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jù)李津介紹,對于內行來說,往往用肉眼就能區(qū)別開來,也可以通過設備進行鑒定。簡易的鑒定方法是,看C貨翡翠,在對著光看的情況下,仔細看翡翠顏色的分布,常能看出顏色是順著裂隙分布的,這種顏色分布得不自然,外觀很像毛細血管,看到這種情況就可以斷定顏色不是天然存在于玉石之中的,而是從外邊進入的。
另外,染的顏色沒有色根,常常是飄在翡翠的表面,顏色也“發(fā)死”、“發(fā)楞”,沒有天然顏色的靈氣??碆貨翡翠,要在順著光看的情況下,轉動翡翠,找到能清晰看到翡翠表面反光的角度,仔細觀察可以看見B貨表面有很多凹坑和麻點,是表面的硅膠經(jīng)風化磨蝕剝離后形成的。另外,B貨翡翠的光澤與A貨翡翠不同,A貨翡翠結構致密,外表散發(fā)玻璃光澤;B貨翡翠由于注膠,外表散發(fā)的是蠟狀光澤。如果是翡翠手鐲,用別的翡翠或硬幣輕輕敲擊,A貨翡翠聲音清脆悅耳,B貨翡翠聲音沉悶喑啞,這也是一個簡便易行的鑒別方法。 近日,網(wǎng)上盛傳一組揭秘“爛石頭”變成美麗翡翠玉鐲全過程的照片。這組照片按程序展現(xiàn)了一大批石料,經(jīng)過化學制劑的浸泡、人工注膠等工序,最后變成瑩潤誘人的翡翠手鐲的過程。石頭真能變翡翠?山東省寶玉石測試研究中心的李津主任為大家揭開了這個謎底。
貌似色彩晶瑩剔透的玉鐲其實是石頭做成的
一堆俗稱的石頭料,沒水、沒底、沒色
成品假玉鐲 □網(wǎng)友爆料:石頭“變臉”賣天價 日前,記者發(fā)現(xiàn)一位網(wǎng)名叫“黃河富豪”的網(wǎng)友在博客中發(fā)了一組照片并附上說明:“一堆俗稱的石頭料,沒水、沒底、沒色。用強酸以及包含大量放射元素的化學制劑浸泡石料半個月。對洗過底的石料人工加色。進入真空高壓注膠機,再次化學物品注膠。注膠過程同樣需要幾天時間。半成品出爐,原來的毛料已經(jīng)有水色了。成品展示!一般市場價叫個七八萬,還價就賣……”更讓人感到不安的是,這位網(wǎng)友還爆料,手鐲上殘留的強酸和填充的膠,對人體有害! 這位網(wǎng)友的爆料在網(wǎng)上引起很多人關注,石頭咋就能變成晶瑩剔透的美玉?還能賣出天價,這可能嗎?記者采訪了山東省寶玉石測試研究中心主任李津,請她講解“點石成金”的秘密。 □業(yè)內不是秘密低檔翡翠石料變高檔 李津主任介紹,這種技術并非新發(fā)明,對業(yè)內人士來說已不是秘密。很早就有人“發(fā)明”將等級差的翡翠“加工”成等級高的翡翠,因為雖然同為翡翠,但由于品質等級不同,價格卻有天壤之別。網(wǎng)友所稱“爛石頭”變翡翠,應該就是將低檔翡翠石料變成高檔翡翠手鐲的過程。 據(jù)了解,在市場上有的商家為了迷惑外行的普通消費者,往往這樣介紹:“A貨就是A級翡翠,B貨就是B級翡翠,C貨就是C級翡翠”。李津說,實際上,A貨、B貨、C貨是完全不同的三個概念。對于普通的消費者來說,應該對這三種翡翠的常識有所了解。 □ABC三種貨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俗稱的A貨是天然的未經(jīng)過任何人為刻意處理過的翡翠,它有著天然的顏色和質地,只有A貨翡翠才是人們一般所說的真貨。”李津說。按照國家頒布的珠寶玉石標準,優(yōu)化處理翡翠為加工過程中,經(jīng)過了酸浸漂白、注蠟處理的翡翠。根據(jù)酸浸漂白的強弱,還可分為強腐蝕與弱蝕腐兩種,強腐蝕優(yōu)化翡翠相當于市場所稱的充膠B貨。其內部結構己受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壞。 據(jù)介紹,B貨又被稱為優(yōu)化處理翡翠,按照國家頒布的珠寶玉石標準,是指經(jīng)過強酸浸泡后,泡去了雜質,再經(jīng)過充膠的翡翠。B貨翡翠的質地松散。強酸浸泡之后的翡翠,臟的雜質被處理掉,但同時翡翠的質地也被完全破壞了,沒有玉的韌性,松軟而充滿空隙,為了使其提高透明度和美麗,再加注透明硅膠的,就是充膠B貨。 “所以B貨翡翠看上去顏色都很漂亮,質地都很通透,但它的價格卻很低。很多人不小心買到B貨的原因,就是B貨往往看起來又好看又便宜。但是B貨翡翠經(jīng)不住時間的考驗,一般幾年之后硅膠氧化,翡翠會變得面目全非。”李津提醒大家。 “C貨是翡翠經(jīng)過人工染色,在原本沒有顏色的翡翠上人為地加上顏色,它的顏色是假的。”李津說,染色的方法有很多種,多數(shù)都是先將翡翠加熱,使結晶顆粒之間的裂隙加大,再局部或全部放到染料中,使顏色順著結構進入翡翠。 在專業(yè)的珠寶鑒定所里,B貨、C貨很容易被鑒定出來,而對于一般外行人來說,因為經(jīng)驗少很容易上當受騙。 □揭秘造假過程本地沒有這種工廠 據(jù)李津介紹,在制作過程中,不是所有的翡翠都適合做B貨的。小作坊會挑選顆粒粗、水頭差、質地酥松、便宜的翡翠毛料來做原料,這樣的礦物顆粒結晶相對比較粗大,而種質細膩的翡翠不適合做B貨原料。然后,翡翠原料都要被切成片狀(被稱作B片),浸泡在強酸中處理,酸處理的目的是除去翡翠中的雜色,這些雜色一般都是鐵錳質礦物,這些礦物很容易被強酸溶解。 經(jīng)過一定時間的酸洗后,用水沖洗干凈,晾干后進入下一道工序鹼洗,鹼洗后進行注膠,需要在抽成真空的高壓釜中進行。這是因為膠是環(huán)氧樹脂類和一些固化劑,由于黏度較高還需要加熱條件下進行。這樣膠和固化劑才能進入到松散的硬玉等礦物之間的空隙中。注膠的目的是加強它的強度和透明度。 注膠的過程中有的還會添加有機染料。例如,綠色、黃色、紫色等等。這種添加染料的貨稱為B+C貨。 注膠以后,再用錫紙把料件包好,放進微波爐加熱,使膠體能夠到達縫隙部位。 山東本地是否有這種小作坊?李津說,這些制造B貨的小作坊都在靠近原料產(chǎn)地的南方,本地沒聽說過有。 □有些B貨C貨可能對健康產(chǎn)生影響 有相關報道稱,經(jīng)過化學處理的B貨、C貨可能對人體有害。對此,李津說,因為沒有相關的數(shù)據(jù),目前還不好說,但消費者還是應該慎重對待。據(jù)了解,除了用上述手法“變劣為優(yōu)”,近些年還出現(xiàn)了輻照改色、打孔注色等一系列的作假手段。而輻照改色的首飾對人體健康會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 據(jù)李津介紹,目前翡翠行當里還出現(xiàn)用價格低得多的其他玉石冒充翡翠的情況,如馬來玉、澳洲玉、東陵玉、水沫子等。這些玉的硬度都不如翡翠,翡翠可在玻璃上留下劃痕,而它們不會;其手感比翡翠輕;色澤感在內行眼里也有明顯區(qū)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