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已習慣了把自己沉浸在別人的故事中,用一些蒼白的字寫一丁點兒關于那些女子的愛情故事。她們是蒲公筆下的奇女子,我只是摻和其中,以一個看客的身份,感受那些充斥著苦澀與無奈的故事?!}記 ![]() 《聊齋奇女子》之連城 聽書人最后的那聲聲喝彩,在我心中卻成了生生的疼痛。雖說只是一個局外的看客,還是為著連城心疼。那樣的結局是連城與賓娘的選擇,我自然沒有評頭論足的權利。只是為著那樣一段故事,淚流滿面。有時候,很是鄙視自己。一個別人的故事,就能讓我流下淚水。因為這樣,媽媽總是愛拿這玩笑我,自己都很不好意思與媽媽一起看劇。尤其是媽媽愛看的瓊瑤苦情劇,更是不敢一起同看。后來都是只好自己偷偷的尋個時間,一個人靜靜的看著,默默的流著淚。 喬生還了陽,用一個人的生命,活著三個人的夢想。他娶了如花美眷,只是那個新娘不是連城,也不是賓娘。那兩個女子,都是放棄了自己重生的唯一機會。 城隍說,天意如此。只是為何上天總愛捉弄這些凡人,給了希望卻又狠心的抽走。早已知天道無情,卻未曾料到是無情至此。 有人說喬生負心,對連城一心一意的,后來又愛上了賓娘。在那樣一個時代,誰又能夠要求他必須是一對一的愛情呢。為了二女的還陽,他賠進了性命。如此的喬生,也算是有情有義了。 二女為爭那一個男子,一生都在爭吵。同為鬼魂的日子也是大打出手。最后卻是為著同一個男子,唯一一次的做出了那一個同樣的決定。為他,她們放下了今生。放下,當聽到二女那兩個字時,心中疼痛,淚已滿面。 死,只是一瞬間的事情,而活著卻是長久。喬生也許是擔下了最重這一份。不去想他以后的人生是否真正的忘卻了這過去的一切,那一段刻骨銘心,足以在他心底留一種永久的痕跡。在他的余生中,是如何也抹不掉的記憶。 他只有活的充實,活的有價值,也才不枉二女所做的一切吧。所以編劇給了那樣的結局,喬生科考及第,做了揚州知府,為官清廉,又娶了如花美眷,為自己的兩個女兒取名連城與賓娘。我想,二女過了奈何橋喝過孟婆湯,已經(jīng)毫無掛念的走向了下一世。而喬生一個人活在曾經(jīng)的記憶中,能夠如此,該是承受了多少的苦澀。 在最后別人的喝彩中,那種心疼不僅是為二女,也有為喬生的吧。 在別人的故事里,總能尋到一種屬于自己的觸動。雖是他人的一個故事,卻總能從自己心底的一隅,牽引出一些本該塵封的思緒,或是漣漪,或是波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