然界有規(guī)律運動的事物或現(xiàn)象,我們可以(估計時間),如每天新聞聯(lián)播開播的時間是晚七點。

5、時間可以通過對(太陽運動周期的觀察)(投射形成的影子)來測量,一些(有規(guī)律運動的裝置)也曾被用來計量時間。

6、在遠古時代,人類用天上的(太陽)來計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晝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類最早使用的(時間)單位——(天)。我們古時把一天(一晝夜)分成(十二)個時辰,每一個時辰為現(xiàn)在(兩小時),古埃及根據(jù)一年內(nèi)(36個)星座在天空的橫穿情況將一天劃分為(24)個小時,白天(12)個,晚上(12)個,由于白天和晚上的時長隨著季節(jié)的變化而變化,所以古埃及的每小時的時長也是變化的。

7、陽光下物體(影子的方向、長短)會慢慢地發(fā)生變化。(“日晷”)就是根據(jù)這種原理制成的(計時器)

8、在一定的裝置里,水能保持以(穩(wěn)定的速度)往下流,人類根據(jù)這一特點制作(水鐘)用來計時。

9、通過一定的裝置,流水能夠用來(計時),因為(滴漏)能夠保持水在一定的時間內(nèi)以穩(wěn)定的速度往下流。

10、在滴漏實驗時,如果水是以水流的狀態(tài)往下流時,水的流速是(不固定)的,隨著水量的減少速度變(慢)。容器中水越少,則水下流的速度就(越慢)。我們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從而使水鐘計時更加準確。

11、滴水計時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利用特殊容器記錄水漏完的時間(泄水型);另一種是底部不開口的容器,記錄它用多少時間把水接滿(受水型)。古代的水鐘有(受水型)和(泄水型)兩種類型。影響水鐘計時準確的因素和(盛水容器的形狀是否規(guī)則)、(滴水的速度是否均勻)有關。

12、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在尋求精確的計時方法,隨著科學和技術的發(fā)展,人們制作的(計時工具)越來越精確。    13、計時工具準確性的提高要靠(設計、材料)等的改進。

14、雖然像(日晷)、(水鐘)以及(燃油鐘)、(沙漏)等一些簡易的時鐘,已經(jīng)可以讓我們知道大概的時間,但是人們總希望有更精確的時鐘。(擺鐘)的出現(xiàn)大大提高了時鐘的(精確度)

15、同一個單擺每擺動一次所需的時間是相同的。根據(jù)(單擺的等時性),人們制成了(擺鐘),使時間的計量誤差更小。   16、擺的擺動快慢與(擺繩的長度)有關。同一個擺,擺繩越長擺動越慢,擺繩越短擺動越快。    17、擺的擺動快慢與(擺長)有關,與(擺錘)(擺幅)無關。

18、同一個擺,擺長越長,擺動越慢,(擺長越短),擺動越(快)。

19、注意擺繩的長度不等于擺的長度,(擺長)是指支從架到(擺錘重心)的距離。

20、(機械擺鐘)(擺錘)(齒輪操縱器)聯(lián)合工作的。

第四單元 地球的運動

1、(晝夜交替現(xiàn)象)有多種可能的解釋。   

2、(晝夜交替現(xiàn)象)(地球和太陽的相對圓周運動)有關。

3、人類認識地球及其運動的歷史: 觀點和學說,地心說:古希臘天文學家托勒密提出、地球是球體、地球處于宇宙中心靜止不動、太陽圍著地球轉。日心說: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著作《天體運行論》、地球是球形、地球是運動的,每24小時自轉一周、在太陽是不動的,地球圍著太陽轉。(“日心說”)(“地心說”)中有關地球及其運動的觀點都可以解釋(晝夜交替現(xiàn)象)。   4、擺具有(保持擺動方向不變)的特點。

5、(“傅科擺”)擺動后,地面的刻度盤會與擺的擺動方向發(fā)生偏移,這可以證明(地球在自轉)。

6、(傅科擺)是歷史上證明地球自轉的關鍵性證據(jù)。   7、(天體的東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轉)而發(fā)生的現(xiàn)象。   

8、地球自轉的方向與天體的東升西落(相反),即(逆時針)(自西向東)。

9、(地球的自轉方向)決定了不同地區(qū)迎來黎明的時間不同,(東邊早)西邊晚。

10、人們以(地球經(jīng)線)為標準,將地球分為24個時區(qū))。將通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臺)的經(jīng)線,定為0度經(jīng)線)。從0度經(jīng)線向東180度屬東經(jīng),向西180度屬西經(jīng)。經(jīng)線每隔15度)(一個時區(qū)),相鄰兩個時區(qū)的時間就相差1小時)。11、不同地區(qū)所處的(經(jīng)度差)決定了地區(qū)之間的(時差)。

12天空中星星圍繞(北極星)(順時針)旋轉,北極星相對“不動”,是(地球自轉)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

13、從(北極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測出(地軸是傾斜的)

14、在圍繞某一物體(公轉)時,在(公轉軌道的不同位置)會觀察到遠近不同的物體存在(視覺位置差異)─這種現(xiàn)象就是(恒星的周年視差),它證明地球確實在圍繞太陽(公轉)。公轉的周期是365(一年)。

15、(四季的形成)(地球的公轉)、(地軸的傾斜)有關。四季形成的原因是陽光在地球上直射點位置的變化而形成的。陽光的直射和斜射造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區(qū)(氣溫)的不同,北半球夏天時陽光的直射點在(北半球),南半球是斜射的,陽光要弱,所以北半球是夏天南半球是冬天。北半球是冬季時陽光的直射點在(南半球),北半球陽光是斜射的,陽光要弱,所以南半球是夏天,南北兩半球的季節(jié)正好相反。

16、(極晝和極夜現(xiàn)象)(地球公轉)(自轉)(地軸傾斜)有關。

17、(地軸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響(極晝極夜)發(fā)生的地區(qū)范圍。

18、地球確實在(自轉和公轉),證據(jù)不僅有來自(人造地球衛(wèi)星)的觀測,還有來自(觀察或實驗)的多種現(xiàn)象。

19、地球自轉的方向是逆時針(自西向東),周期為(24小時),地球圍繞(地軸)自轉,地軸是(傾斜)的。

20、與地球自轉相關聯(lián)的現(xiàn)象有:(晝夜現(xiàn)象)(不同地區(qū)迎來黎明的時間不同),看上去(北極星不動)等。

21、(恒星周年視差)是歷史上證明地球公轉的關鍵性證據(jù)。公轉過程中,地軸傾斜方向保持不變,因此形成了(四季)(極晝極夜現(xiàn)象)。極晝極夜現(xiàn)象的解釋: 在地球的南北兩極,半年時間是白天半年時間是晚上,而且南北兩極正好相反。主要的原因是地球是傾斜的,太陽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地球在公轉過程中傾斜于太陽的一端在地球自轉時一直能被太陽光照亮。

第一單元復習  沉和浮

1、同一種材料構成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它們自身的大小、輕重無關。如一個回形針是沉的,兩個串在一起還是沉。一塊木塊是浮的,分成一半還是浮的。

2、不同種材料制成的物體,

(1)同體積時與物體的輕重有關,的容易的容易;

輕重相同時與物體的大小(體積)有關,的容易的容易。

(2)潛水艇是通過改變自身的重量來實現(xiàn)沉浮的。

3、各種形狀的實心橡皮泥在水中是的,

(1)要讓橡皮泥浮起來,可在大小不變下改變重量,如挖空成船或碗形。

重量不變下改變大小,如做成空心的各種形狀。

(2)物體在水中的沉浮和它排開水量有關。排開水量大,所受浮力也大。

(3)鐵制的大輪船能浮在水面上,因為它排開的水量特別的大

4、要用橡皮泥造一只裝載量比較大的船(方法),

(1)重量不變的前提下造得盡量大,使船排開的水量大,

(2)做些船艙,放物品時使船身保持平穩(wěn)。

5-6、水對浸入其中的物體會產(chǎn)生一個向上托的力,這個力是浮力。

(1)上浮的物體,浮力大于重力;(測浮力時,浮力=重力+在水中的拉力)

(2)下沉的物體,浮力小于重力;(測浮力時,浮力=重力-在水中的拉力)

(3)當物體靜止在水面時,浮力等于重力,且方向相反。

7、當液體溶解了足夠量的其它物質時(如鹽、糖等),可能會使馬鈴薯浮起來。

(1)輪船從江河進入大海,船身會上浮一些。因為海水的含鹽量比江河大。

(2)死海淹不死人是因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鹽。

8、物體在不同的液體中受到的浮力是不同的。

(1)判斷物體在某種液體里的沉浮時,往往利用相同的體積比較輕重

如馬鈴薯在濃鹽水中浮,是因為相同體積的馬鈴薯比濃鹽水輕;馬鈴薯在清水中沉,是因為相同體積的馬鈴薯比清水重。

(2)比重計是一種比較液體輕重的儀器。

(3)幾種常見物體的密度(單位體積下物體的重量叫密度)。

1立方厘米物體

食用油

酒精

濃鹽水

水銀

輕重(克)

0.8

0.8

0.9

1

1.3

13.6

第二單元復習  熱

1-1、當我們感到冷時,我們可以通過運動、多穿衣服、吃熱的食物、靠近熱源等方法來保暖。

1-2、衣服等本身不能產(chǎn)生熱量,它只能減緩身體熱量向空氣散發(fā),起保暖作用。

2-1、裝有熱水的塑料袋能浮在冷水中。因為相同重量的水在加熱時體積會變大,而重量不變(從加滿水的試管上面包一塊氣球皮,加熱時氣球皮鼓起來了這一現(xiàn)象說明)。

2-2、裝有冷水的塑料袋放入熱水中,冷水袋會慢慢從底部浮到水面;

     裝有熱水的塑料袋放入冷水中,熱水袋會慢慢從水面沉到水底。

3-1、水受熱時體積膨脹,受冷時體積縮小,水的體積的這種變化叫水的熱脹冷縮(但水在4攝氏度時正好相反,是熱縮冷脹)。

3-2、其它的液體也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所以裝液體的瓶子都不會裝滿。

4-1、氣體也有熱脹冷縮的性質。空氣的熱脹冷縮比水的變化要明顯。

4-2、物體的熱脹冷縮和物體的微粒運動有關。

5-1、銅球在加熱后不能穿過鐵環(huán),冷卻后能穿過鐵環(huán);

鋼條加熱后會變長加粗,冷卻后會變短減細。

說明大多數(shù)金屬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5-2、銻、鎵、鉍等金屬正好與大多數(shù)金屬相反,是熱縮冷脹。

6-1、熱總是從較熱的一端較冷的一端傳遞。離熱源越遠,熱傳遞的時間越長。

6-2、通過直接接觸,將熱從一個物體傳遞給另一個物體,或從物體的一部分傳遞到另一部分的傳熱方法叫熱傳遞。

7-1、一般來說,金屬的傳熱能力強于非金屬。

7-2、我們把傳熱本領強的物體叫熱的良導體(如金屬);傳熱本領弱的物體叫熱的不良導體(如非金屬)。         銅鋁鋼傳熱性能比較:>>

8、用熱的不良導體制作杯身,能有效地減緩熱量的散失,起著保溫作用。

第三單元復習  時間的測量

1-1、鐘表是現(xiàn)代人們用于計量時間的常用工具,鐘表以時、分、秒來計量時間。

1-2、時間沒有快慢之分,它以不變的速度在流逝。我們要珍惜時間。

2-1、人類最早使用的時間單位——

●古時人類將一天分為12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當于現(xiàn)在的2個小時。

2-2、太陽鐘計時原理:隨著時間的變化,物體在陽光下的影子的方向和長短會隨之發(fā)生變化。(根據(jù)太陽和影子的關系,古人制成了“日晷”用于計量時間。)

3-1、夜間計時工具——蠟燭、沙漏……

3-2、古代的水鐘:

    受水型水鐘:水滴以固定速度滴入圓筒,使得浮標隨水量的增加而逐漸上升,從而顯示時間。

    泄水型水鐘:容器內(nèi)的水面隨水的流出而下降,從而測出流逝的時間。

4-1、將兩個塑料瓶去頭去底進行組合,就可以制成一個簡易水鐘。設計制作的一般步驟為:⑴先選擇制作水鐘的類型(受水型還是泄水型)⑵確定總水量,⑶使水的流速保持一樣。⑷測出一分鐘的水量。⑸推測出其余十分鐘的水量。

4-2、影響水鐘計時準確的因素主要有:水滴的滴速、水位的高低、刻度精確度……

5-1、擺鐘(機械鐘)計時原理: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秒擺擺動速度相同(60次/分)。

5-2、一條細繩和一個小重物可制成一個簡易擺。

6-1、不同的單擺每擺動一次所需的時間是不同的,這主要與擺的長度有關,與擺錘重量、擺動幅度無關。

6-2、擺長越長(短),擺動的速度越慢(快)

7-1、擺繩的長度不等于擺的長度,擺長是指支點到擺錘重心的距離(即擺繩加擺錘的長度)。

7-2、要調(diào)整一個擺的擺動速度只需要調(diào)整重物的位置就可以了。由慢變快,重物上移,由快變慢,重物下移。

8-1、機械擺鐘是擺錘與齒輪操縱器聯(lián)合工作的。

8-2、制作一個一分鐘的計時器:計時器的組成——齒輪操縱器、支軸、長針短針、擺錘、齒輪、垂體。設計一個分鐘的計時器,可以制成水鐘、擺鐘等。

第四單元復習   地球的運動

1、形成地球上晝夜交替現(xiàn)象的假說有4種:①地球不動,太陽圍著地球轉;

太陽不動,地球圍著太陽轉;③地球自轉;④地球圍著太陽轉,并且自轉。

● 為了證明假說,我們可以進行模擬實驗:用手電筒代替太陽;用乒乓球代替地球。

2、古時對地球的形狀和運動方式提出了兩種可能的解釋:

  (1)古希臘天文學家托勒密提出“地心說”,認為:地球是球體;地球是宇宙中心,靜止不動;日月星辰圍著地球轉

  (2)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說”,認為:地球是球體;太陽是宇宙中心,靜止不動;地球及其他天體圍著太陽轉,而且地球自轉。

3、法國科學家傅科研制的傅科擺證明了地球在自轉:雖然擺具有保持擺動方向不變的特點,但傅科擺擺動的方向與刻度盤指示的方向發(fā)生了偏轉(順時針)。

4、地球圍繞地軸自西向東轉動叫地球自轉。

(1)地球自轉的方向總是自西向東(逆時針)。地球自轉周期為1天(約24小時);地球自轉產(chǎn)生晝夜交替。

(2)晝夜交替、太陽東升西落說明了地球的自轉。

(3)觀察地球儀或地圖能確認各地的位置關系:如北京在烏魯木齊的東邊,因而北京先迎來黎明。各地迎來黎明的時間是東早西遲。我國橫跨5個時區(qū),為方便工作、學習,我國統(tǒng)一用北京時間作為標準時間。

(4)國際上把全球分為24個時區(qū)(確定通過英國格林尼治天文臺的經(jīng)線為0度經(jīng)線,以此每隔15°為1時區(qū));每相鄰兩個時區(qū)相差1小時。

5、北極星“不動”,那是因為:地球自轉時,地軸始終傾斜地指向北極星。

  (1)夜間觀星,北極星看似不動,其他星星圍繞北極星順時針轉動。

  (2)北極星不在頭頂正上方,而在我們視線往上傾斜的北方天空。

6、地球圍繞太陽自西向東轉動叫地球公轉

(1)地球公轉周期1年(約365天);地球公轉產(chǎn)生四季交替

(2)恒星周年視差、四季交替現(xiàn)象證明了地球的公轉。

7、地球上的四季現(xiàn)象產(chǎn)生原因:地球傾斜著圍繞著太陽公轉中,太陽的直射點有規(guī)律地發(fā)生變化,導致各地形成溫度上的差異。

①太陽直射在北半球,北半球吸收太陽熱量多,溫度高,形成夏季;南半球斜射,吸收熱量少,溫度低,形成冬季。

    ②太陽直射在赤道上,南北半球都是太陽斜射,南北半球吸收太陽熱量差不多,北半球形成秋季,而南半球是春季。

    ③太陽直射在南半球南半球吸收太陽熱量多,溫度高,形成夏季;北半球斜射,吸收熱量少,溫度低,形成冬季

    ④太陽直射在赤道上,南北半球都是太陽斜射,南北半球吸收太陽熱量差不多,北半球形成春季,而南半球是秋季。

8、由于地軸的傾斜(傾斜度約23°),南北極出現(xiàn)了極晝、極夜現(xiàn)象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