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圓明園歷史文物資料(轉帖)(全)

 飄雪下江南 2011-09-16

圓明園歷史文物資料(史上最全)十二生肖銅像不過是圓明園流失文物中的滄海一粟。

圓明園歷史文物資料(轉帖)(全)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文物概況

“十二獸首”制造者郎世寧(1688—1766)意大利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奧內(nèi),生于米蘭,清康熙帝五十四年(1715)作為天主教耶穌會的修道士來中國傳教,隨即入宮進入如意館,成為宮廷畫家,曾參加圓明園西洋樓的設計工作,歷任康、雍、乾三朝,在中國從事繪畫達50多年。由于郎世寧帶來了西洋繪畫技法,向皇帝和其他宮廷畫家展示了歐洲明暗畫法的魅力,他先后受到了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的重用。

就在中法關系仍在低谷徘徊之時,又一件引發(fā)中國強烈不滿尤其是民間極大憤怒的事件在巴黎發(fā)生:佳士得拍賣公司不顧中國反對,于2月23日至25日在巴黎舉辦“伊夫·圣羅蘭與皮埃爾·貝杰珍藏”專場拍賣會,拍品中包括圓明園的鼠首和兔首銅像。

然而,就在關心獸首拍賣的同時,選材為精煉紅銅、歷經(jīng)百年而不銹蝕的12座人身獸首雕像的由來同樣引起人們的極大興趣……

十二生肖獸首的由來

暴露女性的肌體是有違道德規(guī)范和中國審美的,所以郎世寧就改用十二生肖來代替

“12生肖獸首”是人身獸首,選材為精煉紅銅,歷經(jīng)百年而不銹蝕。18世紀中期,乾隆皇帝在圓明園東邊一塊狹長的地帶造一座豪華的西洋花園,宮廷畫師意大利人郎世寧是設計師,他設計并推薦法國神父蔣友仁負責建造人體噴泉:位于花園中央,一天24小時,12個生肖動物,每隔兩小時依次輪流噴水,俗稱“水力鐘”。

于是一組以中國十二生肖為代表的小型水法作品順利地進入實施階段。

圓明園管理處副研究員宗天亮打開一函圓明園西洋樓銅版畫冊,小心翼翼地取出海晏堂銅版畫:“這套銅版畫在中國存有兩處,一處是沈陽故宮、一處是北京故宮?!彼f,“這就是當年的海晏堂,圍繞噴水池兩邊各有6個生肖的雕像。因為在當時的中國看來,暴露女性的肌體是有違道德規(guī)范和中國審美的,所以郎世寧就改用十二個生肖來代替原設計中的女性裸體”。

事實上,乾隆皇帝雖然沒有他的祖父康熙大帝對待西方傳來的自然科學的探究精神,但他對西洋建筑卻充滿好奇和熱情。在西洋樓一帶的石雕上,他對巴洛克藝術在中國的運用方面有著自己的主張,為此石柱與水法設計方案一改再改。

于是在皇家園林里第一次以生命的形式來塑造噴水形象的,是中國傳統(tǒng)紀年中的12種動物,它們在這個充滿東方文明氣質(zhì)的大國里有著極好的人緣,而且家喻戶曉?!矮F面人身水力鐘”就這樣誕生了?!斑@是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因素跟西方噴泉的手法很好地結合在一起的作品,”宗天亮說,“這些作品應該是他們奉旨而行的,因為最初的方案不可能被通過?!?/p>

在宗天亮展示的海晏堂銅版畫上,每一個生肖都穿著衣服,有對襟的服裝也有斜襟的,似模似樣地坐著,衣服從肩膀往下蓋著整個身體,但這并不妨礙雕像的生動性,因為它們還有肢體語言:兔子搖著扇子、牛手里持拂塵、蛇在作揖、猴子手里拿著根棍棒可能是想證明自己是孫大圣的后代、懷抱小弓箭的豬,但它們卻不是專司狩獵的動物。

生肖們6個一組在一枚巨大的貝殼前排列為左右兩邊,左側為南岸,右側為北岸。12生肖排坐的順序是從南向北排列,南一子鼠、北一丑牛,南二寅虎、北二卯兔,南三辰龍、北三巳蛇,南四午馬、北四未羊,南五申猴、北五酉雞,南六戌狗、北六亥豬。

海晏堂前兩條一米來長的大型吐水石魚,每只魚嘴里流出的水分別沿左右兩邊的水道向前流,最后與生肖獸頭中噴出的水一同匯合在海晏堂前扇形的水池中。這些獸頭人身的生肖,頭為青銅,身為石質(zhì),中空連接噴水管,每隔一個時辰各司一次職,從時辰代表者的口中噴出長長的水流直射入池中的雕像;而每當正午時分,12生肖像口中同時噴射水柱,堪稱計時、園林和雕塑中的奇觀。

鑄造青銅獸首頗費周折

當時鑄造青銅器的工藝近乎失傳,百般周折后,郎世寧才找到能鑄造生肖頭部的人

郎世寧在設計出12個青銅獸首后,第一件讓他想不到的事情發(fā)生了,那就是當時鑄造青銅器的工藝近乎失傳,百般周折后,他才找到能夠鑄造12枚生肖頭部的人。

令這位在中國度過了半個世紀的意大利人更加想不到的是,在他辭世并安葬在中國94年之后的1860年,當年那些嘔心瀝血之作卻毀于戰(zhàn)爭。

他在中國的50年里,看到的是這個人口以及工農(nóng)業(yè)產(chǎn)值都占當時世界三分之一的龐大帝國以及花不完的銀子和數(shù)不清的寶藏,他無法想象一百年不到的時間里,同樣來自西方的一群人竟然能在他參與建造的苑囿里大肆掠奪,并且把他設計的獸首打劫得一個不剩,只留下帶不走燒不著的大石頭。

郎世寧的兩位法國同行同樣不會想到,這些獸頭中有一些竟然是被他們的法國同胞給搶走了,當然,還有一些是被他們的盟友英國人所掠奪。

在今天能夠查到的資料中,人們會發(fā)現(xiàn),當年在子時和卯時噴水的鼠頭和兔頭現(xiàn)在存于法國巴黎,而雞頭、龍頭、狗頭、蛇頭以及羊頭到目前為止還不知其蹤。

在12枚獸首中已經(jīng)有5枚獸首現(xiàn)在中國北京,它們由保利博物館收藏,它們回流的途徑是境外拍賣和捐贈。

其中豬首是澳門賭王何鴻燊2003年捐贈給保利集團的,何鴻燊以低于700萬港元的價格購得了豬首,而這個價格與2000年保利集團拍得猴首、牛首的價格相差不多。保利集團在2000年也拍得了虎首,但是得到虎首卻花了1593萬港元,這個價格高于當時底價的3倍。馬首則由何鴻燊在2007年以6910萬元港幣購入并捐贈給國家。

兩條石魚回歸海晏堂

流落民間的石魚起碼被兩撥盜賊惦記過,好在魚太重,賊搬一段路就搬不動了

2007年是圓明園建園300周年,也是圓明園罹難147周年,在6月8日圓明園遺址公園內(nèi)舉行的“流散文物回歸活動首歸儀式”上,海晏堂大鯉魚等第一批由社會無償捐贈的12件文物,帶著百年滄桑和各自的游歷回歸故里,這也標志著“圓明園流散文物回歸文物保護工程”全面啟動。

大鯉魚的失而復得完全是個偶然的發(fā)現(xiàn)。

這對從海晏堂前“游走”的大鯉魚,其實也沒走多遠,就在離它的故里大約16公里的西單橫二條的一處四合院里住了不知多少年。西單的主人沒事還經(jīng)常給它們澆澆水,從來不讓孩子爬到它們身上,所以在人們能記憶到的半個多世紀里,它們沒有受到任何損壞。

2003年四合院主人為石魚澆水的畫面被偶然經(jīng)過的圓明園文物科劉陽看見了。他當時正在各處尋訪圓明園的流散文物,正好從門縫里看到了這對石魚,但是沒能看清。又過了兩年,劉陽突然發(fā)現(xiàn)一張老照片上的石魚與他在西單看了一眼的石魚非常相似。在他為這對石魚進行了拍照和測量后,終于確認了這就是圓明園西洋樓海晏堂前那一對會吐水的石魚。

這對石魚雖然在西單古老的四合院內(nèi)深居,但是據(jù)擔任過西長安街派出所外勤的陳曦警官說,它們起碼被兩撥盜賊惦記過。一次是小偷從另個院子里鉆到這個獨門獨院中行竊,還有一次是文物販子趁院內(nèi)有人裝修,塞了倆錢給民工,就把石魚抬走了。好在魚太重,搬一段路就搬不動了,最終被主人發(fā)現(xiàn)。

圓明園歷史文物資料(轉帖)(全)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沒有電力和發(fā)電機水怎么噴出來?

人類在1746年間才開始注意收藏自然界中的電,荷蘭人馬森布洛克在他的家鄉(xiāng)萊頓發(fā)明了一種叫萊頓瓶的電容裝置,希望能把電存起來。在萊頓瓶發(fā)明后的第二年,即乾隆十二年(1747年)的中國還沒有電力使用。那么西洋樓各處的大小噴泉是怎么噴出水的呢?這對于今天的人理解“水法”兩個字,似乎是個注解。大清帝國貴至皇上也在疑惑:這水的法力竟是這般幻化而美妙,到時辰就會變一道魔法出來。

今天的西洋樓景區(qū),在大水法和海晏堂中間地帶,有一處高達十數(shù)米的夯土臺子,它是當年所有大小水法用水所需水塔的一部分。據(jù)圓明園管理處副研究員宗天亮介紹,這是個實心的土臺子,結結實實地頂著它上面的“錫海”,也就是盛水之塔。沒有電力和電動機的年代,人們運用從上到下的壓差,把水壓向遠近各處的幾十個大大小小的出水口。

大水法的大噴泉水源就來自這里,同樣海晏堂前石魚嘴里吐出的水、每個時辰獸頭里吐出的水,都是從這個水塔上壓出來的。

而水塔里的水也是活水,活水來自各個水池,通過齒輪機械的提水裝置,把水汲到水塔里,齒輪不停地運轉,活水就會源源不斷。而這個龐大的機械裝置就被籠罩在海晏堂后面的高大西式建筑里。外觀石刻雕花,內(nèi)里是一顆運轉不停的“心臟”。

但是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各種水法建成后,這些汲水的機械設備只用了短短的三年,就改為人工提水了。發(fā)布這個興師動眾而后又棄之不用的命令的都是乾隆帝本人。與他的祖輩康熙帝更大的不同是,乾隆認為欣賞這些洋人的機械簡直是玩物喪志,但他從來不認為欣賞人工提水形成的噴泉是勞民傷財。

銅像的流失

在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英法聯(lián)軍入侵中國,攻陷北京,將圓明園內(nèi)無數(shù)珍寶劫掠一空,掠走了十二個青銅獸首,致使這批國寶流失于海外一百多年。

十二生肖像是展現(xiàn)中西方文化交融的藝術珍品,在國際上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鑒賞價值。當年侵略軍搶劫時,也是將其作為最珍貴的寶物對待的。得到它們的,也是有特殊身份的人。

1860年,英法聯(lián)軍燒毀圓明園,圓明園十二生肖銅像自此流失海外,成為中國文物流失的一個縮影——鴉片戰(zhàn)爭后百余年間,因戰(zhàn)爭、搶掠、盜鑿等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多達百萬件。

圓明園歷史文物資料(轉帖)(全)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今天在圓明園遺址公園,人們只能看到半廢的山水和斷壁殘垣,很難想象這里曾享有“萬園之園”的美譽。盛時的圓明園,有著名景群上百處,清朝數(shù)代帝王在150余年時間里精心經(jīng)營這座集中西建筑風格于一體的皇家園林,乾隆皇帝評價圓明園說:“實天寶地靈之區(qū),帝王豫游之地,無以逾此?!钡缃?,人們只能憑想象來揣測百余年前圓明園的風貌。

圓明園究竟有多少文物?這個問題至今眾說紛紜。

據(jù)楊先生推斷,圓明園當年的文物數(shù)量不會少于150萬件。從清代檔案史料、故宮博物院的研究文章以及《頤和園陳設清檔》中,他搜集了不少證據(jù):

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五朝皇帝,每年居住在圓明園的時間達半年以上。以乾隆皇帝為例,據(jù)清內(nèi)務府穿戴檔記載,乾隆二十一年,全年共393天(因有閏月),乾隆去熱河避暑山莊及木蘭圍場66天,去曲阜54天,居宮內(nèi)(故宮)105天,居圓明園168天。道光二十四年,全年共347天,道光帝在圓明園居住時間達274天,在宮中居住僅73天。所以,圓明園內(nèi)的陳設應不比故宮遜色多少。

圓明園園林建筑達20萬平方米,比故宮的全部建筑面積還多4萬余平方米。除去不會有什么陳設的亭軒的面積,用于園居、祭祀、讀書、游樂、存儲庫房等的建筑面積在19萬平方米左右。這些建筑內(nèi)按一般陳設和庫房存儲計算文物數(shù)量的話,也應不少于故宮內(nèi)陳設的文物數(shù)量。而據(jù)推算,溥儀退位時故宮實存文物至少應在150萬件左右。

道光年間內(nèi)務府一份奏折,詳盡載明道光十五年奉旨清查宮內(nèi)及圓明園庫貯物件情況:一兩重銀錁共存569390個,其中宮內(nèi)存290505個,圓明園存280694個;各式如意1621款,其中宮內(nèi)存1194款,圓明園存450款;玉硯、筆洗等501件,其中宮內(nèi)存142件,圓明園存337件;頭等瓷爐、瓶、罐等共773件,其中宮內(nèi)存337件,圓明園存291件……圓明園的收藏情況,由此也略能窺見一斑。

流失海外的圓明園奇珍知多少

1860年,英法聯(lián)軍劫毀圓明園的時候搶走了絕大部分文物。

據(jù)當年參加搶劫圓明園的英法侵略軍回憶說:為了拍賣從圓明園中搶來的珍寶,他們把贓品“全安排展覽在喇嘛廟的大殿中”,其中有各種色調(diào)的白的和綠的玉石、古色古香的琺瑯瓷瓶、古銅器物、金銀的佛像;毛皮制品也特別精致,其中許多都是很名貴的,有黑貂皮、水獺皮、紫貂皮、羊羔皮等;特別醒目的是,還有兩三件皇帝的朝服。英軍司令格蘭特把自己“應得”的那部分分給了士兵,“軍官們贈送他一把雕滿花紋的赤金酒壺,這是贓品中最精致的東西”。英國女王也得到一份,是兩個美麗的大琺瑯瓶。

法軍司令孟托邦把搶到的兩塊黃金和碧玉做成的朝笏,一塊交給格蘭特轉獻給英國女王,另一塊獻給法王拿破侖三世?;貒?,孟托邦又獻給拿破侖三世許多東西:兩根將軍的裝飾杖,用金子做成,中間和兩端都鑲有很大的寶石,做工極為精細;一件乾隆皇帝御用甲胄(現(xiàn)在法國吉美軍事博物館展出),帶一頂戰(zhàn)盔;鎏金和釉的銅寶塔;好幾個用金子和釉做的神像;許多戒指、項圈、酒杯、漆器、瓷器以及數(shù)以千計的珍奇玩物。

乾隆皇帝御用甲胄

名稱: 乾隆皇帝甲胄

圓明園歷史文物資料(轉帖)(全)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圓明園歷史文物資料(轉帖)(全)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圓明園歷史文物資料(轉帖)(全)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乾隆皇帝甲胄.jpg (21.4 KB)

乾隆皇帝御用甲胄

2009-10-30 16:04

制造年代: 清

材料: 金 銅 錦

規(guī)格: 130×63厘米

介紹

清代帝王尚武,立有大閱、行圍制度,清帝及宗室大臣,凡參加此類活動者,都要穿盔甲。清代鎖胄分胄衣和圍裳兩部分,大閱胄與戰(zhàn)時所穿甲胄不同,特點是不用金屬,而是以錦等絲綢飾以金版紋,代替胄上金屬珠。

此款系清乾隆帝甲胄,以錦料制成,全甲由甲掛、甲裙、左右護肩、胸前背后護心鏡,及左右護肋等幾個部件組成,衣上半部分稱為甲衣,下部叫圍裳,胄(盔帽)以皮革制成。表面鬃漆,前后各有一梁,通體遍釘以鍍金銅泡,額前正中突出一塊遮眉,鑲鍍金鏤,飾云水龍紋及各色寶石飾件,綴以紫貂毛盔纓,頂鑲東珠一顆。乾隆大閱及狩獵時穿用,制作精良,色彩穩(wěn)重,造型及紋飾極具形式美感。

錦料質(zhì)地較為堅實,飾以鍍金銅泡,保存時除注意貯藏環(huán)境溫濕,按普通織繡品保藏時可采用撐架撐起作立式放置。

隨著時間的推移,被劫掠的圓明園文物通過各種拍賣會等途徑流散到世界各地。但大部分還是保存在英法兩國。

大英博物館的東方藝術館中保存了兩萬多件中國歷代的稀世珍品。英軍曾將所劫走的圓明園文物一部分獻給了當時的維多利亞女王,這部分敬獻文物連同被拍賣的圓明園文物都收進了東方藝術館。東晉時期大畫家顧愷之的《女史箴圖卷》,乃我國古代卷軸畫中的稀世珍品,1860年被英法聯(lián)軍從圓明園搶走;一匹3尺長、2尺高的白玉馬,這匹玉馬曾被和珅從圓明園中竊取,和珅被抄家后,玉馬被重新放回圓明園,最終還是沒躲過被劫掠的命運。

女史箴圖  【名稱】:女史箴圖

【類別】:字畫

【年代】:東晉

【文物原屬】:原屬圓明園收藏

【文物現(xiàn)狀】:1860年“火燒圓明園”后被掠奪并流失海外,現(xiàn)收藏于大英博物館

【簡介】:中國東晉繪畫作品。作者顧愷之。原作已佚,現(xiàn)存有唐代摹本,原有12段,因年代久遠,現(xiàn)存《女史箴圖》僅剩9段,為女史箴圖(局部)絹本,設色,縱24.8厘米、橫348.2厘米。此圖依據(jù)西晉張華《女史箴》一文而作,原文十二節(jié),所畫亦為十二段,現(xiàn)存自“馮媛?lián)跣堋敝痢芭匪倔鸶腋媸А惫?段。作品注重人物神態(tài)的表現(xiàn),用筆細勁聯(lián)綿,色彩典麗、秀潤。故宮博物院另藏有宋代摹本,水平稍遜,而多出樊姬、衛(wèi)女2段,亦有研究價值。

附件

圓明園歷史文物資料(轉帖)(全)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女史箴圖》.jpg (18.91 KB)

2009-10-30 16:09

顧愷之的《女史箴圖卷》

圓明園歷史文物資料(轉帖)(全)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法國巴黎楓丹白露宮中有個中國館,是拿破侖三世的歐也妮王后建造的。1860年英法聯(lián)軍劫毀圓明園后,侵華法軍司令孟托邦將從圓明園搶來的“戰(zhàn)利品”獻給了拿破侖三世和歐也妮王后。歐也妮王后于是建造了這個中國館,將這些文物收藏起來。

中國館內(nèi)最顯著的位置擺放著一座巨大的佛塔,2米高,青銅鎏金,通體各層鑲嵌著綠寶石。塔的左右擺放著一對象牙和一對青銅雕龍,與故宮、避暑山莊等處皇帝寶座前放置的青銅龍形制一樣,說明這對青銅龍應是圓明園正大光明殿皇帝寶座前的擺放之物。

圓明園歷史文物資料(轉帖)(全)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青銅鎏金佛塔  【名稱】:青銅鎏金佛塔

【類別】:鎏金銅器

【年代】:清

【出土地點或文物原屬】:原屬圓明園珍品

【文物現(xiàn)狀】:1860年“火燒圓明園”后被掠奪并流失海外,現(xiàn)收藏于法國楓丹白露宮

【簡介】:高約 2 米,與故宮內(nèi)現(xiàn)存的佛塔基本相似。通體各層鑲嵌著綠寶石,這在乾隆年間各種佛塔中都是少見的。這座金塔頂部為日、月、傘和三寶,代表佛教中最理想的天界,日、月鑲嵌巨大的綠寶石。中間的半圓體有一佛龕,佛龕中為釋迦牟尼像,形態(tài)自然、鑄造藝術精湛。下部四方體有雄獅托起整個塔體造型。這是藏傳佛教佛塔的典型樣式。

一對金罐和一只金曼扎(藏傳佛教的寺廟擺設品),金罐通體如意花紋閃閃發(fā)光,金曼扎鑲有珍珠、綠松石和紅寶石,說明當時圓明園內(nèi)的擺設有多么奢華。玻璃桌柜里擺放著一串大念珠,這串珠子共有154顆,跟一般108顆珠子的朝珠不一樣,這是孟托邦將一串皇帝的朝珠和兩串皇后的掛珠串在一起獻給歐也妮王后的,沒想到歐也妮王后并不滿意,因為她早已聽說遠征中國的軍官們個個滿載而歸。她埋怨孟托邦只帶給她這樣的禮物,于是孟托邦另外又送她三車寶物,前后總共送了她七車,包括從圓明園搶來的各種青銅器、玉器、瓷器、漆器、金銀制品、景泰藍……  

【名稱】:金曼扎

【類別】:金器

【年代】:

【文物原屬】:原屬圓明園收藏

【文物現(xiàn)狀】:

【簡介】:

黃金制造,鑲有珍珠、綠松石和紅寶石。曼扎和壇城一樣是藏傳佛教的寺廟擺設品。曼扎中央凸起的部分為須彌山,四周為婆羅門教的四大部洲。

附件

圓明園歷史文物資料(轉帖)(全)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金曼扎.jpg (25.4 KB)

2009-10-30 16:15

圓明園歷史文物資料(轉帖)(全)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有一柄用名貴白玉雕成的康熙玉如意,顏色白中透綠,雕成多孔真菌形狀,手柄頂部銘文有“御制”兩個大字,下部銘文是:“敬愿屢豐年,天下咸如意。臣吳敬恭進”。展品說明顯示,這件精美的玉如意是被英法聯(lián)軍劫掠后,在巴黎拍賣會上買來的……

【名稱】:康熙玉如意

【類別】:玉器

【年代】:清康熙年間

【出土地點或文物原屬】:原屬圓明園珍品

【文物現(xiàn)狀】:1860年“火燒圓明園”后被掠奪并流失海外,曾在巴黎拍賣會上被拍賣,現(xiàn)收藏于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簡介】:由一塊名貴的白玉雕刻而成的,長近半米,顏色是白中透綠,雕刻成多孔真菌形狀。手柄頂部銘文有"御制"兩個大字;下部的銘文是:“敬愿屢豐年,天下咸如意。臣吳敬恭進”。

附件

圓明園歷史文物資料(轉帖)(全)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康熙玉如意.jpg (2.47 KB)

2009-10-30 16:17

圓明園歷史文物資料(轉帖)(全)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華巖變相圖(無圖)

【名稱】:華巖變相圖

【類別】:字畫

【年代】:宋代

【文物原屬】:原屬圓明園珍品

【文物現(xiàn)狀】:

1860年“火燒圓明園”后被掠奪并流失海外,現(xiàn)收藏于大英博物館

【簡介】:華巖變相圖,宋代杰出畫家李公麟繪制。

【相關資料】:

作者簡介

李公麟(1049-1106)宋代杰出畫家。字伯時,號龍眠居士。廬州舒城(今安徽省舒城縣)人。熙寧三年(公元1070年)進士。產(chǎn)先后任中書門下省刪定官,御史檢法和朝奉郎等。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因病辭退,歸老龍眠山。他的一生在仕途上不甚得意,但詩文書畫成就很高,也擅辨古器物。李公麟雖然被列入了文人畫家之列,但是他除了后世文人畫家所擅長的山水花鳥題材之外,更擅長人物、鞍馬。在此方面,他繼承了顧愷之以來的傳統(tǒng),而又有所創(chuàng)造,自立新意,在刻畫人物個性和情態(tài)上極具功力。他把過去僅作為粉本的白描畫法確立為一種畫種,使之獨立成科。有描寫文人詩酒生活的《蓮社圖》和《西園雅集圖》等作品,今有摹本傳世。分別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和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傳本《免胄圖》和《孝經(jīng)圖》的真?zhèn)紊写芯俊?/p>

宋 范寬《攜琴訪友圖》

圓明園歷史文物資料(轉帖)(全)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圓明園歷史文物資料(轉帖)(全)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圓明園歷史文物資料(轉帖)(全)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范寬《攜琴訪友圖》.jpg (171.15 KB)

2009-10-30 16:53

【類別】:字畫

【年代】:宋代

【文物原屬】:原屬圓明園收藏

【文物現(xiàn)狀】:1860年“火燒圓明園”后被掠奪并流失海外,現(xiàn)收藏于大英博物館

【簡介】:

攜琴訪友圖,宋代畫家范寬繪制。

【相關資料】:

范寬,又名中正,字仲立,華原(今陜西耀縣)人。生卒年不詳,據(jù)畫史記載,他生于五代末,在宋仁宗天圣年間(1023-1031)年還健在。工山水,始師李成,又師荊浩,后感悟“與其師人,不若師諸造化”,遂移居終南太華山中,長期觀摩寫生,山川氣勢盡收胸臆,終成一代大師。為山水畫形成期北方畫派之主流畫家。

燕文貴《群峰雪霽圖》   

圓明園歷史文物資料(轉帖)(全)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圓明園歷史文物資料(轉帖)(全)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圓明園歷史文物資料(轉帖)(全)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燕文貴《群峰雪霽圖》.jpg (17.29 KB)

2009-10-30 16:53

【名稱】:群峰雪霽圖

【類別】:字畫

【年代】:北宋

【文物原屬】:原屬圓明園收藏

【文物現(xiàn)狀】:現(xiàn)收藏于大英博物館

【簡介】:北宋畫家燕文貴繪制。

【相關資料】:

作者簡介

燕文貴(967-1044)宋代畫家。一作燕貴,又名燕文季。吳興(今屬浙江)人。曾入圖畫院為祗侯。工畫山水、人物,尤擅山水,其特點創(chuàng)豆瓣皴,軌重似素描帶染,細碎清潤,觀之可愛。他不泥古法,自成一家。時稱“燕家景致”。其作品流傳至今的有《煙嵐水殿圖》等。

山水再游圖

【名稱】:山水再游圖

【類別】:字畫

【年代】:宋代

【文物原屬】:原屬圓明園收藏

【文物現(xiàn)狀】:1860年“火燒圓明園”后被掠奪并流失海外,現(xiàn)收藏于大英博物館。

【簡介】:

宋代杰出畫家馬遠繪制。

【相關資料】:

作者介紹

馬遠,宋代杰出畫家。字遙父,號欽山。原籍河中(今山西永濟縣附近),僑寓錢塘(今浙江杭州)。南宋畫院待詔。父世榮、伯父公顯,兄逵,都是畫院畫家。初師李唐,能獨辟蹊徑,自成一家。他畫樹石等用鄭虔的淡彩法,又頗類于巨然。下筆嚴正,用雄奇簡紅的筆法,水墨蒼勁的大斧劈皴,以堅實、爽朗有力的淺染來描寫江南雄偉壯麗的山川。兼畫人物、花鳥,作人物有軒昂閑雅之氣,與同時的夏 ,號稱“馬夏”。他善作平視或仰視的構圖,用焦墨作樹石,石皆方硬,危崖峭壁,水色交融。他畫的《水圖》表現(xiàn)了不同條件下江河湖海的運動狀態(tài),奇幻多姿。在構圖方面,善于將復雜的景色給以高度的集中和概括。畫山,常畫山之一角,或“馬半邊”。對他簡潔有力的構圖,稱為“邊角之景”。他又多用水墨,畫樓閣用“界畫”;畫樹干瘦硬為屈鐵,但剛健中有柔和。筆法豪放而謹嚴,變化多而融和。歷代評畫者評他是“水墨蒼勁”的風格?,F(xiàn)存畫水的作品用各種輕重不同的筆法,把平遠、迂回、盤旋、洶涌、激撞、跳躍,以及微風吹起的微波,月光反映的滟蕩等水的動態(tài),畫得十分動人。他的花鳥畫有《柳塘聚禽圖》、《梅石溪鳧圖》。人物畫有《女孝經(jīng)圖》等。還有《華燈侍宴圖》、《尋灘雙鷺圖》、《四景圖》、《對月圖》、《寒江獨釣圖》、《踏歌圖》、《秋江漁隱圖》、《山徑春行圖》等。

大英圖書館  

中國珍貴文獻和古籍6萬多種,其中有中國波羅蜜佛經(jīng)最早版本、 《永樂大典》 45卷及甲骨片、竹簡、刻本古書、敦煌藏經(jīng)(包括刻版印刷的 《金剛經(jīng)》 )和地圖。  

《永樂大典》

圓明園歷史文物資料(轉帖)(全)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圓明園歷史文物資料(轉帖)(全)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圓明園歷史文物資料(轉帖)(全)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永樂大典》.jpg (6.31 KB)

2009-10-30 16:53

《永樂大典》

是明永樂年間編纂的一部大型類書。全書目錄60卷,正文22877卷,裝成11095冊,這一古代文化寶庫匯集了古今圖書七八千種。明成祖時《永樂大典》的纂修,是我國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如此一部規(guī)模宏大的類書,永樂帝當時未能毅然付之刊印,僅抄寫一部,存于皇宮深院中。嘉靖末年雖抄寫成副本,而正本卻杳如黃鶴,不知蹤跡。副本《永樂大典》清代收藏不善,續(xù)有遺失;近代更是被八國聯(lián)軍焚毀、劫掠。至今殘存的嘉靖副本由于其重要的文獻價值仍被學術界視為珍寶。據(jù)統(tǒng)計,現(xiàn)在嘉靖副本《永樂大典》在全球范圍尚存400余冊,其中223冊存藏國內(nèi),國家圖書館館藏221冊。

簡介

《永樂大典》初名《文獻大成》。明永樂元年(1403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命解縉、姚廣孝、王景、鄒輯等人纂修大型類書,永樂二年(1404年)十一月編成《文獻大成》。

《永樂大典》是我國古代編纂的一部大型類書,收錄入《永樂大典》的圖書均未刪未改,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是中國古代最大的百科全書。

《永樂大典》收錄古代重要典籍至七八千種之多,上至先秦,下達明初,這在當時真可以說是“包括宇宙之廣大,統(tǒng)會古今之異同”。宋元以前的佚文秘典,多得藉以保存流傳。收錄的內(nèi)容包括:經(jīng)、史、子、集、釋莊、道經(jīng)、戲劇、平話、工技、農(nóng)藝、醫(yī)卜、文學等,無所不包。所輯錄書籍,一字不易,悉照原著整部、整篇、或整段分別編入,這就更加提高了保存資料的文獻價值。全書體例“用韻以統(tǒng)字,用字以系事”,檢索非常方便。

《永樂大典》是我國古代編纂的一部大型類書,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全書正文22877卷,凡例和目錄60卷,裝成11095冊,總字數(shù)約3.7億字。書中保存了我國上自先秦,宋元以后的佚文秘典,下迄明初的各種典籍資料達8000余種,是中國古代最大的百科全書。

解縉(1369-1415年),字大紳,江西吉水人。明著名作家。

姚廣孝(1335~1418),法名道衍,字斯道,自號逃虛子。蘇州人。元末明初政治家、高僧。

王景(1337-1412)字景彰,號常齋,元末明初松陽縣人

鄒輯 (資料暫缺)

收藏單位

《永樂大典》殘本星散于世界各地公私藏家之手,目前散落在7個國家的30多個單位和個人手中,大約400冊,800余卷。單位有:中國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四川大學圖書館、臺灣中央圖書館、臺灣歷史語言研究所、日本國會圖書館、日本東洋文庫、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日本京都大學附屬圖書館、日本三理圖書館、日本靜培堂文庫、日本斯道文訓、日本大阪府立圖書館、日本武田長兵衛(wèi)、日本石黑傳六、日本小川廣己、英國圖書館、英國牛津大學圖書館、英國倫敦大學東方語言學校、英國劍橋大學、英國馬登、德國漢堡大學圖書館、德國科隆大學圖書館、德國柏林人種博物館、美國國會圖書館、美國哈佛大學圖書館、美國康奈大學、美國波士頓圖書館、越南河內(nèi)法國遠東學院、韓國舊京李王職文庫等。中國國家圖書館擁有221冊(包括現(xiàn)存臺北故宮博物院的60冊),居世界各處收藏之首。目前在全世界范圍內(nèi)的《永樂大典》加起來,不到原書的百分之四!

洞山渡水圖

圓明園歷史文物資料(轉帖)(全)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圓明園歷史文物資料(轉帖)(全)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圓明園歷史文物資料(轉帖)(全)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馬遠的《洞山渡水圖》.jpg (55.61 KB)

2009-10-30 16:57

【名稱】:洞山渡水圖

【類別】:字畫

【年代】:宋代

【文物原屬】:原屬圓明園收藏

【文物現(xiàn)狀】:1860年“火燒圓明園”后被掠奪并流失海外,現(xiàn)收藏于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

【簡介】:  宋代畫家馬遠繪制。

【相關資料】:

作者介紹

馬遠,宋代杰出畫家。字遙父,號欽山。原籍河中(今山西永濟縣附近),僑寓錢塘(今浙江杭州)。南宋畫院待詔。父世榮、伯父公顯,兄逵,都是畫院畫家。初師李唐,能獨辟蹊徑,自成一家。他畫樹石等用鄭虔的淡彩法,又頗類于巨然。下筆嚴正,用雄奇簡紅的筆法,水墨蒼勁的大斧劈皴,以堅實、爽朗有力的淺染來描寫江南雄偉壯麗的山川。兼畫人物、花鳥,作人物有軒昂閑雅之氣,與同時的夏 ,號稱“馬夏”。他善作平視或仰視的構圖,用焦墨作樹石,石皆方硬,危崖峭壁,水色交融。他畫的《水圖》表現(xiàn)了不同條件下江河湖海的運動狀態(tài),奇幻多姿。在構圖方面,善于將復雜的景色給以高度的集中和概括。畫山,常畫山之一角,或“馬半邊”。對他簡潔有力的構圖,稱為“邊角之景”。他又多用水墨,畫樓閣用“界畫”;畫樹干瘦硬為屈鐵,但剛健中有柔和。筆法豪放而謹嚴,變化多而融和。歷代評畫者評他是“水墨蒼勁”的風格?,F(xiàn)存畫水的作品用各種輕重不同的筆法,把平遠、迂回、盤旋、洶涌、激撞、跳躍,以及微風吹起的微波,月光反映的滟蕩等水的動態(tài),畫得十分動人。他的花鳥畫有《柳塘聚禽圖》、《梅石溪鳧圖》。人物畫有《女孝經(jīng)圖》等。還有《華燈侍宴圖》、《尋灘雙鷺圖》、《四景圖》、《對月圖》、《寒江獨釣圖》、《踏歌圖》、《秋江漁隱圖》、《山徑春行圖》等。

宋馬遠寒江獨釣圖  

圓明園歷史文物資料(轉帖)(全)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圓明園歷史文物資料(轉帖)(全)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圓明園歷史文物資料(轉帖)(全)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宋馬遠寒江獨釣圖.jpg (48.88 KB)

2009-10-30 16:57

作品概況

【名稱】宋 馬遠寒江獨釣圖

【類別】中國古畫

【年代】宋代

【文物原屬】原屬圓明園收藏

【文物現(xiàn)狀】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簡介】紙本,水墨,縱:26.8厘米,橫50.3厘米。

作品賞析

《寒江獨釣圖》,只畫了漂浮于水面的一葉扁舟和一個在船只上獨坐垂釣的漁翁,他身體略前傾,全神貫注,或許此時正有魚兒咬鉤?由于釣者坐在船的一端,故爾船尾微微上翹。四周除了寥寥幾筆的微波之外,幾乎全為空白。然而,就是這片空白表現(xiàn)出了煙波浩渺的江水和極強的空間感,更突現(xiàn)出一個“獨”字,襯托了江上寒意蕭瑟的氣氛,從而更加集中地刻畫了漁翁專心于垂釣的神氣,也給欣賞者提供了一種渺遠的意境和廣闊的想象余地。這真是“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

這幅畫取唐人詩意——“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畫清冷靜寂的湖面上,停一小舟,一位蓑笠翁正獨自垂釣,對岸山勢險峻,天空陰沉,將雪山反襯得更為鮮明。近處挺勁的青松被積雪覆蓋,迎風傲立,枯樹低枝,頗具生機。在藝術表現(xiàn)上,這幅畫取平遠布局,構圖有宋人筆意。畫面上的色調(diào)單純,點以赭石、花青,與墨色相間。一派寒氣,使作品凝重而又生氣,充滿了靜寂、蕭寒的氣氛。

在空闊平靜的江面上,有一中年人(從形象上看)正在獨釣,他身體略前傾,全神貫注,或許此時正有魚兒咬鉤?由于釣者坐在船的一端,故爾船尾微微上翹。畫面四周皆不著墨跡,只是在船邊勾出淡淡的幾條水波紋以示江面,使人可以聯(lián)想江的空曠,人在畫面中央,更突現(xiàn)出一個“獨”字。馬遠素有“馬一角”之稱,他常常留出許多空白處給觀賞者以自由想象的余地,以少許勝繁復,手段高明。

乾隆肖像

圓明園歷史文物資料(轉帖)(全)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圓明園歷史文物資料(轉帖)(全)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圓明園歷史文物資料(轉帖)(全)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乾隆肖像.jpg (27.46 KB)

2009-10-30 17:00

【名稱】:乾隆肖像

【類別】:字畫

【年代】:清

【文物原屬】:原屬圓明園收藏

【文物現(xiàn)狀】:

【簡介】:

郎世寧繪制的《乾隆肖像》是圓明園藝術品珍品,是乾隆皇帝41歲時的坐像,乾隆身旁站立兩位大臣,人物極具神韻,為中國與歐洲繪畫技藝相結合的佳作。

乾隆皇帝主政的六十年中,甚為重視學術文化的整理和弘揚。其中以乾隆叁十八年(1773)開始的四庫全書編纂工作最為令人稱道。他聚集于敏中、戴震、紀昀、王念孫等著名學者,將中國歷代重要典籍整理并鈔錄下來,分隸于四部四十四類之下。全書卷帙浩繁、包羅萬千,可謂中國傳統(tǒng)學術文化的一次總整理,也是十八世紀當時學風的充分呈現(xiàn)。

【相關資料】:

作者介紹

郎世寧(Giuseppe Castiglione?,1688—1766)是意大利人,生于米蘭,清康熙帝五十四年(1715)到中國,隨即入宮,曾參加圓明園西洋樓的設計工作,歷任康、雍、乾三朝,在中國從事繪畫達50多年。由于郎世寧帶來了西洋繪畫技法,向皇帝和其他宮廷畫家展示了歐洲明暗畫法的魅力,他先后受到了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的重用。他是一位藝術上的全面手,人物、肖像、走獸、花鳥、山水無所不涉、無所不精,成為雍正帝、乾隆帝時宮廷繪畫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品有《聚瑞圖》、《嵩獻英芝圖》、《百駿圖》(見插圖)、《弘歷及后妃像》、《平定西域戰(zhàn)圖》等。

圓明園歷史文物資料(轉帖)(全)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圓明園歷史文物資料(轉帖)(全)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1.jpg (5.39 KB)

2009-11-2 13:42

【名稱】:景泰藍麒麟

【類別】:琺瑯器

【年代】:清

【文物原屬】:原屬圓明園珍品

【文物現(xiàn)狀】:1860年“火燒圓明園”后被掠奪并流失海外,現(xiàn)收藏于法國楓丹白露宮。

【簡介】:

【相關資料】:景泰藍簡介

景泰藍是一種將各種顏色的琺瑯附在銅胎或是青銅胎上,燒制而成的瑰麗多彩的工藝美術品?!熬疤┧{”這個名字是一般俗稱的名字,學術上的正式名稱是銅胎掐絲琺瑯。

圓明園歷史文物資料(轉帖)(全)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圓明園歷史文物資料(轉帖)(全)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1.jpg (13.02 KB)

2009-11-2 13:46

四庫全書簡介

叢書名。清乾隆時編纂。1772年開始,經(jīng)十年編成。中國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書,也是中國古代最大的一部叢書,分經(jīng)、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庫。據(jù)文津閣藏本,該書共收錄古籍三千五百零三(3503)種、七萬九千三百三十七(79337)卷、裝訂成三萬六千余冊。保存了豐富的文獻資料。“四庫”之名,源于初唐,初唐官方藏書分為經(jīng)史子集四個書庫,號稱“四部庫書”,或“四庫之書”。經(jīng)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圖書分類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圖書,故稱“全書”。清代乾隆初年,學者周水年提出“儒藏說”,主張把儒家著作集中在一起,供人借閱。此說得到社會的廣泛響應,這是編纂《四庫全書》的社會基礎。《〈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又是一部重要的目錄學著作。

四庫全書的編纂歷史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十一月,安徽學政朱筠提出《永樂大典》的輯佚問題,得到乾隆皇帝的認可,接著便詔令將所輯佚書與“各省所采及武英殿所有官刻諸書”,匯編在一起,名曰《四庫全書》。這樣,由《永樂大典》的輯佚便引出了編纂《四庫全書》的浩大工程,成為編纂《四庫全書》的直接原因?!端膸烊珪返木幾脒^程共分四步:第一步是征集圖書。征書工作從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開始,至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結束,歷時七年之久。為了表彰進書者,清廷還制定了獎書、題詠、記名等獎勵辦法:“獎書”即凡進書500種以上者,賜《古今圖書集成》一部;進書100種以上者,賜《佩文韻府》一部?!邦}詠”,即凡進書百種以上者,擇一精醇之本,由乾隆皇帝題詠簡端,以示恩寵?!坝浢奔丛谔嵋凶⒚鞑蛇M者或藏書家姓名。在地方政府的大力協(xié)助和藏書家的積極響應下,征書工作進展順利,共征集圖書12237種,其中江蘇進書4808種,居各省之首;浙江進書4600種,排名第二。私人藏書家馬裕、鮑士恭、范懋柱、汪啟淑等也進書不少。

第二步是整理圖書。乾隆皇帝為了存放《四庫全書》效仿著名的藏書樓“天一閣”的建筑建造了南北七閣。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十二月,第一部《四庫全書》終于抄寫完畢并裝潢進呈。接著又用了將近三年的時間,抄完第二、三、四部,分貯文淵閣、文溯閣、文源閣、文津閣珍藏,這就是所謂“北四閣”。從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七月到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又抄了三部,分貯江南文宗閣,文匯閣和文瀾閣珍藏,這就是所謂“南三閣”。每部《四庫全書》裝訂為36300冊,6752函。七閣之書都鈐有璽印,如文淵閣藏本冊首鈐“文淵閣寶”朱文方印,卷尾鈐“乾隆御覽之寶”朱文方印。

圓明園歷史文物資料(轉帖)(全)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圓明園歷史文物資料(轉帖)(全)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1.jpg (113.65 KB)

2009-11-2 13:55

圓明園歷史文物資料(轉帖)(全)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圓明園歷史文物資料(轉帖)(全)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圓明園歷史文物資料(轉帖)(全)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2.jpg (19.97 KB)

2009-11-2 13:55

清乾隆年間玉璽印章“九洲清安(晏)之寶”二十九日下午在法國巴黎的一次商業(yè)性拍賣中被拍出,成交價近一百六十八萬歐元。

中新社巴黎四月二十九日電 中國北京圓明園遭掠奪文物——清乾隆年間玉璽印章“九洲清安(晏)之寶”二十九日下午在法國巴黎的一次商業(yè)性拍賣中被拍出,成交價近一百六十八萬歐元。

這是法國的拍賣行在今年早些時候拍賣圓明園獸首后的又一次類似的拍賣。

法國博桑—勒費福爾拍賣行今天下午在巴黎九區(qū)德盧飯店拍賣當年英法聯(lián)軍的一名法國軍官的遺產(chǎn)。這個名為亞洲藝術的專場拍賣會,一共拍賣四百余件來自中國、日本等地的亞洲古董文物,其中為華人關注的是圓明園遭掠奪文物——清乾隆年間玉璽印章“九洲清安(晏)之寶”。

此次拍賣經(jīng)媒體事前報道后,中國學者就指出,叫賣圓明園玉璽是赤裸裸的商業(yè)炒作;圓明園管理處也再次表明態(tài)度:反對拍賣被掠走的中國文物,這些文物權屬中國,應全部歸還中國。中國媒體說,圓明園遭掠奪文物又在法國拍賣,法國某些人的行為實屬寡廉鮮恥。

玉璽的拍主是法國艾利讓將軍的后裔瓦索涅侯爵。一八六0年英法聯(lián)軍火燒圓明園時,艾利讓曾經(jīng)擔任法軍駐天津大沽軍營的指揮官,并且曾經(jīng)率部侵入北京城,同年十一月七日晉升為準將。

這枚玉璽于巴黎當?shù)貢r間下午三點拍出,落錘價一百三十八萬歐元,加上手續(xù)費,總成交價約一百六十八萬歐元。

競買者是現(xiàn)場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華人買家。但有報道說,該買家同時表示,他是為一位法國私人收藏家買下的,該收藏家目前也居住在法國。

法國一位拍賣業(yè)內(nèi)人士表示,這種皇家印璽在拍賣市場上并不少見,每年大約有十余枚被拍賣。但隨著買家追捧,印璽的身價也一路攀升。去年六月,一枚中國十七世紀的印璽在法國圖盧茲拍出了五百六十萬歐元的高價。

該玉璽拍賣前的估價是三十萬至四十萬歐元之間。(完)

圓明園歷史文物資料(轉帖)(全)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圓明園歷史文物資料(轉帖)(全)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1.jpg (3.63 KB)

2009-11-2 14:15

康侯簋

【名稱】:康侯簋

【類別】:銅器

【年代】:西周(公元前11世紀~前771年)

【文物原屬】:原屬圓明園收藏

【文物現(xiàn)狀】:

1931年從河南??h辛村衛(wèi)候墓出土,現(xiàn)藏于英國不列顛博物館。

【簡介】:

通高24厘米,口徑41厘米, 鑄于。

侈口束頸,涂腹微鼓,高圈足加寬邊。獸首耳垂長方形小珥。頸和圈足相間排列火紋和四瓣目紋,腹部飾直條紋。器底銘文24字,記周王伐商。

銘文:侈口束頸,深腹微鼓,高圈足加寬邊。半環(huán)形雙耳,獸首翹鼻聳角,垂珥較長。器身紋飾,腹部為單一的直條紋,頸和圈足為火紋與四瓣目紋相間排列,頸部兩面中央又有突起的小獸首。器底鑄銘文四行二十四字,記述周王伐商,命康侯建國于衛(wèi)地,涾司徒為亡父制作此器。

圓明園歷史文物資料(轉帖)(全)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圓明園歷史文物資料(轉帖)(全)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圓明園歷史文物資料(轉帖)(全)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2.jpg (11.42 KB)

2009-11-2 14:15

邢侯簋

【簡介】

圓明園珍貴文物,該簋為四獸垂耳,侈口鼓腹,腹身飾象紋,足部飾,具有西周早期特征的器物。這件青銅器高約20厘米,器身紋飾精美。有銘文68字曰:“隹三月,王令榮 內(nèi)史曰 井侯 服,易臣三品,州人、重人、庸人。拜稽首,魯天子 厥瀕福,克奔走上下,帝無冬令于右周,追考。對不敢 ,邵朕福盟,朕臣天子,用冊王命,乍周公彝。 ”

【淵源】

該邢侯簋是邢侯為了祭祀自己的父親周公而鑄造的。周公,是周朝有名的賢臣和政治家,姬姓,名旦,是周文王的兒子,周武王的弟弟,曾輔佐周武王滅商建立周朝。公元前十一世紀,武王兒子周成王即位時年幼,周公又竭盡全力輔佐成王,穩(wěn)固了周成王的統(tǒng)治地位。周公死后,周成王為報答周公輔佐之恩,便封周公的第四子姬苴為邢侯,封地就是今天河北省的邢臺。姬苴受封后,為祭祀父親周公,鑄造了大批青銅器,邢侯簋便是其中之一。

【現(xiàn)存地】

現(xiàn)收藏于英國大英博物館。

【尋寶歷史】

1935年,英國倫敦皇家藝術學院舉辦的“倫敦中國藝術國際展覽會”開幕了。這次展覽共展出了5000多件中國古代文物,參展文物都是來自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博物館和私人藏品出借的文物。

當時北京故宮博物院挑選了700多件精美文物參展,這是故宮、也是中國古代文物第一次以國家的名義走出國門、參加國際上舉辦的文物展覽盛會。故宮的文物學家莊尚嚴和傅振倫先生參加了這次展覽會。展覽會上,他們第一次在異國他鄉(xiāng)看到這么多流失在海外的中國珍貴文物,作為故宮和中國的文物專家真是備感親切又感慨萬千,他們特別被一件青銅器深深地吸引住了,這是一件代表大英博物館參展的展品,一直收藏在大英博物館,能作為大英博物館的代表參展,可見它的珍貴。

這件青銅器高約20厘米,器身的紋飾十分精美。憑借著多年文物工作的經(jīng)驗,兩位專家知道這件青銅器應該是中國古代食器和祭器的一種——簋。

更讓他們震驚的是,這件青銅器還有幾十個銘文字,這是相當難得和珍貴的。在國內(nèi),曾有一些文物專家聽說過這件青銅器——簋,但誰也沒有見過它,更不知道它的具體情況,難道這只青銅簋就是那件只聞其名未見其面的珍貴文物嗎?

莊尚嚴和傅振倫當即要求大英博物館允許他們?yōu)檫@件青銅器做一份拓片,以便帶回中國進行研究。博物館的工作人員答應了他們的要求。

拓片帶回中國后,倆人立刻著手研究。青銅器上鑄刻的68字珍貴銘文終于讓他們解開了這件神秘青銅器的身世。

圓明園印

圓明園歷史文物資料(轉帖)(全)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圓明園歷史文物資料(轉帖)(全)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圓明園歷史文物資料(轉帖)(全)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1.jpg (7.7 KB)

2009-11-3 17:56

【名稱】:圓明園印

【類別】:玉器

【年代】:清

【文物原屬】:原屬圓明園珍品

【文物現(xiàn)狀】:1860年“火燒圓明園”后被掠奪并流失海外,現(xiàn)收藏于法國巴黎東方博物院。

【簡介】: 白玉方印。

【相關資料】:清末外交官薛福成在其 《出使英法意比四國日記》 中記述:光緒十六年(公元1890年),他在巴黎東方博物院中國展室中發(fā)現(xiàn)“有圓明園玉印二方。一曰:‘保合太和’,青玉方印,稍大;一曰‘圓明園印’,白玉方印,稍小”。1904年(光緒三十年),康有為游巴黎,在奇規(guī)昧博物館曾見過中國內(nèi)府珍物及玉璽等,并認為是圓明園文物。

您可能也喜歡:

大英博物館的中國文物—— 不能忘卻的歷史

大英博物館——最囂張的強盜?。ū姸嘀袊奈飯D)

(轉帖)哭!實拍法國楓丹白露宮的圓明園寶物(多圖)

中國陶瓷賞析

臺北故宮博物院——深入神秘的山洞庫房

遠來中國的西方傳教士——郎世寧(組圖)

大英博物館介紹(組圖)

揭密故宮博物院稀世珍寶[圖]

探秘世界最早最大的百科全書—永樂大典》(組圖)

郎世寧宮廷畫欣賞

誰在收藏中國?

圖說中國歷代君主帝王310——清朝清世宗乾隆帝愛新覺羅·弘歷

世界文化遺產(chǎn)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

中國歷史名城——承德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