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盧式太極拳(曲周分支)傳承歷史及主要傳承人物簡介 ———————————————————————————————————— 第一代(始傳到曲周白寨村宗師) 盧 鳴 金 (廣平縣盧董村人1830——190年) ————————————————————————————————————————— 第二代(本支第一代):張致仁(1849—1934年)張 琪(1852—1910年)王太平(1851—1931年) 盧式太極拳在曲周傳承歷史簡述: 曲周縣白寨村位于曲周縣城南十五華里,系古時廣平至曲周縣城及北去官道必經(jīng)之處,設(shè)有集市店鋪很繁華,南來北往商宿者甚多,廣平盧家趕大車北上做生易,往來多在此宿停,張致仁時系村里一知名人士,初始與廣平盧家以朋友相交,后得知盧鳴金宗師內(nèi)家武功修養(yǎng)高深莫測,即和本村王太平,張琪三人同拜盧鳴金為師習練盧式太極拳。由于恩師細心教誨言傳身教,經(jīng)數(shù)年刻苦研習,皆練成太極拳高手,尤以張琪為最高,其功已練到出神入化之大成。自此白寨村上至老人下至孩童,幾乎家家都練此拳,并設(shè)有拳場及練功房,農(nóng)忙種田農(nóng)閑練拳,名震四鄉(xiāng)八野。爾后很多人常住廣平老師家受教,師門有多位前輩也常住在白寨村傳藝,兩地既是師徒關(guān)系又是真朋摯友,老輩人常說“只要一進村,吃住不用問;無論哪家門,提拳便是親”。交情深厚世代相傳。 盧式太極拳在曲周一支已傳承五代150余年之久,最初雖系白寨村張致仁,張琪,王太平三位老前輩到廣平拜師所學(xué),因同門同師,師門人又常來親授,故未分家各傳,而是交錯傳學(xué)共同習練,至今依然。為使后人對盧式太極拳曲周一支傳承歷史有較系統(tǒng)了解,并讓后人對三位老前輩寄予懷念,今就傳承主要關(guān)系粗略梳理如下:(此僅為參考,詳史待后人細考) 
 第三代(本支第二代): (1)承 張致仁 傳之主要后人 二弟張致義、 三弟張致禮、 四弟張致才、 五弟張致信。 侄:張連明、 張連科、 張連福、張連吉、張連清、張連修。 堂侄:張連重(1870—1940年,常住廣平師門受 教,功深藝純,因在兄弟中行二,且一只腳有殘疾,人稱“高手二沒腳”,張連璧(1886 年——1970年,太極拳師, 常年住廣平師門習拳練功,得多位名師高人親傳,拳架古 樸淳正,功夫扎實深厚,擅長太極推手和刀槍棍多種器械)等人。 
 (2)承 張 琪 傳之主要后人: 其子 張明芹(1892—1970年,先后得家父和廣平師門傳授,功夫深厚,堪稱太極 拳名師,門徒眾多)。門徒學(xué)生:李清秀(1874—1943,白寨村人,擅長單刀,故稱快 刀拳手);董老向(1869---- 1940,白寨村人,高手); 龐敬修(1898------ 1947年, 字養(yǎng)純,大號龐老養(yǎng),先后得張琪,張明芹,及廣平師門兩代多位名師真?zhèn)?,功夫練?span> 了出神入化之上乘境界,深通拳理拳法,拳架規(guī)矩認真,動作小巧利落,周身輕靈圓活 動若雷聲,虛實化打變換沒測,擒拿發(fā)放得心應(yīng)手,令好多切磋技藝的別派高手嘆服不 已,堪為當時曲周分支中之領(lǐng)軍和嬌嬌者)。冀老四(1883—1963,白寨村人,內(nèi)力深 厚,好拳手)。 張 琪老前輩先后教授子、侄、本村后生、四鄉(xiāng)及外地門徒學(xué)生較多。 
 (3)承 王太平 傳之主要后人: 子:王 斌(約生活于1870年——1941年,得家父王太平和多人傳授,本門拳手)。 侄:王 玠(生活于1910年——1993年,先后得伯父王太平和多位名師高手傳授,習練 認真,拳架純正,功夫扎實,修養(yǎng)高深,為人正直,淳樸善良,宅心仁厚,樂善助人, 譽滿四鄉(xiāng),德高望重,后承多人)。 王新民(大號稱:老明的,生活于1888年-——1979 年,幼年即跟族叔祖父王太平及張致仁、張琪等老前輩習拳,多年與廣平師門交往甚密, 具有一定功底,體康壽高,一生受益頗深)。 ————————————————————————————————————————— 
 第四代(本支第三代): 主 要 傳 承 人 簡 介 李鳳崗:曲周縣白寨村人,生活于1900年——1980年,大拳師,深得本村和廣平多位明師真?zhèn)鳎? 精通本門拳理拳法,內(nèi)功高深,技藝純熟,剛?cè)峄蜃儞Q自如, 擒拿發(fā)放得心應(yīng)手, 本門太極拳高手拳師,人稱“快手拳師”,傳承多人)。 
 龐敬賢: 曲周縣白寨村人, 生活于1911年-----1998年, 一生教書育人, 心地善良, 品 行高尚, 為人正直寬厚, 深得其兄龐敬修(龐老養(yǎng))之親傳, 拳架古樸典雅, 功夫扎實不華。 
 崇文志:曲周城關(guān)鎮(zhèn)后李莊村人,老中醫(yī),約生活于1905年——1979年,系張明芹大 師之高徒,得于多位前輩和名人傳授,功夫深厚,為本門太極拳高手,有不少傳承后人。 
 王書堂:白寨村人,生活于1914年——1994年,曲周縣糧局職工,系張明芹大師高徒, 得于多位名人傳授,功夫扎實,修為頗深,為本門太極拳高手。 
 張玉?。喊渍迦耍钣?span>1915年——1999年,自幼酷好讀書,有較深文化底蘊,天資聰明,悟性甚高,深得張明芹大師賞識,據(jù)說當時為幫其抽出更多時間練功,老師出錢給他家買了一頭牛以助耕作,足見對其器重之甚。本人頗得曲周和廣平多位前輩和名師真?zhèn)?,?jīng)常與多位同代高手互相探討研習,練功刻苦認真,拳架淳正無華,注重內(nèi)外同修,對本門拳理拳法之內(nèi)涵及技法運用諸多方面有系統(tǒng)領(lǐng)悟和較深造詣,在傳承中耐心言傳身教,后人多有受益。 
 王振華(大名:王恩民): 曲周縣白村人,生于1919年,老拳師,現(xiàn)盧式太極拳第四代(曲周分支第三代)年事最高主要傳人,《盧式太極拳曲周研究分會》理事會理事,已近90歲高齡,依然堅持習拳健身。其自幼隨祖父王太平,父親王斌習練此拳,并得多位前輩和名人指點,后曾常住廣平師門受教,頗得言傳身授,拳架規(guī)正,功底扎實?!暗谖鍖弥袊滥陣H太極拳聯(lián)誼會”榮獲老年太極拳竟賽冠軍,86歲后又多次榮獲市,縣等大型太極拳集體活動嘉獎,甚為世人關(guān)注,子孫及家鄉(xiāng)有不少傳承后人。 
 張維范:曲周縣白寨村人,生于1926年,老拳師,太極拳名家,現(xiàn)盧式太極拳第四代(曲周分支第三代)主要傳人,《盧式太極拳曲周研究分會》理事會常務(wù)理事?,F(xiàn)已80余歲高齡,習拳練功從未間斷, 身心健康,手腳靈便, 精神充沛,其自幼跟隨堂叔父張明芹大師習練此拳,深得于家傳,并經(jīng)多位前輩和名人指點,當年常住廣平師門受教,本人聰明好學(xué),練拳刻苦認真,悟性較高,多善研究揣摩,對本門拳藝的理論和技法有較好造詣,并有獨特的認識和領(lǐng)悟。其拳架小巧玲瓏,動作舒展利落,技巧靈活多變,功夫扎實,風格別俱,在《中國永年國際太極拳聯(lián)誼大會》和市,縣等大型太極拳活動中,多次榮獲嘉獎及高度評價,深受世人關(guān)注和贊譽,傳承后人眾多。 
 張士林:曲周縣白寨村人,生于1927年,老拳師,現(xiàn)盧式太極拳第四代(曲周分支第三代)主要傳人,《盧式太極拳曲周研究分會》理事會理事,已80余歲高齡,依然習拳練功不止。其自幼隨堂祖父張致仁,二伯父張連重,父親張連璧等兩代前輩習練此拳, 深得于家傳,當年曾常住廣平師門受教,本人忠厚正直,練功刻苦認真,頗得多位前輩和名師之真?zhèn)?,拳架古樸典雅,功底扎實深厚。?span>80歲時, 曾多次應(yīng)邀參加《中國永年國際太極拳聯(lián)誼會》和地、市等大型太極拳活動獻藝表演,多次榮獲嘉獎和較高評價,令觀者稱贊不已。自中年后在家鄉(xiāng)悉心傳授本門拳藝,傳承后人眾多。如今從年近80歲老伴,到子、侄、媳、孫,個個都堅持練拳,系四代傳承和積極發(fā)揚光大盧式太極拳之家。 
 張少文:白寨村人,生于1935年,本門拳師,中國民間名醫(yī),精通易理和中醫(yī)醫(yī)道,文化底蘊較深,現(xiàn)盧式太極拳第四代(曲周分支第三代)主要傳人。其自幼跟張明芹大師及父親張玉印習拳,并經(jīng)多位前輩和名人指點,頗得言傳身授,拳架古樸淳正,動作扎實規(guī)矩,習練刻苦認真,無論在老家還是住外地行醫(yī),聞雞起舞寢前練功,數(shù)十年如一日從未間斷,深明拳理,功底扎實,春秋雁月大刀等多種器械演練純熟,本門拳技和理論之造詣頗深,先后多次榮獲“中國永年國際太極拳聯(lián)誼會”競賽桂冠和優(yōu)秀名次,多次在市,縣等大型太極拳活動中表演獻藝,獲得嘉獎和很高評價。本人是《中國邯鄲(廣平)盧式太極拳協(xié)會》顧問,《盧式太極拳曲周研究分會》主要組織者和該理事會會長,近十余年,為盧式太極拳系統(tǒng)挖掘整理和發(fā)揚光大做出了積極貢獻,被有關(guān)部門授予“太極拳大師”之榮譽稱號。 
 王慶民:曲周縣白寨村人,生于1936年,系盧式太極拳第四代(曲周分支第三代)傳人,《盧式太極拳曲周研究分會》理事會理事。自幼跟隨父親王介及張明芹等多位 前輩習練本門拳藝,頗得言傳身授,拳架淳正, 動作規(guī)范,勁氣沉穩(wěn)莊重,功底扎實無華,且自身修養(yǎng)深厚為人寬宏誠善,處事品端行正,倍受鄉(xiāng)鄰敬佩,其功德和修為深得眾人贊譽。 
 張學(xué)順:生于1930年,曲周縣白寨村人,系盧式太極拳第四代(曲周分支第三代)傳人,《盧式太極拳曲周研究分會》理事會理事。自幼跟張明芹,張玉印等名人習拳,拳架規(guī)范,動作自然,多年堅持不懈,身康體健,基本功扎實,春秋雁月大刀等器械演練純熟,先后多次參加市、縣等大型太極拳活動表演和獻藝,得到人們好評和贊譽。 
 盧光美:曲周縣后里僧寨村人,生于1928年,拳師,系盧式太極拳第四代(曲周分支第三代)主要傳人。自少年始即跟隨白寨村張明芹,龐敬修,李鳳崗等多位名師習練此拳,并經(jīng)過多位前輩及廣平老師的認真指教,頗得言傳身授,拳架淳樸沉穩(wěn),動作圓活流暢,習練刻苦認真,功夫扎實,在《中國永年國際太極拳聯(lián)誼會》和市,縣等大型太極拳活動獻藝表演中,多次得到表彰和很高評價,有不少傳承后人。 
 張維新:(1936年——1996年)拳師,系張明芹大師之子,盧式太極拳第四代(曲周分支第三代)主要傳人。自幼跟其父習練本門拳藝,頗得家傳, 并經(jīng)多位前輩和名人指點,為人坦率,拳架規(guī)矩不華,功底扎實技法利落,在本門拳藝的理論和技法中有較好造詣,為四代傳承盧式太極拳之家,在四鄉(xiāng)及縣城有不少傳承后人。 
 李榮華(1915年——1994年,拳師,曲周縣白寨村人,系盧式太極拳第四代(曲周分支第三代)傳人。自幼跟張明芹大師及父親李鳳崗習拳,并經(jīng)多位前輩和名人指點,曾常住廣平師 門受教,頗得言傳身授,拳架古樸淳正,招式舒展規(guī)矩,練功刻苦認真,擅長多種器械,有較 好功底和造詣,有不少傳承后人)。 
 李夢科:白寨村人,生活于1937年——2003年,拳師高手,系盧式太極拳第四代(曲周分支)主要傳人。自幼跟隨張明芹,龐敬修,李鳳崗等多位名師習練次拳,并經(jīng)多位輩和高人指點,悟性好習練刻苦,身手利落,深得多人之真?zhèn)?,拳架淳樸干練,勁氣沉整圓活,功夫扎實深厚,太極推手和打化拿發(fā)摔跌擒放等技藝,技用得心應(yīng)手,多次與別派高手切磋較技,對方無不心服口服,堪為本門當時之高手,其傳承后人較多 
 張 斌:曲周縣城關(guān)鎮(zhèn)張廠村人,老拳師,生活于1913—1997年,早先曾練過別派拳術(shù)及推手,1964年50歲時,經(jīng)崇文志介紹到白寨村跟張明芹大師學(xué)練盧式太極拳(當時只屬朋友相處,并未拜師入門),因其比較真誠好學(xué),又有一定功底基礎(chǔ),經(jīng)張明芹大師等人指教,使其功夫得以不少提高。然不幸于1967年(即“文革”期間)至1977年,因故被關(guān)押10年之久,出獄后方知張明芹大師已于1970年過世,其每次提起都憾惜不已,多次說:“白寨從廣平學(xué)來這套拳真有奧妙,明芹大師人品好,功夫高深,可惜相識太晚,時間太短,沒能拜師入門把內(nèi)里真東西學(xué)到身上”。張斌傳承后人除其孫而外人不多,其中雞澤縣劉登信(自述14歲始跟張斌學(xué)此拳,時張已66歲)于2007年將此拳自名為“武當顧式太極拳”,并自命是“第九代掌門人”。(注:張明芹大師當年親傳有:張慶云、黃志、韓良璽等多人,待后另述)。 ————————————————————————————————————————— 第五代(本支第四代): 主 要 傳 承 人 簡 介 張送林:曲周縣白寨村人,拳師,1950年生,張明芹大師之孫,現(xiàn)為盧氏太極拳第五代 (曲周分支第四代)主要傳人,《盧式太極拳曲周研究分會》常務(wù)理事。自幼跟祖父張明芹及父親張維新習拳,深得家傳,拳架規(guī)矩淳正,習練刻苦認真,功夫扎實深厚,技藝純熟。曾多次在大型太極拳活動中表演獻藝,得到高度評價,倍受人們關(guān)注,在當?shù)貍鞒泻笕思皩W(xué)生較多。 
 李 科:曲周縣白寨村人,拳師,1946年生,縣機關(guān)干部,居住縣城,現(xiàn)為盧式太極拳第五代(曲周分支第四代)主要傳人,《盧式太極拳曲周研究分會》常務(wù)理事。得于張維新、張送林父子傳授,并得本村和廣平多位名人指點,拳架純正不華,動作規(guī)矩流暢,悟性甚高,習練刻苦,功底扎實深厚,文化修為高深,為人誠厚善良,坦蕩正直,虛懷若谷,多次應(yīng)邀參加市,縣大型太極拳活動獻藝和表演,多次榮獲嘉獎及好評,深得觀眾贊譽,在縣城有不少傳承后人。 
 張友林:曲周縣白寨村人,系張維范老拳師之三子,1962 年生,拳師,盧式太極拳 第五代(曲周分支第四代)傳人,《盧式太極拳曲周研究分會》理事會理事。其自幼跟家父習本門拳技,深得家傳,拳架舒展輕靈,動作流暢美觀,長期堅持習練,功底扎實,太極推手及多種器械熟練,曾榮獲《第五屆中國永年國際太極拳聯(lián)誼會》同級別太極推手競技第三名,先后應(yīng)邀在市,縣大型太極拳活動中獻技表演,多次獲得嘉獎和好評。 
 張銀海:曲周縣白寨村人,1957年生,拳師,盧氏太極拳第五代(曲周分支第四代)傳人,《盧氏太極拳曲周研究分會》理事會理事。自幼受家風熏陶,耳濡目染,先后跟祖父張連璧,父親張士林習練本門拳技,得兩代家人傳授,并經(jīng)曲周和廣平師門多位前輩及名師言傳身教,其拳架淳樸典雅,動作規(guī)矩沉穩(wěn),轉(zhuǎn)換流暢自如,剛?cè)岵⒚瑒艢鉁喓駡A活,周身一家,功夫扎實無華,多次在《中國永年國際太極拳聯(lián)誼會》和地,市,縣等大型太極拳活動中獻藝表演,多次獲得佳績和表彰,深得人們賞識和關(guān)注。 
 李煥章:曲周縣白寨村人,1962年生,拳師,盧式太極拳第五代(曲周分支第四代)傳人。自幼跟家父李夢科習練本門技藝,并經(jīng)本族曾祖父李鳳崗及多位老前輩指點,其拳架干練不華, 動作穩(wěn)重流暢,勁氣剛?cè)岵⒚Φ自鷮崳珮O推手及攻防技用熟練,先后在《中國永年國際 太極拳聯(lián)誼會》推手競賽及市,縣等大型太極拳活動獻藝表演中,多次獲得嘉獎和好評。 
 李保海:曲周縣白寨村人,1960年生,盧式太極拳第五代(曲周分支第四代)傳人。自幼即跟祖父李鳳崗、父親李榮華習練本門拳藝,且經(jīng)多位老前輩點,拳架規(guī)矩干練,動作舒展流暢,習練認真,數(shù)十年堅持不輟,勁氣沉穩(wěn)不華,基本功扎實。 
 盧利賓:曲周縣后李僧寨村人,現(xiàn)居邯鄲市,1970年生,盧式太極拳第五代(曲周分支第四代)傳人。自幼跟其三祖父盧光美習練盧式太極拳,深得家傳,習練認真刻苦,數(shù)十年持之以恒,拳架低,下盤穩(wěn),動作舒展典雅,周身協(xié)調(diào)勁氣沉整,盤架和推手基本功底扎實不華。 
 高河新:曲周縣高莊村人,1963年生,拳師,盧氏太極拳第五代(曲周分支第四代)傳人,《盧式太極拳曲周研究分會》理事會理事。早年即跟白寨村張維范老拳師習練此拳,并經(jīng)多位前輩和名人指點,文化修養(yǎng)高,學(xué)拳領(lǐng)悟快,習練刻苦認真,功底扎實,曾榮獲《第五屆中國永年國際太極拳聯(lián)誼會》太極推手競賽第三名,并多次獲得市,縣等大型太極拳活動之獻藝表演的表彰和好評。 
 申天才:曲周縣南油村人,1936年生,多年從事教學(xué)育人,現(xiàn)為盧氏太極拳第五代(曲周分支)傳人,《盧式太極拳曲周研究分會》理事會理事。自中年始為祛病健身,跟隨張少文學(xué)練此拳,并得曲周及廣平師門多人指點,其拳架淳樸工正,動作規(guī)矩到位,習練刻苦認真,長期堅持不懈,功底扎實,受益匪淺,在《中國永年國際太極拳聯(lián)誼會》傳統(tǒng)套路競賽及市、 縣大型太極拳活動之獻藝表演中,多次榮獲優(yōu)秀名次和嘉獎,深受人們贊賞。多人皆知其身體健康,精力充沛,思維敏捷,因習練此拳受益,時下在老家和邯鄲有不少從學(xué)者。 
 王孟堂:曲周縣白寨村人,現(xiàn)居邯鄲市,生于1957年,盧式太極拳第五代(曲周分支第四代)主要傳人,現(xiàn)任《中國邯鄲(廣平)盧式太極拳協(xié)會》名譽副會長。幼年時即跟祖父王玠、父親王慶民及多位前輩習練盧式太極拳,頗得家傳,拳架純正,并完美繼承著寬宏博愛、正直善良、宅心仁厚之家風和傳統(tǒng)美德,多年一直與廣平老師及各地同門保持著密切交往。隨著在社會上創(chuàng)業(yè)發(fā)展,積極為盧氏太極拳發(fā)揚光大,與時俱進,更廣泛造福世人,不斷做出新的貢獻。 
 張東海:曲周縣白寨村人,生于1951年,多年在外工作,現(xiàn)居邯鄲市,盧式太極拳第五代(曲周分支第四代及邯鄲市)主要傳人,《中國邯鄲(廣平)盧式太極拳協(xié)會》副會長,常務(wù)理事,《邯鄲市盧式太極拳研究分會》顧問。自幼跟隨祖父張連璧,父親張士林習練本門拳技,深得兩代家人傳授,并先后經(jīng)曲周、廣平、成安等地多位老前輩及名人悉心教誨,頗得多人言傳身教,拳架淳樸規(guī)矩,動作舒展流暢,勁氣沉整圓活,數(shù)十年持之以恒,虛心好學(xué),習練刻苦,功夫扎實不華,對本門之拳理拳法和技藝有一定研究和造詣,系組織《盧氏太極協(xié)會》及多次參加大型太極拳活動,并將此拳廣傳社會的主要人員之一。近二十年來,多方拜訪前輩請教名師,搜集文字資料,為盧式太極拳的系統(tǒng)挖掘整理和發(fā)揚光大做了一定工作,被《中國永年國際太極拳聯(lián)誼會組委會》授予“太極拳大師”。其謹遵先輩“功德雙修”教誨,繼承本門“正直寬厚處世,義務(wù)傳拳育人”之傳統(tǒng)美德,虛懷若谷,對人坦誠同視,教拳認真不厭,深受學(xué)者贊譽,在邯鄲及外地傳承后人較多 ————————————————————————————————————————— 第六代(本支第五代):因傳承后人更多,有待另作詳述。 現(xiàn)在邯鄲市傳承及常期堅持習練拳主要人員有:倪懷仁,成玉恩,任敬東,張烈光,趙玉 峰,曹武,王新城,錢學(xué)勇,李鴻娥,王冬芬,楊新萍, 趙湘英,牛海山, 朱義泉;楊玉萍、 
 劉銀庫(住深圳),王海民(住內(nèi)蒙)、楊余慶(住海南),武亞川(住天津)等共有數(shù)百人。 
 張東海 于二00七年歲末整理重 | 
|  | 
來自: 太極988 > 《武當顧氏/盧氏太極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