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習作評講課坐上冷板凳
——對當前習作評講課的一點反思
學生習作水平不高,一直是一線語文教師很頭疼的事。很多教師,為提高學生作文水平,想盡了辦法,費盡了心機,什么引導學生讀課外書,拓寬視野呀;鼓勵學生寫日記,注重生活積累呀;讓學生買優(yōu)秀作文選,借鑒學習呀……不可否認,教師的動機是好的,方法也是可行的。問題是,我們許多語文教師常常顧此失彼,冷落了我們自己提高學生習作水平的陣地——習作評講課,并讓它坐上了冷板凳。
現(xiàn)在出現(xiàn)了三種情形:一是教師干脆不上習作評講課。他們認為學生習作已經(jīng)完成了,批改也已結(jié)束了,評講與否對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再無多大益處。二是上習作評講課,但持應(yīng)付態(tài)度。突出表現(xiàn)在課前準備不充分,對學生的習作情況沒有作分析整理,課堂上無的放矢,信馬由韁,效果可想而知。三是教師依然上習作評講課,但不夠熱心。課堂上沒有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參與程度不高,效果不理想,教師覺得付出的多,而收益的少,久而久之也就心灰意懶 ,不太熱心上課。
習作評講課就該坐冷板凳嗎?答案是否定的。
好的習作評講課,能真實地呈現(xiàn)出學生習作的水平,使師生對本次習作有一個清醒地認識。同時借助習作評講課,教師得以表揚先進,激勵后進,激發(fā)學生再度習作的熱情。更重要的是,它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相互研讀、鑒賞、揣摩、借鑒的平臺,促進全體學生習作水平的整體提高。
那么,如何讓習作評講課不再坐上冷板凳,發(fā)揮應(yīng)有的作用呢?
首先,教師在思想上要予以重視,充分認識到習作評講課的導向作用和引領(lǐng)作用。只有思想上高度重視了,我們在行動上才有所體現(xiàn)。
其次,教師在上評講課前一定要做好充分準備,諸如本次習作學生整體水平情況的分析;寫得出色的學生作文有哪些,各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寫得不太好的作文是哪些,差在什么地方。只有準備充分,課堂上教師才能有的放矢,游刃有余。此外,課堂上要盡可能地激發(fā)學生參與到評講中來,譬如,指生到臺前朗讀佳作,增強自豪感和感召力;譬如,引導學生賞析片斷,從細微處指導學生為何寫,怎樣寫;再譬如,組織學生小組合作,相互借鑒學習,共同提高……總之,教師要運用一切可行的手段,讓學生在習作評講中積極主動,興味盎然,樂此不疲,讓習作評講課成為提升學生作文水平的快車道。
再次,教師要明確自己的角色位置。教師在習作評講課中不應(yīng)是高高在上、一言九鼎的權(quán)威人士,也不應(yīng)是圖熱鬧的看客,他應(yīng)是高明的鑒賞家,知道優(yōu)劣并作出準確判斷,使學生一下就明白得失謬誤;并以自己榜樣的力量去喚醒學生,使他們在品詞析句中流連忘返。他應(yīng)是個英明的引路人,讓學生從迷失中走出,奔向快樂的坦途。他還應(yīng)是學生精神的撫慰者,絕佳處,或頷首微笑,或語言激勵;欠妥處,或傾情幫助,或耐心點撥。頹唐的學生能夠因他而重燃習作信心;志得意滿的學生能夠因他而照準不足,再創(chuàng)佳作。
讓學生樂于動筆,易于表達
《全日制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yīng)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在觀摩了王思明老師的兩節(jié)習作教學后,結(jié)合三年級習作經(jīng)歷談點個人粗淺感受。
習作難,學生怕,老師煩,師生談習作色變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三年級習作是起始階段,從口頭語言到書面語言是一個質(zhì)的飛躍,無疑更難。如何使剛接觸習作的三年級學生不害怕,能夠順利入門呢?筆者認為三年級習作指導要做到“三有”:有趣味、有情感、有文化,讓學生樂于動筆,易于表達。
一、有趣味。
1、習作指導要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也是激活思維、拓寬思路最好的辦法,是學生動筆的基礎(chǔ)。
王思明老師的兩節(jié)習作指導課都是利用了猜謎語的活動來導入的,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計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很巧妙地讓學生明白了寫人必須抓住特點,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2、習作中要有趣味
文似看山不喜平。小學生習作中的“平”主要表現(xiàn)為記流水帳,語言干癟,大話、套話多,總之沒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如何使孩子們的習作中充滿趣味,讓學生(特別是三年級學生)感受到習作的過程就是“找趣”的過程呢?
在教學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習作2》時,我首先讓學生讀例文,找出你感覺到有意思的句子,學生馬上找到:“別看我小虎長得瘦,胳膊腿上都是肌肉,結(jié)實著哪!”讓學生明白這是從身材上來寫小虎的。接著讓學生說說自己在哪個方面也有像這樣有趣呢?學生們說的有姓名、外貌、愛好等等。葛瑤是這樣寫的:“我叫葛瑤,這個名字因和‘歌謠’同音,爸爸媽媽給我取這個名字可能讓我每天都生活在快樂的歌聲中吧。所以我是個活潑的小女孩?!?/SPAN>
學生有了興趣,習作中有了趣味,他們就會慢慢地喜歡上習作。當然,我們在指導三年級學生習作時,要注意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不可千篇一律,更不可揠苗助長。對于有困難的學生要降低習作的難度,能寫多少就寫多少,哪怕一兩句話我們老師也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和真誠的鼓勵,讓他們沒有后顧之憂。讓我們的學生真正地樂于動筆。
二、有情感。
習作的本質(zhì)是為了表達和交流。那么我們的表達和交流肯定應(yīng)該是親眼所見,兩耳所聞,心中所感。時下很多小學生的習作套話、空話俯拾皆是,字里行間流淌的多為“虛情假意”。如果孩子從三年級習作之時,在老師的“指導”下就開始了他們無病呻吟說假話的歷程,豈不悲哉!
真情實感哪里來?
王思明老師在描寫人物的兩節(jié)習作上就是抓住了寫真人來抒真情的。班級的學生,身邊的親人,平時見到的公交車司機、售票員,社會上其他給你印象深刻的人……這些都是學生生活中的真人,老師要做的就是想辦法激活學生的這些記憶,幫助學生打開學生積蓄的倉庫。王老師在學生讀完習作后,不失時機地讓其他同學猜猜寫的是誰,這就是要求學生描寫的必須要真實。
真實的就會有真情。我們老師主要任務(wù)就是引導、教會學生去捕捉生活中真實的東西。要寫“真實習作”,就得豐富學生的生活,指導他們觀察生活,幫助他們養(yǎng)成留心身邊事物并主動“加工事實”的良好習慣。儀征實驗小學丁宏喜主任指導學生寫《班史》,就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例子;要寫“真實習作”就要引導學生去實踐:可以是親情作業(yè),家務(wù)勞動的體驗;可以是調(diào)查參觀類或參與社區(qū)勞動的感受;也可以是搜集整理類的,獲取知識的喜悅;要寫“真實的習作”還要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讀成本的書?!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老話仍適合我們今天語文教學。針對現(xiàn)在學生課業(yè)負擔高居不下的現(xiàn)狀,我們確實應(yīng)該解放學生的時間和空間,做些對孩子一輩子有意義的東西。
真實的習作,學生易于表達,有話可說,有情可抒。
三、有文化。
《標準》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蹦敲丛趺床拍茏屛覀兒⒆拥牧曌鬟_到更好地表達及和人交流的目的,而且讓別人想看、樂看、耐看呢?我想在有趣和有情的基礎(chǔ)上還要給我們孩子的習作要加點“文化味”。
儀征實驗小學丁宏喜主任《介紹一種美食》的習作課給我很大啟發(fā)。丁主任先讓學生介紹我們徐州的特色小吃,接著引導學生讀例文(蘇教版小學語文十一冊《習作3》),總結(jié)出本次習作的寫法:外形、做法、吃法、感受。一般老師指導到這就讓學生動筆寫了。但是丁主任此時拋出了一個問題:“像例文這樣的習作我給打分的話,最多是八十分。那么怎么樣的習作才能給你高分呢?”丁主任先出示了揚州小吃“蟹黃湯包”的習作例文,讓學生品出其中的“文化味”,接著他在學生介紹新沂特色美食“煎餅”后,出示了一些關(guān)于煎餅的材料:關(guān)于煎餅的民諺,煎餅發(fā)明的故事,煎餅外交的故事,煎餅傳密令故事。給煎餅涂上了濃濃的文化味道。學生的習作有了這樣的“文化味”,這篇習作才不至于成為一篇“食譜”。
我們在指導孩子習作時,應(yīng)該多一點趣味。少一點呆板;多一點欣賞,少一點約束;多容忍一點真實的稚嫩,少苛求一點虛假的成熟。
讓習作教學走出低谷
——“高效的習作教學”反思
本鎮(zhèn)的“實施高效語文教學系列活動(二)”在繼“(一)”之后不久又開始了,本次的活動的主題是“高效的習作教學”。活動前,教研員杜校長針對當前我鎮(zhèn)習作現(xiàn)狀做了深刻的反思和分析,聽了之后深有同感:1、我們絕大多數(shù)教師只重視上指導課,忽視作文評講課。不說別人,我就是這樣,聽到這話時臉不由自主地發(fā)熱。我們整天想提高學生成績,去鉆研教材啊、提高閱讀課效率啊、課外輔導啊、要求學生多讀書啊……還真忽視了作文講評的重要性。難道是不懂學生習作的優(yōu)劣是決定語文成績的主要因素嗎?答案是否定的。2、作文指導課走兩個極端:一是詳細地指導和周密地安排,二是提出作文要求之后放任自流。的確如此,為了讓學生完成習作,第一節(jié)寫什么,第二節(jié)寫什么……最后寫什么都固定好了,于是學生把習作當成了一項“政治任務(wù)”去完成,結(jié)果不用多說,那絕對是千篇一律。放任自流的結(jié)果理所當然是一塌糊涂。3、作文修改只注重獨立修改而忽視合作交流習慣的培養(yǎng)。當學生作文寫好后,我們一般都是要求自己修改,或者放在書包里“捂”兩天再抄寫,把“捂”當成了修改。而讓學生大面積的去讀別人的習作,相互修改,我們的確做的不多。
如何走出習作教學的低谷呢?兩節(jié)習作課讓我眼前一亮。
一、提高學生的習作興趣,變“怕寫”為“樂作”。
“今天本節(jié)語文課我們來上習作課。請同學把書翻開到習作3”?!鞍。?!”話剛說完,就聽見了孩子們不愿意的聲音,有些孩子就像烈日下的茄秧被曬得蔫頭耷腦的,一點兒精神也沒有了。這是我們經(jīng)常遇見的一幕。怎么改變呢?本次課上給我們很好的示范:
師:大家來猜個謎語好嗎?一個鼻子一張嘴,兩只眼睛四條腿,屁股后邊一條尾,這是什么呢?
生:豬馬牛羊驢貓兔……
師:為什么出來這么多的答案呢?
生:沒有寫出動物的特點。
教師聯(lián)系生活實際,聯(lián)系身邊的人,引導學生認識每個人、每種事物都有自身的特點,因為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
……
作文教學的重點的就這樣明確了……這樣的教學自然、清晰、給人快樂,沒有課堂的緊張、寫作的壓抑感,教師輕松地把學生從其他的環(huán)境中引導到習作的這層面上來。不給學生習作的壓力和恐懼,讓學生知道習作就是運用一些常用方法說說身邊的人和事,這樣學生才不會對“300字”和“500字”產(chǎn)生一定的畏懼心理。通過教師的激勵,他們也會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競爭意識,這樣“樂寫”就會順理成章。
二、教師應(yīng)為學生的習作多犧牲點時間。
1、 教師要認真讀學生的習作,并要分類篩選。
2、 提供習作交流的平臺,增加交流的機會。
3、 習作沙龍應(yīng)該成為作文講評課的重中之重。
“高效的習作教學”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能力是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因此習作教學是語文教學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反觀目前農(nóng)村小學習作現(xiàn)狀令人堪憂,教師厭教,學生厭寫,應(yīng)付習作現(xiàn)象較為普遍。
習作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難點。通過中心校組織的實施高效的習作教學活動,我感觸頗深。活動中觀看了小學習作教學六步教學事例的教學錄象,為我們今后的習作教學指明了方向,通過學習我充分的認識到習作教學一定要找到教學的切入點,學生寫起來才會得心應(yīng)手,才能突破習作教學的難點。
活動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習作指導和習作欣賞兩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通常我們的習作指導教師一言堂,指導過“細”,照本宣科,又是選材,又是方法,甚至是句式的指導。學生對于這樣的指導顯得一片茫然。對于習作的指導,我們一定要找準切入點,讓學生自己去感悟。在活動中,我們看了《人物特征描寫》的教學案例。教者首先出了一個含糊的謎語讓學生猜謎底,學生回答的謎底各種各樣。為什么會造成這種現(xiàn)象呢,不用教師講,學生自己就歸納出是由于謎面對于動物的特征寫得不詳細,才造成謎底各種各樣的。接著教師又出了一個寫人的謎語讓學生猜是誰,這個謎語雖然對人物的特征描寫很具體,但學生依然猜不出是誰,學生又歸納出寫人必須要和具體的事結(jié)合一起才能準確地猜出是哪個人。接著教師問學生怎樣才能抓住人物特點寫人?教師沒有生硬地講述具體的寫作方法,而是出示一段段學生學過的描寫人物的課文片斷。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歸納出了寫人必須要抓住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神態(tài)。教師沒有過多的講述怎樣去寫人,但學生卻從案例中體會到怎樣去寫一個人。教師找準了習作的切入點,學生的習作才能有話可說,習作的難度才能降低,才能激起學生習作的興趣。今后的習作教學,我在習作的指導上,我一定做個有心人,找準切入點,降低習作坡度,激發(fā)學生習作興趣。
我們目前的習作現(xiàn)狀是重視指導,忽視修改,更忽視指導學生欣賞自己的習作?!昂昧曌魇歉某鰜淼摹?。由于教師不重視對習作的“修改”和“欣賞”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生對習作的目的不明確,享受不到習作的快樂,所以對習作普遍缺乏興趣。重視作文的批改與評價,創(chuàng)新評改方法,讓學生學會對自己與他人的習作進行評價、欣賞與修改,實際上就是教學生學會學習、主動學習。習作欣賞它不僅教會學生發(fā)現(xiàn)美,更教會學生創(chuàng)造美;它不僅給被欣賞者以喜悅,而且?guī)Ыo欣賞者以收獲;引導學生“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實現(xiàn)再創(chuàng)造。在過去的語文教學里,“欣賞”只是出現(xiàn)在中學、大學的語文課堂里,似乎只有大學生和中學生才懂得欣賞,而且他們欣賞的內(nèi)容也僅僅局限于名家、名篇,很少有人涉及到對自己或同伴習作欣賞的話題。而我們恰恰認為:美的東西就在身邊,審美能力應(yīng)從小培養(yǎng)。運用多種手段 引導學生學會對自己與他人的習作進行評價、欣賞與修改。在這一過程中體驗習作成功的樂趣,激發(fā)習作興趣,增強習作信心,并主動積累素材、品味語言、感悟表達,不斷提高作文水平,發(fā)展習作能力。
“知不足,而后進”。今后我一定在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同時,努力鉆研習作教學,讓農(nóng)村的孩子一樣能寫出優(yōu)美的好文章。
畫虎不能反類犬
“實施高效語文教學”系列活動(之二)
——“高效習作教學”觀摩、反思
畫虎不成反類犬,東施笑顰惹笑談。一句老話,一個典故。不經(jīng)意間我在參加了這次“高效習作教學”活動時,莫名地就把這兩句聯(lián)系了起來。現(xiàn)在想起來,這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習作教學、學生的習作所存在的普遍的問題。
我們的習作教學的確有著太多的誤區(qū):“精細”指導,恨不能包辦代替,想把學生的作文都化裝成“西施”,卻不知束縛了學生的情感,束縛了學生的筆端,更扼殺了學生的再創(chuàng)造;另有“放任自流”,美言曰開放式教學,實不知學生無的放矢,難出成績。
在和儀征實驗小學教學互訪活動中,我們有幸聆聽了名師丁宏喜的習作示范教學,就在我們教師、學生很多認為“家鄉(xiāng)的煎餅”能有什么好寫的時候,他送給了學生有關(guān)歷史的積淀,有關(guān)親情的融合,一下字就把學生 的興趣調(diào)動了起來,真的想寫、樂寫了,肯定也會寫了,而且文章也會厚重許多。
今天,王思明老師的人物習作教學指導,她從猜謎入手,引入學生對身邊同學、家中親人、以及社會中的人等等特點的觀察描述,引導著孩子尋找著不同,又給孩子呈現(xiàn)了幾篇精彩的例文,例文并沒有直白的道出任務(wù)的特點,但處處顯示出該主人公的個性特點,從而讓學生明確了人物動作、語言、神態(tài)、外貌在事例中巧妙體現(xiàn)。就連一直不太被我們重視的習作評講也給我們呈現(xiàn)了太多的精彩。習作評講“初級作文沙龍”,學生自評,給學生構(gòu)筑了展示的平臺,讓孩子們享受著成功的樂趣,汲取著互助的源泉,更清楚地讓學生把握了寫人習作的要領(lǐng)——寫人作文最重要的是抓住人物的特點,在事件敘述中通過具體的語言、動作、神情的描寫來突出人物的特點。
最近,在批改學生這類作文時我發(fā)現(xiàn)了許多問題,作文內(nèi)容籠統(tǒng)、不具體;習作中的人、事、物、景缺乏細致的描寫,讀來只能簡單地認識,無法留下深刻的印象。是虎還是犬,許多的作文千篇一律,虎犬難辯,無血無肉。
如《媽媽的愛》其中的一段:
媽媽的愛是智慧的書。一天放學,老師布置了許多作業(yè),我坐在椅子上左思右想,就是做不出來。媽媽看見了走過來教我,在媽媽的耐心講解下,我終于把作業(yè)全部完成了。后來我的成績不斷進步。我真想對媽媽說一聲:“媽媽,謝謝您的指導,您真是一本充滿無窮無盡智慧的書呀!”
學生對媽媽教自己做作業(yè)的過程寫得很籠統(tǒng),媽媽的講解,自己的感受都沒有進行具體的描寫。我們看,小作者首先寫道“媽媽的愛是智慧的書”,多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呀!他想通過媽媽對自己作業(yè)的輔導來表達媽媽的聰明才智和對自己學習的關(guān)心、幫助??上У氖禽o導作業(yè)的經(jīng)過沒寫具體。事例有了,但沒有通過語言、動作、神態(tài)描寫來表現(xiàn)。
不知哪位名人所說“世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如何去發(fā)現(xiàn)不同,表現(xiàn)不同?看來我要先給我的四年級學生提前拜讀《莫泊桑拜師》一文了,也許能有所收益。同時,我想,賞識不同,激勵創(chuàng)新我也不仿探索一下,引導學生細微之處表現(xiàn)事物特點,靈動之處張揚習作個性。一句話,就是讓學生的習作畫虎像虎,畫犬像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