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媽媽上班了。爸爸讓孩子洗臉。孩子不洗自己去玩,又讓講故事書。大人后退一步。說好講二本之后再洗,孩子接受了,安靜地聽故事。講完之后再說洗臉,孩子哭鬧。爸爸、姥姥 、姥爺分別勸說都不行又哭鬧起來。爸爸為哭著的孩子錄相。孩子幾次停了哭,跑到窗子下玩,跳到床上玩。他就是要逃過洗臉。稍稍緩和一下后爸爸和姥爺再說洗臉,孩子還是哭鬧。孩子三歲多了,很精于審時酌事地用哭鬧來謀求放縱自己的任性。大家都很明白。孩子在哭著,此時姥姥突然發(fā)火了。矛頭指向了爸爸和姥爺:不洗就不洗吧 ,干嘛為這點(diǎn)事招孩子哭! 此刻我(姥爺)心里火了,失望了。家里一種最低水平的理性完全混亂了。姥姥是重病號,家里誰也不敢得罪她。她的這種態(tài)度變化顯然是縱容孩子。事情全亂了,沒法辦了。孩子爸爸連忙擰了毛巾給孩子隨便擦兩下應(yīng)付過去了。孩子的心里收獲了什么? 家里的事本來就是說不清道不明的。年輕人老人各有各的毛病和正當(dāng)?shù)男枨?。日常的問題和矛盾已經(jīng)讓人應(yīng)付不起。現(xiàn)在加上教育下一代的小外孫子,更是一件抽絲剝繭的細(xì)致事。攪在一起如一團(tuán)亂麻。讓人絕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