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疑,在演義中的諸葛亮本身是個一流的人才,辦事成功率高而且效率驚人.比如草船借箭中,作為項目經(jīng)理的諸葛亮,沒有只是花了極少成本(不知道做草人的工夫算不算),就免費把項目轉(zhuǎn)包給曹操而且沒有一分工錢,超額完成任務(好象箭多了幾千支).諸葛亮可謂是一個很出色的第二把手. 但是諸葛亮卻有很大的弱點. 一:過于謹慎,沒有冒險精神,空城計是不得以而為.兵出子午直接進攻長安這一奇招,諸葛亮就因為有危險性而直接否決,直接導致了手下的不滿.做事都循規(guī)蹈矩,正面失敗也的確少,(好象就北河渭橋一戰(zhàn)敗給司馬懿,但是北伐卻屢次因為糧草不夠(客觀原因)或者阿斗聽讒言沼回(可謂奇謀.直接找老板對付你難道不是高招?)太謹慎的作風一定程度會限制發(fā)展. 二:用人不當甚至不會用人. 馬良的弟弟失街亭大家都知道吧,諸葛亮在識人這一方面實在不如劉備(劉備很看中魏延而諸葛亮卻....);留關(guān)羽守荊洲可謂一大失策!關(guān)羽張飛雖為當世虎將,但是弱點也很突出.關(guān)羽驕而自吟,張飛果而無思,關(guān)羽不善于和高級人物相處,張飛而不會善待手下.劉備借了荊州許久,孫權(quán)方面早就不滿很久,劉備和諸葛亮又一直在敷衍了事,甚至之前在沖突中間接害死周瑜,孫權(quán)方面肯定極度不滿.關(guān)羽不善于聯(lián)系高級人物,他看不起孫權(quán)還罵他兒子為"犬子",這也是劉孫沖突的導火線.呂蒙陸遜的游說徹底讓孫權(quán)下了聯(lián)曹抗關(guān)羽的決心,而導致了關(guān)羽的覆滅. 后來諸葛亮和司馬懿在五丈原相持,"吃不多睡不好,還凡軍中大事都親自過問,導致積勞成疾病死軍中.這種鞠躬盡瘁的精神不是不好,但是他大可以把除作戰(zhàn)方案外的其他活交給朝中大臣去做,相信他們的辦事能力而不要什么事都親自過問,那就應該不會累死自己.這方面我們的毛主席就明智多了,他把什么活都交給了敬愛的周總理去做,結(jié)果是累壞了周總理,毛主席卻能舒服的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總結(jié),諸葛亮可以當好某一項目的總督,卻不適合做第一把手.
資料二:諸葛亮:諸葛亮治國治軍的才能,濟世愛民、謙虛謹慎的品格為后世各種杰出的歷史人物樹立了榜樣。歷代君臣、知識分子、人民群眾都從不同的角度稱贊他,歌頌他,熱愛他??梢哉f,諸葛亮在歷史上的巨大影響已超過了他在三國歷史上的政治軍事實踐?!度龂萘x》雖然突出了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業(yè)等的積極方面,但又把它無限夸大,把他描寫成智慧的化身、忠貞的代表,并將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魯迅評論說:“狀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币虼?,《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不是真實的歷史人物,而是歷史小說人。
聰明 狡猾 善于分析 赤壁之戰(zhàn)反映了他的能言,冷靜,祁山之戰(zhàn)表明了他的機智,執(zhí)著,忠心. 一、不貪權(quán)勢他位極人臣,卻不追求個人權(quán)勢,不弄權(quán)也不為權(quán)所努役。以他的才能智慧和崇高威望,拿掉昏聵無能缺德無才的阿斗,自己稱王稱帝,可以說上合天理,下順民心。但是,他對后主堅持執(zhí)君臣之禮,決不擺相父架子。在一系列問題上都是以禮規(guī)勸、得后主同意才進行的。
二、不謀私利他只靠俸祿為生,不以權(quán)勢謀私利。
在《誡子書》中,他提出了自己嚴格的要求,“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他以淡泊寧 靜的生活態(tài)度處世。他對后主說:“若臣死之日,不使內(nèi)有余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也?!彼罆r確實如其所言。他擇婦擺脫了郎才女貌的陋習,選擇了黃承彥的丑女。黃承彥說:“聞君擇婦,身有丑女,黃頭黑色,而才堪相配?!标P(guān)于這樁婚事和黃氏的才美,《三國演義》在描述諸葛瞻戰(zhàn)死綿竹時曾有簡要的介紹,其敬仰之情溢于言表,對這位丑女給予了熱情的贊美。
三、嚴于律己 街亭之役,馬謖違節(jié),造成敗局,但他主動承擔責任:“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責帥,臣職是當。請自貶三等,以督厥咎?!彼麕状伟l(fā)布鼓勵將士直言極諫的文告,要求大家批評自己過失和缺漏。在他執(zhí)政期間,如果出現(xiàn)失誤,他都決不委過他人,而自省自律。來敏、李嚴等人罪責雖然深重,但他都引咎自責,檢討自己的失損。
四、知人善任他從蜀漢大業(yè)出發(fā),以寬廣的胸懷,純正的心靈,選拔重用了一大批人才。他取士用人的標準是德才兼?zhèn)洹δ且鹬矣谑駶h政權(quán),又有真正才學的人,他不講門第、資歷,破格用人,大膽地授以要職,委以重任。何祗原為蜀郡太守楊洪手下的一個書佐小吏,楊洪亦是犍為郡太守李嚴之功曹小吏,何、楊都先后被諸葛亮擢為太守與李嚴同列。因此事他被譽為“是以西士咸服諸葛亮能盡時人之器也?!敝T葛亮任蜀相時,為了廣攬俊才,曾在成都南郊筑招賢臺。劉備死后,他曾進行過一次大規(guī)模的人事調(diào)整,重用了一批德才俱佳的卓越人才。如蔣琬、李邵、馬勛、宗預、杜微、馬忠、秦宓、董允等,這次用人之舉被時人贊為“德舉”。在《前出師表》中,他從“親賢臣,遠小人”的原則出發(fā),向后主鄭重推薦了董允、向?qū)櫟?,其心之公明純正實所罕見。諸葛亮所重用的文武大員中,既有荊楚之士,又有蜀地人材,既有劉璋舊部,也有魏降將,卻無任何山頭圈子之弊,大有“五湖四?!卑菀磺兄髴?,團結(jié)了絕大多數(shù)人。作為一個封建社會的政治家,他心胸開闊,容人容物的雅量,擺脫個人好惡從事業(yè)出發(fā)選人的精神是十分令人敬佩的。受過諸葛亮嚴厲處罰被削職為民的廖立、李嚴聽到諸葛亮病故的消息,竟痛哭失聲,他們被罷黜官職,不但不怨恨反而寄予希望,對他的死十分悲傷。這說明諸葛亮用人多么公正。
五、謙恭待人若把諸葛亮同當時的孔融、禰衡等人相比,顯然后者的聲望不可同日而語,即使和才智過人的周瑜、魯肅、司馬懿相比也略高一籌。與他同齊名的龐統(tǒng)相比,更能看出二人高下。雖然,水鏡先生說:“伏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钡f的重點仍在諸葛亮。諸葛亮高于龐統(tǒng)之處,不單在智謀才華,更重要的還在于品德胸懷。龐統(tǒng)心懷私念,妒忌孔明,驕兵輕放,急于求成,鑄成大錯,終身抱憾。諸葛亮無私無畏,謙虛謹慎,深思熟慮,卓識遠見,善于博采眾長,融化于膽識之中。他多次表白:“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在《與杜微書》中說:“猥以空虛,統(tǒng)領(lǐng)貴州,德薄任重,慘慘憂慮。”在《又教與軍師名史與參軍掾?qū)佟分蟹Q:“任重才輕,故多闕漏。昔初交州平,屢聞得失;后交元直,勤見啟誨;前參事于功宰,每言則盡;后從事于偉度,數(shù)以諫止;雖資性鄙暗,不能悉納,然與此子始終好合,亦足以明其不疑于直言也。”
諸葛亮不僅自謙,而且以深受教益的事例說明愿得別人誨教之誠心。平定南中,他采納了馬謖“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zhàn)為上,兵戰(zhàn)為下”的建言,并作為命令頒布全軍,強調(diào)南征,不能單靠武力鎮(zhèn)壓,還要靠智勝和從思想上瓦解叛軍,從而制定了對少數(shù)民族部落實行和撫政策。
六、治蜀有方所謂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