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的核心及構成生活并非單一內容的生存活動,如僅僅是吃喝性睡;生活也不止是簡單地加上了勞動、謀利、家庭、社交及玩樂等便構成了整個生活的全部。它而是由諸多元素組合的一個整體,是一個完整的體驗過程,一場學習與歷練的提高過程。生活的核心是愛與奉獻、學習與思考。生活需要以物質來維持生存,需要以愛來撫慰孤獨的心靈,需要以各種經歷來體驗生活及人生,需要以學習與思考來認識事物及提高境界,需要以創(chuàng)造來實現自我價值。因此,生活不可能只是吃喝玩樂與計算利益,生活的核心更不可能是吃喝玩樂與計算利益這一內容上。 生活以物質(吃喝)作為基礎,以玩樂來調節(jié)心身,以家庭作為支撐點和休息場所,以工作來獲取生活必須品,以愛作為靈魂交流與聯系的紐帶。同時,生活也是一種責任,是對一切跟自己相關連人或事物的責任(家庭責任和工作崗位責任),以及社會責任;還有是對自己負責的責任。對自己負責需要學習來提高境界和獲得靈魂進化,而有了這種進步和提高,我們也才能做到和實現對別人負責的責任。因而,在生活之中每一個人最重要的還在于學習與思考,唯有學習與思考才能完成認識自己、領悟宇宙萬事萬物和人生道理的這一任務;并在勞動創(chuàng)造中實現自我價值,在愛與被愛中互相關懷和依靠。 吃喝玩樂(物質生活)、謀利(工作,當然,工作一般都是在勞動創(chuàng)造與獲利相結合的狀態(tài),最佳的工作是獲利與學習、創(chuàng)新相結合起來的那種)、愛與被愛、享有與付出、家庭生活、學習與思考、感悟事物原理及人生真締等便構成了生活的全部。吃喝既是為了維持生存需要,也是一種感官上的體驗。玩樂只是為了給身體放松的機會,是調節(jié)情緒與心身的手段。 因為一味追求吃喝玩樂與計算利益收入,這只是一種重復而簡單的體驗,對提高自我?guī)椭淮?。如果在不同的且多次數的輪回過程中總只是追逐吃喝玩樂與計算利益收入;那么,處于這低級而反復狀態(tài)中的靈魂所獲必不會很多,進步亦必不會很大,因此,就會在這個低境界中停滯不前,無法達到提升境界的最終目的,實現了輪回的任務和目標。人總是在備受肉體的影響和主導后迷失了自我的,這是無明的表現,是自我尚未覺醒過來時不認識自己的現象。從生活表面上看,雖然也是重復而單調的,即日復日、月復月、年復年的這個重復過程;但是,我們在每一日中所體驗的新事物,學習的新知識,創(chuàng)造的新科技與工具等,依然需要生活來作為支撐點,有了這個基礎和支撐點,才有我們新的起點和新的提高。因此,這是與單純的吃喝玩樂與計算利益收入上是有本質的區(qū)別。即人在對其基本需要追求與進取提高上的根本態(tài)度問題。 一位臨近死亡的社會心理學教授莫里說:“我們大多數人都生活在夢里。我們并沒有真正地體驗世界,我們處于一種渾渾噩噩的狀態(tài),做著自以為該做的事……拂去外表的塵埃,你便看到了生活的真諦。當你意識到自己快要死去時,你看問題的眼光也就大不一樣了”。 余以為,能夠看清生活本質的,如莫里教授所講的那樣,這實際上是人除去了功利心里之后真實看待事物及人生的狀態(tài),是人認清了事物及人生真實性一面的原因。人只有在摒除功利眼光后,他才能看清了生活的本質和人生的真相。功利眼光如同生活給予人的一副近視眼鏡,令人墜入了一種如“霧里看花”的狀態(tài)那般。 人(靈魂)降生于人世間的主要目的和任務是為了在人世間歷練與學習,而不在于為了搛錢發(fā)財。搛錢僅僅只是為了維持生存需要,為了獲得維持生存需要的物質方面上;而人在維持生存之基礎上進行歷練與學習才是生活的關鍵,才是人生的主要目的和任務所在。當然,還有愛、責任等。創(chuàng)造發(fā)明是對自己所學習與認識的知識和道理地實踐、探索、發(fā)展及印證,是對自己所學習知識和道理的一種十分有效,也是非常有益地探討、演繹與發(fā)展過程。 稻盛和夫說:“人在臨死之前,這一生所建立的名譽、地位和財富都得一一拋下,能帶著走向另一個旅程的,唯獨靈魂而已。因此,如果你問我:‘這一生所為何來’?我會毫不猶豫、也不帶一點驕傲地回:‘我是為了做一個比降臨人世之被更好的人而來’。換句話說,哪怕只比原本好一點點也無妒,我就是為了帶著那凈化過的崇高靈魂離開人世而來的......現世就是人類得以用來提升心性的期間,用來鍛煉、修養(yǎng)靈魂的場所。人生的意義與價值,在于提升心性,鍛煉靈魂”。 經歷和體驗生命中的不同年齡階段是生活中的一部分,生與死同樣也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正是由每時每刻,每日每月每年組成,由此也構成了人生的不年齡階段直至人的一生,如人生中的各種經歷、體驗及學習才構成了生活的全部,其核心仍然在于學習知識和領悟道理等主要內容上。生活的實質就是人生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和階段活動地展現和演繹,而人則在這每一個細節(jié)和階段中體驗什么或學習什么,以促進靈魂境界的進化與提升。生活的全部就人生的整個過程及所有體驗和學習,生活的每一部分就是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錢財再多也無法令自己達到提升靈魂境界的作用;因而,錢財再多對于人生的主要目的和任務并無有多大的幫助。 “活到老,學到老”,這是一種對如浩瀚般知識感嘆,而后,又發(fā)出鼓勵人們在生之年需要盡可能去學習和掌握知識的一種感慨和勵志。雖然,其尚未認識到人生實質的根本,然而,此已能向人生本質的方向邁前并靠近的一種向上向真的思想行為;這已能觸及到人生的本質,并于無形和不自覺中履行著人生的目的和任務,并提高了思想境界。 經歷過生與死之間洗禮的人才能大悟大澈,如影視明星李連杰在經歷了2004年泰國那場海嘯后,他才發(fā)起并疇建了“壹基金公益基金會”。亦似乎唯到臨終之前,人們也才能感悟到“錢財乃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走”的道理。實際上,人降臨世間的主要目的和任務就并不是為了占有錢物,而是在于體驗生活、學習知識及領悟道理,實踐愛和責任;而這才是人生的真相和生活的奧秘所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