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參的父親曾點是費縣、平邑縣人 曾云峰,2011-10-07 00:02:38 南武城,在今山東費縣西,今梁邱鎮(zhèn)西部及平邑縣魏莊鄉(xiāng)一帶。南武城故城,亦稱武城、南城、南成,其遺址在今平邑縣魏莊鄉(xiāng)境內(nèi),北距平邑縣城35公里,城址內(nèi)有南武城、北武城兩個自然村。 曾點,字晳。春秋時期魯國武城(今平邑縣魏莊鄉(xiāng)武城)人。現(xiàn)在屬于平邑縣,實際上離費縣更近。 家譜記載: 曾點的爺爺夭,是季孫氏的宰臣。 宰臣:主管膳食的官吏。重臣;宰相。 季孫氏筑城于費(今山東費縣北)。 古邑名。亦作“費”、“肸”。春秋魯?shù)?。在山東費縣城北10公里處的上冶鎮(zhèn)南。 簡單的說,家在平邑縣魏莊鄉(xiāng)西南武城,在費縣上冶鎮(zhèn)南費城上班。費縣、平邑縣都是季孫氏的地盤 魯僖公元年(公元前659年),鄪邑成為魯國上卿季友的私邑(見《左傳·僖公元年》),又叫采邑。隨著魯國公室的逐漸衰微,魯元公二年(公元前427年)以后,季友后裔季孫氏據(jù)鄪邑自立為國。《孟子·萬章》有“費惠公”;《呂氏春秋》以“費”“滕”并列;劉向《說苑》有“費君”,均可為佐證。齊威王(公元前356—前320年在位)時,費國曾一度被齊國吞并, 齊威王改武城(今梁邱鎮(zhèn)西部及平邑縣魏莊鄉(xiāng)一帶)為南城, 并使檀子守南城以拒楚軍(見光緒二十五年《費縣志》轉(zhuǎn)引《史記·田敬仲世家》)。 春秋晚期魯國三桓削弱家臣勢力的措施。三桓分別筑有城邑作為統(tǒng)治中心。 季孫氏筑城于費(今山東費縣西北), 孟孫氏筑城于郕(今山東寧陽東北),叔孫氏筑城于郈(今山東東平東南)。隨著三桓的強大,三桓的家臣逐漸掌權(quán),常依據(jù)城邑發(fā)動叛亂。魯定公十一年(前498),子路任季孫氏的宰,實行隳三都。叔孫氏因家臣侯犯曾依據(jù)郈邑叛亂,將郈的城隳毀。季孫氏將隳費城,公山不狃從費起兵襲擊國都,被司寇孔丘派兵打敗,于是費城又隳毀。只有孟孫氏認為郕是他的保障,不愿隳毀。 據(jù)《左傳》載,公元前565年(魯襄公八年),吳國進攻魯國,就是先占南武城,然后揮師直抵泗水,威逼魯都曲阜。公元前519年(魯昭公二十三年),“邾人城翼還,將自離姑,武城人塞其前?!瘪v武城的魯兵將邾人全部俘獲。公元前487年(魯哀公八年),“吳伐我,道險,從武城。” |
|
|
來自: 臥龍居士228 > 《曾子故里、武城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