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播撒智慧中年 收獲富足人生 作者 編輯 無為 你太累了,該歇歇了!一句溫馨的提示,一個真誠的安慰,一份意外的收獲,一種特別的回報。總會讓人感激不盡,熱流涌動。因為,你的付出與辛勞得到了他人的關注和認可。這也是親朋好友、志士同仁對中年人發(fā)自肺腑的情懷。關愛多來自親人,關注多出于親友,關懷多表現(xiàn)在上級。不論來自哪方的關乎,出發(fā)點都是好的,但期望值是有別的。因為人的境遇和價值觀的不同,或者說站的角度不同,必然會有不同的價值判斷。這都是正常的,也是無可非議的。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人不能一味地去最求完美,也不能朝思暮想十全十美的順境光顧。生活的歷練告訴我們“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有這樣一幅對聯(lián)作的很妙:“一生哪有多如意,萬事但求半稱心”。就是說十全十美在人生歲月中很少靈光一現(xiàn),如意之事往往只有一、二而已,完美的境界總是一種理想的寄予,不完美才是人生。順境并不完全能帶給你真正的成功,有時它只能給你增加欲望和膽量,而建立在欲望之上的膽量,就如在薄冰上行走,隨時都有掉進冰窟的危險。世界并不完好,生活未必完善,人要學會在不完美中跋涉前行。步入順境中的節(jié)制者、常境中的有恒者、逆境中的不屈者的境界。 俗話說人貴有自知之明,其實現(xiàn)實中的人不一定都有自知之明,有知者也不一定知之甚深。真正能看清自己,把握自身的人并不會太多。比如說人為什么活著;在人生的不同階段與舞臺你所體現(xiàn)的價值與扮演的角色;人生的路怎么走更好等等。本人在靜的時候總反思一些事情,回憶已走過的路程,雖不曾系統(tǒng)地總結過人生,但有時憑借一知半解的人生閱歷又曾有所感知,仔細檢點,好多時光是在誤區(qū)、盲區(qū)中度過的。小的時候,我們總想著做一個最聰明的人,當有人夸獎你很聰明時,心里總會美滋滋的。遇到好事、喜事,特別是占了便宜的事,總會其樂融融。在明智與聰明之間,天平總是向聰明方傾斜。對“勢不可使盡,福不得享盡,聰明不能用盡、便宜不能占盡”的寓意不得深析,更希望自己的子女是一個聰明伶俐,超越眾人的奇才。但聰明反被聰明誤,智能也會多痛苦,不少時候往往也是一種存在。當然,人總是多多少少有些聰明因子的,可要做到從聰明到糊涂絕非易事。但是太過聰明也如雙刃劍,會刺傷自己。只有在聰明之中有著明智,才是一種高人境界。明智與聰明看似相近,實質是隔著一座山,這座高峰更邈遠,更別有風光。蘇東坡曾有《洗兒戲作》詩悟道曰:“人皆養(yǎng)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愿吾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當然蘇東坡系非凡之人,治國經(jīng)邦都有建樹,著文作詩名冠天下。我們無法與之相提并論。但生活就是這樣,不以此刻的天分定江山。世事難料,命運難卜,禍福相依,苦樂相伴,都需要我們理智與明智地去生活和處事。隨著人生的歷練,總有些感想與明白。在此,與朋友傾談一些淺薄人生閱歷及對中年人生問題的探討,以便合理安排剩余的人生之路。 一、明確界定,對號入座。古今中外的不少學者、專家根據(jù)人生發(fā)展規(guī)律及過程,依據(jù)日歷年齡和成熟度給人生篇章劃分了段落,雖然劃分的依據(jù)、標準、劃分人的職業(yè)和所處環(huán)境以及對象不同,段落覆蓋面有些出入,但總的輪廓大同小異,這里僅選取幾種劃分為參照。國外按職業(yè)生涯劃分有三階段、四階段、五階段和六階段。五階段劃分法:成長段(0—14歲)、探索段(15—24歲)、創(chuàng)業(yè)段(25—44歲)、維持段(45—64歲)、衰退段(65歲以上)。六階段劃分法:拔根期(12—22歲)、成年期(22—29歲)、過渡期(29—32歲)、安定期(32—39歲)、潛伏的中年危機期(39—43歲)、成熟期(43—59歲)。這種劃分六階段,加上前后至少是八個階段。我國孔夫子將人生十年作為一個階段進行劃分:“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爆F(xiàn)代還有一種劃法,考慮個體在這方面可能有2—3年的起伏而作了更細的劃分:嬰兒期(出生—1、1.5歲)、幼兒期(1、1.5歲—6歲)、童年期(6、7歲—11、12歲)、少年期(12、13歲—15、16歲)、青年期(16、17—25、30歲)、成年期(25、30—55、60歲)、老年期(55、60)—死亡)。按照世界衛(wèi)生組織定義:65歲以前算中年人,65歲—74歲算青年老年人,75歲—90歲才算正式老年人。綜合多種劃分理論,筆者認為中年段應介于成年和老年之間,即(40、45—60、65歲)。 二、歲月不饒人,得失有取舍。人到中年,一般來講是得與失相間,苦與樂參半。往往得到最多的是你最不愿得到的,也是最不需要的。什么高壓、高脂、高糖;白發(fā)、皺紋、肥胖;心腦血管堵塞,結石、增生,如此種種,哪一樣是人們情愿得到的?可又出于無奈,我們生長在這樣一個環(huán)境,這樣一個時代,有許多事情不是你愿不愿意或是想不想這樣,只能順應潮流,入鄉(xiāng)隨俗,伴著時間的腳步,自己又不能有效控制,不知不覺你便擁有了那么多不愿得到的東西。這里轉載一段關于人到中年的陳述,可比照自己,檢點行為,量盤得失:多少年的風風雨雨,多少年的季節(jié)變換,少了不諳世事的憧憬浪漫,少了無憂無慮的燦爛笑臉。人到中年,就多了幾分為子為夫為父的責任,多了幾分苦澀的無奈和順天應命的超然。困惑也好,感慨也罷,腳下的路一直在向前伸延,似乎一切早已注定、該不該出現(xiàn)的都已出現(xiàn)。對現(xiàn)實的一切都已習慣,該有的都有,夢里卻還期望這樣那樣的改變。人到中年,更理解了什么是孤單,厭倦了兒女情長,夢中卻不乏情愛纏綿;人到中年,更清楚了所謂命運的內涵,夜里不乏痛苦的失眠,心靈的小舟依舊經(jīng)常顛簸在情感的浪尖。多了一些矜持下的沉重,看孩子歡蹦亂跳在膝前,有時常追憶自己遠去的童年,也多了一些成熟后的自律,看父母一天天的老去,有時常感嘆不能多留點被愛的時段。有時卻不愿接受生活的平淡,最寶貴的東西本來就在身旁,往往在失去后才有所發(fā)現(xiàn)。人到中年,有時常有孩子氣的幼稚和執(zhí)拗,清醒中有糊涂,糊涂中有清醒,大錯小錯依然會犯,常在傷害別人也傷害自己后追悔無邊。知道人生如夢,萬事如煙,許多事情本該放下卻常壓在心間。人到中年,知道順其自然,一切隨緣,許多事情本該遺忘卻常陷于幽怨。更多地沉湎于物質享受,年少時的壯志豪情,已盡付酒桌上的吹牛扯淡和四方城中的賭來搏去之間,城內的想出去,城外的想進來,腦海中時不時地浮現(xiàn)人不逢時的閃念。人到中年,不僅缺少向命運的繼續(xù)挑戰(zhàn),少了天倫之樂,白發(fā)與皺紋也在隨日月增添。有時該明白的并不明白,依然常有彷徨、茫然,有時還在等待過多出現(xiàn),經(jīng)常騙了別人也把自己欺騙,時不時徘徊在聰明與明智之間。人到中年,多了對人生命運的感悟,思想因此使人更加沉重不堪;少了不切實際的追求,常有解嘲式的調侃。人到中年,知道了如何去與人為善,許多恩恩怨怨皆付笑談,在奉獻中索取也在索取中奉獻,身后留下深深淺淺的腳印一串;懂得了什么是緣,在上一輩子的宿命中,更多了幾分這一生的珍惜和留戀。人到中年,是一生成敗的關鍵,到了中流擊水,把握不當就會翻船。人到中年,人生過半,踩著一路艱辛走來,也將踏著一路辛苦走遠,最終還是空留許多心疚心痛的遺憾。 歲月無聲息,人間有情義。付出不一定有回報,努力肯定有收獲。有人總結:年輕時拼命掙錢,老了后用錢買命。如此交換值與不值,取決于人生觀。有人信奉今朝有酒今朝醉,莫想明天在哪里的理念;有的人恪守留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信條。孰是孰非,關鍵看你怎么給自己定位,金錢、名利、榮譽為首?還是身體第一。吾之拙見,不可再以透支生命為代價,去追名逐利。那種心由物累,情因欲傷的果子,必是甘盡苦長,令人不堪回味。因此,我們一定格外珍惜眼前,快樂地過好每一天?!盀橹心耆俗8!钡莱隽巳说街心甑目鄻匪崽鹋c心路歷程:人生如翻越一道山梁,年輕時俯身攀登,顧不得腳下雜草亂石,揮霍著無限的體力,沒有太多的準備,也不問山上的風景,只是趕路。歷盡千辛萬苦找到了泉水卻忘帶了容器,慶幸找到一顆大樹乘涼,卻險些誤入蝮蛇的領地……這一程你付出了無數(shù)代價。漸漸地你感到有些疲倦,無意間回首一望,卻驚異地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走過了多個春秋,再轉過頭來,你就站在了山頂。終于,你的腰板挺直了,你的性格堅強了,你看到了生活的景色,你心中涌動出無限的感慨:進入中年,你便站在了人生的巔峰。 山頂上,你和別人一樣歡呼,你并不因額外付出艱辛而沮喪,你收獲了更多的人生。你已經(jīng)恨過,愛過,哭過,笑過……只要認真地走過,無愧地付出,誰都無權恥笑你,也不必在乎“值”與“不值”。年齡雖然把你劃入中年,可你的心仍然年輕,你不乏激情,不免癡迷,常沉于幻想,繼續(xù)渴望著天高地闊的意境。當然,你也仍然容易輕信人言而不善其行,仍然會感情重于理智,仍然為小小的成功而竊喜,為小小的失敗而寡歡。 出入中年,你好像失落了什么,對生活有些把握不住,最明確的感受是“青春已逝,人生無奈”。可人生本來就是充滿無奈的,降生時“哇”的一聲啼哭仿佛就是宣言。也許正因為人生的不可恒久性,人生才充滿了無盡的遺憾和無奈。許多人還沒來得及學會真正的思考,就像是跳上一列高速飛馳的快車,被生活推著在不停的奔波。還沒來得及縱情的戀愛,去細細品味少年時就隱隱描繪的愛情的甜蜜,情感的河床就好像已干裂枯涸;好像還沒來得及充分發(fā)揮出我們的智慧和能力,歲月的風雨就已悄悄地烙在了我們的眼角與雙鬢;好像還沒來得及享受得之不易的財富,韶華就已漸行漸遠……但要知道,那失去的歲月,那失去的真情,都是你無形的財富。它們將會教會你重新抉擇。風雨過后,那突然射來的陽光,照亮了你眼前的一切。這時,你便有一種“頓悟”的心境。 人生是許多失落的匯聚,失落之后你便會有千百次的尋找:在破碎中追求完美,在冷漠中追尋溫暖,在無奈中追逐希望。只要不失去生命,便會有重新開始的行程。然而,隨著中年的推進,做人做事漸漸務實,但也誤了不少事。常常懷有遺恨已晚的心緒,好像錯過了一程就只有等待和無奈,把自己視作一只隨波逐流的行船,任潮流擺布,能漂多遠算多遠,結果耽誤了許許多多的昨天,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向今天明天蔓延。這種自暴自棄的觀念是人類進步的最大障礙,也是人生最大的憾事,悔當初我不該……甚至把不健康的理念移植到孩子身上,對上學時學習成績一般的孩子,首先失望的是家長。孩子還沒有步入社會,家長就下了終審判定,有時給尋找出路也是出于盡心而已。實際只要有能力前行,什么時候起步都不晚,當然越早越好。永遠記住社會在發(fā)展,人類在進步,一切都在變化。因此,不論什么年齡,只要有重新開始的打算,堅定信念,確立目標,以后的人生總會美麗動人。 隨著腰圍的漸增,你進入了中年的中期、后期。朋友見面不再海闊天空地暢談夢想,話題幾乎只有一個字:累!你也說笑,但并不快樂,因為說笑之后是更多的牢騷。你常常感到你的生命不屬于自己,你的時間總是被各種瑣物占據(jù),被切割的支離破碎。生存的需要壓迫著你:孝敬父母、撫育兒女、洗衣做飯、應酬陪客、工作加班……時間緊湊的睡覺都不能閉眼。這種逼迫是痛苦的,它使人變得庸俗瑣碎,使你在“碌碌無為”中變得憔悴蒼老,人成了生活的奴隸。工作的重擔也壓迫著你:生活于一個被現(xiàn)實逼迫、被欲望驅趕的社會,從一出生你就肩負起了各種不可推卸的社會責任,入了江湖就身不由己,你像一頭鞭下的老牛,賣著苦力卻用“耕耘”和“勤奮”掩蓋著倦怠的身心,生活單調的只剩下重復。 然而,生命還在延續(xù),還有一半的人生等著你,生命之所以有意義,就在于能創(chuàng)造生活。這個世界除了你,還有千千萬萬的同齡人,他們同你一樣早出晚歸,步履匆匆,但他們有的確確實實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而你自以為吃透了生活的五味,實質上你卻是在敷衍生活,生活不再親吻你,你的日子索然無味。泰戈爾說:“我們把世界看錯了,卻說它欺騙了我們?!闭媸沁@樣?。∧沐e就錯在總結生活而非渴望生活。是的,生活的激情本該來源于對生活的渴望,渴望生活品質的提高,渴望多彩人生的出現(xiàn),渴望人與自然以及人體自身的和諧發(fā)展,你才有健康文明的生活保障。否則,你只能成為物質與金錢的奴隸。人生品位的高低不只是以物質與金錢為尺碼的。創(chuàng)業(yè)也好,累金也罷,目的就是體現(xiàn)人生價值,提高生活質量,拓展生命的寬度與厚度。而這一切必須以活的健康、快樂為前提。人活著就很累,不如活的充實一點,自由一點,開心一點。 三、剔除人生悲哀 人生最大的悲哀莫過于心死,心死則情決義短,但過于心高也不失為一大悲哀。人生最多的悔恨出于明知故犯而帶來的那些無法彌補的損失。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chǎn)。是鼓動人放開手腳,開拓創(chuàng)新,勇往直前口號,它既沒有科學的涵義,也沒有辯證的哲理??墒蔷贡灰恍┤藨玫截澯?,酒局、賭場、色欲,甚至被演變?yōu)閾嗡滥懘蟮模I死膽小的。結果怎樣,確實撐死了不少膽大的。這就應驗了:上帝要誰滅亡,首先使其瘋狂,而最瘋狂的莫過于無休止的貪婪。人到中年,好多事情漸漸看開,好多道理也都明白,但就是管不住自己。一個欲壑難填,貪心不改者,遲早會遭報應。貪財者有之,貪食者有之,貪色者也有之,貪氣者更有之。古往今來,道理講得清清楚楚,可就是臨淵失足,重心傾斜,好像不由自主地進入雷池。此僅以飯局略敘,可借鑒一斑。醉醒后的第一個決心是再也不喝,可是上了酒桌,吃不得幾句好言相勸,抵不住他人激將挖苦,更耐不得領導的示意,便有了這次例外,以后再不……就這樣一次又一次,一季又一季,一年又一年。不去不行,去了不喝不對,喝了不醉不夠義氣,真說不清這是仗義還是俗氣。最終喝壞了身體喝壞了胃……更可怕的是酒后的豪言壯語與放蕩不羈,再加上涌動與逞能,聽不進規(guī)勸,而且越勸越犟。色膽陷身,賭局被坑,駕車飛馳,傷己害人,甚至終身殘廢命喪不醒。這樣的價值在哪里?這實在是可悲、可悲、太可悲!當然也有很多僥幸(順境)者健在,時不時地會譏笑那些不幸者,常常自信地——“我喝了多少年,架了多少車,從來未出任何事”。是的,這時你確實有譏笑別人的資格與氣力,因為還沒遇到如此的遭遇,但要知道越軌行為的后果,僥幸是偶然的,不幸是必然的!一次十次百次無事,不等于永遠太平 凡事都要有個度,難作不偏不倚,只要適可而止。我還是贊同一分為二和辯證地看問題,利弊得失既是對立的,又是統(tǒng)一的,共存于對立統(tǒng)一體中。古有不貪酒不知世上之理,不貪色世上人稀,不貪財不顯貧富,不貪氣分不出高低之說,但也有飲酒不醉最為高,貪色不過是英豪,無義財錢不可取,忍氣饒人禍自消至理。今有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的十六字名言,何去何從關鍵在于自己,健康的鑰匙就在自己的手里。道理簡單體會頗深,只是難于在自己身上運用,決心一下再下卻無力執(zhí)行。 中年是曲調高昂的迂緩。人到了這個年齡沒有必要拿健康去做交換,健康確實比什么都重要,人不能總停留在山頂,別忘了還有一段下山的路要走,還要儲備一份去追趕夕陽。不像年輕時那樣,有的是精力,又大把的青春,絕無健康的觀念,只圖痛快!當然,中年也不能坐享其成地吃老本,還應身體力行,盡力做好自己應做的一切。堅持按本色做人,按角色做事,按特色定位的原則。還需努力走好后半程,用中年的智慧和柔情去打造更加豐富多彩的人生。 一位朋友的女兒向父親抱怨,事事都很艱難,她不知如何應付生活,好像一個問題剛解決,新的問題又會出現(xiàn),她有些厭倦。 父親是一位廚師,把她帶進廚房。他往三個開水鍋里倒入一些水,然后分別放入些胡蘿卜、雞蛋和咖啡粉三樣食品。 20分鐘后,父親把火關了,把胡蘿卜撈出來,放入一個碗內,把雞蛋撈出來放入另一個碗內,然后把咖啡舀到一個杯子里。 父親轉身問女兒:“孩子,你看見什么了?胡蘿卜、雞蛋、咖啡。”父親又讓女兒靠近一些,摸摸胡蘿卜。她注意到它們變軟了。 父親又讓女兒拿一個雞蛋,打破它,剝掉殼,這是一個煮熟的雞蛋。 最后父親又讓她喝了一口咖啡。嘗到了香濃的咖啡,女兒笑了,怯聲問到:“父親,這意味著什么?” 父親說,三樣東西面臨同樣的逆境——煮沸的開水,但其反應各不相同。胡蘿卜入鍋前是強壯的、結實的,放進開水,它變軟了、變弱了。雞蛋原來是易碎的,薄薄的外殼保護著液態(tài)的內臟。開水一煮,內臟變硬。粉狀咖啡豆則很獨特,進入沸水,它反道改變了水的顏色和品味。 在艱難和逆境前,可以學胡蘿卜、雞蛋和咖啡豆,可以屈服,也可以變的更堅強,甚至,可以改變環(huán)境。這就需要信仰,信仰決定了人的高度和心靈的廣闊度。世間經(jīng)濟發(fā)展導致了泛物質化,有錢的空虛,沒錢的憂慮,心靈的空虛和憂慮帶來了身體的病痛,帶來了道德的淪喪和人心不古的墮落,這些非靠信仰不得以解脫。 沿著人生歷程再往前走,到了中年后期,幾近老年的時候,人生將會有更多的解脫與放得下。這時也就會慢慢忘卻一個一個坐標的參照,減輕了羨慕他人的心障,看淡了“利”與“名”分量,而加重的是“親情、友情、愛情”的砝碼。在人生這條不歸路上,時不時地浮現(xiàn)一些“堆金積玉如山后,死后不拿半分文”的幻覺,由此也會聯(lián)想忙碌一生的人世間,不也是爭名奪利一場空的結局嗎?正如圣經(jīng)所言:“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人一切的勞碌,就是他在陽光之下的勞碌,有什么益處呢?一代過去,一代又來,地卻永遠長存。日頭出來,日頭落下,皆歸所出之地。風往南刮,又向北轉,不住地旋轉,而且返回轉行原道。江河都往海里流,海卻不滿;江從何處流,仍歸還何處。萬事令人厭煩,人不能說盡。眼看,看不飽;耳聽,聽不足。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無新事。豈有一件事人能指著說:‘這是新的?’哪知,在我們以前的世代,早已有了。已過的世代,無人記念;將來的世代,后來的人也不記念?!?/FONT> 人生境界有大小,而我們過往的生活大體相同。好多時候不在于客觀提供給我們哪些機會,而在于我們的心智,在有用無用的判斷上確立什么樣的價值觀而去利用機會。其實,換一個角度來想,當我們過分急功近利的時候,不為失去的春花秋月而惋惜嗎?不為失去與孩子、老人的天倫之樂而遺憾嗎?不為讓自己的年華迅速老去,而積累了一堆無用的事功,轉化成自己的名片而愧疚嗎?很多時候我們會置身于這樣一種茫然中:我們行走,我們奔波,我們?yōu)閹讖垺皬U紙片”終日忙碌,但是我們忘記了為什么而出發(fā)。人生的真正意義在于當下,我們每一個人的目的是釋放自己,在物質前提得以保障的情況下,盡可能達到一個多彩的人生和逍遙游的境界。既有與時俱進,順應潮流的世情融入,又有自主人生,不卑不亢的內心秉持。 四、我的中年設想 我出生在共和國第一個五年計劃起始年(1956)。曾遭受災難深重,列強踐踏,任人宰割的祖國母親百廢待興,十分落后貧窮,這個年代出生的人,雖然生在新社會、長在紅旗下,但成長的路卻是艱難曲折:生下來挨餓,上學時停課,畢業(yè)后沒有工作……再加上家庭成分、歷史背景等因素,那真讓你處處沒有自尊。生活上的艱難,政治上的歧視,伙伴中的冷眼,壓得讓人喘不過氣來。那個政治掛帥的年代,只要你沾上“不清”,你就得無言地忍受。既在矮巖下怎敢不低頭? 文革十年浩劫也是我十年上學時候,停課鬧革命是當時的主流,下鄉(xiāng)支農(nóng)是必修課,哪里學得來文化知識。小學學主席語錄,初中學工農(nóng)業(yè)基礎知識,高中趕上教育回潮,課程設置、教學管理有所好轉,但沒有根基的高樓怎能不搖搖欲墜?就這樣十年求學隨風流,白磨時光空悠悠。那副:“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就是我們的畫像。才疏學淺,玩世不恭,眼高手低,文章空洞就是我們的寫照。小學沒學會拼音,初中沒學過理化,高中學英語連音標都不認識。我還算不錯,老天給了偏愛,文革結束,撥亂反正,教育振興,考上了中等師范學校,兩年后成為國家工作人員,開始享受國家發(fā)放的薪金,后來走進國企,此后的生活就象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工作后經(jīng)過不斷努力,又取得了大專、大學文憑,也有了高級職稱。日子真是一年賽一年,年年過得都紅火。 我已經(jīng)走過了艱難、曲折、多災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時代,步入中年中期。回首往事歷歷在目,陰影無法抹去。但人不可總沉靜在回憶中,生活在回憶中是最痛苦的?;貞浿皇菫榱瞬煌^去,重要的是更好地展望未來。美麗的人生,是充滿希望、活力和追求更好的境界。人不能總是靠非自控壓力進步,還是自我控制才更具活力和耐力。雖然說才能是逼出來的說法某中程度上是對的,但不能說所有的才能都是逼出來的,壓力能給人帶來一些動力,但又是十分有限的。 諸葛亮誡子書說:“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歲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假如人人都能向諸葛孔明所說行事,社會將是高度文明,人生必定美麗燦爛。可現(xiàn)實并非如此,世界之大無奇不有,蛇跑兔串各有打算。我們不得強人但可律己。心理學家說:思想影響行為,行為影響習慣,習慣影響性格,性格影響命運。我的基本思想是:以身心健康為根本;以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里平衡為基石;以學習、寧靜、節(jié)儉、明志、毅力、效率、品質、時間、進取為主線;以旅游觀光領略自然美景為調節(jié);以提高生活和人生品位為目標。播撒智慧中年,收獲富足人生,走好中年的每一程、每一段。爭取以最大的努力,走出精彩的中年之路,裝點出多彩的中年人生! 前程吹號角,不聞嘆息聲。世有不平事,心態(tài)常放平。總結已走過的歷程,我已十分知足,常常覺得自己是這個世上最幸福的人。但人可知足不可滿足,知足會感恩生活,珍惜擁有,而滿足會使人停滯不前,固守現(xiàn)狀。當?shù)搅恕八斐煽萋洹?、“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時。當自己變得和世界脫節(jié),才悲嘆蹉跎歲月,那就一切太晚,也于事無補了。我們沒有任何理由陶醉于已有的成績而稍有懈怠,沒有任何理由固步自封而止步不前,沒有任何理由滿足現(xiàn)狀而不思進取。人只要活著就要永遠點亮希望的燈塔?;畋人榔D難得多,但人們總是選擇活著,為什么呢?因為活著的人總在期待一種希望,是希望吸引著人要堅強地活著。要始終居安思危,更要善于思危奮進。所以要不停息地學習,只有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東西,得著真理,步入真道,才能使你永不掉隊,希望不滅,活力長存! 新枝踏雪帶春來,自留清氣滿乾坤。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效梅傲雪休傲友,學竹虛心莫虛情。勵志照亮中年路,淡泊走好后半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