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臺北故宮文物:書法(元—清)

 書樓尋蹤館 2012-02-28

臺北故宮文物:書法(元—清)

(2012-01-07 13:13:27)
標簽:

雜談

分類: 文物

題元陸繼善摹禊帖冊
臺北故宮文物大觀鈥斺斒櫸ǎㄔ斍澹

倪瓚【元朝】
公元紀年: 1342AD
文物描述:本幅題陸繼善摹褉帖書于至正二年(公元一三四二年),距陸氏自題已三年余。倪瓚與陸氏相交甚善,中歲棄家云游江湖時,曾于陸氏齋中盤桓數(shù)月。此作為倪氏早年精絕之作,書風清勁,在歐陽詢、褚遂良之間。
文物尺寸: 縱:24.7cm
文物形式: 冊
文物質(zhì)地: 紙本
文物叢目: 【名稱】【件】【開】【幅】
書法書體: 楷書
釋文:蘭亭□紙。固不可得見。茍非唐世臨摹之多。后之人寧復窺其仿佛哉。今陸觀玄素雙鉤一卷。筆意具任。展玩不忍舍置也。致正二年正月十日勾吳倪瓚。

倪瓚(公元1301~1374年),江蘇無錫人,字符鎮(zhèn),號云林。性清介俊爽,雅厚敦行,工詩善書畫,精擅山水竹石,為元四大家之一。其書植基于歐陽詢,得其瘦勁,更上追鐘繇,以求古拙,復參以二王筆法,遂于古拙中含妍妙,故書史稱其書古而媚,密而疏。

行草書合卷
趙孟俯 鮮于樞【元朝】

公元紀年: 1279~1368AD
文物尺寸: 橫:313.9cm 縱:31.7cm
文物形式: 卷
文物質(zhì)地: 紙本
書法書體: 行草書
釋文:第一幅趙孟俯行書札。午午熟睡。夢子固水仙花。畫法甚妙。且無一客到門以亂清思。兼之紙墨之便。摹得仿佛奉去。足下如入目。就留以為清玩也。不宣。孟俯再拜。仲時賢侄秀才。孟俯封。押。記事仲時秀才。
第二幅鮮于樞草書臨揚凝武神仙起居法。行住坐臥處。手摩脅與肚。心腹通快時。兩手腸下踞。踞之徹膀腰。背拳摩腎部。才覺力倦來。即使家人助。行之不厭頻。晝夜無窮數(shù)。歲久積功成。漸入神仙路。右五代揚凝式神仙起居法。紹興內(nèi)府所藏。漫為臨此。鮮于樞。
印記款識:【款識】鈐印四。趙氏子昂。鮮于。伯幾印章。志希所作。
【題跋】拖尾羅家倫跋元書家以趙子昂與鮮于伯幾并稱。不僅為當代所朝宗。其流風余韻且遠被數(shù)吞載。吳興書圓秀溫潤。而風骨內(nèi)含。神采外溢。漁陽書遒逸俊拔。于奇宕中自現(xiàn)風神。董玄宰曾謂。漁陽較吳興為勝。然彼二人者于并世實交相權(quán)重。此卷子昂一札。姿韻天戍。為其煙火純青之作。伯幾書傳世較子昂為稀。此幀臨揚凝式。于咫尺間極天矯奔騰之勢。而有懸崖勒馬之功。亦化百煉鋼為繞指柔者。曾為明代文衡山友好華補庵郎中及董玄宰書畫交吳用卿太學所藏。皆流傳有緒。愛附所藏舊高麗紙。付日本東京裝池。合為一卷。以供雪艇兄長清賞。并贅數(shù)語以俟明教。羅家倫敬識。鈐印一。羅志希。書至過半。一客適來。致誤二字。時中華民國四十九年四月二日。
【收傳】羅家倫。曾藏潘建蠢處。礙曙樓書畫印。南海伍氏南雪齋秘籍印。羅六湖家珍藏。羅志希圖書記。子韶過眼。汪氏谷香樓藏。嘉樂審藏。佩裳寶藏。潘延齡印。汪季青珍藏書畫之印。犖。六湖。邊貞默印。梁生鑒定。錫山華氏補庵家藏印。用卿氏。雪艇考藏。上雪艇氐欣賞之葷。王世杰印。

臺北故宮文物大觀鈥斺斒櫸ǎㄔ斍澹

行楷書
王守仁【明朝】

公元紀年: 1368~1644AD
文物描述: 本幅小行楷書。
文物尺寸:橫:24.5cm  縱:23.9cm
文物形式: 冊
文物質(zhì)地: 紙本
書法書體: 楷書
釋文:近歲來山中講學者。往往(一字脫落)說(一字脫落)忘勿助工夫甚難。問之則云。才(一字脫落)意便是助。才不著意便是忘。所以甚難。區(qū)區(qū)因問之云。忘是忘個甚么。助是助個甚么。其人默然無對。始請問區(qū)區(qū)說。我此間講學卻只說個必有事焉。不說勿忘勿助。必有事焉者。只是時時去集義。若時時去(一字脫落)必有事的工夫。而或有時間斷。此便(便字殘缺)是忘了。即須勿忘。時時去用必有事的工夫。而或有時欲速求效。此便是助了。即是勿助。其工夫全在必有事焉上。用勿忘勿助只就其間提撕警覺而已。若是工夫原不間斷。即不須更說勿忘。原不欲速求效。即不須更說勿助。此其工夫何等明白簡易。何等灑脫自在。今卻不去必有事上用工。而乃懸空守著一個勿忘勿助。此正如燒鍋煮飯。鍋內(nèi)不曾漬水下米。而乃專去添柴放火。不知畢竟煮出個甚么物來。吾恐火候未及調(diào)停。而鍋已先破裂矣。近日一種專在勿忘勿助上用工者。其病正是如此。終日懸空去做個勿忘。又懸空去做個勿助。渀渀蕩蕩。全無實落下手處。究竟工夫只做得個沈空守寂。學成一個癡騃漢。才遇些了事來。即便牽滯紛擾。不復能經(jīng)綸宰制。此皆有志之士。而乃使之勞苦纏縛。擔閣一生。皆由學術(shù)誤人之故。甚可憫矣。夫必有事焉只是集義。集義只是致良知。說集義則一時未見頭腦。說致良知即當下便有實地步可用工。故區(qū)區(qū)專說致良知。隨事就事上致其良知。便是格物。著實去致良知。便是誠意。著實致其良知。而無一毫意必固我。便是正心。著實致良知則自無忘之病。無一毫必固我則自無助之病。故說格致誠正。則不必更說個忘助。孟子說忘助。亦就告子得病處立方。告子強制其心。是助的病痛。故孟子專就助長之害。告子助長亦是他以義為外。不知就自心上集義。在必有事焉上用工。是以如此。若時時刻刻就自心上集義。則良知之體洞然明白。自然是是非非纖毫莫遁。又焉有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氣弊乎。圣賢論學多是隨時就事。雖言若人殊。要其工夫頭腦若合符節(jié)。近時有謂集義之功。必須兼搭個致良知而后備者。則是集義之功尚未了徹也。集義之功尚未了徹。適足以為致良知之累而已矣。謂致良知之功。必須兼搭一個勿忘勿助而后明者。則是致良知之功尚未了徹也。致良知之功尚未了徹。適足以為勿忘勿助之累而己矣。若此者皆是就文義上解釋。牽附以求混融湊泊。而不曾就自己實工夫上體驗。是以論之愈精而去之愈遠。蓋良知只是一個天理自然明覺發(fā)見處。卻是自然有輕重厚薄毫發(fā)不容增減者。所謂天然自有之中也。此良知之妙用。所以無方。體無窮盡。語大天下莫能載。語小天下莫能破者也。孟氏堯舜之道。孝弟而已者。是就人之良知發(fā)見得最真切篤厚不容蔽昧處提省人。使人于事君處友仁民愛物與凡動靜語嘿間。皆只是致他那一念事親從兄真誠惻怛的良知。即自然無不是道。蓋天下之事。雖千變?nèi)f化至于不可窮詰。而但惟致此事親從兄一念具誠惻怛之良知以應之。則更無有遺缺滲漏者。正謂其只有一個良知故也。事親從兄一念良知之外。更無有良知可致得者。故曰堯舜之道孝弟而己矣。此所以為惟精惟一之學。放之四海而皆準。施諸后世而無朝夕者也。人或有意見不同者。還是良知尚有纖翳潛伏。若除去此纖翳。即是無不洞然矣。侍生王守仁頓首。書復謙之先生。

王守仁,明朝人,王守仁的「心學」,強調(diào)「心外無物、致良知﹑知行合一」,強調(diào)主觀精神思考,重視內(nèi)心世界,繪畫重視文人思想入畫。

臺北故宮文物大觀鈥斺斒櫸ǎㄔ斍澹

臺北故宮文物大觀鈥斺斒櫸ǎㄔ斍澹

錄蘭亭十三跋
宋克【明朝】

公元紀年: 1327~1387AD
文物描述:本幅為宋克早年之作,以楷、行、今草、章草四體書錄趙孟俯之蘭亭十三跋,筆力勁健,神采清逸,意欲與趙爭勝。
文物尺寸: 縱:25.5cm
 橫:160cm
文物形式: 卷
文物質(zhì)地: 紙本
書法書體: 行書 楷書 草書
釋文:蘭亭墨本最多。惟定武刻獨全右軍筆意。此薛紹起彭家所拓者。不待聚訟。知為正本也。至元己丑三衢舟中書。時安仁鎮(zhèn)望月日。蘭亭帖自定武石刻既亡。在人間者有數(shù)。有日減無日增。故博古之士以為至寶。然極難辨。又有未損五字者。五字未損。其本尤難得。此蓋已損者。獨孤長老送余北行。攜以自隨。至南潯北。出以見示。因從獨孤乞得。攜入都。他日來歸。與獨孤結(jié)一重翰墨緣也。至大三年九月五日。跋于舟中。獨孤名淳朋。天臺人。蘭亭帖當宋未南度時。士大夫人人有之。石刻既亡。江左好事者。往往家刻一石。無慮數(shù)十百本。而真贗始難別矣。王順伯尤延之諸公。其精識之尤者。于墨色。紙色。肥瘦秾纖之間。分豪不爽。故朱晦翁跋蘭亭謂。不獨議禮如聚訟。蓋笑之也。然傳刻既多。實亦未易定其甲乙。此卷乃致佳本。五字镵損。肥瘦得中。與王子慶所藏趙子固本無異。石本中至寶也。至大三年九月十六日。舟次寶應重題。蘭亭誠不可忽。世間墨本日亡日少。而識真者蓋難。其人既識而藏之??刹粚氈T。十八日清河舟中。河聲如吼。終日屏息。非得此卷時時展玩。何以解日。蓋日數(shù)十書卷。所得為不少矣。廿二日邳州北題。昔人得古刻數(shù)行。專心而學之便可名世。況蘭亭是右軍得意書。學之不已。何患不過人耶。頃聞吳中北禪主僧。名正號東屏。有定武蘭亭。是其師晦巖照法師所藏。從其借觀不可。一旦得此。喜不自勝。獨孤之與東屏。賢不肖何如也。廿三日將過呂梁泊舟題。學書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筆之意。乃為有益。右軍書蘭亭是已退筆。因其勢而用之。無不如志。茲其所以神也。昨晚宿沛縣。廿六日早飯罷題。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jié)字亦須用工。蓋結(jié)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右軍字勢古法一變。其雄秀之氣出于天然。故古今以為師法。齊梁間人非結(jié)字非不古。而乏俊氣。此又存乎其人。然古法終不可失也。廿八日。濟南待閘題。廿九日至濟州。遇周景遠新除行臺監(jiān)察御史。自都下來。酌酒于驛亭。人以紙素求書于景遠甚眾。而乞余書者坌集。殊不可當。急登舟解纜。乃得休。是晚至濟州北卅十里。重展此卷因題。東坡詩云。天下幾人學杜甫。誰得其皮與其骨。學蘭亭者亦然。黃太史亦云。世人但學蘭亭面。欲換凡骨無金丹。此意非學書者不知也。十月一日。大凡石刻雖一石。而墨本輒不同。蓋紙有厚薄麤細燥濕。墨有濃淡。用墨有輕重。而刻之肥瘦明暗隨之。故蘭亭難辨。然真知書法者。一見便當了然。政不在肥瘦明暗間也。十月二日過安山北壽張書。右軍人品甚高。故書入神品。奴隸小夫。乳臭之子。朝學執(zhí)筆。暮已自夸其能。薄俗可鄙可鄙。三日泊舟虎陂。待放閘書。庚戌九月望夜。秉燭錄趙魏公十三跋蘭亭一過。付文舉之子。吳郡宋克。

宋克(公元1327~1387年),江蘇蘇州人,字仲溫,號南宮生。少任俠,久厭而攻書。杜門染翰,日費十紙,遂以善書名天下。其書出魏晉,深得鐘、王之法,又精研皇象急就章,變章草之質(zhì)樸凝重為放逸古雅,后世謂其書體法一變,脫盡元人風氣。晚歲常至松江盤桓,故其楷行草諸體均為云間書家所仿效,為云間書派開山祖師。

臺北故宮文物大觀鈥斺斒櫸ǎㄔ斍澹

自書落花詩三十首
沈周【明朝】

公元紀年: 1489AD
文物尺寸: 縱:29.5cm
 橫:631cm
文物形式: 卷
文物質(zhì)地: 紙本
書法書體: 行書
釋文: 
印記款識: 【款識】
【題跋】拖尾羅家倫跋石田落花詩三十首。風流蘊藉。藻思繽紛。有如詩品所稱骨氣奇高。訶采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zhì)者。雪艇兄長頗愛好之。常能誦其名句。彼藏有石田所作落花詩意圖。卷子極精。最近余得此卷。爰于雪艇六十晉一誕辰歸之。非謂延津劍合?;蛴挟斢趧┖吐?lián)璧其章之意云耳。石田壽逾大耋。書此卷時年六十有三。尚長雪艇二歲。此亦壽徽也。中華民國四十年三月十日。弟羅家倫書奉。
【收傳】蓉峰鑒賞。劉恕珍玩之印。寒碧莊印。華步寒碧莊印。劉蓉峰印。胥母山民劉恕□收藏。益州卓岷原收藏印。鄧邦述印。正闇?!酢跆?。王世杰印。雪艇圖書。鈐印二。啟南。羅家倫。

沈周(1427~1509AD),長洲人。字啟南,號石田,亦稱白石翁,恒吉之子。山水花卉禽魚悉入神品。工書善詩,為明四大家之一。

臺北故宮文物大觀鈥斺斒櫸ǎㄔ斍澹

明宣宗書畫合璧題贊
明宣宗(朱瞻基)【明朝】
公元紀年: 1585-1646AD
文物描述:于書法,黃道周主張「以遒媚為宗」,論者認為是要超越王羲之以來的新體,上追鍾繇古法。本幅以章草寫成,結(jié)體取古法,用筆也避去流麗精美,而流露出古拙自然,樸質(zhì)無華的意趣。
文物尺寸: 縱:28.1cm  橫:115.1cm
文物形式: 卷
文物質(zhì)地: 紙本
印記款識:【款識】崇禎十一年(1638)秋八月伏觀有識。豳風之亭。觀彼獲者。猗蘭之谷。以求鄰雅。淵哉圣思。周念四野。黃華始敷。幽人則娛。侶松友筠。斗室歡呼。閶闔閬風。何繇日都。如或見之。而稱華胥。諒維圣人。燭我海宇。悅鳥鳴蟲。各獲其所。棗稻薁葵。騈受天枯。九閽之聽。如婦子語。于乎休哉。生昌運時。豳猗之余。復聞是詩。風云日星。千春護之。小臣黃道周。鈐印二:有無棄之言。細遵。
【題跋】
【收傳】

明宣宗(公元1399至1435年),姓朱,名瞻基。建元宣德都北京。自號長春真人。太祖曾孫。工書畫,山水人物及花鳥草蟲,往往與宣和爭勝。

臺北故宮文物大觀鈥斺斒櫸ǎㄔ斍澹

自書漫興七律十首
唐寅【明朝】

公元紀年: 1368~1644AD
文物尺寸: 縱:29cm 橫:458cm
文物形式: 卷
文物質(zhì)地: 紙本
書法書體: 行書
釋文:漫興十首。十載鉛華夢一場。都將心事付滄浪。內(nèi)園歌舞黃金盡。南國飄零白發(fā)長。滿榻亂書塵漠漠。數(shù)聲羌笛月蒼蒼。不才贏得腰堪把。病對紼桃檢藥方。此生自分老吳閶。萬卷圖書一草堂。秋榜才名標第一。春風弦管醉千場。跏趺說法蒲團軟。鞋襪尋芳杏酪香。只此便為吾事了??酌骱伪仄鹉详枴R簧磴俱矑煲陆?。半壁藤蘿覆釜鬻。去日苦多休檢歷。知昔諒少莫修琴。平康驢背馱殘醉。谷雨花壇費朗吟。老向酒杯棊局畔。此生何望不甘心。倀倀暗數(shù)少時年。陳跡關(guān)心自可憐。杜曲架花杯上雪。灞陵芳草夢中煙。前程兩袖黃(下注朱筆金字)淚。公案三生白骨禪。老(向字點去)后思量應不悔。衲衣乞食院門前。驅(qū)馳南北罨頭塵。襤褸衣衫墊角巾。萬點落花俱是恨。滿杯明月即忘貧。香燈不起維摩病。櫻筍難消谷雨春。鏡里自看成一笑。戲兒棚上下場人。平康巷陌倦游人。狼藉桃花中酒身。短夢風煙千里蝶。多情弦索一塵。黃金誰買長門賦。黛筆難描滿額顰。惟有所歡知此意。共燒高燭送殘春。自怨迂疎更自憐。焚香掃楊枕書眠。蘇秦捫煩猶存舌。趙壹探囊已沒錢。滿腹有言難罵鬼。措身無地反憂天。多愁多恨多傷壽。且酌深杯看月圓。踏遍回廊細自籌。騰騰無語重低頭。四更中酒半床病。三月傷春滿鏡愁。白面書生空鵬賦。黃金游客剩貂裝。年來蹤跡真堪畫。飛葉儈房細雨舟。盡怪趨艙總不能。自知才命兩無憑。難尋萱草酬知己。且摘蓮花供圣儈。兩字功名成蝶夢。百年蔬水曲五肱。盡嘗世味猶存舌。茶薺隨緣敢愛憎。造物元來最忌名。太平又合老無能。交游零落紼袍冶。風雪飄飄瓦罐水。二頃未謀田負郭。一餐隨分欲依佾。醉時試倩家人道。消盡粗疎氣未曾。
印記款識: 【款識】蘇臺唐寅。
【題跋】幅尾景旸跋同年唐子畏。詞翰見重當世。此則書為眺舜承者。舜承亦年家佳子弟。子畏以此書益工。但不久溘世。此蓋其絕筆耳。展卷三嘆??睢<尉讣咨晟显站皶D書。前隔水舊簽二唐解元書自作漫興十首。唐六如漫興詩十首。研樵書簽并藏。拖尾陸時化跋六如書其結(jié)構(gòu)用筆。與趙松雪皆同少異者。松雪含蓄。六如發(fā)露。其道亦有可想而知者。松雪所享。極人間榮祿。又得做配賢子。宜其出筆雍和。六如裒然為舉首。即(遭字點去)挫。無可進身。而家又酷貧。衣食書畫。不平之氣有不從筆尖在在流露耶。此卷書法較松雪(一如點去)有過無不及。所謂不平者。不獨見之書。誦其詩而悲歌感慨之交集矣。向為云貴總制虞山蔣雨亭所寶愛。已摹刻入敬一堂帖中。卷中脫一金字??虝r從別處鉤一金字補足。多一向字則刪去之。雨亭所藏書畫極多。俱得之四方貢獻。任山左中丞時。則于署中創(chuàng)瞻翰園。命名士孫志貽掌珍藏庫。瞬息之間。權(quán)移罪至。而是卷已韓展而流落于市矣。世事盡屬空花。觀此不覺三嘆。偶展此卷。有遠行者紛紛來別。或得徽員。欣欣自得?;蜈咃@要。冀幸填胸。皆在夢中。一時難喚。夜酌大醉。秉燭識此。時乙未正月廿八日。聽松陸時化。
瓢叟跋唐子畏自書漫興詩十首。曾藏陸聽松張研樵處。有聽松跋。知曾刻之于敬一堂帖中。吾廠兄持以相貽。重故人之雅愛。因識數(shù)語。以志墨緣。乙卯春暮。瓢叟并記。鈐印二。蒼蚪閣。云白。越四月。吾廠將由京師返粵。余報以干隆仿成化雞缸。所謂各投其奸。亦以見吾二人之交誼。并記于卷尾。瓢叟。
【收傳】沉楫甫收藏書畫之印。張研樵家珍藏?;ㄑ河∫弧_h湖珍賞。懷煙閣陸氏珍藏書畫之印。雪艇臥書。鈐印六。時化私

唐寅(1470~1523AD),字子畏、伯虎,號六如,江蘇無縣人。天資聰穎,性格瀟灑放蕩,自命為將江南第一風流才子。山水、人物、花鳥無所不畫。成就上遠超過其師周臣,為明四家之一。

臺北故宮文物大觀鈥斺斒櫸ǎㄔ斍澹

書輞川詩
董其昌【明朝】

公元紀年: 1600AD
文物描述:〈輞川詩〉絕句二十首,是王維(701-761)著名的一組詩作,歌詠輞川別業(yè)附近經(jīng)常游覽的二十處勝景,包括:孟城坳、華子岡、文杏館、斤竹嶺、鹿柴、木蘭柴、茱萸沜、宮槐陌、臨湖亭、南垞、攲湖、柳浪、欒家瀨、金屑泉、白石灘、北垞、竹里館、辛夷塢、漆園、椒園等。據(jù)近人考證,王維曾作輞川圖畫稿,并據(jù)此稿本在清源寺作了一幅輞川圖壁畫,此后五代與北宋時期流傳不少摹本,為后人熟知的是郭忠?。ɑ顒佑谑兰o中)的摹本及明代萬歷年間(1573-1619)根據(jù)此本摹刻的石刻拓本。在性質(zhì)上屬于詩的附圖。董其昌在前數(shù)年,特別熱衷于尋訪與研究王維的畫跡,將王維在畫史地位抬得很高。董其昌書此冊,可能還有一層涵義。萬歷二十六年(1598)董其昌因與當政者意見不合,回到故鄉(xiāng)松江,過著退隱的生活??赡軐⒆约弘[居游樂的心情,投射在作為隱逸典型的〈輞川詩〉中吧。
文物尺寸: 縱:27cm橫:11.7cm
文物形式: 冊
文物質(zhì)地: 紙本
書法書體: 行書
印記款識:【款識】董其昌庚子(1600)暮春識。鈐印二:其昌。大史氏。
【題跋】
【收傳】干隆御覽之寶(重一)。三希堂精鑒璽。宜子孫。石渠寶笈。養(yǎng)心殿鑒藏寶。干隆鑒賞。嘉慶御覽之寶。宣統(tǒng)御覽之寶。

董其昌(1555~1636AD),江蘇華亭人,字玄宰,號思白。萬歷十六年進士。官至禮部尚書。善書,行草為有明一代之冠。畫山水,宗董源、巨然。集宋元諸家之長。筆墨爽朗瀟灑,秀潤蒼郁,別有風格。富收藏而尤精于鑒賞。曾有容臺集、畫旨、畫禪室隨筆諸書。影響后代的畫論及藝術(shù)發(fā)展很深。

臺北故宮文物大觀鈥斺斒櫸ǎㄔ斍澹

臺北故宮文物大觀鈥斺斒櫸ǎㄔ斍澹

御筆詩
清乾隆帝【清朝】
公元紀年: 1644-1911AD
文物尺寸: 縱:62.1cm
 橫:30.8cm
文物形式: 軸
文物質(zhì)地: 紙本
書法書體: 行書
釋文:凌虛書屋枕崇巒。畫意當窗無盡觀。今日居然欣□見。書峣穹塔綠云端。甲申仲秋御題。鈐印二。所寶惟賢。乾隆御筆。
印記款識: 【款識】
【題跋】大清高宗純皇帝乾隆御筆七言詩墨寶。雨宮先生珍藏。余晉龢敬贈。鈐印一。龢。
【收傳】朗盦所藏。蘭千山館珍藏書畫印。

臺北故宮文物大觀鈥斺斒櫸ǎㄔ斍澹

國朝名家書畫集玉(上)冊
清乾隆帝【清朝】

公元紀年: 1644-1911AD
文物尺寸: 縱:16.7cm
 橫:22.6cm
文物形式: 冊
文物質(zhì)地: 紙本
文物叢目: 【名稱】國朝名家書畫集玉(上)【件】【開】【幅】
書法書體: 行書
釋文: 墨池超詢

臺北故宮文物大觀鈥斺斒櫸ǎㄔ斍澹

臺北故宮文物大觀鈥斺斒櫸ǎㄔ斍澹

行書
劉墉【清朝】

公元紀年: 1644-1911AD
文物尺寸: 縱:93cm
 橫:46cm
文物形式: 軸
文物質(zhì)地: 紙本
書法書體: 行書
釋文:野橋齊度馬。秋望轉(zhuǎn)悠哉。竹覆青城外。江從灌口來。入村樵徑引。嘗果栗皺開。落盡高天日。幽人未遣回。款。秋水屬。石庵。鈐印二。劉墉印信。石庵。
印記款識: 【款識】
【題跋】
【收傳】盤齋珍秘。蘭千山館珍藏書畫印。

劉墉(1719~1804AD)是清代著名書法家。字崇如,號石庵,諸城人,大學士劉統(tǒng)勛子。乾隆進士。

臺北故宮文物大觀鈥斺斒櫸ǎㄔ斍澹
行書
鄭燮【清朝】

公元紀年: 1644-1911AD
文物尺寸: 縱:105cm
 橫:50cm
文物形式: 軸
文物質(zhì)地: 紙本
書法書體: 行書
釋文:皓首歸來種萬松。待看千尺舞霜風。年拋造物甄陶外。春在先生杖履中。楊柳長垂低戶暗。櫻桃爛熟滴階紅。何時能遇徐元直。同訪襄陽龐德公。南朝官紙女兒膚。玉版云英錦不如。乞與此翁原不稱。他年留待子瞻書。乾隆戊寅。板橋鄭燮。鈐印三。鄭燮之印。丙辰進士。楊州興化人。
印記款識: 【款識】
【題跋】
【收傳】蘭千山館珍藏書畫印。

鄭燮(1693~1765),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干隆元年(1736)進士,官濰縣令,罷官后居揚州。畫擅花卉木石,尤其喜愛作蘭竹,為揚州八怪之一。

臺北故宮文物大觀鈥斺斒櫸ǎㄔ斍澹

草書
徐世昌【民國】

公元紀年: 1845~1939AD
文物尺寸: 縱:122cm
 橫:58.6cm
文物形式: 軸
文物質(zhì)地: 紙本
書法書體: 草書
釋文:閭闔晴開浩蕩蕩。曲江翠幕挑銀榜。拂水低回舞袖翻。緣云清切歌聲上。都(點去)卻憶年年人醉時。只今未醉已先悲。數(shù)莖白發(fā)那拋得。百罰深杯亦不辭。圣朝已知賤士丑。一物自荷皇天慈。石門山人。
印記款識: 【款識】
【題跋】
【收傳】鈐印二。徐世昌印。鞠人。
徐世昌(1854~1939AD),字菊人,號弢齋,別署水竹村人,天津人。為清末翰林,官至東三省總督,體仁閣大學士,民初(1918AD)曾任大總統(tǒng)。工山水,書法宗蘇軾,而能變化其體。

臺北故宮文物大觀鈥斺斒櫸ǎㄔ斍澹

    國文,除用于記事及通訊,尚有藝術(shù)欣賞及個人修養(yǎng)之價值。古代的書跡留存至今者極少,除三千余年前殷代刻在龜甲獸骨-卜之甲骨文及漢代寫在竹木簡上之書信外,其它大多鑄在金屬器物上,或刻于碑碣上。
    存世最早之名家書法真跡,為西晉人陸機之「平復帖」。東晉以后,書法真跡漸有保存,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世稱“書圣”,以楷書行書見長。其書法一向為后人推重及仿??;其中快雪時晴帖,為其函友之信,后人保存其一部份。
    唐代以書法取士,特別注重楷書。當時名臣多為名書家,如: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及柳公權(quán)等'唐代楷書點劃整齊,結(jié)體謹密,有一定之法則,為后世學習書法者所重。
    宋代逐漸盛行將前人之墨跡刻于石或木上,拓之成帖,使人有臨摹學習之機會,當時書法講求意致;著名之書家有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號稱宋四大家。元代建國時間很短,主要書家為趙子昂,其次為康里巎、鮮于樞、柯九思及張雨等。明代書家注重帖學,以草書成就最大。三百年間,書家輩出:初期有宋克、沈度、沈粲兄弟及解縉等;中期有祝允明、文征明、王寵等;末期有邢侗、張瑞圖、董其昌及米萬鍾等。
    清代之書法可分為兩時期:前期自清初至嘉慶道光年間,仍以帖學為重,書家有王鐸,傅山、張照、劉鏞、王文治及永瑆(成親王)等;不過自乾隆嘉慶年間以來,考古盛行,金石出土多,摹拓流傳日廣,注重碑學的書家漸多,如鄧石如、何紹基及張裕釗等。故宮收藏書法真跡非常豐富,自東晉至清代凡 2,20l 件;其中大多為流傳有緒之名跡,而以元、明、清為最多。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