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語“師徒”合作學習模式初探
松江區(qū)華高 陳 強
支教學校:松江區(qū)五厙學校
一、“師徒”合作學習模式的誕生
“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擠,總還是有的。”如果說以前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比較膚淺,自從踏上支教工作崗位,我終于真正理解了它。說實話,在起初的支教工作中,我始終被一個問題困擾著,班級里一些同學,跟不上學習的進度,聽不懂上課老師講的內容,老師又沒辦法一個一個的教他們。因為農村學校的老師必須準點乘校車上下班,而學生除課間休息,到校后就一直在上課,即使難得有一節(jié)自習課,往往幾個老師們不約而同地搶某位學生補差,所以學生在校期間老師根本沒時間開展補差工作。在被逼無奈的情況下,我急中生智,突然想起平時老教師和青年教師師徒結對后效果非常好,能不能也把這種模式運用到學生身上呢?本著這種思想,經過不斷地思考、摸索、實踐和完善,終于形成了一套“一幫一”學生“師徒” 合作學習模式。通過一個學期的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既培養(yǎng)了尖子生,又贏得了補缺補差的時間,可謂一舉兩得。
二、“師徒”合作學習模式的實施
(一)準備階段
結對前,我首先明確分工,為更好的促進同學們的學習,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根據班級同學們的不同特點,把班級學生分成兩部分;挑選學習成績好的,有責任感的同學來擔任“師傅”,另一部分則是“徒弟”。然后讓學生自由選擇合作伙伴,再按學生實際情況揚長避短進行調整,幫助學生建立“師徒”學習小組,并在學生互助關系的建立中不斷優(yōu)化和調節(jié)學生組合,盡力使學習小組能發(fā)揮最好的作用。“師徒”小組中有成績優(yōu)秀的和學習差的組合、有性格內向和外向的組合,也有書寫認真的和書寫馬虎的組合,讓學生在互助過程中感受差距,激發(fā)學生向上的積極性,讓每一位學生都非常樂于參加這樣的活動。
(二)合作階段
1.初級合作
合作學習初期,因為合作小組剛建立,學生“師徒”之間還需要磨合,所以我選擇較為具體的、易完成的任務如:“師傅”每天先檢查“徒弟”的作業(yè)是否做對、做齊,上英語課時“師徒”坐到一起,相互提醒對方認真聽課、記好筆記,每節(jié)課留五六分鐘讓“師傅”幫助“徒弟”復習鞏固課內所學知識等。
“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初級合作階段是學生“師徒”合作學習的起始階段。在這個階段,學生對合作的概念和方法都比較陌生,不知如何去合作。因此我耐心指導合作行為,告訴學生怎樣進行合作,并廣開渠道,為學生“師徒”搭建交往互助合作的“舞臺”,以便他們能迅速進入合作學習的最佳學習狀態(tài),讓學生在互助活動中共同進步。
2.高級合作
隨著合作學習的深入、合作能力的增強,我也不斷增強所布置任務的發(fā)散性和多元性。除了完成初級合作任務,我逐步增加合作學習的內容,如朗讀和背誦課文、單詞、詞組。我還有意識地培養(yǎng)少數能力強的學生做“小老師”,給班級“師徒”結隊的同學上課,我在旁邊聽課指導,先由“小老師” 講解語法或習題,再由“師傅”一對一交給“徒弟”,然后讓“徒弟”復述給“師傅”聽,最后由“小老師”抽查“徒弟”的掌握情況。等學生熟悉方法后,我便要求學生自發(fā)利用放學和早上到校后老師不在的一段時間自行上課,復習和鞏固教過的內容,這樣既鍛煉了“師傅”們,又能為“徒弟”們補缺補差,可謂一舉兩得,成功地贏得了培優(yōu)補差時間。
在這一階段,我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與合作的技能技巧,更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隨著學習的推進,我不斷優(yōu)化和調節(jié)學生“師徒”組合,適時地對小組成員和組內角色分配進行輪換,保證學生在互助合作有機會充分展示自己。當然讓學生當小老師,并不意味著我教師工作的缺失。相反,我必須要花多時間對“師傅”們和“小老師”進行培訓,并且對他們展開培優(yōu)工作,因為只有教會了“師傅”,他們才能更好地輔導“徒弟”。此外,我還要每天隨機檢查“師徒”的結對的效果,檢驗他們的學習成果,做到全面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
(三)評價階段
“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我采用客觀記錄和教師評價相結合,個人成績和小組成績相結合,學生自評和組內、組間互評相結合的方法,對一幫一互助小組進行評價和表彰,努力使評價從單一走向多元化。對表現優(yōu)秀的“師徒”,我及時進行表彰,并且留意相對較弱的“師徒”小組,對其細微的進步,進行“人性化”的表楊和獎勵。我還設置一些實用的獎品,如健康的讀物、文具、糖果……使學生對這種學習方式投以最大的熱情,并使他們的熱情能夠延續(xù)下來,讓學生充分體驗“師徒”合作的樂趣,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每一位學生都非常樂于參加這樣的活動。
三、“師徒” 合作學習模式的意義
子曰:“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學生組成“師徒”互助學習小組后,“師徒”都能從中得到更大進步和發(fā)展。
其一: “徒弟”受益。有好同學做“師傅”幫助、輔導“徒弟”開展學習,這對“徒弟”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學習成績等方面都會產生積極的影響;同時,由于“徒弟”英語學習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礙,因而與教師的交往存在相對較大的心理距離,而他們與學生“師傅”的交往讓他們感覺相對而言更安全,更自然。所以“徒弟”對“師傅”提供的幫助也會樂于接受,而學習的進步又會減輕他們的自卑感,因此效果往往要比老師輔導的好。
其二: “師傅”進步。“師傅”也會從幫助別、輔導“徒弟”的學習過程中得到進步,因為向別人傳授知識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鞏固知識的過程,特別是為了順利完成輔導“徒弟”的任務,“師傅”自己首先必須要把知識學扎實,這無疑對他們自身成績的提高也是一個很大的推動作用,同時在幫助同伴的過程中還可以增強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這是學生間的一種教學相長效應,對全面提高班級整體學習水平無疑起著很大的推動作用。
其三: “人格”健全。“師徒” 合作學習模式有助于學生形成樂于助人的良好品格。學生在“師徒”互助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了現代社會所需要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這讓學生感到幫助別人于人于已都很有好處,因而學生的這種體驗是愉悅的,是有價值的。同時,還能滿足其成員尊重、友誼、歸屬、交往等的心理需要,發(fā)展學生健全的人格。
四、“師徒” 合作學習模式的成果
開學以來,我所教學的班級“一幫一”學習小組學習風氣逐漸形成,經??梢钥匆?#8220;師徒”在一起背書、背英語單詞,一起討論難題的解決方法,追著讓伙伴背書、提醒伙伴教作業(yè),或是“小老師” 在課余時間講解、授課……班中學生成績得到很大提高,每次考試班級英語平均分要比普通平行班高出8到10分。許多“徒弟”在“師傅”和“小老師”的幫助下改善了學習態(tài)度,提高了成績。如陸俊杰、戚林杰同學原來由于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作業(yè)經常缺交,考試經常不及格,經過他們“師傅”的不懈努力,他們基本上改掉了以前的壞習慣,學習上連連取得進步,在這學期期中、期末考試中,兩個人都順利地通過了考試;朱曉晴和夏磊磊同學是班級中有名的后進生,以前上課他們經常睡覺、作業(yè)缺交、連體育課、活動課都懶得上,成績自然是年級墊底,我特地給他們每人安排了兩位“師傅”,并親自和這兩名“師傅”一起輔導他,在“師傅”們的幫助下,他們一改以往的懶惰形象,學會配合“師傅”的幫助,在學期末終于脫掉了年級最后的帽子,年級成績分別上升了17名和21名,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一幫一”學生“師徒”合作學習模式讓所有同學都體驗到享受學習的樂趣,并分享同學之間真誠的友情。
英國著名博物學家赫胥黎曾今說過:“時間最不偏私,給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時;時間也最偏私,給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時。”“一幫一”學生“師徒”合作學習模式,使我明白一個人若需要時間,還得自己把他造出來,它使我能沖破時間空間的阻隔,讓我擁有了“魔幻分身術”,讓我能切實關懷到班中每一位同學的健康成長。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將進一步研究和完善這一模式,讓它能更好服務我的教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