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用成效】太子參規(guī)范化栽培技術明確了優(yōu)質豐產(chǎn)指標、栽培的適宜區(qū)域、環(huán)境質量要求、種苗的要求,栽培的過程管理、產(chǎn)品的采收、加工、包裝和儲存等。該技術在福建省太子參產(chǎn)區(qū)實施應有用后,正常年份每畝可產(chǎn)太子參干品100kg以上;一級品率15%以上,特級率35%以上,甲級率35%以上,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明顯。 
 
 【技術要點】1、栽培條件。4~6月(太子參塊根膨大期)日較差為7.4~9.1℃以上。選擇海拔400~1000米之間的丘陵坡地與地勢較高的平地,或新墾過兩年的“二道荒”地;前作水稻、甘薯、蔬菜等,不重茬;排水不良的低洼積水地不宜;土質沙~中壤;耕層10厘米以上;PH值5.5~6.4;有機質含量1%以上。2、種苗要求。選擇2003年6月經(jīng)福建省非主要農(nóng)作物品種認定委員會認定通過的“柘參2號”品種。剔除有蟲口、病害和不合規(guī)格種參;作種苗地用種的,按優(yōu)質苗標準另裝。 
 3、栽種。栽種前,把地深耕20~25厘米,地整成寬20厘米、深33厘米的工作行(排水溝),寬1.3米、高15~20厘米的瓦背形高畦。畦和排水溝的方向要順著坡向以利排水、透氣。在畦面上順坡向開深7~10厘米的直行條溝。畝用發(fā)酵腐熟的豬廄肥、餅肥、堆肥、草木灰、土雜肥、人糞尿、禽糞等有機肥2000公斤,與磷肥30公斤、復合肥30公斤拌勻,施于種植溝內(nèi),用松土稍加覆蓋。11月中下旬栽種,每畝用種參30~40公斤。種參按株距5~7厘米平擺入種植溝內(nèi),頭尾相接。繼續(xù)按行距13~17厘米,再開一條種植溝,將溝土覆蓋前一溝,再擺種,依此類推。芽頭蓋土4~5厘米。 
 5、病蟲害防治。柘榮太子參主要病害有葉斑病、病毒病(黃瓜花葉病毒)、白絹病、紫紋羽病和根腐病。病毒病葉發(fā)病率最高在7.2%,病情指數(shù)最高為4.40;白絹病株發(fā)病率6.4%,病指3.42;紫紋羽病株發(fā)病率2%,病指1.13;葉斑病田間株發(fā)病率達100%,最高病指71.09。主要蟲害有白螞蟻、蠐螬、螻蛄、地老虎等地下害蟲。防治要采用農(nóng)業(yè)措施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相結合,提高防治效果。禁止使用國家禁用的農(nóng)藥。 (1)葉斑病防治。種苗消毒:播種前可用50%多菌靈浸種30分鐘,洗凈晾干后播種;選擇排灌方便的地塊,避免使用連作地,以減少初侵染源,同時加強肥水管理,增施P、K肥,控制N肥,提高植株抗病力,減少病害發(fā)生;病害發(fā)生前,用大生M-45的600倍或復方波爾多粉500倍液進行噴藥保護,噴藥2-3次(間隔7-10天)。發(fā)生初期,用10%世高水分散粉劑、25%使百克1500倍液或仙生1000倍液等連續(xù)噴2-3次(間隔7-10天)。交替使用農(nóng)藥,延緩病菌產(chǎn)生抗藥性。 (2)蟲害防治。以桐子餅防治或制成毒餌誘殺。用麥麩、豆餅等50kg炒香,加90%敵百蟲原藥0.5公斤,加水50公斤制成毒餌,傍晚時每畝施1.5~2公斤。 (3)排灌。產(chǎn)區(qū)的自然來水即可滿足太子參需水要求,一般不要求灌溉。要特別注意雨后保持畦溝排水暢通。一旦積水,易發(fā)生腐爛死亡。 (4)中耕除草。幼苗出土后結合施肥進行一次中耕、除草,用人工小鋤淺鋤(深度2-3厘米),避免傷葉斷根。植株封行(5月上旬)前應見草就拔,除大草外可停止。 (5)培土。次年二月出苗后,結合整理畦溝,將溝土及畦邊倒塌的土撒至畦面,或用容土來培土,培土厚度2厘米為適。 6、采收與加工。 (1)采收。6月下旬(夏至)前后,植株倒苗,塊根生長停止,參根飽滿、呈黃色時,即時收獲。收獲時用鋤頭深挖13厘米以上,倒土,揀出。收獲時宜選晴天采收,要細心翻土,不宜過淺,以免損傷塊根。挑揀過程結合檢查,排除異物,腐爛變質的和非藥用部位。 (2)加工。生曬法:產(chǎn)地加工用。將洗凈的鮮參薄攤于蘆席上,在日光曝曬至干足。其間將不定根搓去,使參根光滑無毛。注意涼曬應遠離公路,不宜直接攤曬在水泥地上。短期貯存需放在干燥處,防止潮濕、霉爛、蟲蛀。烘干法:將采收洗凈后的太子參用烘干機或木炭烘干。適用于在采收后遇陰雨天氣時,成本較高。 (3)包裝、儲藏和運輸。包裝前應再次檢查是否已充分干燥,并清除雜質、異物。大件包裝可選用麻袋、聚乙烯包裝袋、紙箱等,小件包裝可選用塑料袋、硬紙袋或鐵制品包裝。大小件包裝物均應標明品名、商標、產(chǎn)地、規(guī)格、等級、小件個數(shù)、重量、生產(chǎn)日期、生產(chǎn)單位、執(zhí)行標準、質量合格證,并設置綠色藥材、道地藥材的標記。運輸工具應清潔衛(wèi)生,不得與有毒、有害、有異味的物品混運;裝卸時應輕拿輕放,嚴禁拋擲,運輸時要防止日曬、雨淋、受潮。應貯存于陰涼、通風,干燥處。如農(nóng)房樓上,樓下則需用木板架空l0厘米以上再儲存。堆垛要墊離地面l0厘米以上,垛高應不超過6箱,與墻相離20厘米以上。并注意不得與有毒、有害、易腐、有異味物混貯,并加遮蓋物以防曬、防雨、防潮、避免損壞大包裝。 【聯(lián)系方式】福建省種植業(yè)技術推廣總站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