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遙(1949—1992)原名王衛(wèi)國,1949年12月3日生于陜西陜北山區(qū)清澗縣一個貧困的農(nóng)民家庭,7歲時因為家里困難被過繼給延川縣農(nóng)村的伯父。曾在延川縣立中學學習,1969年回鄉(xiāng)務(wù)農(nóng)。這段時間里他做過許多臨時性的工作,并在農(nóng)村一小學中教過一年書。1973年進入延安大學中文系學習,其間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大學畢業(yè)后,任《陜西文藝》(今為《延河》)編輯。1980年發(fā)表《驚人動魄的一幕》,獲得第一屆全國優(yōu)秀中篇小說獎。1982年發(fā)表中篇小說《人生》,后被改編為電影,轟動全國。1991年完成百萬字的長篇巨著《平凡的世界》,這部小說以其恢宏的氣勢和史詩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現(xiàn)了改革時代中國城鄉(xiāng)的社會生活和人們思想情感的巨大變遷,還未完成即在中央人民電臺廣播。路遙因此而榮獲茅盾文學獎。   中國著名作家路遙逝世 1992年11月17日上午8時20分,以小說《人生》、《平凡的世界》享譽文壇的著名作家路遙在西安西因病醫(yī)治無效離世,年僅42歲。 陜西文藝界紀念作家路遙逝世十周年 11月18日是著名作家路遙逝世10周年紀念日,陜西文藝界在西安和路遙的母校延安大學舉行一系列活動,紀念這位英年早逝的作家。 “平凡的世界,輝煌的人生。”這句刻在路遙墓前的一塊方石上的悼詞,極為恰當?shù)乇硎隽寺愤b短暫而輝煌的文學人生。17日上午,出版《路遙文集》的華夏出版社有關(guān)負責人、陜西省作協(xié)有關(guān)人士、專程從日本趕來的路遙研究專家等近百人,出席了在延安大學路遙墓前舉行的紀念儀式。 此前,陜西省作家、評論家和學者在陜西師范大學舉行集會,緬懷路遙。知名作家賈平凹、高建群及評論家李星等以及路遙的親友,與陜西師大近千名師生一起,回憶和評論了路遙的文學生涯。陜西省作協(xié)副主席曉雷寫成一部6萬字的紀實作品《男兒有淚》,用飽含感情的筆觸,還原了一個真實的路遙。曾以《最后一個匈奴》而成名的作家高建群未語淚先流,高聲朗誦了《扶路遙上山》片斷,使不少人淚灑會場。 上世紀80年代,路遙以刻畫黃土高坡的陜北人沉重命運的小說《人生》和《平凡的世界》在全國引起巨大反響,后者獲得茅盾文學獎。1992年,時年42歲的路遙積勞成疾,在西安永遠放下了手中的筆。 路遙作品一覽 [長篇小說] 平凡的世界 人生 在困難的日子里 我和五叔的六次相遇 黃葉在秋風中飄落 驚心動魄的一幕 [短篇小說] 月夜靜悄悄 一生中最高興的一天 夏 姐姐 風雪臘梅 青松與小紅花 匆匆過客 痛苦 [雜文集] 早晨從中午開始 路遙小說選自序 關(guān)于《人生》的對話 土地的尋覓 作家的勞動 柳青的遺產(chǎn) 無聲的洶涌 生活詠嘆調(diào) 生活的大樹萬古長青 《人生》法文版序 這束淡弱的折光 藝術(shù)批評的根基 | 
|  | 
來自: jackson1124 > 《讀書益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