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蘇子原植物
紫蘇 別名:赤蘇(山西、福建),紅蘇(河北、江蘇、廣東、廣西),黑蘇(江蘇),白紫蘇(西藏),青蘇(浙江),香蘇(東北、河北),野蘇(湖南、江西、四川、云南),蘇麻(湖北,四川)。
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 [P. frutescens (L.) Britt. var. typica Makino]--唇形科Labiatae
一年生草本,高30~100cm,具特異香氣。莖鈍四棱形,綠色或綠紫色,密被長柔毛。葉對生;葉柄長3~5cm;葉片皺,卵形至寬卵形,長7~13cm,寬4.5~10cm,先端突尖或漸尖,基部近圓形或廣楔形,邊緣有粗鋸齒,兩面綠色或紫色,或僅下面紫色,上面疏生柔毛,下面被貼生柔毛,并有細腺點。輪傘花序組成偏向一側(cè)的頂生及腋生總狀花序,密被長柔毛;苞片寬卵圓形或近圓形,直徑約4mm,先端具短尖,外被紅褐色腺點,邊緣膜質(zhì);花萼鐘形,具10脈,下部被長柔毛,夾有黃色腺點,內(nèi)面喉部有疏柔毛環(huán),結(jié)果時增大,長至11mm,萼檐二唇形,上唇寬大,3齒,下唇稍長,2齒;花冠白色至紫紅色,二唇形,上唇頂部微凹,下唇3裂,中裂片較大;花筒短,長2~2.5mm,雄蕊4,2強;子房4裂,花柱基底著生,柱頭2淺裂。小堅果近球形,灰褐色,直徑約1.5~2(mm),具網(wǎng)紋?;ㄆ?~8月,果期8~10月。
全國各地廣有栽培。
野生紫蘇系本種的變種var. acuta (Thunb.) Kudo,與正種不同之點為:變種的果萼小,長4~5.5mm,下部被疏柔毛,具腺點;莖被短疏柔毛;葉較小,卵形,長4.5~7.5cm,寬2.8~5cm,兩面被疏柔毛;小堅果較小,土黃色,直徑1~1.5mm。生于山地路旁、林邊荒地,或栽培于村舍旁。分布于河北、山西、江蘇、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廣東、廣西、云南、貴州及四川等省區(q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