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段的劃分,就象古文中的斷句:不斷句,就讀不出意思來;不同的斷句,卻能讀出不同的意思來。一部《論語》,古往今來有多少種不同的斷句,又有多少不同的解釋?!
所以,“分段”是纏論中的一個很關(guān)鍵的基本功,也是一個難點,要像學習數(shù)學一樣,仔細體會定義、反復看纏師的例子,還要不斷地實踐。
在隨后的文章中,我從《教你炒股票》第57課的實例開始,沿著當年的路走一遍,分析一下纏師解盤中線段的劃分。
我的精度設為:保留小數(shù)點后兩位、寬筆定義,在分析中如果與纏師的劃分有不一致的地方,則以纏師為準,并另作相應的說明。這里,最小分析級別為1分鐘級別,所以,所有1分鐘級別以下的,都看作是線段,在圖上標記著數(shù)字,所有的[N,N+1],都是線段。另外,為了方便看到細節(jié),圖中標示的特征序列有些是未處理包含關(guān)系的,不一定是標準特征序列。
關(guān)于精度,我想再補充一點:
精度不同,分段可能不完全相同,關(guān)鍵是要始終按照統(tǒng)一的標準去分析。有人可能會有疑問:既然精度影響分段的結(jié)果,也就會影響中樞的劃分和以后的分析,那么,買賣點就不一致了,是否會造成混亂?其實,只要明白走勢的多義性,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在交易中,我們實際上并不需要抓住每一個大大小小的買賣點,我們需要的是一個有回路的、封閉的系統(tǒng)——也就是在同一個級別中,買點與賣點是嚴格對應的,以防止賣出之后找不到買點,把籌碼打飛了;或者買完之后找不到同級別的賣點,反被套住。只有完整的、買賣點能夠嚴格對應的系統(tǒng)才是好的系統(tǒng)。
能夠整理出當時的走勢圖,還要感謝“市場學生”學長的無私分享,在此,我向他表示深深的敬意!
本課的走勢共分為10段,為了方便看到分型和筆,我把走勢圖放大,分三張圖來分析。

上圖中,0-1段是2007年5月30日開盤形成的“530印花稅跳空缺口”,對于這種突然性的、逆著原有走勢的缺口,要當成一個線段。
1-2段是從“向上筆”開始的線段,其特征序列為“向下筆”的序列X1X2…Xn。注意,此時“2”點尚未成為“假設分界點”,因此,該段的特征序列可以從X1一直延續(xù)到X2、X3。特征序列中的筆X1、X2、X3的“高”就是與它們相對應的特征序列元素,這些元素的方向是向下的。在心里明確了這些概念之后,我們就可以直接看X1、X2、X3了,在此前提下,我在分析中將直接用特征序列,而不一定提到特征序列的元素。
X1、X2、X3出現(xiàn)頂分型,且相鄰的X1、X2的元素之間有缺口,這是分段的第二種情況。所以,我們要從頂分型的最高點(“2”點)開始查看另一序列S1S2…Sn(注:這第二段是向下的,所以其特征序列為向上筆的序列),直到S4、S5、S6出現(xiàn)了底分型(此時不考慮S5與S4之間元素的缺口),這時才能確定“2”點是1-2段的終點,也就是說,這1-2段此時才算確認完成,可以在圖上正式標上“2”點。
另外,當X4出現(xiàn)后,已經(jīng)達到了“有重疊的三筆以上形成的線段破壞了原線段”,但是,按照特征序列劃分的標準,還是要等到出現(xiàn)底分型時才確認“2”點。
從2點開始是向下的線段,我們繼續(xù)考察特征序列S1S2…Sn。其中,在S2和S3之間有一筆,按照后來的筆定義(有人稱為“寬筆定義”)是可以算一筆的,不過,由于它與前面筆有包含關(guān)系,所以不影響整個的劃分。
另外,我們還注意到,1-2段的特征序列在2點沒確認的情況下,X2、X3等延續(xù)到2-3段中,而在分析2-3段時,它們已經(jīng)不是特征序列的元素了,也就是說,它們既不屬于前段、也不是后段的特征序列元素。
繼續(xù)看2-3段,S4、S5、S6出現(xiàn)了底分型,且S5與S4之間有缺口(在分析1-2段時作為第二個序列,不考慮缺口,但是,現(xiàn)在就要考慮了),這又屬于分段的第二種情況。所以,要從該底分型的最低點(“3”點)開始,查看其后的序列X1X2…Xn(注:從3開始的線段是向上的,所以其特征序列為向下筆的序列)。
看下圖,X2、X3似乎有包含關(guān)系,但是X3跌破了X2的高點,已經(jīng)形成“第一筆破壞”了前面的線段,此時,4點可作為“假設分界點”,其兩側(cè)的元素不看包含關(guān)系。在這種情況下,X2、X3、X4成為沒有缺口的頂分型,屬于分段的第一種情況。于是,3點、4點被同時確認為線段的結(jié)束點,即2-3段、3-4段同時完成。
[ 注:上一段文字是錯的!由于這里仍是第二種情況,所以應該嚴格按照包含關(guān)系處理,X3、X2有包含,向上合并后的元素與X1、X4成頂分型,使3點得到確認,2-3段完成。而由于X2、X3合并后的元素與X1仍有缺口,所以4點暫時不能確定。謝謝“笨笨學纏”朋友的指正。2011年6月22日更正。 ]

上圖,從4點往后的特征序列S1、S2、S3中,S2屬于“第一筆破壞”了S1,隨后的S3又破了S2的高點,這在《感悟纏論(23)——線段劃分標準的再分辨》中分析過,類似于其中的例3,屬于分段的第一種情況。因此,5點被確認,4-5段結(jié)束。
[ 更正:由于4點處的頂分型仍有缺口,上面的S2也不算“第一筆破壞前段”了,按標準特征序列劃分,S2、S3是包含關(guān)系,向下合并,則5、6點均不是線段的終點,4-7為一段。 2010-6-23 ]
自5點起,圖上S2、S3之間的跳空缺口是一筆(圖中未標出),而從6點下來的第一筆破壞了前線段,隨后從S①處向下的另一筆又跌破了這“第一筆”,因此,此處還是分段的第一種情況,此時,6點得到確認,5-6段完成。
注意,S①處那向上的一筆,按照“寬筆定義”可以算一筆。纏師說,“這67中的上,幅度上也很微弱,但時間比較長,是一個小的時間換空間的反彈,所以是可以看成一個上的,更重要的是,這上使得綠柱子回縮到0軸,這就更證明了這是一個不能忽視的有技術(shù)分析意義的反彈”。通過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出,纏師也非常重視筆與MACD的對應關(guān)系(這種對應關(guān)系,以后再分析)。
考察6-7段的特征序列,S①、S②、S③對應的三個元素構(gòu)成底分型,但是有缺口。因此,要從“7”點開始再看下一個序列。

上圖,從7點開始的特征序列為X1X2…X10。其中,X3與X2、X6與X5有包含關(guān)系,要分別處理。
這里,我有個疑問:8-9段,不符合“一個線段破壞另一個線段”的定義,也沒形成特征序列元素的分型,纏師為什么把8-9當作一個線段?
纏師在第59課說:“在前面一課的7-8-9中,由于8下來的低點(注:這里指X4的低點)3994.57與7中最后一個高點(注:指X2的高點)3994.21極為相近,如果點數(shù)只用到個位的精度,兩者就完全一樣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可以看成是有重合的,因此可以分成三個線段。當然,如果精度要求到小數(shù)點后兩位,那么這7-8-9其實可以看成是一個線段。一般來說,如果這兩者如此相近,而且8中也帶著明顯的下上下,所以還是看成三線段比較好。當然,如何看,關(guān)系到你事先確認的精度,關(guān)鍵是統(tǒng)一去看,至于按哪種精度,都沒有任何實質(zhì)影響”。
但是,這里不是精度的問題。即使按照保留整數(shù)的精度,X4與X2有重合,但是,隨后的X5等各筆并沒有再跌破X4的低點,而是逐波上漲,遠遠地超過了X4的高點。
因此,按我的理解,只能把7到10劃分為一個線段,中間沒有分型,也沒看到線段被破壞,直到X8、X9、X10才出現(xiàn)了頂分型,才使7點得到確認,6-7段完成。但是由于X8、X9間有缺口,10點暫時還不能確認,需要看走勢的發(fā)展(在這連續(xù)分段的111個線段中,我跟纏師的分歧只有這一處。)
以上分析,請各位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