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民國68年10月16日 地點(diǎn):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八歲
承天寺正值懺雲(yún)老法師主持打佛七,上午,老和尚在大殿對參加
佛七大眾開示:「婆娑世界是我們客居的地方,一切皆幻化不實(shí),如
戲夢一場,到頭總是空,不要貪戀婆娑世界的一切,放下萬緣,念佛
求生西方,阿彌陀佛才是我們究竟歸依處,是我們的故鄉(xiāng)?!?
「一心念佛,吃苦修苦行,修行不要在形式上裝飾我相?!?
日期:民國68年10月22日 地點(diǎn):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八歲
上午,懺雲(yún)老法師請老和尚到大殿為大眾開示,老和尚到大殿後
,懺雲(yún)老法師對眾人說:「你們有問題,可以請問老和尚?!?
問:「如何得一心不亂?」下面有人發(fā)問。
答:「要得一心不亂,必先無慳貪,無罣礙,無散亂心才可,這
個(gè)出家眾比較容易做得到,在家眾則種種俗務(wù)牽掛,放不下,較不易
辦到。出家人身、口、意、三業(yè)清淨(jìng),都攝六根,便能得一心不亂。
」
「打七念佛,為的是要得正念或開智慧,是要去除色、聲、香、
味、觸、法,得六根清淨(jìng)。出家人也是在打六根清淨(jìng),而不是在打吃
得好或什麼?!?
「出家人要修戒、定、慧,俗家人則修不妄語等五戒。經(jīng)、律、
論三藏亦很重要,一面看,一面行,智慧開得比較快。經(jīng)藏的智慧,
在吾人心中,這個(gè)無量無邊如海的智慧,不是用開示或講經(jīng)可以開出
來的,這是一種般若智,由自心中自然流露。而世俗的智慧則是一種
凡夫智,是在迷幻境中不自覺,如大學(xué)生的智慧,在佛門中仍是小學(xué)
生?!?
問:「修行過程中有許多難關(guān),要如何打破?」
答:「我們現(xiàn)在雖然出家,但是仍帶有無始以來所造的罪業(yè)劫數(shù)
、怨親債主,這些都會來討,我們要念佛,靠念佛的力量,一關(guān)一關(guān)
的打破?!?/FONT> 日期:民國68年10月23日 地點(diǎn):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八歲
下午,懺雲(yún)老法師與大眾在客堂,請老和尚開示,老和尚說:「
我們念佛就是要念到花開見佛,什麼叫花開見佛?就是凡事要去火性
,要忍耐,和顏悅色以道理行之,對人要親切和藹,不可一副冷峻的
霜臉,令人望之卻步,當(dāng)法師的也要如此才能度眾。凡是照道理來,
就事論事,不可用煩惱心去應(yīng)付,對人不論是善人或惡人,都是和氣
的平等對待,不要去看別人的過錯(cuò),這樣別人對我們印象好,我們心
也清爽,照這樣做去,心無煩惱,便是花開見佛?!?/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