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歸女電視求職遇阻:只因沒有稱“中國”為“祖國”?
文/趙化魯
在天津臺“非你莫屬”節(jié)目中,當求職者劉俐俐聊到“我在新西蘭待了3年,中國變化好大,再不回來會傻掉”時,主持人張紹剛立即打斷了女嘉賓的話,表示自己不理解中國人為什么要稱祖國為“中國”。這也許是一個導火索吧,接下來的劍拔弩張可想而知。最后,劉俐俐以求職失敗而告終。
劉俐俐現(xiàn)場表示感到難受和委屈,下場后她連用三個“非?!北磉_自己的失望。說心里話,我也挺替劉俐俐惋惜的。有海外留學經(jīng)歷,學歷拿了本科(盡管是自考),伶牙俐齒,精明干練,求職現(xiàn)場卻碰了一鼻子灰,姑娘離開時說話都帶了哭音。劉俐俐求職失敗,根本原因固然在于其自身。但我認為,對于劉俐俐的失利,主持人張紹剛有脫不了的干系。
上場伊始,針對劉俐俐自白中的愛好,張紹剛問她喜歡莎士比亞的什么,劉俐俐答曰“英雄雙行體”;看到張紹剛略顯茫然的神情, 劉俐俐漢英間雜的解說,更讓張紹剛云里霧里;張紹剛插話說“莎士比亞創(chuàng)制的”,劉俐俐糾正道不是莎士比亞創(chuàng)制的,莎士比亞只是寫過,但一般人很少讀到……劉俐俐的回答,無疑讓自以為“不一般”的張紹剛感到難堪。當張紹剛讓劉俐俐能不能說點通俗的時,現(xiàn)場氣氛火藥味已經(jīng)越來越濃了。
身為央視知名主持人而且據(jù)說還在大學兼職授課的張紹剛,面對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大學畢業(yè)生,自然居于強勢地位。不論是作為成功人士還是師長前輩,張紹剛應該具備的是循循善誘,而非咄咄逼人。如果說是為了節(jié)目的刺激好看,那我無話可說;但現(xiàn)場中居于主導地位的主持人,不僅言辭激怒求職者,而且對觀眾和嘉賓評審有意無意地予以誤導。劉俐俐成為遭受攻擊的眾矢之的,張紹剛難辭其咎。
張紹剛和現(xiàn)場的嘉賓評審,當然屬于功成名就之輩。作為過來人,他們理應懂得大學生求職路上的艱辛。一個不成熟的求職者,因表現(xiàn)欠佳而功敗垂成,尚且可以接受;但我不能接受名人和老總們的居高臨下,吹毛求疵。就拿對“中國”的稱謂來說,那根本不成其為問題。我們歌曲里唱“中國中國鮮紅的太陽永不落”,革命烈士方志敏文章里寫“可愛的中國”,難道這樣就是不愛國了嗎?再說了,在劉俐俐說話的語境里,用“中國”一詞恰如其分,如果接受張紹剛的建議換用“祖國”,那才顯得做作。所以我認為,張紹剛的責難完全是偷換概念,挾私報復。
如果要說劉俐俐有失誤,我覺得就在于她太年輕缺乏經(jīng)驗,沒有投其所好地作答。把展示溫良恭儉讓的求職現(xiàn)場,當作張揚個性的一場辯論會,劉俐俐鎩羽而歸,完全在意料之中。媒體所說的“祖國”“中國”之爭,完全屬于偽命題,不過是一個新聞噱頭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