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經先期。
是指月經周期提前七天以上,甚至半月一行。偶爾提前一次,不應診為此病。 多種原因可致此病。 一、實熱。月經量多、色鮮紅或紫紅、質粘稠或有血塊。身熱面赤、心煩口渴、小便短赤、大便干結者為陽盛血熱;若胸脅脹滿、經前乳房脹痛者,為肝經郁熱。 二、陰虛血熱。量少、色深紅、質粘稠、潮熱汗出、五心煩熱、腰膝酸軟、口咽干燥。 三、氣虛。量多、色淡紅、質清稀、面色咣白、神疲乏力、語聲低怯、小腹空墜、食少便溏。 四、腎虛。量多、色淡暗、質稀、腰膝酸軟、四肢發(fā)涼、夜尿頻數(shù)。 五、血瘀。量或多或少、色暗、有血塊、小腹疼痛拒按、血塊排出痛減。 經期病醫(yī)院二診室 月經后期。 是指月經周期后錯七天以上。其病因有: 一、氣血虛。量少、色淡、質稀。伴面色蒼白無華、神疲倦怠、頭暈眼花、心悸氣短、食欲不振。 二、肝腎虛。量少、色淡暗、質稀。伴腰膝酸軟、頭暈耳鳴、性欲淡漠。 三、血寒。量少、色暗、味腥、夾有血塊。伴形寒肢冷、小腹冷痛、得熱則緩、小便清長。 四、氣郁。經行不暢、色暗、夾有血塊。伴心情郁悶、善嘆息、胸脅乳房脹痛。 五、痰濕。色淡、夾有粘液。伴形體肥胖、胸脘滿悶、口中粘膩、納差嘔惡、大便掛池,或帶下量多。 經期病醫(yī)院三診室 經間期出血。 是指在兩次月經中間出現(xiàn)周期性的少量出血。 一、腎陰不足。出血量少、色鮮紅或深紅、質粘稠。伴有頭暈耳鳴、五心煩熱、腰膝酸軟、健忘多夢。 二、肝郁化火。量或多或少、色暗紅、或有小血塊。伴煩躁易怒、胸脅脹痛、乳房脹痛、口苦口干。 三、濕熱內蘊。多為白帶中夾有鮮血或血絲、質粘稠、有味。伴腰骶酸楚、身熱煩悶、口苦咽干、小便短黃、大便掛池。 四、瘀血內停。色暗、有血塊。伴小腹脹痛或刺痛、拒按。 經期病醫(yī)院四診室 月經先后不定期。 是指月經周期紊亂,提前或錯后七天以上。 一、腎虛。量少、色淡暗、質稀。伴面色晦暗、腰酸如折、頭暈耳鳴、夜尿頻多、足跟痛。 二、肝郁。色暗、有血快、胸脅脹悶、善嘆息、乳房脹痛、或心煩易怒。 三、脾虛。色淡紅、質清稀。伴面色無華、神疲肢倦、氣短懶言、食欲不振、大便溏瀉。 經期病醫(yī)院五診室 經期延長。 是指行經時間超過七天以上。 一、氣虛。量少、色淡、質稀。伴面色咣白、疲乏倦怠、肢軟無力、心悸氣短、大便溏瀉。 二、腎虛。量少、色淡暗、質稀。伴面色晦暗、腰骶酸楚、小便清長、大便溏瀉。 三、陰虛有熱。量少、色紅、質稠。伴五心煩熱、形體消瘦、潮熱汗出、口干咽燥、夜熱盜汗。 四、濕熱內蘊。量多、色暗如醬、質粘稠、夾有粘液。伴腰腹脹痛、口苦口干、小便短赤、大便掛池。 五、血瘀。經行不暢、色暗、有血塊、小腹疼痛拒按、血塊排出痛減。 經期病醫(yī)院六診室 閉經。 是指女性十八周歲月經尚未來潮,或月經周期已建立而又停經。前者為原發(fā)性閉涇,后者為繼發(fā)性閉經。 其病因有: 一、肝腎虛損。癥狀為面色晦暗、精神不振、腰腿無力、頭暈耳鳴、性欲淡漠等。 二、氣血不足。由量少、色淡,漸至停經。伴面色咣白、神疲肢倦、頭暈眼花、心慌氣短、食欲不振等。 三、陰虛血燥。由月經后期、量少、色紅、質稠漸至閉經。伴午后潮熱、骨蒸汗出、五心煩熱、口干咽燥、形體消瘦,或干咳少痰、痰中帶血。 四、氣滯血瘀。精神郁悶、煩躁易怒、兩脅及乳房脹痛、頻頻嘆息,或小腹疼痛。 五、痰濕阻滯。形體肥胖、胸悶嘔惡、面浮肢腫、畏寒肢冷、神疲乏力、納差腹脹。 經期病醫(yī)院七診室 崩漏。 是指非經期突然大出血,或者持續(xù)淋漓難凈。前者稱之為崩,后者稱之為漏。 其病因如下: 一、腎虛。淋漓不凈、量少、色淡暗、質稀。伴面色晦暗、膘膝酸軟、小便頻數(shù)等。 二、脾虛。淋漓不凈、量少、色淡紅、質清稀。面色蒼白、精神倦怠、氣短乏力、小腹空墜、食欲不佳。 三、陽虛。淋漓不斷、量少、色淡暗、質清稀、動則量增。面浮肢腫、畏寒肢冷、得熱則舒、小便清長、大便溏瀉。 四、陽盛血熱。突然大出血、量多勢急、色鮮紅或紫紅、質粘稠、或夾有血塊。伴身熱煩躁、面紅目赤、口渴欲冷飲、小便短赤、大便燥結。 五、陰虛血熱。淋漓不止、量少、色深紅、質粘稠。伴潮熱顴紅、五心煩熱、失眠盜汗、頭暈目眩、口干不欲飲、大便干結。 六、氣滯血瘀。淋漓不凈、時多時少、時有時無、經行不暢、色紫暗、有血塊。小腹疼痛拒按、胸脅脹悶不適、善嘆息。 七、損傷致血瘀。人流術后出血淋漓不止、時多時少、時來時止、色暗、有血塊、小腹陣發(fā)性疼痛、血塊排出后痛減。 經期病醫(yī)院八診室 經行頭痛。 經期或經行前后,出現(xiàn)頭痛難忍的情況。 其病因為: 一、氣血虛。綿綿作痛、連及眼眶、頭暈。伴心悸少寐、氣短乏力、月經量少、色淡。 二、陰虛陽亢。巔頂掣痛、頭脹如裂。伴眩暈耳鳴、腰膝酸軟、五心煩熱、咽干、月經量少。 三、肝郁化火。平素情志憂郁、或有精神刺激史,頭痛多始于經前,經期加重。痛在兩側或巔頂,經后痛漸緩解。伴心煩易怒、口苦咽干、頭暈目脹、胸脅脹滿、小便黃赤、大便秘結。 四、氣滯血瘀。經前或行經頭痛劇烈、如刺如灼、或跳痛、痛有定處、腹痛炬按、經色紫暗、有血塊。 五、痰濕阻滯?;柚厝绻⒚洂灢贿m。形體肥胖或浮腫、胸悶泛惡、食少納差、經血清淡或夾有粘液。 經期病醫(yī)院九診室 經期情志異常。 每逢行經前后或正值經期,出現(xiàn)煩躁易怒、悲傷啼哭、情志抑郁、喃喃自語、徹夜不眠、甚或狂躁不安,經后恢復正常。 其病因如下: 一、心血不足。經行出現(xiàn)心中懊噥、精神恍惚、言語錯亂、無故悲傷欲哭。伴心悸膽怯、精神不振、倦怠懶言、失眠健忘、表情呆滯、面色少華、月經推遲、量少、色淡紅。 二、肝氣郁結。經前情緒不寧、坐臥不安、心煩易怒、甚則怒而發(fā)狂、言語錯亂、哭笑無常、謾罵毆打。經后逐漸減輕或復如常人。月經提前、量多、色紅。 三、痰火上擾。平時心胸煩悶、多慮多疑、帶下量多、色黃稠。經前精神抑郁、失眠不寐、心煩不寧、或沉默寡言、倦怠嗜睡、漸至語無倫次、狂躁不安、甚或罵詈、不避親疏、不知羞恥、奔走呼叫,經后漸愈。 經期病醫(yī)院十診室 經行乳房脹痛。 其病因為: 一、肝郁氣滯。 多有情志所傷史,經前幾天乳房脹滿疼痛,或于經前十余天即感乳房或乳頭脹痛,甚則痛不可觸,痛連胸脅,或兼有陰中抽痛。伴有精神抑郁、善嘆息、煩躁易怒、少腹脹痛、經行緩解。 二、肝腎陰虛。 經行或經后乳房脹痛且軟、月經量少、或婚久不孕。伴眼目干澀、腰膝酸軟、咽干口燥、五心煩熱等。 經期病醫(yī)院十一診室 經行口糜。 每逢經期或經行之際,口腔粘膜及舌上出現(xiàn)潰破糜爛,經后逐漸消失。 其原因有: 一、胃熱。 經前或經期口舌及齒齦處潰癢、口唇起泡、口臭、月經量多、色深紅、口干、小便黃、大便干結。 二、心火上炎。 口舌生瘡、多在舌尖部位、月經提前、經量少或淋漓不凈、心煩失眠、咽干口渴。 三、陰虛火旺。 口舌生瘡、潰爛、月經量少、色紅、口燥咽干、五心煩熱、腰膝酸軟、小便短赤。 經期病還包括經行泄瀉、經行發(fā)熱、經行眩暈、經行吐衄、經行面部痤瘡、以及經量過多、經量過少等諸多情況,其致病原因與其它診室所列病因大致相同。 通過各診室的介紹,可以對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的辨證施治原則有初步的了解,也可以掌握一些自我診斷的知識。 了解一些中醫(yī)知識用于自我保健,是很有必要的。 |
|
|
來自: 中醫(yī)紫河 > 《中醫(yī)健康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