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蟲子不鳴、我鳴鳴。 一到秋天,望著秋水長天,如畫的山巒,心里是難以言表的美好。感嘆之余卻總有一絲陰影襲上心頭。幾年來想寫點東西表達一下,奈何不是學文的出身總有些自慚形穢,恐怕班門弄斧、貽笑大方。不寫吧,心里總是蠢蠢欲動,攪的我心神不寧,總有一種不吐不快的感覺。管他呢,咬咬牙,還是寫吧,盡管會引來大家發(fā)笑,全當是老來發(fā)神經(jīng)給大家做個鬼臉啦。 兒時,一到秋天,就把我們這些小家伙美出鼻涕泡了。我們最愛玩的事情之一,就是到周圍的山上捉幾只蟈蟈,然后放到紡織好的籠子里,相互比較誰的蟈蟈叫的響,誰的蟈蟈叫的時間長。在樣板戲唱響全中國的年代里,蟈蟈的歡快叫聲就是我們孩子心中最好聽的音樂了。 提起捉蟈蟈,這可是我的老本行,自6-7歲就開始了這個勾當。從蟈蟈的種類論起,在我們孩子里是這樣分類的,至于科學上叫什么學名我們就不管了。我們把蟈蟈分成三種:有豆蟈蟈、假蟈蟈(也叫山叫驢)、真蟈蟈(孩子們還親切地叫它真乖子)。豆蟈蟈有翅膀、可以飛行、叫聲吱吱。假蟈蟈有翅膀、個體小、動作輕靈,叫時,先打個點,然后發(fā)出一連串的叫聲,顏色上分為:銅色、青色、草綠色。真蟈蟈翅膀短、個體大、動作笨拙。叫聲呱呱、清脆悅耳,最為動聽。顏色上也分為:銅色、青色、草綠色。這種蟈蟈是孩子們最喜愛的,一般管它們叫銅蟈蟈、鐵蟈蟈和草蟈蟈,其中銅蟈蟈叫聲清脆響亮、數(shù)量稀少,最為珍貴。 再說捉蟈蟈吧,這可是個“技術活”,你可不要小瞧喲,并不是誰都可以抓到的。豆蟈蟈孩子們是不捉的,因為它通常不愛叫,而且叫聲也不好聽。捉假蟈蟈時,首先是聽、確定方位,然后是看,當看到后,輕輕地接近,然后雙手合攏即可將其捕捉。但假蟈蟈很狡猾,當你接近它時,它突然跳到地下,并且四處亂竄。這時你就不要找了,因為找也找不到,只有等它再叫時,你回過頭來再捉。至于捉真蟈蟈,就簡單多了,當然首先還是聽確定方位,然后仔細搜尋,當看到后輕輕接近,雙手合攏形成空心狀,即可將其捕捉,若是捉不到,在周圍的草叢里尋找,即可以找到。最主要的秘訣是蟈蟈叫你移動,輕輕地接近目標,蟈蟈不叫,就不能動,你看我說的是不是很在行。 說的這么熱鬧,你是不是躍躍欲試,準備到山上一顯身手,捉幾只蟈蟈,體驗體驗。然而遺憾的是這個機會沒了!也不知是何年何月至何年何月,通化市周圍的山上竟然一只蟈蟈也沒有了。花草叢中到處充斥著豆蟈蟈、假蟈蟈和蛐蛐的吵雜叫聲,再也聽不到那清脆歡快的呱呱聲,最初,我還以為走的近,走的地方少,后來我又向大山深處,市周圍的各個山上轉(zhuǎn)了轉(zhuǎn),結果是蹤跡皆無。究竟是什么原因使這個可愛的小東西滅絕了呢,后來經(jīng)過打聽才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原來是農(nóng)藥在作怪。 現(xiàn)代化的生活讓人們充分享受了方便、快捷、高效,許多事情我們輕而易舉就可以辦到,許多東西我們簡而單之就可以得到。有誰去認真想一想,在我們充分享受現(xiàn)代化的同時,我們失去了多少?上世紀90年代,我們親屬聚會時,一位親戚曾講了這樣一個笑話。說他兒子學校的學生要到農(nóng)村去體驗生活并且與農(nóng)村學校的學生一幫一結對子。其中有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小伙伴之間要互贈禮物。他兒子為農(nóng)村的小伙伴買了許多本和筆,而農(nóng)村的小伙伴為他兒子準備的禮物是一個小瓶,小瓶里裝了幾只慢慢爬行的小東西。當他兒子興高采烈把他的寶貝展現(xiàn)給他和他妻子看時,首先是驚的目瞪口呆,接著就是笑的前仰后合。原來小瓶里裝的就是多年不見的小小的虱子。 進入了新世紀,虱子是沒有了,山上的蟈蟈也沒有了。我不知是該高興呢,還是應當感到悲哀。記得電視上演動物世界,一位科學家說過,現(xiàn)代世界上所有的生物滅絕正在加速,而所有生物的滅絕都與人有關,而這個所有生物當然也包括人類。 大山里沒有了蟈蟈的叫聲,顯得是那么地空曠、蕭瑟、冷清、寂寞。站在這山間的羊腸小道上,感到莫名的惆悵。偶爾,也會突發(fā)奇想,若是能研究出一種耐農(nóng)藥的蟈蟈,然后投放到周圍的山上,讓漫山遍野重新回蕩著這些小東西的歡叫,那該是個什么景色?然而這些也只能是想想。春聽蛙喧,秋聞蟬鳴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取而代之的是滿世界發(fā)動機的轟鳴聲。秋風襲來,也只能是望山興嘆。現(xiàn)在蟲是不鳴了,我鳴這幾聲也于事無補,唉,真不知該說些啥,啰里啰嗦,前言不搭后語的說上幾句,也只能是謹以此文紀念給了我無比歡樂的童年現(xiàn)已絕跡的蟲子們了。 通化市衛(wèi)生學校教務處
陳曦
2011-9-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