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山玉色彩復雜多樣,是加工制作玉器精品的首選,未來獨玉可比‘元青花’。雖然在史書中少有記載,但瀆山大玉海確系劃時代的里程碑式作品,是獨山玉最為壯觀的華彩樂章?!蹦敲矗?span id="opkdopnojk" class=wp_keywordlink_affiliate sizset="37" sizcache="15">瀆山大玉海現(xiàn)存何處?是個什么樣的作品?有怎樣的歷史故事?面對記者的專訪,王春云娓娓講述了瀆山大玉海背后鮮為人知的故事。
       瀆山大玉海,元代鎮(zhèn)國神器
       瀆山大玉海,又稱玉甕,不僅體形巨大,而且是用整塊玉石雕刻而成,顏色青綠,石質柔和細膩,圖案精美,形神兼?zhèn)洹K甲饔谠雷嬷猎?公元1265年),是忽必烈大宴群臣時的貯酒器,“大可貯酒三千余石”。玉海體橢圓,內空,高70厘米,口徑135厘米至182厘米,最大周長493厘米,重達3500公斤。玉海內外雕刻有十幾種動物圖案,龍螭、鯉魚、犀、螺、蟾、鰲魚、馬、兔、豚、鼠頭龜?shù)仍诓龥坝康拇蠛V蟹v而出,宛如一幅“萬國朝拜圖”。膛內則光素無紋,但陰刻有清高宗弘歷御制詩三首及序,概括了玉海的形狀和經歷。
       “瀆山大玉海是元代的鎮(zhèn)國神器,在制作上繼承和發(fā)展了我國琢玉工藝‘量料取材’和‘因材施藝’的傳統(tǒng)技巧,是獨山玉最為壯觀的華彩樂章,是獨山玉登上中國玉壇頂峰的標志?!蓖醮涸普f。
瀆山大玉海
現(xiàn)存于北京團城公園的瀆山大玉海
      它是元代的鎮(zhèn)國神器,當時價值超四座大城——
       拉丁文記載:時值超四座大城
       王春云介紹說:“只要是識玉的西方人來到北京,他們都會迫不及待地到北京北海團城玉甕亭,去一睹瀆山大玉海的風采?!痹瓉?,早在600多年前,一名來自歐洲的天主教修道士Odoric在1318年造訪元大都時,就親眼目睹并在The Travels of Friar Odoric書中用拉丁文記錄下當時的瀆山大玉海:宮中央有一大甕,兩步多高,純用一種稱作密爾答哈(歐洲學者解釋為一種墨玉類材料)的寶石制成,非常精美,以至我聽說它的價值超過四座大城。甕的四周悉繞黃金,每角有一龍,作兇猛搏擊狀。此甕邊沿裝飾著以大珠綴成的網縋。甕里的酒是從宮廷用管子輸送進去,甕旁放著很多金酒杯,可以隨意飲用。此外,書中還記載了元仁宗大宴群臣時的壯觀場面,極為震撼。
       “瀆山大玉海在當時擁有什么樣的地位呢?忽必烈時代到訪元大都的馬可?波羅在書中曾這樣記載,斯里蘭卡國王擁有一顆大紅寶石,在當時已是天價,但才僅值一座大城,而瀆山大玉海價值四座大城。當Odoric的記載先后被翻譯成法文、英文傳遍整個西方世界的時候,國際社會對于瀆山大玉海所擁有的崇高價值和神圣地位有了更多認識?!蓖醮涸普f,“當今世界杰出的礦物學家、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研究館員George E?Harlow博士就是被瀆山大玉海的神奇地位和獨山玉的卓越品質所吸引,專程來南陽考察獨山玉的地質學、礦物學和寶石學。”
       歷史滄桑:失而復得四次修復
       “雖然現(xiàn)藏于北京北海團城玉翁亭內,但今天的瀆山大玉海已不是最初的模樣,是失而復得后經歷過四次修復的”。
       根據(jù)考證,是忽必烈下令皇家玉工制作了瀆山大玉海,意在反映元初版圖之遼闊,國力之強盛。放置在瓊華島的廣寒殿中,作為酒器在大宴群臣時使用。明軍攻陷大都后,一場大火燒毀了廣寒殿,大玉海也被燒得渾身焦黑,被遺棄在瓦礫和荒草之中,后來被人們遺忘。清朝時,乾隆帝愛玉成瘋,搜集天下美玉,其中就有瀆山大玉海。當“在北京西華門外真武廟中發(fā)現(xiàn)瀆山大玉海”的消息傳到皇宮時,乾隆十分高興。原來,不識貨的道士們把它當做大缸用來腌制咸菜,無意中保護了瀆山大玉海。為表彰道士們護玉有功,“以千金易之,置承光殿(今北海團城)保管?!?/DIV>
       據(jù)清代宮廷內務府造辦處檔案記載,瀆山大玉海曾于乾隆十一年(1746)、十三年(1748)、十四年(1749)和十八年(1753)進行過四次修飾,又新建一座玉甕亭,配一漢白玉雕花石座一起安放。乾隆皇帝還親自寫了一首《玉甕歌》刻于瀆山大玉海的內壁以示紀念。八國聯(lián)軍入侵北京的時候,瀆山大玉海所幸沒有遭到破壞。1988年,在北京法源寺內又發(fā)現(xiàn)了與元代玉甕渾然一體的原配底座。
       國寶鑒定:質地是獨山玉
       瀆山大玉海是用什么玉料制作而成的?乾隆皇帝曾做過詳細的考證,提出了應是產于四川岷山墨玉之說。文史學界也普遍認為,是產于新疆的和田玉或墨玉。
       2004年,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中華寶玉石文化高層論壇上,20余名國內知名玉器考古、收藏專家經過仔細觀察、研究,后認定“瀆山大玉海”玉料為南陽獨山玉。實際上,早在12年前,在1992年4月12日,王春云博士就在《中國文物報》上公開發(fā)表了論文《瀆山大玉海及其玉料來源》,正式提出“瀆山大玉海為南陽獨山玉”的論斷。
       王春云說,瀆山大玉海材質反映了玉料的來源,這對研究文物起源、文化傳播和文明發(fā)展具有重要指示意義。對瀆山大玉海質地為獨山玉論斷的提出,一方面是對之前各種說法有質疑,另一方面,是他利用長焦距照相機多角度對瀆山大玉海進行放大拍攝,對大玉海照片和獨玉標本進行了色澤、質地、成分和結構的點對點、色塊對色塊、組合對組合的詳細分析,在這個基礎上才得出的一個學術結論。“這次南陽考察,我對瀆山大玉海玉料為獨山玉更加確信。清乾隆鼎盛時期為制作《大禹治水圖》玉山,把一塊重達10噸的和田玉運抵北京就要耗時3年,已經是國家大事了。在700年前的元代,要把一塊重達數(shù)噸的獨山玉從陸路運到北京,談何容易?看到南陽的白河直入漢水,而漢水連接長江和京杭大運河,看來,這塊巨無霸是通過水路直達北京的!”
       瀆山大玉海是中國五千年文明史中第一件大型玉器,是作為幅員遼闊的元帝國的鎮(zhèn)國神器登上歷史舞臺的,其巨大的文化影響力通過600多年前歐洲傳教士的記載已經傳遍世界。通過當代學者的研究,其與獨山玉的聯(lián)系已經昭然天下,但要揭開其所蘊藏的眾多歷史密碼和文化密碼,仍需要學者們繼續(xù)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