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原因致菏澤玉米倒伏作者:徐洪亞 本報訊(通訊員徐洪亞)秋天正是收獲的季節(jié),但是,自9月份以來的持續(xù)降雨和9月15日的一場大風讓菏澤地區(qū)的很多玉米出現嚴重倒伏,減產成定局。據筆者在曹縣、牡丹區(qū)、東明縣等實地考察,這次倒伏主要有以下原因: 種植密度過大筆者發(fā)現,發(fā)生倒伏的玉米種植密度超過每畝5000株。由于近幾年的玉米播種采用密植播種,加上農民的種植習慣,玉米的種植密度過大。一般的玉米,根據品種特性密度應在3500~4500株之間比較適宜,而每畝5000多株的密度會導致玉米秸稈變細,穗位增高從而降低抗倒能力。 土壤板結嚴重近幾年旋耕機盛行,很少有人深耕。機手為了效益,常常把旋耕機旋耕深度放淺,一般的地塊旋耕深度在10厘米左右,致使10厘米以下土壤板結嚴重,造成根部不能深扎而降低抗倒能力。 沒有噴施抗倒劑今年前期雨水偏少,連續(xù)兩個月無有效降雨,玉米沒有噴施抗倒伏的藥劑。 如果在玉米6-12葉期間噴施縮節(jié)胺等抗倒伏藥劑,能有效降低玉米秸稈的高度和增粗根部,從而增強抗倒能力。 品種選擇不當 有部分玉米品種盡管耐密度較高,但是秸稈較細,穗位較高,再加上9月份以來連續(xù)的降雨,使土壤濕度加大,造成玉米根部軟化,而降低了抗倒能力。玉米要增產,應該特別注意抗倒伏。建議農民在種植玉米時應該選擇抗倒伏的品種,一般穗位較低的品種,抗倒能力較強。 建議選擇穗位在100厘米以下的品種,種植過程中應該降低密度,根據玉米品種的特性合理密植,切勿貪圖省事一播不管。在玉米6~12葉期間噴施抗倒劑。 由于菏澤地區(qū)是兩熟作物區(qū),在秋季種植小麥的時候不要貪圖省事,應該深耕土壤20~25厘米以上為宜,只有保證作物的根扎得深才能有效減少倒伏發(fā)生。 |
|
|
來自: 將心離 > 《農業(yè)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