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高中語文復習資料:古代文化常識

 家有學子 2011-11-05

高中語文復習資料:古代文化常識

(一)文史典籍

1.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2.五經(jīng):《詩經(jīng)》、《尚書》、《禮記》、《易經(jīng)》、《春秋》。

3.四史:《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

4.四庫:經(jīng)、史、子、集。

5.《詩經(jīng)》六義:風、雅、頌、賦、比、興。

6.六藝:也稱六經(jīng),即禮、樂、射、御、書、數(shù)。

(二)朝代傳說

1.三代:夏朝、商朝、周朝。

2.三皇:傳說之一是“伏羲、女媧、神農(nóng)”。

3.五帝:據(jù)《史記》載為: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

(三)古代地理

1.三山:相傳神仙所居住的山:蓬萊、方丈、瀛洲。

2.五岳: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3.九州:傳說中的我國上古行政區(qū)劃,后成為中國的別稱。

4.赤縣:古人把中國稱作“赤縣神州”。

5.海內:古代傳說我國疆土四面環(huán)海,故稱國境之內為海內。

6.四海:指天下、全國。

7.六合、八荒:都泛指天下。

8.江河:古代文章中專指“長江、黃河”。

9.三國:指東漢后分裂成魏、蜀、吳。

10.三秦:指潼關以西的關中地區(qū)。

11.山水陰陽:古代以山南、水北為陽,以山北、水南為陰。

12.南京:古代別稱有建康、金陵、江寧、白下。

(四)年齡稱謂

1.垂髫:指三四歲至八九歲兒童。

2.總角:指八九歲至十三四歲少年。

3.豆蔻:指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的女子。

4.束發(fā):男子十五歲。

5.弱冠:男子二十歲,表示已成年。

6.而立:男子三十歲。(立:“立身”之志)

7.不惑:男子四十歲。

8.知命:男子五十歲。(知命,即知“天命”)

9.花甲:指六十歲。

10.古?。褐钙呤畾q。

11.耄耋:指八九十歲。

12.期頤:指一百歲。

(五)古代節(jié)日

1.元日:正月初一,一年開始。

2.人日:正月初七,傳說此日女媧開始造人。

3.上元:正月十五,張燈為戲,又叫“燈節(jié)”。

4.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禱農(nóng)事。

5.寒食:清明前一日,禁火三日(介子推)。

6.清明:四月初,掃墓、祭祀。

7.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劃龍舟(屈原)。

8.七夕:七月初七,婦女乞巧(牛郎織女)。

9.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節(jié)”。

10.中秋:八月十五,賞月,思鄉(xiāng)。

11.重陽: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災。

12.冬至:又叫“至日”,節(jié)氣的起點。

13.臘日:臘月初八,喝“臘八粥”。

14.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除舊迎新。

(六)古代刑罰

1.黥刑:又叫“墨刑”,額頰上刺字涂墨。

2.劓刑:割鼻子。

3.笞刑:又叫“杖刑”,打板子(背、腿、臀)。

4.刖刑:將腳砍掉(和氏璧)。

5.宮刑:又叫“腐刑”,(司馬遷)。

6.臏刑:剔去膝蓋骨(孫臏)。

7.大辟:砍頭。

8.炮烙:將人燒烤死。

9.車裂:又叫“五馬分尸”(商鞅)。

10.湯鑊:將人煮死。

11.腰斬:從腰部斬斷。

12.凌遲:又叫“千刀萬剮”。

13.棄市:暴尸街頭。

(七)官職授拜

1.授官:除、拜。

2.升官:遷、擢。

3.降官:謫、左遷。

4.免官:罷、黜。

5.招聘:征、辟。

6.京官調任地方官:出、徙。

7.大臣辭職:乞骸骨。

(八)古代別稱

1.桑梓:家鄉(xiāng)。

2.巾幗:婦女。

3.須眉:男子。

4.鴻雁:書信。

5.社稷:國家。

6.汗青:史冊。

7.軒轅:祖國。

8.三尺:法律。

(九)其他:

1.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2.五谷:上古對糧食作物的統(tǒng)稱。(即稷、黍、麥、菽、稻)

3.五味:指辛、甘、酸、苦、咸。

4.六畜:六種家畜:馬、牛、羊、豬、狗、雞。

5.文房四寶:筆、墨、紙、硯。

6.文人四友:琴、棋、書、畫。

7.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

8.歲寒三友:松、竹、梅。

9.六書:象形、會意、指事、形聲、轉注、假借。

10.連中“三元”:凡在鄉(xiāng)試、會試、殿試中連續(xù)獲得第一名的即連中解元、會元、狀元。

11.五聲:五個音級。也稱“五音”,即我古代五聲音階中的宮、商、角、徵、羽。

12.四大民間故事:《梁山伯與祝英臺》、《牛郎織女》、《白蛇傳》、《孟姜女》。

13.三老:古代分管教化的鄉(xiāng)官。

14.及第:指科舉考試中選,應試未中叫落第、下第。

15.童生試:也叫“童試”。包括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個階段。院試合格后取得生員(秀才)資格,方能進入府、州、縣學習,所以又叫入學考試,應試者不分大小都叫童生。

16.科舉試:正式的科舉考試分三級:鄉(xiāng)試、會試、殿試。

鄉(xiāng)試:每三年在省舉行一次,秀才才有資格參加,考中為舉人。第一名稱解元。

會試:在鄉(xiāng)試后第二年春天在京城禮部舉行(稱春闈或禮闈)參加者必須是舉人,考中稱貢士。第一名稱會元。

殿試:由皇帝主持,貢士有資格參加,考中稱進士。第一名是狀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合稱三甲鼎。光緒三十年(1905年)因各地推行學校教育,科舉制度被廢止。

17.《爾雅》:我國最早的釋詞專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成體系的詞典。

18.“風雅”,指《詩經(jīng)》里的國風和《楚辭》里的《離騷》,常用作代指文學才華。

19.《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305篇,按音樂性質分“風、雅、頌”三大類。

20.頓首:古代一種拜禮,為“九拜”之一。俗稱叩頭。

21.稽首:古代的拜禮。為“九拜”之一,行大禮。

22.跪:古代兩膝著地,聳身挺腰、臀不沾腳跟。

23.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輩中長幼排行次序。

24.五更:我國古代把夜晚分在為五個時段,用鼓打更報時,也稱“五鼓”或稱五夜。一更19~21點,二更21~23點,三更23~1點,四更1~3點,五更3點~5點。

25.四時:指春、夏、秋、冬四季。正、二、三月為春季,分別稱作孟春、仲春、季春(三春);四、五、六月為夏季,分別稱作孟夏、仲夏、季夏(三夏);秋季、冬季以此類推。

26.星宿:古代把星座稱為星宿。

27.玉堂金馬:指翰林院。

28.《說文解字》:東漢許慎編的最有影響的一部古代辭書。

29.“三教九流”:“三教”,指佛教、道教、儒教;“九流”指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nóng)家。舊指宗教或學術界的各種流派,也指社會上各行各業(yè)的人?!叭叹帕鳌倍嗪H義。

30.無事不登三寶殿:即沒有重要的事不敢來麻煩的意思。“三寶”,佛教名詞,指佛、法、僧。

31.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古代習慣把社稷作為國家的象征。

32.謚號:是大臣死后朝廷按其生平事跡行為給他評定一個稱號,以示褒貶善惡。如范仲淹謚號為文正公。

33.“岳陽樓”四絕:滕子京修岳陽樓,范仲淹作記,蘇舜欽書寫,邵篆額(用篆字書寫的匾額)一時傳為四絕。

 中小學教育網(wǎng)( www. )編輯整理,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