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李家山村

02 層疊的窯屋

03

04 開心的老夫妻
時間:2010年8月11日下午14:00至15:00
地點:山西磧口李家山村
事由:目標(biāo)親近母親河自駕車活動(共8輛車19人)
天氣:陰
李家山位于磧口南山,距磧口古鎮(zhèn)不足十華里,是一處在我國乃至世界都是絕無僅有的明清建筑村落。
1989年10月,我國現(xiàn)代最著名的大畫家吳冠中先生游覽李家山后,寫道:“我在山西有一個重要發(fā)現(xiàn)——臨縣磧口李家山村。這里從外面看像一座荒涼的漢墓,一進(jìn)去是很古老很講究的窯洞,古村相對封閉,像與世隔絕的桃花源。這樣的村莊,這樣的房子,走遍全世界都難再找到!”、“在我看來,李家山是在特殊歷史條件、特殊地形地貌和傳統(tǒng)觀念等綜合因素下產(chǎn)生的特殊村落的孤例。”
吳冠中先生還將其與湖南張家界、山陜蒙黃土高原列一起,排序為自己此生的第三大發(fā)現(xiàn)。
專家學(xué)者們看后也紛紛贊嘆:這里的四合院窯洞,堪稱舉世無雙、獨一無二。

05

06

07

08

09

10
李家山民居以窯洞為主,高低疊置,錯落有序。窯洞前普遍有廊檐伸出,多數(shù)為四合院。整個民居分布在黃土山坡上,較大的四合院都是水磨青磚對縫砌筑,無論造型、風(fēng)格、藝術(shù)都十分考究。照壁上、門樓上、廈檐上和窯洞門窗上的磚木雕刻,無論人物、山水,花鳥魚蟲、飛禽走獸都很精美,有著很高的藝術(shù)價值。

11
據(jù)《李氏宗譜簿》記載:“始祖李端,明成化年間(1465——1487),由臨縣上西坡村遷往臨縣招賢都三甲李家山村。”
李氏家族經(jīng)世代繁衍,到清中葉已成大戶。時值磧口商阜繁榮,李家也插足于商業(yè)。據(jù)《宗譜》與口碑資料佐證:當(dāng)年,李家山有東、西兩大財主,東財主一門家大業(yè)大,占據(jù)著鳳凰兩脅和鳳背,李建興一家,就是東財主的后代。鳳凰右翼則屬于西財主一門,雖然只占據(jù)著一面山坡,但卻是李家山最具代表性最富魅力的一道風(fēng)景。
鳳凰左翼被稱為舊村或小村,居住著陳、崔兩姓人家,而在李氏家族遷來之前,這兒被稱為陳家灣。與其它三面坡上堅固美觀的石窯不同,散布于左翼上的是極為原始的單眼土窯洞。人們說,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李氏家族畢竟曾經(jīng)富裕過,不知道上天什么時候才能垂青于清貧了數(shù)百年的陳、崔兩姓。
“兩溝四面坡”的相對高度不過百余米,絕對面積并不大,李家山現(xiàn)在有二百余戶人家,也算得上一個大村落,他們合理利用這里的每一寸土地,使得大大小小百十個窯洞院落散落其間絲毫不顯擁擠。李家山民居沿坡壁呈階梯狀分布,下一層的窯洞就是上一層窯洞的前庭,有的窯洞甚至就直接建在下層窯洞的窯頂。一層層的窯洞就這樣層次分明、錯落有致的層疊而上,直至坡頂,畫面極為豐富。這多達(dá)七、八層的窯洞看似隨意的布局,完美的結(jié)合了山勢的坡度與走向,凝固成一幅幅美麗的畫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在李家山高低錯落的蛇行小路里穿行,所有的房舍街道都已年久失修、破敗斑駁,失卻了往昔的繁華面貌,但整個村落依舊風(fēng)骨猶存,時光的印記鐫刻在古屋里、頹墻上,還有村人的臉上的褶皺里,彌散著悠遠(yuǎn)、淡定的芬芳……

33

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