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醫(yī)學正傳》卷三。
  【組成】鹿角膠(炒成珠子) 鹿角霜 菟絲子(酒浸,研細) 柏子仁(取仁,洗凈) 熟地黃各250克 白茯苓 補骨脂各120克
  【用法】上藥磨為細末,酒煮米糊為丸,或以鹿角膠人好酒烊化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空腹時用姜、鹽湯送下。
  【功用】溫補元陽,益壽延年。
  【主治】真陽不足,腰膝疼痛,陽痿早泄,或小便增多,耳鳴,體倦心煩,或老年陽虛,時常畏寒,氣力衰微。
  【方論】方中鹿角膠、鹿角霜通督脈,補命門,大補精髓,最能補精生血而益元陽;菟絲子、補骨脂助腎陽;熟地黃滋補腎陰,益陰以配陽;柏子仁養(yǎng)心安神,茯苓健脾助運。諸藥合用,共奏溫補元陽,延年益壽之功。 
斑龍丸-《文堂集驗方》卷三。【藥物組成】天竺黃1兩,辰砂1兩,膽星(姜汁炒)1兩,枳殼1兩,茯神1兩,硼砂1兩,琥珀7錢,山藥2兩,沉香5錢,雄黃5錢,麝香3分。
  【處方來源】《文堂集驗方》卷三。
  【方劑主治】小兒一切內熱潮熱,神昏不寧,咳嗽痰涎及驚風驚搐。
  【制備方法】上為極細末,甘草1斤,煮濃汁為丸,如芡實大,金箔為衣,陰干,收貯瓷器內。
  【用法用量】每服1丸,薄荷或燈心湯送下。 
斑龍丸(補養(yǎng)之劑)
  總 結:補陽                                  
  編 號:016                                   
  組 成:鹿角膠、鹿角霜、菟絲子、熟地黃、柏子仁                 
  主 治:治虛損,理百病,駐顏益壽。
  歸 經:手足少陰藥                               
  方 義:鹿角霜、菟絲、熟地--皆腎經血藥也,大補精髓。
  柏子仁--入心而養(yǎng)心氣,又能入腎而潤腎燥,使心腎相交。心志旺而神魂安,
  精髓充而筋骨壯,去病益壽,不亦宜乎。
  又附方:一方加補骨脂。一方加鹿茸、肉蓯蓉、陽起石、附子、黃耆、當歸、棗仁炒、  
  辰砂,亦名斑龍丸。
  煎服法:等分為末。酒化膠為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