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原來刷過乳膠漆的墻面,不用再刷底漆了。墻面有坑洼,不宜用膩子直接修補(容易使膩子太厚),可以先用石膏粉加108膠攪拌均勻,迅速補到凹陷處(熟練工,用扁鏟就可以,同時找平)由于很快就干,注意一定要快。等石膏干硬后再薄薄的批一層膩子,膩子干后打磨。(建議找平這道工序請油工做,因為這比涂刷墻面難得多,要有專業(yè)的技術(shù),豐富的經(jīng)驗才會處理得平整,不然會很難看)。打磨主要是為了增加面漆和底材的附著力(增大了面漆與底材的接觸面積)所以盡量都打磨到,底材是乳膠漆不用做深度打磨(深度打磨是指油性漆重涂施工時為了讓木材“吃到漆”而增加第一層油漆的附著力才做的,水性漆沒有油性漆那么大的“勁兒”,二遍漆不會“拿”起一遍漆,所以沒必要。)乳膠漆施工一般一遍底漆2遍面漆就足夠了,(底漆2遍,面漆3遍是典型的聚氨酯木器漆的施工方法,樓上的不知哪里的專家,實在讓人哭笑不得)。噴涂乳膠漆要使用高壓無氣噴涂工藝(進口設(shè)備要一萬多元)不能用一般裝修用的噴油漆的噴槍(乳膠漆乳液分子大,一般噴槍會破壞乳膠分子顆粒,造成“破乳”現(xiàn)象,影響乳膠漆的耐擦洗性)。建議你最好采用刷涂。(高壓噴槍需專業(yè)人員操作) 自己刷涂墻面在歐美地區(qū)比較流行(DIY),一般追求個性,顏色大膽,有的還使用棕刷故意使刷痕顯得粗框,自己噴涂的也有,一般用于外墻或是“柔光漆”。再次提醒:批膩子、補石膏、補釘眼最好讓專業(yè)油工去做,沒有想象的那么簡單。       (1)對于帶涂料的舊有墻面基層起皮的處理方法:鋼絲刷刷掉起皮的涂料面層,刷界面劑,重新進行涂料施工。 界面劑:刷界面劑一定要都刷到,而且要刷勻。 裂 縫:一般情況下用牛皮紙帶和白乳膠貼住裂縫(但不能保證100%不會再開裂)。 找 平:凹凸不平的墻面需要找平,一般石膏比較常用,凹凸差不超過0.5公分為佳。 貼 布:一般輕體墻和保溫墻等非承重墻都是需要貼布的,盡量選擇質(zhì)地好一點的墻布和白乳膠,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用網(wǎng)格布,相對防裂效果會更好一點。 膩 子:選用顆粒細度較高和質(zhì)地較硬的膩子為佳,也可以在膩子里添加一定的白乳膠,可以提高膩子的硬度。 打 磨:盡量用較細的砂紙,一般質(zhì)地較松軟的膩子(如821)用400-500號的砂紙,質(zhì)地較硬的(如墻襯、易呱平)用360-400號為佳,如果砂紙?zhí)值脑挄粝潞苌畹纳昂?,刷漆是覆蓋不掉的。打磨完畢一定要徹底清掃一遍墻面,以免粉塵太多,影響漆的附著力。凹凸差不超過3毫米。 底 漆:底漆一定要刷勻,確保墻面每個地方都刷到,如果墻面吃漆量較大,底漆最好適量的多加一點水,以確保能夠涂刷均勻。不要因為是底漆就以為用差一點的滾筒就可以了,底漆的涂刷效果會直接影響面漆的效果,要用跟面漆同樣質(zhì)地滾筒。 找 補:膩子打磨完畢之后,會留有一些瑕疵(坑眼),一般情況下很難看清,只有刷過一遍漆之后才會很明顯,這時候就需要找補了,注意找補一定要打磨平整,再用稍微多加一點水的底漆刷一遍,以免刷面漆的時候因為與其它墻面的吃水量不同而有色差。 面 漆:不要加過量的水,會影響漆膜厚度、手感和漆膜的硬度,盡量選擇好一點的工具,滾筒的毛不要太短,但一定要細,這樣刷出來的漆膜才會手感細膩,涂刷主要注意墻角、每滾中間接茬部分和收漆方向,墻角的處理,多數(shù)情況是用排筆或板刷進行涂刷,這樣會容易造成邊角紋理與整面不一致,視覺上會有差異,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買一把收邊滾筒,邊角用板刷上漆之后再用收邊滾筒收一遍,注意收邊滾筒的材質(zhì)要和刷大面的滾筒一致,刷大面的時候每滾接茬地方的漆一定要收勻,不能過厚也不能過薄,不然會因為薄厚不均造成反光不一致,刷漆的時候每滾上墻之后都會有一個收漆動作,這就要要求每滾收漆的方向要一致,不然會造成每滾的滾出來的紋理不一致,反光角度就會不同,視覺上就會有差異。(建議:刷漆之前買一個托盤,商店里都會有賣的,用托盤可以保證每涂刷一滾,滾筒上的漆都是一樣多的,這樣就會刷的很勻。)       養(yǎng) 護:乳膠漆涂刷完之后4個小時就會干燥,但干燥的漆膜還沒有達到一定的硬度,這就要護理,很簡單,7-10天之內(nèi)不要有擦洗或任何接觸墻面的舉動即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