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人都想有一個健康的身體,現(xiàn)代人多喜好以鍛煉來健身,其實外在的身體鍛煉,只是保持健康的小手段,治標不治本,難以保持長久的身心健康。那么如何才能在日復一日的操勞中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呢?其實作為華夏的子孫,先人們早已給我們留下了珍貴的養(yǎng)生之道,中國的中醫(yī)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包涵了很多中國古老的養(yǎng)生哲學。 養(yǎng)生最重要的就是養(yǎng)心。什么是心?心為神之主,脈之宗,所以心的功能一主血脈,二主神志,起著主宰生命活動的作用。只有具有充盈的血脈,才能精神旺盛,安神定志;只有具備寧靜的神志,才能較好地支配身體的正常生理功能。那么一起來看看中醫(yī)養(yǎng)心方面的訣竅吧! 健康兩要素:1.足夠的氣血2.暢通的經絡(包括血管和排泄垃圾的通道)氣血靠食物+膽汁+足夠的優(yōu)質睡眠+良好的生活習慣;經絡靠清凈心。 清凈心是暢通的經絡需要。一切七情六欲都會破壞清凈心,從而破壞經絡的正常運行。多嗔傷肝,多淫傷腎,多食又傷脾胃。憂思傷脾,憤怒傷肝,勞慮傷神。 必須控制過量進食。五臟六腑是氣血加工廠,加工能力是有限的,食物要靠消耗氣血來清理,因此過量食物會成為垃圾,也增加血脈阻塞的危險,消耗更多的氣血。人的氣血逐漸減少,人就走向衰老。所以,人要想健康不老,就要:1)減少體內的垃圾;2)增加血脈經絡的暢通;3)增加體內的氣血。 不要忽視養(yǎng)生原則。一旦形成壞習慣,會大大增加得病的機會。這和違背交通規(guī)則一樣,不一定會出事故,但其危險性是顯而易見的。 保持一定的饑渴感對養(yǎng)生有利。這就是“虛”的妙用。道家講,虛則靈。這和謙虛使人進步,自滿使人落后一樣。人經常保持“虛靈”的狀態(tài),能時時清醒,健康常駐。 忌心亂。人生最忌是個亂字,心亂了,對外可以紊事,對內可以打擾血氣,使失正常。凡惱怒、恐怖、喜憂、昏疑,都是亂,為多病短壽的根源。 中醫(yī)的最高境界是養(yǎng)生,養(yǎng)生的最高境界是養(yǎng)心。就養(yǎng)生而言,下士養(yǎng)身,中士養(yǎng)氣,上士養(yǎng)心。看一個人也是一樣,觀相不如觀氣,觀氣不如觀心。 治病當以攝心為主。心神不安,情性燥急,為致病致死之總因。心可以主動一切。心定則氣和,氣和則血順,血順則精足而神旺,精足神旺者,內部抵抗力強,病自除矣。 根除心疾才能治本。人生以血氣流通為主,氣滯可以阻血,血阻可以結毒,為癤為瘰,為癌為瘤,皆是血氣不流通之故。氣以順為主,血以通為暢。百病多先由氣滯,氣郁于內,肝先受傷。挽救之法,在于化除,而化除要訣有二:第一尋其根,其根在心,一切從心而生,心凈則身凈,心定則氣順,氣順則血暢,氣順血暢則百病消。第二以藥石、按摩助其化除,幫助血氣之流通。 養(yǎng)病治病不可求速。人在生病的時候最忌心急求速,性急則助火,火旺則損氣,只能加重病情,欲速不達。這個時候一定要安然順受,讓心安定。心神寧一,那渾身的血氣,自可健全發(fā)揮。然后慢慢調理,健康才能很快恢復。 順應自然是養(yǎng)生的最高境界。一個人生下來,他的命運就基本上是有一定定數(shù)的。他該干什么,不該干什么,該吃什么不該吃什么,如果能順著他的運數(shù)去做,就會平安無事。有悟性的人會發(fā)現(xiàn)、知道自己的運數(shù)。所以養(yǎng)生絕對不是簡單模仿,不要去羨慕別人,要從自己的心里找到自己的悟性。那么人如何才能發(fā)現(xiàn)自己是否順其自然了呢?當你有病了,你不舒服了,你不自在了,那你就是違背自然了。要做到順應外面的自然,還要順應自己內在命運的自然,這二者是不可或缺的。 正確的觀念遠比昂貴的藥物和危險的手術更有效。有了正確的觀念,你就會有正確的決定、正確的行為,就可以預防許多疾病的發(fā)生。 |
|
|
來自: 清描素妝 > 《中醫(yī)、養(yǎng)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