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給你的內在小孩取一個名字 “內在小孩”只是一種便于形容人類某種心理狀態(tài)的用詞,用于區(qū)分你和真我。臨床心理治療師寶琳·瓦林博士 (Pauline Wallin) 首創(chuàng)這個名詞,用來教導她的個案理解自身內在破壞性的情緒、 感覺、想法與行為。 如果你可以將自己不能理解及無法控制的行為與情緒轉換為一種管理你的內在小孩的形式。由于他不再被視為你本我的核心主成分,因此你比較容易客觀中性地看出這個別人有什么問題,所以能夠很有效地去處理他帶給你的負面情緒與不理性的行為,還能夠好好地去管理他。所謂的內在小孩,會在思想、情緒、行為三大領域來運作。 二、你要如何跟你的內在小孩溝通呢 1、要幽默。幽默會有助于減低你內在小孩的張力還有他的權力。 2、要安撫他,并保證你對他永恒的愛與支持。 3、要用父母的角色來對待你的內在小孩,不必因為他感到沮喪、憤?-、傷心或哭鬧你就立即作出反應,傾聽他的每一個怨言。 4、要作堅定的抉擇,要作果斷的決定。作決定的承諾對推拖à-的他很奏效。 5、要記住你的能力比你的內在小孩更強,你具有掌控權。 6、要作聲明,讓自己心安,明白內外的問題沒有那么嚴重。 7、要問自己,如果自己瘦身計劃失敗了,最壞的情況可能會怎樣。 8、要尋找解決之道,而不是為問題唉聲嘆氣。當你能夠友愛地馴服、管理你的內在小孩,理解他,無條件地愛他,并且教育他,你瘦身的計劃也就成功一半了。 三、轉換不同角色的內在小孩 內在小孩有許多的面具,8種:喋喋不休、自圓其說、大發(fā)脾氣、壓抑情緒、發(fā)牢騷、愛出風頭、殉道烈士、霸道專制。依據(jù)精神科醫(yī)生艾瑞克·博恩發(fā)展出人際溝通分析的自我狀態(tài)理論,包括兒童、父母和成人的自我狀態(tài)(詳見《重塑心靈》第二章,自我重塑歷程,輕工業(yè)出版社出版)。 非常著名的精神科醫(yī)師亞倫·貝克創(chuàng)立了認知行為療法。這個療法強調,如果你無法立刻改變你的情緒和反應沒有關系,但是你可以先改變你的行為,還有自己對那件事情的描述與看法,如果你多加練習的話,你的情緒最后將會與你的行為更趨于一致,就會達到身心合一的地步。當你越往某個方向行動的時候,你的信念也就越與你的行為一致,這個過程就叫降低認知上的不和諧。認知的不和諧就指你目前的信念并不符合你想做的事情,這些就是身心不一致與不和諧的思想,他們是沖突的。 以下就是這個公式,可以幫你更清楚認清自己的人生模式: 為何我做不到? 信念→態(tài)度(思想)→習慣→行為→性格→命運 四、如何與你的內在小孩共處 第一步 你必須讓內在小孩冷靜下來。 第二步 你必須傾聽他在說什么。 第三步 你必須借由應用一種或多種的心理策略或行為策略來管制你內在小孩的思想、情緒和行為。 第一步:冷靜 你必須讓內在小孩冷靜下來要怎么做呢?當你意識到內在小孩又在腦海里面跟你咆哮的時候,你可以說:“親愛的,你怎么了?停止這么愚蠢的行為,不要再這么孩子氣了!”安撫他,同時接下來請你做α腦波深呼吸的練習。 1.閉上眼睛,很舒適地坐下來,雙手放輕松。 2.慢慢地吸氣,數(shù)到四。當你數(shù)到四的時候,不斷地吸足氣,不要數(shù)到一就換氣,而要撐到數(shù)完四,讓胸部漸漸地擴張。 3.閉氣數(shù)到四。 4.慢慢地吐氣,再數(shù)到四,讓吐氣的動作持續(xù)到你數(shù)完四。 5.當你呼吸時,自己默數(shù),數(shù)數(shù)有助于你將心思集中在你的身體上。養(yǎng)成數(shù)一、二、三、四的習慣,這會幫助你冷靜地觀照內在小孩,并能安撫你心底不安寧的內在小孩。 6.再重復三次這樣慢慢地吸氣和吐氣的動作。 當你做這個深呼吸練習的時候,這個四四的節(jié)拍會快速地把你帶入α腦波狀態(tài),讓你靜下心來。每天練習兩次,你就有能力在你內在小孩又出現(xiàn)的時候,通過深呼吸來撫慰他。 第二步:傾聽 傾聽你內在小孩說話的聲音或他給你強烈暗示的信息。他也許不用實際地跟你說話,但是他會用相當清楚的意念來影響你,我們大部分的人不會停下來仔細地思考這樣子的信息,其實他們不自主的沖動反應,就是內在小孩自覺想要的反應。請你靜下心來傾聽你的內在小孩要跟你說什么。也許你看到眼前的一盒餅干,小時候每當你聽話、乖乖的時候,爸爸媽媽就會給你一塊餅干;當你生氣、哭鬧的時候,爸爸媽媽也許會給你一塊餅干,請你注視著,當你伸手去拿餅干、吃零食的時候,你的心里在想什么?你眼睛看到了那些餅干,你聞到了餅干的香味,你放在嘴巴里面咬餅干的感覺,你拿起餅干湊到你嘴巴的時候的那種感覺。分分秒秒讓你慢慢地去覺知,當你盯著那些餅干,有人拿餅干給你吃,還有你的手去碰觸餅干的感覺,這個時候你會聽到,直覺地聽到你的內在小孩在跟你說:“我想吃餅干!”如果你說不,他很可能就會找借口自圓其說:“哎呀!就去吃吧!只要你中餐少吃一點,不吃甜點不就抵過來了嗎?”當你從餅干盒中拿出一塊餅干或一塊巧克力的時候,你就增加了吃它的機會,甚至可能一口一口的接下去吃。你必須要傾聽你的內在小孩對你不停地喊:“我要!我要!我就是要吃!” 第三步 管理 管理你的內在小孩就是從被你慣壞的孩子身上奪回控制權一樣,你對他大吼大叫、威脅他、跟他辯論,可能都沒有效果,這個時候你就必須想出一個很美好的策略,管理他,讓你的內在小孩閉嘴。最好的辦法就是用既溫和又堅定的語氣來跟他說話。先從不要哪些方法開始談起。 第一,不要與你的內在小孩爭吵。 第二,不要一直想著要去完成內在小孩想要或需要的事情,包括飲食、抽煙、喝酒、吸毒種種壞習慣。 第三,不要將你的內在小孩當初同輩來看待。 第四,不要老是信賴自己感官的感覺。 你的內在小孩非常的情緒化而且沖動,所以當你面對試探、想報復及拖延等等行為的時候,相信自己的感覺只會讓你的內在小孩更加毫無阻攔地滿足他原始的需求。 還有其他一些管理的方法,可以縮小你內在小孩的影響力。譬如: 1.保持充足的睡眠。長期睡眠不足會造成慢性疲勞,這就是情緒失調的主因,不可忽視休息的力量。 2.做好壓力管理。運用自我催眠技巧舒壓,確實做好“四放”——放慢腳步、放低標準、放松心情、放寬心胸。 3.改變你的環(huán)境。 回想一下先前你的環(huán)境線索,它會刺激內在小孩產(chǎn)生一些思想、情緒和行為,因此如果你想減肥,只做到不要囤積誘人的食物還不夠,你必須改變你的飲食習慣,包括飲食的時間和地點。如果你習慣在電視機前面邊看電視邊吃東西,你就改變座位,最好是吃東西的時候不要看電視。同時避免經(jīng)常進廚房,在你的廚房冰箱上面貼一個深藍色的吸鐵,可以降低你的食欲。 4.要有具體的計劃。不只要擬定你想完成的目標,而且要擬定達成目標的方法還有時間表。(請參考本書的目標設立法) 5.創(chuàng)造性視覺化想象練習,讓自己的眼光專注在設定的目標上。為了給自己額外的提醒,有些人會在冰箱前面貼一張胖子的照片,提醒自己不要吃到像這個胖子一樣。還有些人會貼窈窕帥哥美女的照片,提醒自己要立志獲得像這些帥哥美女一樣的身材。一旦內在小孩吵著要吃冰激凌或垃圾食品時,冰箱前面的照片,就會讓他們在打開冰箱時打退堂鼓。 五、與你的內在小孩對話 如有回溯到快樂時光,此時請自己做一個內在小孩的心錨,每當啟動那個開關,就會想起快樂的童年。提醒自己那個受到驚嚇、被處罰、被責罵與被傷害的內在小孩已經(jīng)躺在自己心上睡著了,被自己深深地照顧與呵護著,再也不會影響自己的身體與情緒了。如沒有快樂回憶,則讓自己帶著滿懷的愛與理解回到現(xiàn)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