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品質量升級持續(xù)拖延,是技術困難還是中石化、中石油不愿增加成本?正在付出代價的是公眾健康
財新《新世紀》 記者 崔箏 王小聰 蔣昕捷 實習記者 肖爾亞
整整大半年時間過去了,南京這座城市仍然未能實現供應國四標準汽油的愿望。 隨著第二屆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下稱青奧會)的臨近,南京市旨在提高空氣質量的“藍天計劃”已經開始推行。其中一個重要舉措,就是南京市和江蘇省的沿江七市采用國四標準汽油,加入包括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在內的“國四俱樂部”。 經國務院批準,南京原本計劃從2011年1月1日起,讓該市道路上行駛的車輛陸續(xù)“喝”上國四標準的汽油和柴油(下稱國四油),且在半年之內讓加油站全部銷售國四油。 但事與愿違。9月15日,南京市公園路加油站的價格牌上,仍然只列出國三標準汽油的價格。 “現在沒有國四汽油,柴油到了國三,但也就前幾個月剛有的。”公園路加油站的工作人員說。 半個月前,當地電視臺又有報道稱,汽油國四標準有望于2011年底實施。中石化南京分公司一位負責加油站配送的工作人員則表示,尚未接到任何關于準備供應國四標準汽油的通知,也不清楚年底之前能否實現供應,“提供時間、置換方案都還沒有定。” 南京的國四油困局,是整個中國油品質量升級滯后的一個縮影。大型油企的專家列舉了諸多技術上的難題,來說明短時間內實現油品質量升級并不現實。但來自環(huán)保部門和汽車行業(yè)的多位業(yè)內人士告訴財新《新世紀》,正是由于中石化、中石油等大型石油企業(yè)拖延,以及相關政府部門缺乏作為,中國油品質量標準才一直落后于汽車排放標準。不僅如此,這些大型石油企業(yè)甚至將國務院通過的國家標準視為一紙空文。2011年7月1日,是中國全面供應國三標準柴油的日子,但市場上并無匹配的油品。 圍繞著油品質量升級的博弈,在中國已經長達十年。從財新《新世紀》記者遍訪相關行業(yè)專家和有關部門調查的情況來看,中國油品質量升級困難的背后,與其說是石油企業(yè)的技術障礙,不如說是一個經濟問題:到底由誰來承擔升級帶來的成本增加?是通過漲價讓消費者承擔,還是由國家財政補貼,抑或企業(yè)自行消化?在解決方案出來之前,油品升級還將繼續(xù)“拖”下去。 “拖”下去的惡果顯而易見。隨著中國汽車數量的迅速增長,汽車尾氣中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被釋放到空氣中,每天都在侵蝕著國人的健康。英國和法國均有研究顯示,居住在加油站和汽車站數百米范圍內的成人和兒童,罹患白血病等癌癥的幾率數倍于對照地區(q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