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12年初始,廣東人民出版社推出了幾本文學類書籍,兩本是短篇小說集,一本是詩集,裝幀上下足了功夫。三本書的出現(xiàn)并沒有引起太大的關注,但凡是看到這些書的讀者都會眼前一亮,個別讀者因為裝幀的精美舍不得撕去書外的塑料膜。實際上,廣東人民出版社的編輯們?yōu)檫@幾本書的制作下足了功夫,當然,書的價值體現(xiàn)裝幀僅僅是一小部分,為什么出版社會為這種顯然難以暢銷的書耗費如此之大的精力呢? 據(jù)筆者所知,實際上這幾本書的作者的寫作年齡都不算短,《斷鼠》和《林中路》兩本書收集的作品多是兩位作者的舊作,而《我去錢德勒威爾參加舞會》的作者彭劍斌稱,這本書的小說大都沒有以任何形式的紙質發(fā)表過。 針對小眾圖書市場的長久打算 受訪:肖風華(廣東人民出版社市場圖書編輯部主任) 也許傳統(tǒng)認為這些書就是所謂小眾市場的,但是我們認為,一個時代的文學趣味是會不斷發(fā)生轉移的。當下流行的網(wǎng)絡文學、青春文學可能滿足了一個喧囂時代的口味,然而人們也會需要一個平靜期。80后、90后在追求獨立與個性的時候可能就會有一種覺醒,他們會堅持,用自己的私人經(jīng)驗去對抗整個大的流行文化,用不同的行為去表達自己的不同。 作為出版社,我們也在制作市場類圖書的同時關注到這些暫時不會成為暢銷作家的作者,他們都不可能依靠文學來吃飯,我們擔心這些人也許會去干別的,這樣寫小說的人會越來越少。另一個方面我們也沒有完全放棄市場考慮,我們想在他們處于成長期的時候就給予充分的關注與支持,哪怕是在十本書里有一本能夠成名流傳下去,那也值得了。 小眾也好,先鋒也好,其實也要看你放在什么范圍內對比,一百個人可以說是小眾,十萬個人也可以說是小眾,只要放在一個足夠大的人群總量里面來看。難道說這一百個人、十萬個人的愛好與意見就不重要了?所以我覺得出版媒體絕對有責任,有義務,盡自己能力所及的最大努力去為這些非主流的文學藝術提供一個自由發(fā)揮的空間,起碼要給人們的閱讀選擇提供多一些可能性,要讓這些靈光閃耀的作品得以存在。 其實在國外,很多出版社都在做這樣的事情。中國現(xiàn)在發(fā)展非常迅速,很多問題不可避免,放到出版界就是這個浮躁喧囂的時代是不可能跨過的,而人們的閱讀觀念也終究會平靜下來,所以我們希望我們的出版不會被迅速淹沒,五十年后的文學青年們還能在一些舊書店找到我們出版的書,這就是我們要做的事情之一。 20世紀八九十年代,先鋒文學的出現(xiàn)制造了多個幸運兒,后來慢慢沒有了。近幾年這樣的背影越來越多起來了,也許我們即將迎來另一個春天也未必不可能。我非常佩服這些堅持創(chuàng)作的作者們,他們用自己的私人語言,用個人的體驗去表達對這世界的感受,而不是讓人掉進故事情節(jié)里。那些可以給人很短暫的感官刺激,但是難道我們整個民族的表達就是那么單一嗎?一些心靈的、精神層面的東西需要特別的語言與文字的媒介來反映出來。這些干凈的文字,能夠讓人產(chǎn)生沉靜的閱讀。 出版社應該要有一種人文關懷,這算是對人類未來的走向做些應該做的事,也不是說有多偉大。 總之,我們在出版這套書的時候主要有兩方面的考慮:一是從市場性來看,我們始終堅信,他們會慢慢熱起來的;二是在出版理想方面,這么多年,一代又一代的年青人跋涉在這條道路上,我們總該為這世界留下點什么吧。 期待它們經(jīng)得起五十年后的閱讀 受訪:梁茵(廣東人民出版社市場圖書編輯部編輯) 首批推出的三種書里,包括兩部短篇小說集和一本詩集?!稊嗍蟆肥杖腙悏粞?003至2011年間寫的八篇短篇小說,其中體現(xiàn)了復雜的感官世界和充沛的想象力,并發(fā)展出相匹配的敘述形式和語言技巧。正在攻讀博士學位的陳夢雅生于1984年,創(chuàng)作標題小說《斷鼠》時僅19歲,她聰慧而勤奮,孜孜不倦地探索小說寫作的可能性。某些篇目里,她也展現(xiàn)了自己的喜劇才能。 《我去錢德勒威爾參加舞會》共收入十一個短篇小說,分為兩部分,通過機靈的設置構成整體。年輕的作者彭劍斌曾從事過多種不同性質的工作,而集子中的作品大部分創(chuàng)作于他擔任旅行業(yè)務員期間,邊跑業(yè)務邊維持寫作,在緊迫的現(xiàn)實生存環(huán)境中鍛煉出干燥、硬朗又帶些狡黠的小說語言。置身于試圖在南方城市立足的鄉(xiāng)鎮(zhèn)男女之間,他對他們的生活狀態(tài)和心理意識尤有體現(xiàn),雖然極少放縱自己的現(xiàn)實主義傾向,但某些作品可以解讀為對時代的觀察。 《林中路》是一個形成期長達六年的詩歌文本,具備自身的結構和肌體的豐富性。出生于上世紀70年代初的陳舸,大學畢業(yè)后一直生活在家鄉(xiāng),南方沿海的一座二線城市。詩人以博物學的野心,勘測了當?shù)乜v橫交錯的街道、地形、物種,以及人的欲望。這本詩集是寫作中“自覺”的典范,其透徹節(jié)制的語言,推進日常經(jīng)驗的方式,既是詩藝的多方位展示,也為“如何在遠離文化中心的地方寫作”這一主題提供了啟發(fā)。 這幾本書契合廣東人民出版社“領風氣之先”的自我期待。而出版方的信心也可以從書的外在形態(tài)看出。封面是對文本反復琢磨后的創(chuàng)作性設計,清新不俗。裝幀使用了純質紙和軟精裝,簡潔而細致,在時下高調宣傳、節(jié)約印裝的出版風氣里近乎隆重(似乎確實沒怎么宣傳)。顯然,出版方期待這些扎實的書,經(jīng)受得起五十年后挑剔的閱讀。 過目不忘的裝幀典范 談起這套書的裝幀,梁茵顯得得意洋洋,她表示:總的來說,出版這套書可以理解為探索漢語寫作的可能性,是獨特、生氣勃勃的,所以視覺方面也要匹配,他們不想重復時下的設計趣味,甚至需要訴諸一點稚拙、粗野的感覺,而最終,是為了達到精致不細巧、耐看不保守、細膩不纖弱、自信不傲慢的質地。從她提供過來的照片來看,她在印刷廠跟足了全程,可謂煞費苦心。 圖書裝幀元素詮釋: 《斷鼠》 作為系列的第一本書,希望體現(xiàn)出一種大氣和格局,煙草地速寫來自小說場景,手寫標題、深綠色書頭布和橙色書簽帶平衡了構圖的保守感。 《我去錢德勒威爾參加舞會》主圖是積雪的小區(qū)速寫,同樣來自小說場景,粗框參考了電影取景鏡頭。 《林中路》海螺在書中多次出現(xiàn),呼應了作品的氣質,中間特意處理成一條路,而變成象征。同時海螺的筆觸中可以看出海、沙灘、灌木、肉體等的暗示,當然是隱約的,但留給想象的空間足夠了??騾⒖嫉氖敲詫m,也是路的隱喻。伸出來的刺是植物的隱喻。 關于裝幀的那些事 信息時報:為什么這么多留白,是時髦嘛? 梁茵:空白體現(xiàn)的是自信而不傲慢的氣質,尤其是策劃方副本制作logo和作者簡介的處理。我們的初衷是建立鮮明的品牌風格,為未來的出版埋下伏筆。 信息時報:為什么這三本書封面的構圖是不同的? 梁茵:它們并不是叢書,而是有獨立書號的單行本,突出作品的氣質,讓封面與內容契合是首要的。 信息時報:這三本書還有哪些特點? 梁茵:沒有推薦廣告語、沒有腰封、沒有前言后記代序等等,讓讀者直接面對文本本身。 封面采用了一種叫“柔美”的特種紙,為了保護圖書品相而不得已運用了塑封膜。但這樣一來書店讀者便不容易看到書的內容,所以我們就在塑封膜外加貼了一張印有圖書簡介的不干膠。不干膠的設計遠看像豎排,與小開本的尺寸非常匹配,細看,其實是需要把書橫過來才能閱讀的。 信息時報:還有哪些細節(jié)是我沒有注意到的? 梁茵:書頭布的顏色,是根據(jù)具體作品的封面設計與文本感覺選取的。在上機裝訂時,發(fā)現(xiàn)工廠訂的貨跟我們原選的樣板有色差,可能一般都會為了趕進度而將就著用,但我們還是堅決拒用了,由此反倒發(fā)現(xiàn)了陳夢雅書上那好看的深綠色。 細心的讀者可以發(fā)現(xiàn),這批書是前面沒有勒口,但后面有勒口的,這又給工廠提出了一個讓他們頭痛的新要求,因而每裝訂一種書,工人都要花五六個小時去調試機器。這大概是跟單經(jīng)理接過的最麻煩的書了。 其他出版社的同類項目觀察 目前,有少數(shù)的出版社也意識到了新生作者的價值,并設立相應的項目。它們共同培養(yǎng)著讀者和市場。 1、南京大學出版社 由楊全強主持策劃,相續(xù)出版了倪湛舸的詩集《真空家鄉(xiāng)》和翟永明的詩集《十四首素歌》。設計、裝幀都做得很好,《十四首素歌》尤是在裝幀上有專業(yè)意識的詩集。但顯得缺乏對新作的眼光。南大社暫時沒有更多地投入原創(chuàng)文學的出版。 2、新世界出版社 “小說前沿文庫” 隸屬“木鐸文庫”,由賈勤、螻冢主持。“木鐸文庫”針對青年作者,分小說、隨筆、學術等六個系列。“小說前沿文庫”已出版十七種。本套叢書覆蓋面廣,以培養(yǎng)作者為主要目的,作品質量不穩(wěn)定,裝幀、印刷較粗糙(第二輯有改善),宣傳不到位。 3、上海人民出版社 “黑藍文叢” 由陳衛(wèi)主持,在“黑藍文學網(wǎng)”及其論壇中挑選作者,已出版?zhèn)€人小說集七種,小說選集一種。在由網(wǎng)站策劃的各類出版合作中,“黑藍”風格比較突出,宣傳力度大,但有時過于強調集體主義的面貌。 4、磨鐵出版公司 “鐵葫蘆圖書” 2012年初啟動。已出版阿乙的長篇小說《下面,我該干些什么》,路內的長篇小說《云中人》,曹寇的短篇小說集《屋頂長的一棵樹》。
?。ㄔ摍谀抠Y料由編輯搜集整理,主要集中于2011年,僅做對比,不代表質量評價。) 簡介 副本制作: 這三本書的策劃方是副本制作,廣州一個比較低調的文學機構,他們強調出版的作品性和獨立性。即將推出的新書是黃燦然的《奇跡集》。 |
|
|
來自: 東泰山人 > 《學習學\三味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