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上句句尾的詞,在后文中進行兩次承接。近人譚汝為《古典詩歌的修辭和語言問題》自林語堂《生活的藝術(shù)·生活的享受》轉(zhuǎn)引某作家的一段文字(天犼按:此段文字作者為明代陳繼儒)曰:“
門內(nèi)有徑,徑欲曲;徑轉(zhuǎn)有屏,屏欲?。? 屏進有階,階欲平;階畔有花,花欲鮮; 花外有墻,墻欲低;墻內(nèi)有松,松欲古; 松底有石,石欲怪;石里有亭,亭欲樸; 亭后有竹,竹欲疏;竹盡有室,室欲幽; 室旁有路,路欲分;路合有橋,橋欲危; 橋邊有樹,樹欲高;樹陰有草,草欲青; 草上有渠,渠欲細;渠引有泉,泉欲瀑; 泉去有山,山欲深;山下有屋,屋欲方; 屋角有圃,圃欲寬;圃中有鶴,鶴欲舞; 鶴報有客,客不俗;客至有酒,酒欲不卻; 酒行有醉,醉欲不歸。
第一句“門前有徑”,和后面兩句“徑欲曲”、“徑轉(zhuǎn)有屏”形成兩次承接的“雙承頂真”,更為難得的是:從“屏”到“階”“花”“墻”“松”“石”“亭”“竹”“室”“路”“橋”“樹”“草”“渠”“泉”“山”“屋”“圃”“鶴”“客”“酒”……,都由這類特殊的頂真句組成,敘事井然,結(jié)構(gòu)嚴(yán)密,別具一格,讀來令人接應(yīng)不暇。
有人把雙承體與堆絮體混為一談,二者區(qū)別很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