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鼻炎產(chǎn)生的原因與內(nèi)臟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鼻炎似乎是最普遍的病患,周圍的朋友十有六七都有此疾,看似小毛病,其實卻很難根除。尤其是過敏性鼻炎,更是需要徹底改變體質(zhì),才有望治愈,非短期可見其功。 一種是鼻流清涕,易噴嚏,易鼻塞;表現(xiàn)為病在膀胱經(jīng)、腎經(jīng),治宜祛風寒,清脾濕,補肺益腎; 一種是鼻流濁涕,花無香,飯無味。病在胃經(jīng)、膽經(jīng),治宜清肝火,化痰濁,通腸利膽。那具體如何操作呢? 鼻流清涕、鼻塞者,用刮痧法先刮后背,循督脈、膀胱經(jīng),刮到皮膚溫熱;秋冬遇風喘咳者,用艾條慢灸背俞,沿風門、肺俞、脾俞、腎俞,灸至穴位癢痛;怕冷怕風易過敏者,用取嚏法,喝姜棗湯助力,取到嚏盡方休。 鼻為肺之竅,鼻病與肺自有脫不開的干系。"肺主皮毛",皮是皮膚,毛是毛孔。皮膚是人抵御外邪的屏障,易出汗怕風者,毛孔開合不利,風寒最易乘虛而入,"玉屏風散顆粒"(附錄3)內(nèi)增脾肺之氣,外御風寒之侵,可謂表里兼顧。 對癥的藥本就不多,藥店又常無貨,那我們就不如常服山藥薏米芡實粥了。藥調(diào)不如食補,若能堅持,自然更好。委中穴能通鼻竅,可解一時之急;膀胱俞強刺激,可使鼻竅通暢,且較持久。 過敏性鼻炎,其病本在腎,若要除根,還需增加腎的功能才行;可用艾灸條,常灸肚臍下關元穴,后背腎俞穴(也可用拔罐法)和腎經(jīng)太溪穴。若能表里兼顧,標本同治,過敏性鼻炎,過敏性體質(zhì),一樣可以脫胎換骨。 躺在床上,臀部貼墻,不是背靠墻,而是面朝天花板。腳沒地方放了,只好放到墻上去了,墻與床成90度直角,那我們的身體下肢與軀干,也就是90度直角。腳跟緊貼墻,腳心朝天,腳心與胸要平行。這是開始時的姿勢,其后兩腳同時全腳掌貼墻,腰臀部會自然地抬起來,然后腳心再重新與胸部平行,腳心朝天,為一次。每天抽空做上5分鐘,對鼻炎有很好的療效。那是什么原理呢,我一說,您就清楚了,這個動作,不就是在激活膀胱經(jīng)和胃經(jīng)嗎?這個動作有溫暖腹部器官的作用。其實,小功法都很簡單,您也可以自己發(fā)明。自己包的餃子,也許更好吃呢! 附錄1: 附子理中丸http://www.med126.com/pharm/2009/20090113043637_87457.shtml: 附子理中丸的功效: 溫中健脾。用于脾胃虛寒,脘腹冷痛,嘔吐泄瀉,手足不溫。 1、 適用于脾胃虛寒,陽氣不足引起的脘腹冷痛、嘔吐腹瀉、腹脹腸鳴、不欲飲食、手足發(fā)涼等癥及脾腎兩虛,寒凝不化所致之精神倦怠,形寒肢冷,不思飲食,脘腹冷痛,大便溏泄,帶下清稀等癥。 主要成分:附子(制)100g(http://baike.baidu.com/view/2074836.htm#5),黨參200g,白術(炒)150g(http://baike.baidu.com/view/1630776.htm),干姜100g,甘草100g。 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每100g粉末用煉蜜35-50g加適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煉蜜100-120g制成大蜜丸,即得。大蜜丸每丸重9g。水蜜丸每次6g,大蜜丸每次1丸,日2-3次口服。 附錄2: 參苓白術丸的功效與作用http://jkzx./show-353597.html;http://jkzx./special/shenlingbaishuw/ 【處方】 人參 100g 茯苓 100g 白術(麩炒) 100g 山藥 100g 白扁豆(炒) 75g 蓮子 50g 薏苡仁(炒)50g 砂仁 50g 桔梗 50g 甘草 100g 附錄3: 玉屏風散顆粒 |
|
|
來自: DONGYILE.KS > 《祖?zhèn)髅胤健?/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