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叫做美,美不僅在物,亦不僅在心,它在心與物的關(guān)系上面;但這種關(guān)系并不如康德和一般人所想象的,在物為刺激,在心為感受;它是心借物的形象來表現(xiàn)情趣。世間并沒有天生自在,俯拾即是的美,凡是美都要經(jīng)過心靈的創(chuàng)造。 美感的世界純粹是意象世界,超乎利害關(guān)系而獨立。在創(chuàng)造或是欣賞藝術(shù)時,人都是從由利害關(guān)系的實用世界搬家到覺悟利害關(guān)系的理想世界去。藝術(shù)的活動是“無所為而為”的。我以為無論是講學問或是做事業(yè)的人都要抱有一副“無所為而為”的精神,把自己所作的學問事業(yè)當作一件藝術(shù)品看待,只求滿足理想和情趣,不斤斤于利害得失,才可以有一番真正的成就。偉大的事業(yè)都出于宏遠的眼界和豁達的胸襟。 朱光潛(1897—1986),筆名孟實,安徽桐城人,著名美學家。1903年(六歲)開始接受傳統(tǒng)的封建教育,能背“四書五經(jīng)”、《古文觀止》、《唐詩三百首》,讀過《史記》、《通鑒輯覽》,1918年入武昌高等師范中文系讀書,1919年經(jīng)考試被選送香港大學文學院深造,1925年入英國愛丁堡大學,獲碩士學位,1931年入德國斯特拉斯堡大學,獲博士學位,其間寫就《悲劇心理學》、《文藝心理學》、《詩論》、《談美》,1933年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1937年任四川大學教授,1938年任武漢大學教授,1946年重返北京大學 作者自傳 卷一 無言之美 什么叫做美 無言之美 自然美與自然丑 剛性美與柔性美 卷二 美學妙語 我們對于一棵古松的三種態(tài)度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希臘女神的雕像和血色鮮麗的英國姑娘 “情人眼底的西施” “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 從生理學觀點談美與美感 浪漫主義和現(xiàn)實主義 “依樣畫葫蘆” 卷三 美的境界 我在《春天》里所見到的 永恒的《蒙娜·麗莎》 詩的境界 詩的意象與情趣 中西詩在情趣上的比較 詩的嚴肅與幽默 詩的隱與顯 詩與畫 詩與樂 詩的無限 山水詩與自然美 從生理學觀點談詩的“氣勢”與“神韻” 詩人的孤寂 卷四 美學散步 “慢慢走,欣賞?。?/SPAN>” 悲劇與人生的距離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 從“距離說”辯護中國藝術(shù) 樂的精神與禮的精神 音樂與教育 《談美》是 朱光潛的《談美》又叫《給青年的第十三封信》。書出版后,上海書攤上出現(xiàn)一本署名“朱光潸”的書,書名叫《給青年的十三封信》。 書 名: 朱光潛談美 云何嘗不能飛?泉何嘗能躍?我們卻常說云飛泉躍;山何嘗能鳴?谷何嘗能應?我們卻常說山鳴谷應。在說云飛泉躍、山鳴谷應時,我們比說花紅石頭重,又更進一層了。原來我們只把在我的感覺誤認為在物的屬性,現(xiàn)在我們卻把無生氣的東西看成有生氣的東西,把它們看作我們的儕輩,覺得它們也有性格,也有情感,也能活動。這兩種說話的方法雖不同,道理卻是一樣,都是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來了解外物。這種心理活動通常叫做“移情作用”…… 本書是“中外名家經(jīng)典隨筆”之一——《朱光潛談美》分冊。 【 前言:】 這十二封信是 中國現(xiàn)代美學史上的一座豐碑 朱立元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 序 夏丏尊 一 談讀書 二 談動 三 談靜 四 談中學生與社會運動 五 談十字街頭 六 談多元宇宙 七 談升學與選課 八 談作文 九 談情與理 十 談擺脫 十一 談在盧佛爾宮所得的一個感想 十二 談人生與我 附錄一 無言之美 附錄二 悼夏孟剛 代跋 “再說一句話” 談美 序 朱自清 開場話 一 我們對于一棵古松的三種態(tài)度——實用的、科學的、美感的 二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藝術(shù)和實際人生的距離 三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宇宙的人情化 四 希臘女神的雕像和血色鮮麗的英國姑娘——美感與快感 五 “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美感與聯(lián)想 六 “靈魂在杰作中的冒險”——考證、批評與欣賞 七 情人眼底出西施——美與自然 八 “依樣畫葫蘆”——寫實主義和理想主義的錯誤 九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藝術(shù)與游戲 十 空中樓閣——創(chuàng)造的想象 十一 “超以象外,得其環(huán)中”——創(chuàng)造與情感 十二 “從心所欲,不逾矩”——創(chuàng)造與格律 十三 “不似則失其所以為詩,似則失其所以為我”——創(chuàng)造與模仿 十四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天才與靈感 十五 “慢慢走,欣賞?。?/SPAN>”——人生的藝術(shù)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