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因一:視知覺能力發(fā)展欠佳 原因二:不良習慣導致 由于習慣而導致的粗心的問題有以下幾個。 有的學生在草稿紙上算對了,但抄到本子上抄錯了。還有的草稿紙上的數(shù)字排列得亂七八糟,找不到自己需要的答案。為此要學會正確地運用草稿紙。 估算的能力也很重要。有的孩子不會用估算來判斷結(jié)果的合理性,在加法運算中,和應大于每一個加數(shù);在減法中差和減數(shù)應都小于被減數(shù)。 還有卷面不整潔、涂涂改改也容易造成視覺遺漏。 學習是一項龐大、復雜、精細的工程,因此,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要從生活習慣做起,做事的條理性是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原因三:思維定勢 思維定勢是由于先前的活動而形成的一種習慣性的心理準備狀態(tài),它會使人按照一種比較固定的方式思考問題或解決問題。思維定勢有其積極的一面,但也有消極的一面,孩子在計算中思維定勢的負面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舊法則干擾新法則,而產(chǎn)生“積累性錯誤”。計算420÷42=10、630÷63=10這些口算題后,接著計算440-44時,由于思維定勢孩子往往會把減法錯算成除法,即440÷44=10。再如整數(shù)加法的法則是“數(shù)位對齊,個位算起”。孩子在計算小數(shù)加法時卻將末位對 還有思維單一,逆向思維能力弱,在做文字題的時候,45除以5加上21乘以6的積,和是多少?會列式:45÷5+21×6,但是如果給孩子式子,讓他反過來列成文字題時,就會遇到困難。 還有的孩子,題目都理解,但在閱讀的時候,一掃而過,沒有按照題意的要求去做,而是按照自己的習慣性理解去做,沒有發(fā)現(xiàn)題意中一些細節(jié),比如除和除以;路程應用題中的走了和走到等,結(jié)果造成了偏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