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風漢韻滿申城
--信陽新八景指南


1.望湖軒
具有楚風漢韻的望湖軒建在南灣湖大壩東隅,背山面水,整個軒院落差近4米。站在最高處的軒亭內(nèi),可一覽南湖之浩淼、風光之旖旎。

2.聚賢祠
聚賢祠建于賢山之巔。古時曾有賢士隱逸于此,所以賢山又名賢隱山,也是信陽古八景“賢嶺松風”之所在。今逢盛世,修建此祠,信陽歷代鄉(xiāng)賢、名宦共聚于此,故名聚賢祠。


3.茗陽閣
最先建成的茗陽閣位于浉河南岸臨水高地,它的雄渾大氣與浉河蜿蜒靈秀相得益彰,既是茶文化的代表建筑,又是我市標志性建筑。登閣品茗,山水美景,盡收眼底。


4.申伯樓
信陽因是著名的戰(zhàn)國四公子之一春申君黃歇的封地而稱申城。追本溯源,在浉河公園內(nèi)設立“申伯樓”以彰其名、以緬其德。申伯樓設計時沿用信陽古八景中“奎樓晚照”中奎樓的基本功能,樓體碩大,風格粗樸,雄渾大氣,近漢唐之風。申伯樓建成后,不僅可以用于文化聚會、品茶、字畫展覽,還可用于緬懷黃歇、屈原等歷史名人。


5.龜山亭
具有江南園林風格的龜山亭建在龜山臨河的一側。建成后,自山腳拾級而上,看掩映于蔥蘢之中的三門兩樓一園,白墻黛瓦錯落而起,忽而身前,忽而在后,步停處,即至龜山亭。人稱“飛檐歇山八角亭”的龜山亭的美感,在于建筑本身,更在于人在亭內(nèi)居高臨下時,可縱覽無限壯麗的水光山色。


6.琵琶臺
延續(xù)“長臺古渡”文化遺風的琵琶臺,建筑于琴橋南端的一個小山崗上。臺的平面成“土”字形,取五行“土”之居中之意,與信陽華中地理位置相契合。古人登臺望遠,念天地之悠悠,感古今之愴然,今琵琶臺承前人古意,昭時光如梭,更催人加壓奮進。傳統(tǒng)節(jié)日有登高之禮,重陽登高、中秋賞月、春節(jié)鳴禮等皆可在此舉辦。


7.河洲榭
信陽新八景中,河洲榭最有特色。它的一部分立于安橋與會橋之間的湖心島上,一部分探身于浉水間,平橋區(qū)將把湖心島打造成娛樂度假的文化旅游樂園。不久,古時“浉河水中夜舟泛月”的美景將再現(xiàn)之外,還將增加“河洲榭內(nèi)聽戲品茗”的現(xiàn)代消閑。


8.平山塔
震雷山古有“雷沼噴云”之景,前人曾于此求雨,今雖不用求雨,然古文化習俗可嬗變成其他形式,在此山立塔以祈平安,故名平山塔。平山塔建于安橋南岸臨河一個山麓之上,高低落差60米,寓意新中國60華誕之良時,于此山立塔祈安。平山塔總建筑面積1853平方米,與平橋區(qū)總面積1853平方公里相契合。塔高26米,喻平橋2600多年的建制歷史。塔身合暗層計9層,取久久之意,以祈平安之久。想象中,登臨塔頂,俯瞰浉河,那感覺,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