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雀明王(梵名Maha-mayura-vidy-rajni)漢譯有摩訶摩瑜利羅閻、佛母大孔雀明王等名。密號為佛母金剛、護世金剛。
孔雀明王一頭四臂,為菩薩形,駕孔雀,故曰孔雀明王(明王非忿怒尊),具名佛母大金曜孔雀明王密教本尊之一。
依大孔雀明王畫像壇場儀軌所載:孔雀明王呈一面四臂之相,手持蓮花、俱緣果、吉祥果、孔雀尾,跨乘金色孔雀王。
所持四物中,蓮花表敬愛,俱緣果表調(diào)伏,吉祥果表增益,孔雀尾表息災(zāi)。此明王為毗盧遮那如來之等流身,具有攝取、折伏二德,故有二種座,白蓮座表示攝取慈悲之本誓,青蓮座表示降伏之意。 又現(xiàn)圖胎藏界曼荼羅中,孔雀明王位于蘇悉地院南端第六位,肉色二臂,右手持孔雀尾,左手持蓮花,坐赤蓮花座。密號佛母金剛,三昧耶形為孔雀羽。 據(jù)《孔雀明王經(jīng)》所載,佛世時,有一位比丘遭毒蛇所螫,不勝其苦。當(dāng)阿難向釋尊稟告之后,釋尊乃說出一種可供袪除鬼魅、毒害、惡疾的陀羅尼,此即孔雀明王咒。此外,在久遠(yuǎn)以前,雪山有一金色大孔雀王,平素持誦該咒甚勤,因此恒得安穩(wěn)。有一次,由于貪愛逸樂,與眾多孔雀女到遠(yuǎn)地山中嬉游,而未誦該咒,因此為獵人捕獲。他在被縛之時,恢復(fù)正念,持誦該咒,終于解脫系縛,得到自由。釋尊的這些開示,是孔雀明王及其陀羅尼為世人所知的開始。 孔雀明王的形像,一般都是白色,穿白繒輕衣。有頭冠、瓔珞、耳珰、臂釧等裝飾,乘坐金色孔雀?,F(xiàn)慈悲相,有四臂,分別持有吉祥果及孔雀尾等物。其形像,《大孔雀明王畫像壇場儀軌》云︰‘于蓮華胎上畫佛母大孔雀明王菩薩。頭向東方,白色,著白繒輕衣。頭冠、瓔珞、耳珰、臂釧,種種莊嚴(yán),乘金色孔雀王,結(jié)跏趺坐白蓮華上或青綠花上,住慈悲相。有四臂,右邊第一手執(zhí)開敷蓮華,第二手持俱緣果,左邊第一手當(dāng)心掌持吉祥果,第二手執(zhí)三、五莖孔雀尾?!?/DIV>
西藏流傳的孔雀明王形像則呈三面八臂,坐蓮華座,不乘孔雀。
日本現(xiàn)存最古的孔雀明王像,系東京國立博物館所藏平安后期的畫像。此外,智積院、松尾寺、法隆寺、仁和寺等,亦收藏有此明王的畫像。另外,金剛峰寺有快慶所作的雕像。
孔雀明王的法門,對于護國、息災(zāi)、祈雨、除病延壽安產(chǎn)等世間利益,都極有效驗。當(dāng)然最重要的,還是以此尊作為出世間修行的依怙,袪除我們心中貪、瞋、癡、慢、疑等各種煩惱毒害,使我們能圓滿智慧、慈悲的菩提,速成無上佛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