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關(guān)注孩子的性格教育了嗎?【轉(zhuǎn)】
花一天時間,寫成了這篇關(guān)于孩子性格教育的文章,希望感興趣的家長能參與討論和思考。
無數(shù)家長在狠抓著孩子的成績教育的時候,我卻在狠抓著孩子的性格教育。
我何以要這樣“與眾不同”、“另辟蹊徑”呢?一者,我認為對孩子性格的培養(yǎng)應比對成績的追求更重要;二者,對性格養(yǎng)成的重視,也并非我的主觀臆斷,而是有著許多現(xiàn)實而深刻的經(jīng)驗和教訓的。
成長教育專家指出:“由性格決定的行為,是自孩子一出生起你便能察覺到的,而這些行為將伴隨孩子走過一生。”
愛因斯坦也指出:“優(yōu)秀的性格和鋼鐵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學更重要,智力的成熟,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性格的,這點往往超出人們通常的認識?!?BR> 從無名的,到有名的,凡在人生、事業(yè)上有所成就者,無不客觀、樸素地注意,并強調(diào)這一點:性格,往往是人生征程中最終決勝的法寶或利器。
對于性格的解釋,許多著作各有不一,甚至有的把個性與性格完全混為一談。
個性,是在一個人的生理素質(zhì)的基礎(chǔ)上,在一定社會歷史條件下,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形成和發(fā)展,包括性格、興趣、愛好等在內(nèi)的,個人穩(wěn)定的心理特征的總和。性格,是個性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一個人的生理素質(zhì)的基礎(chǔ)上,在社會實踐中逐漸形成、發(fā)展和變化,表現(xiàn)在人的態(tài)度和行為方面的較穩(wěn)定的,如寡斷、剛強、懦弱等心理特征。個性與性格,從哲學和邏輯學的角度來說,是一種包容與被包容的關(guān)系。從生理學的角度來說,是一種具有遺傳特征與非遺傳特征的關(guān)系。簡單來理解,個性特征與生俱來,初始穩(wěn)定;性格特征后天養(yǎng)成,相對穩(wěn)定。個性是一種天性,是我們在教育過程中必須科學發(fā)現(xiàn)與遵循的;性格是一種素養(yǎng),是我們在教育過程中必須科學認識并不斷完善的。個性無好壞,但性格有好壞。
當然,我們既不可能人人都是哲學家,也不可能人人都成為教育家,或者思想家,因而,我們普通的家長,是沒有必要強求對個性與性格的概念進行抽象的分類和區(qū)別的。我們只需明白,性格是可以改變的,而并不是如長期以來人們對“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所片面理解的那樣:我就是這樣的性格,你讓我改,我怎么可能改得了!(何況,辯證地來看,這則千古名句所說的本性,也只是“難移”,并沒有說“絕對不能移”。)
因此,我們一定要在教育中,高度重視孩子性格的養(yǎng)成,要順應孩子的個性特征,努力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性格,而切不可為了學習上一時分數(shù)、名次的得失,強求孩子“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
性格培養(yǎng),很容易被家長們忽視,卻又是絕不容忽視的;否則,再如何美麗芬芳的花朵,也終只能成為曇花一現(xiàn),讓人不由不扼腕嘆息,徒生悲情——
《傷仲永》,那是古代神童的故事,離我們太遙遠了,而且說的是父親不顧天才孩子后天的教育與培育,導致天分泯滅,雖然與孩子唯父是從的性格不無關(guān)系,但真否與性格缺失有關(guān),唯有猜測,無從考證;我們還是拿一度媒傳極盛的現(xiàn)代神童寧鉑的故事來說吧:寧鉑,江西贛州人,曾被譽為“第一神童”,2歲半可背誦30多首毛澤東詩詞,3歲能數(shù)100個數(shù),4歲學會400多漢字,5歲上學,6歲學習《中醫(yī)學概論》和使用中草藥,8歲能下圍棋并熟讀《水滸傳》,12歲,經(jīng)國務院領(lǐng)導特批錄取到中國科技大學學習,19歲畢業(yè)留校任教,成為全國最年輕的講師。當人人都以為寧鉑必將有一個美好光明的未來,必然能為國家的建設事業(yè)發(fā)揮應有的作用、都為寧鉑的父母培養(yǎng)了這樣一個極有出息的孩子而羨慕不已時,由于只重學習,不重性格養(yǎng)成,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各種人生問題的累積,寧鉑“神話”,最終“奇跡”般地破滅了。由于自幼教育上“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理念灌輸,養(yǎng)成了虛榮和害怕失敗的性格,自17歲開始,寧鉑先后三次報考研究生,在很有優(yōu)勢條件的情況下,均因性格上的畏縮,而三次放棄考試。害怕失去神童的光環(huán),反而失去了神童的光芒。此后,寧鉑對自己的個人能力愈發(fā)開始懷疑,學習興趣與個人性情也發(fā)生了極大改變,過起了極度消極與憤懣的的生活。最終,37歲的寧鉑,不顧勸阻,選擇了到五臺山出家,從此與世隔絕,泯然,甚至不如眾人矣?;蛟S您早知道這個故事,或許您還是第一次了解到,但無論怎樣,都不容否認的是,這個特殊的事例,是很讓人感傷的,也很讓人警醒!
當我們不停地催促孩子去學這學那時,當我們不停的向孩子伸手要分數(shù)、要名次時,當我們不停的讓孩子跳級學習、超人培訓時,我們是否想過,這樣的教育,與我們孩子的個性是否相容,性格是否相稱,且方法與目標又是否恰當呢?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人之常情,人之恒愛;但身為家長,錯誤之情、錯誤之愛,有時比無情、無愛更可怕,更可恨。
孩子不是生而知之的,必須后天努力學習,才能有所成就,才能應付對自然改造的需要,應對對未來創(chuàng)造的需要;但是,孩子還是有其生性特點的,從重視成長教育的角度來說,必須高度關(guān)注孩子的個性心理特征,除能力外,包括氣質(zhì)與性格,務必在客觀尊重孩子個性固有因素的基礎(chǔ)上,以不回避氣質(zhì)差異對學習能力確有影響的認同為前提,因材施教,因勢利導,才可保障后天的教育努力不至因忽略了性格的可塑性,而放任某型缺陷的潛在囿積與畸變放大,使孩子的命運最終淪為一場鬧劇而枉然謝幕。
巴甫洛夫研究指出,人的高級神經(jīng)活動可分為四種類型:興奮型、活潑型、安靜型和抑制型,并分別(相似)對應希波克拉底劃分的四種氣質(zhì)類型:膽汁質(zhì)、多血質(zhì)、粘液質(zhì)以及抑郁質(zhì)。在他看來,膽汁質(zhì)者,攻擊性強,易興奮、不易約束、不可抑制;多血質(zhì)者,活潑好動、反應靈活、好交際;粘液質(zhì)者,安靜、堅定、遲緩、有節(jié)制、不好交際;抑郁質(zhì)者,膽小畏縮、消極防御反應強。立足研究前提,對應這些個性特征,有的教育者,把孩子的生性類型,劃分為勇猛暴躁型、積極探索型、安靜從容型和謹小慎微型;有的簡約概括為力量型、活潑型、和平型和完美型;有的使用更易于感性認知的顏色來區(qū)分,劃分為紅色性格、黃色性格、藍色性格和綠色性格。還有的作了更細的劃分。這些劃分既有科學依據(jù),當然也有其一定的道理。正如我們所知:
“米開朗其羅在雕塑大衛(wèi)像之前,花了很多時間挑選大理石。因為他知道——他可以改變石頭的外形,但無法改變石頭本身的質(zhì)地和紋理?!?BR> 針對這些或稱個性種類也好、或稱性格類型也好(本就交叉難辨,也不立志做哲學或文學上的思考,如不介意的話,估且仍如許多著作那樣,混稱就混稱吧)的種種分類,做家長的,有必要了解一二,這有助于我們更好地認知自己孩子的個體特性,可以更有針對性地觀察孩子的日常行為,對孩子一些匪夷所思的出格舉動,或者讓人迷惑難解的現(xiàn)實表現(xiàn),從本源上去思考,也就更易于理解和認同了。不同類型的孩子,有不同的適用方法,這在許多教育家的著述中不難找到,我們只要對照著參考,總能有所斬獲。做家長的,不凡手勤些、眼勤些,多搜搜、看看,不無裨益。這是我的建議,也是我積極思考與踐行的體會。
事實上,這些個性心理特征上的人為劃分,嚴格來說,是沒有好壞之分的,任何一種類型,其未來,都是有可能成就不凡的事業(yè)的,而且,一個孩子,往往并不能單純的歸屬于某一特定類型,而只是某一方面的傾向性或多或少而已。所以,這是我們會觀察與識判的家長,首先要解決的一個教育思想誤區(qū)。不要錯誤地慶幸我的孩子屬于某一種看似有利的類型、或錯誤唉嘆我的孩子不幸屬于了某一種看似不利的類型,然后就照搬照套,苛刻地就把孩子宣告為“是學習這塊料”或“不是學習這塊料”,而因一些天性差異,就把孩子簡單、粗暴地或捧入學習的“天堂”,或打入了學習的“地獄”,以致他們的未來,最終都因家長不實的幻想和孩子不安的努力而面臨崩潰。
個性也好,性格也好,雖穩(wěn)定,但終歸是相對的。個性是天性的對稱物,也是要通過社會實踐逐漸發(fā)展成形的,起決定性的因子,就是:性格;性格是個性的重要組成,養(yǎng)成好壞,將極大決定個性發(fā)展與個人命運的最終成敗。性格教育的目標就是:無論何種個性類型,始終要圍繞“好性格”的方向,不懈肯定,不懈鼓勵,不懈調(diào)整,不懈培育。
好性格,就是要努力克服各型個性特征的消極干擾面,大力拓展積極影響面,培優(yōu)汰劣,補弱固強,最終形成自信、開朗、熱情、勇敢、獨立、誠實、勤奮、樸素、豁達、善良等這些穩(wěn)定而寶貴的心理特征,使孩子真正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在未來各種命運機遇的不斷挑戰(zhàn)與考驗中,綜合發(fā)展,循序漸進,成長為最后的王者。
“一個人有著一種什么樣的性格,就會有一雙什么樣的手,就會有一副能對付什么樣事情的頭腦”、“一個人的命運就在他的性格中。一個人一生是否有作為,是否成功,是否幸福,起決定作用的因素往往是性格,而不是智力。”——這些哲人的話,都是對性格要素最權(quán)威的判斷:性格,決定命運!
孩子的性格教育,首先要從家長抓起,要把立志改掉家長們不良的生活和教育態(tài)度,作為決勝的關(guān)鍵,徹底認清現(xiàn)實。
日本心理學家詫摩武俊曾對母親的態(tài)度與子女性格的關(guān)系,做過一個研究,結(jié)果表明:如果母親的態(tài)度是支配一切的,孩子容易形成順從、無主動性、消極等性格特征;如果母親的態(tài)度是過于嚴厲的,孩子容易形成幼稚、依賴、被動、膽怯等性格特征;如果母親的態(tài)度是溺愛的,孩子容易形成任性、反抗、神經(jīng)質(zhì)等性格特征;如果母親的態(tài)度是忽視的,孩子容易形成冷酷、攻擊、情緒不安定等性格特征;如果母親的態(tài)度是殘酷、專制的,孩子容易形成執(zhí)拗、躲避、叛逆、自我為中心等性格特征;如果母親的態(tài)度是民主的,孩子則容易形成爽直、協(xié)作、親切、善于社會交往、獨立性強等性格特征??梢?,家庭環(huán)境、家長作風和家庭氛圍,對孩子的性格特征有著多么巨大的影響。
善于營造寧靜愉快、輕松和諧家庭氣氛的家長,才是一個成功的家長;總是制造緊張不安、紛爭壓抑家庭氣氛的家長,為了孩子的未來,您實在有必要從現(xiàn)在開始就好好地觀察觀察、思考思考了:您的孩子是否正變得越來越孤僻、越來越冷漠、越來越依賴或越來越叛逆了呢?
孩子的性格教育,不僅要求家長要關(guān)心孩子的學習成績,還要關(guān)心孩子的興趣愛好,關(guān)心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的各種情緒需求與困擾。
孩子做了一件好事或取得了一點進步,渴望您的及時肯定與表揚;孩子做了一件傻事或犯了某些錯誤,希望得到您的寬慰與諒解;孩子疲勞學習了一天,想玩一玩、休息休息,盼望得到您的準許與認可;孩子讀到了一本好書或愛上了一項運動,奢望能與忙碌的您一起分享,或得到您參與的獎勵;孩子不想?yún)⒓恿钊擞憛挼呐嘤柣蜉o導,而想?yún)⒓幼约合矚g的郊游或聚會,巴望著您的格外開恩、放過一馬;孩子有無數(shù)的煩惱與問題,無時無刻不近乎無望地,期待著嚴肅而浮躁的您,或能幫助他們一一化解與解答……這些,您都能及時、耐心、欣然地做到嗎?
百分百的家長,那肯定是不存在的;但只要我們每天都拿出一點時間,每天哪怕都只做出百分之一的努力,堅持下去,孩子的命運,距離百分的理想,不是每天又縮短了一分的差距嗎?
孩子的性格教育,是一個龐大精密的系統(tǒng),也是一個繁雜細碎的工程,是一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钡?,既考驗家長意志,也展示家長雄心的豐功偉業(yè)。
“每天花半個小時和孩子交流、多聽聽孩子的聲音、給孩子講故事、從來不說孩子比別的孩子差、絕不用辱罵來懲罰孩子、不要當眾批評和嘲笑孩子、不要過分夸獎孩子、嚴肅指出孩子的錯誤、不要總對孩子一本正經(jīng)、不要對孩子過分嚴厲、不要暗示孩子做不良的事、讓孩子正確樹立心中的偶像、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的點滴進步、不斷尋找值得贊美的東西、讓孩子做想做的事、讓孩子自由選擇自己的伙伴、認真對待孩子提出的正經(jīng)問題和看法、不要讓孩子要啥買啥、記得經(jīng)常親吻你的孩子、不要給孩子貼上'笨’的標簽、鼓勵孩子盡量不依賴成年人、給孩子一些私人空間、經(jīng)常和孩子郊游、和孩子一起讀書、和孩子一起看他喜歡的動畫片、和孩子一起下棋、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善心、每天思考一個關(guān)于孩子成長的問題、生活中的困難以及一些家庭的大事有時可以和孩子商量商量、快樂與孩子分享、讓孩子笑著入睡……”等等等等,無不對孩子的性格養(yǎng)成起著極其有效的潛移默化的作用。
聰明的家長,細細對照一下,您是否每天都以此認真審視過和要求過自己呢?
歸根結(jié)底,孩子的性格教育,就是要努力培養(yǎng)孩子高度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fā)孩子活躍的思維,鼓勵孩子勇于探索,砥礪孩子耐挫的情志,幫助孩子勇敢跨越各種不良的性格障礙,形成始終朝氣蓬勃、愉快向上的良好習慣與高雅情趣。要讓孩子真正成為一個陽光兒童、陽光少年,讓孩子永遠擁有一個陽光的體魄,擁有一個陽光的性格,恒定著陽光的情緒,散射著陽光的活力,彌漫著陽光的芳香,保持著陽光的魅力!
“開朗的性格不僅可以使自己經(jīng)常保持心情的愉快,而且可以感染你周圍的人們,使他們也覺得人生充滿了和諧與光明?!保_蘭語)——這,可算是我追求性格教育的最高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