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油保管員從業(yè)資格考試模擬題一、填空題 1.使含水量為15.4%的小麥安全儲藏的糧溫為不超過 ℃。 2.處理地上籠之間通風死角處的高溫或高水分糧,最合適、最有效、最快速的處理方法是使冷卻氣流或干燥氣流 流過糧堆。 3.用地上籠壓入式處理高水份糧,糧食最終會形成上層水分高、下層水分低,且水分梯度差較大的格局,要改變這種格局應采用的方法是在通風干燥末期改通風方式為 。 4.樣品中的成蟲在室溫、供氧充分條件下飼養(yǎng) 天仍維持不動為成蟲死亡鑒定標準。 5.打開AlP藥桶時,出現(xiàn)輕微的燃燒或爆炸,此時,你正確的處理方法 。 6.在既可以選擇單管吸出式通風又可以選擇單管壓入式通風時,優(yōu)先選擇單管 式通風。 7.用地上籠上行式壓入法處理高水分糧,在最后階段會形成上層水分高、下層水 分低的格局,要改變這種格局應采用的方法是在通風干燥末期改通風方式為 。 8.機械通風降水時,倉外大氣所對平衡水分應比谷物水低( )%以上。 9.處理地上籠間通風死角處的高水分糧或高溫糧,最合適、最有效、最快速的處理方法是使冷卻氣流或低溫氣流 流過糧堆。(填充內(nèi)容:水平或垂直) 10.11月某稻谷倉水分15.3%,糧溫20℃,處于 狀態(tài),其主要措施為 。 11.在實踐中,應提倡階段性通風一則機會多二則減少處理難度。第一階段多在每年的9月底10月初進行,實現(xiàn)糧溫目標值為 ;第二階段多在10月底至1 1上、中旬,實現(xiàn)糧溫目標值為 ;第三階段多在12月至翌年1月,實現(xiàn)糧溫目標值為 。 12.防止走道板上濺落糧食而在工作人員行走時損傷薄膜影響氣密性的方法是 。 13.如在機械通風的前期采用地上籠吸出式降溫,在末期為了均勻溫差,應改通風方式為 。 14.緩速降溫通風優(yōu)先選擇的風機類型是 。 15.現(xiàn)行國家標準規(guī)定,下列糧食和油料的定等項目是 A.稻 谷( ) B.玉米( ) C.大 豆( ) D.小麥( ) E.油菜籽( ) F.大米( ) H.小麥粉( ) 16.小麥的雜質(zhì)分為( )、( )、( )三類。 17.糧食不完善粒分為( )、( )、( )、( )、( )、( )等幾類。 18.稻谷分為( )、( )、( )、( )、( )五類。 19.根據(jù)國標,小麥赤霉病粒限量為( );谷外糙米限量為( );黃粒米限量為( )。 20.使用磷化氫防治害蟲,溫度應掌握在( )℃以上。 21.糧食品種中,( )對磷化氫吸附量最大,幫用磷化氫熏蒸時,要( )。 22. 磷化氫環(huán)流熏蒸系統(tǒng)由( )、( )、( )三部分組成。 23.環(huán)流熏蒸系統(tǒng)中,風機安裝的部位要使磷化氫氣體先進入( )、然后再經(jīng)過( )環(huán)流。 24.環(huán)流熏蒸中,為防止磷化氫燃爆必須采用( )風量環(huán)流。 25. 熏蒸時,磷化氫氣體濃度的確定,根據(jù)不同糧溫、蟲種、密閉時間等采用不低于( )毫升/立方米以上的濃度。 26. 倉房密閉及氣密性的測定,倉內(nèi)壓力從500帕下降到250帕的半衰期,平房倉不低于( )秒,淺圓倉、立筒倉不低于( )秒。 27.使用磷化氫的原則是( )濃度;( )時間密閉。 28.在儲糧害蟲的不同蟲態(tài)中,( )和( )對磷化氫比較敏感,而( )和( )對磷化氫的敏感性要差得多。 29.糧堆的物理特性包括導熱特性( )、( )和氣流特性。 30.在空氣中,當磷化氫與雙膦的混合氣體達到( )克/立方米時,即可發(fā)生燃燒。 31.糧食對氣體的吸附可分為物理吸附和( )吸附。 32.糧食的呼吸作用分為( )和無氧呼吸。 33.散裝糧堆氣流流動特性是( )而( )。 34.“倉內(nèi)面面光,倉外三不留”中的“三不留”指不留( )( )( )。 35.糧食入庫的五分開指( )。 36.糧食常規(guī)儲藏過程中所采取的主要措施為( )和( )。 37.蛀食性害蟲有 科害蟲,豆象科害蟲及谷蠹、 蛾。 38.甲蟲的蛹為 蛹,蛾類的蛹為 蛹。 39.蟲糧等級分為基本無蟲糧 、一般蟲糧、 、 。 40.米虱屬于 目昆蟲,屬 變態(tài)昆蟲。 41.儲糧害蟲密度應表示為1kg糧食樣品中 的總和。 二、判斷題 ( )1.底層發(fā)熱可以采用地上籠壓入法進行處理。 ( )2.“三低”儲藏利用了低氧對熏蒸劑殺蟲的增效作用。 ( )3.糧堆結(jié)露最易發(fā)生的季節(jié)是10—11月。 ( )4.因害蟲引起的發(fā)熱霉變,處理時應先降溫降水再殺蟲 ( )5.對于入庫的有蟲糧,“三低”順序應為低溫——低氧——低藥。 ( )6.環(huán)流熏蒸時,毒氣分配管道應在糧堆內(nèi)均勻分布,盡量減少糧堆內(nèi)氣流死角。 ( )7. “三低”最佳密閉時間不低于15天。 ( )8.提高PH3效果的方法很多,但主要是在處理期內(nèi)保持有效濃度的同時,延長處理時間。 ( )9.地上籠壓入式機械通風處理糧堆底部結(jié)露最適宜。 ( )10.單管通風操作中,相鄰的兩風管可以采用一支風管吸風,另一支送風的方式處理糧食,且效果優(yōu)于單一作業(yè)方式。 ( )11. AlP的施藥位置不應機械地限于糧面而應結(jié)合糧堆氣流特性。 ( )12.“三低”中,薄膜藥袋緩釋法與低藥必須以低氧為前提的條件相違背。 ( )13.環(huán)流熏蒸時,高濃度磷化氫不能直接流經(jīng)環(huán)流機。 ( )14.8%以上的CO2能增效儲糧害蟲對有毒氣體的吸收。 ( )15. “三低”中,探管投藥法應在低氧濃度實現(xiàn)后從多用孔處揭膜投藥。 ( )16.糧堆密封時,為防止糧?;瑒拥阶叩腊迳?,宜在走道板下方墊一塊薄膜。 ( )17.毒氣能否在糧堆中均分布是影響殺蟲效果的關鍵因素之一。 ( )18.只要大氣的實際濕含量低于糧堆濕含量,通風就不會造成糧食吸濕。 ( )19.在“三低”技術中所采用的投藥方法既要保證在實現(xiàn)低氧濃度后能增效殺蟲,又要保證投藥過程不影響已實現(xiàn)的低氧環(huán)境。薄膜藥袋緩釋法、藥瓶牽引法、預埋探管配合法蘭盤投藥法能滿足這兩點要求。 ( )20.糧堆存在微氣流循環(huán)時,投藥位置應是主動流動氣流的始點和氣流死角區(qū)域。 ( )21.通風方式會對通風結(jié)露、能否正確地散熱或散濕、通風速率產(chǎn)生根本性影響。 ( )22.糧食的含水量越高,其糧堆導熱性越差。 ( )23.糧食的導熱系數(shù)在0.2千卡/米時度以下,所以糧堆是熱的不良導體。 ( )24.糧堆中氧氣越充足,糧粒的呼吸作用越旺盛。 ( )25.高水分糧堆有時能聞到酒味或酸味是因為糧食以有氧呼吸為主要類型。 ( )26.糧食應當儲藏在干燥、低溫、缺氧條件下。 ( )27.我國現(xiàn)行的儲糧害蟲防治方針是以防為主、防治結(jié)合。 ( )28.因害蟲引起的發(fā)熱霉變,處理時應先降溫降水再殺蟲。 ( )29.鞘翅目害蟲在全倉中基本上是均勻分布,而米虱主要集中于中下層。 ( )30.玉米象喜歡熱,因此適于采取低溫防治。 三,選擇題 1.因輕雜質(zhì)引起的結(jié)露或發(fā)熱,最有效的處理方法是( ). A 降溫或降水 B 自然缺氧 C 投放有毒氣體 D 取出輕雜質(zhì) 2.因害蟲引起的局部高溫而結(jié)露,有效的處理方法是( ). A 先降溫后降水再殺蟲 B 先降水后降溫再殺蟲 C 先殺蟲后降溫降水 3.處于10~11月氣溫驟變季節(jié)的上層結(jié)露糧適于采用( )方法處理降溫或先降低部份水分后再降溫而實現(xiàn)安全儲糧. A 全倉下行式通風 B 全倉上行式通風 C單管吸出式通風 D單管壓入式通風 4.檢驗一批小麥發(fā)現(xiàn)1Kg樣品中的害蟲種類和數(shù)量如下:玉米象成蟲7頭(2 頭死亡),谷蠧成蟲5頭(1頭死亡)幼蟲3頭(1頭死亡);黑皮蠧成蟲8 頭(5頭死亡)活幼蟲2頭;黑菌蟲成蟲9頭(2頭死亡),則害蟲密度為( ) 頭/kg. A 23 B 34 C 19 D 難確定 蟲糧等級為( ) A基本無蟲糧 B 一般蟲糧 C 嚴重蟲糧 D 危險蟲糧 5. "三低"中,PH3的合理劑量應控制在( )mg/l.每次用藥量應控制在( )mg/l. A 0.3-1.0 B 0.01-0.5 C 0.3-0.5 D 1.0-3.0 6. 地上籠壓入式通風優(yōu)先選擇( ) A 漸縮形風道,離風機越遠,風道截面積越小 B 漸擴形風道,離風機越遠,風道截面積越大 C 等截面風道 7.機械通風降溫過程中,應( ) A 高風量降溫 B 高風量降溫,低風量均勻溫差,改相反的通風方式以低風量理順溫差梯度 C 高風量降溫,改相反的通風方式以低風量均勻溫差,理順溫差梯度 8.2002年新頒行業(yè)標準中規(guī)定,環(huán)流熏蒸在密閉期內(nèi),PH3濃度不能低于( )ppm. A 50 B 150-200 C 100-150 9.某倉庫的高溫糧平均糧溫為30℃,水分為13.5%,現(xiàn)外界氣溫為13℃,若要進行降溫,最合適的方法是( )A上行式壓入法通風 B下行式吸出法通風 C下行式壓入法通風 10.防蟲的基本策略是( ). A 只要有害蟲出現(xiàn)就應投藥殺蟲 B 對于一般蟲糧,必須投藥殺蟲 C 對于一般蟲糧,能以低溫防治時盡可能低溫防治;不能低溫防治時則應熏蒸殺蟲但應堅持殺必徹底. 11.每年的10月中旬至11月初氣溫急劇變化,在此期間如果出現(xiàn)糧堆局部發(fā)熱,能否采用趟溝,打垅,扒塘的方式進行自然通風散熱 ( ) A 能 B 不能 12.如果需在10月底對糧堆進行熏蒸殺蟲,你認為合理的常規(guī)投藥位置(百環(huán)流熏蒸)應在( ). A 將整個糧堆的用藥量均勻布點于上層 B 將整個糧堆的用藥量均勻地分三層布點于糧堆 C 根據(jù)糧堆氣流確定上層中央為主要布點區(qū)和糧堆底層均勻布點 13.糧堆發(fā)生上層結(jié)露后,受水分汽化能力和汽化空間的影響,檢查糧堆結(jié)露最合適的糧堆區(qū)域是( ) A 糧堆表面 B糧面下50-150mm范圍內(nèi) C 糧面300mm以下的范圍 14.《儲糧技術規(guī)范》規(guī)定自然通風中,糧食露點溫度必須低于大氣溫度.其中,糧食露點溫度的測算應以( )為準. A 上層糧食的溫度和水分 B 全倉糧食的平均溫度和平均水分 C 中層糧食的溫度和水分 D 全倉糧食的最高溫度和最高水分 15.糧食在缺氧呼吸時,在微生物作用下,會產(chǎn)生酒味或乳酸.所以在高水分糧堆有時能聞到( ). A. 酒味 B. 酸味 C.酒味或酸味 16.糧食的呼吸強度隨糧粒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當糧食含水量達到15%會產(chǎn)生突躍,此時的水分值稱為( ). A. 平衡水分 B. 安全水分 C.臨界水分 17.小麥收購中要求水分在12.5%.這個水分指小麥的( ). A. 平衡水分 B. 安全水分 C.臨界水分 18.影響糧食平衡水分的主要因素是環(huán)境中的( ). A. 溫度 B. 濕度 C.溫度和濕度 19.雙低儲藏中的雙低是指( ). A. 低溫低氧 B.低氧低藥 C. 低溫低藥 20. ( )成蟲喜歡上爬行為. A. 赤擬谷盜 B. 米虱 C. 螨類 21.( )成蟲喜歡飛翔并成群遷飛. A. 玉米象 B. 谷象 C.米象 D. 谷蠹 22.( )對磷化氫具有敏感性而對熱氯化苦具有抗性. A. 玉米象 B. 鋸谷盜 C.米象 D. 谷蠹 23.害蟲對環(huán)境的要求是潮濕,骯臟,( ). A. 高溫 B. 低溫 C. 溫暖 四、案例分析多項選擇題 1.某倉庫在11月底表層最低糧溫9.8℃,底層最高糧溫33.7℃,堆高6米。12月初平均氣溫為12℃,管理人員采用全倉地上籠壓入法機械通風進行處理。你認這種處理方式會產(chǎn)生的結(jié)果和正確的處理方式是( )。 A 糧堆底層熱空氣在大量冷空氣的推動下受冷造成通風道結(jié)露; B 糧堆中下層熱空氣上升到糧面后遇冷糧面、冷倉壁和冷屋頂,因24℃的高溫差存在必然產(chǎn)生大面積結(jié)露; C 通風道結(jié)露和糧面結(jié)露會持續(xù)發(fā)生在短時內(nèi)不會消除; D 正確的處理方法應是全倉地上籠吸出式通風。 2.某國庫11號倉前入倉稻谷6000噸,平均水分13.6%。2002年11中旬初發(fā)現(xiàn)有害蟲危害,主要蟲種為玉米象,害蟲密度為11頭/公斤,最高糧溫30℃,平均糧溫24℃,表層最低糧溫14℃。保管員認為糧堆內(nèi)外溫差不大,機械通風效果差,于2002年11月21日進行環(huán)流熏蒸,用藥量為1.54克AlP/m3。熏蒸時,當?shù)貧鉁貐?shù)為最高16℃,最低9℃。2002年12月3日當?shù)貧鉁亟抵?~9℃,遂揭膜散氣后進行機械通風降溫轉(zhuǎn)入低溫儲藏。計劃于翌年糧溫上升后再次熏蒸殺蟲。你認為該處理過程中的失誤之處在于( )。 A 該糧堆屬于一般蟲糧,在2002年11月21日當?shù)貧鉁貤l件下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進行機械通風降溫達到防蟲效果,不應進行環(huán)流熏蒸; B 用藥量超標; C 熏蒸過程中密閉時間嚴重不足,殺蟲不徹底容易誘發(fā)抗性; D 機械通風效果并不是溫差越大越好,高溫差條件下的快速通風有限制通風方式的選擇、通風過程不能停機、冷資源利用效率差等缺點; E 該處理過程違背了害蟲防治的基本策略,既耗費了財力、物力和人力,又沒處理目的。 五、簡答題 1.什么是陳化糧?如何判定稻谷、小麥陳化與否? 2.使用PH3熏蒸,應掌握的原則是什么? 3.機械通風降溫的可行性條件有哪些? 4.如何延緩糧食陳化? 5.米虱為何經(jīng)常在倉內(nèi)發(fā)現(xiàn)?針對其習性應采取什么方法控制害蟲蟲口密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