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人認為纏論最可貴之處,莫過于“當下”二字,到目前為止,纏論所有理念的基礎(chǔ),也只是“當下”二字,這與傳統(tǒng)理念的所謂“預測”是不可同日而語的。比如新浪現(xiàn)在股票博客前十位,除了纏主,所有的博主,都是以“預測”為出發(fā)點,來吸引觀眾眼球,誠然我們都清楚預測是操作的基礎(chǔ),離開合理預測的投機操作是盲目和危險的,因此把預測擺在比操作更重要的位置上似乎是合情合理的;但是我們忽略了一個基本事實:投機所追求的根本目標———盈利,來自于操作,而不是預測,所有正確或錯誤的預測,必須通過操作環(huán)節(jié)才能轉(zhuǎn)化成盈利或虧損,因此盡管預測是投機的起點,但經(jīng)由此起點并不能直接到達投機者希望到達的終點。這正是我們大多數(shù)投資者的思維誤區(qū),重視了起點,忽視了路徑,重視了起點,忽視了過程,重視了起點,忽視了起點和終點間的關(guān)系。  在這種錯誤的投機思維主導之下,投資者往往沾沾自喜于一次準確預測,耿耿于懷于一次預測失誤,但是虧大贏小的局面未見改觀;往往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孜孜不倦于預測的方法和技巧,而對操作的技巧和方法則分身乏術(shù),于是認真分析于前,草率操作于后,執(zhí)迷不悟于終;往往耽于羅列、搜求和解讀市場漲跌的種種前因后果,而對真正有價值的投資理念、操作原則、紀律視若無睹,緣木求魚而不自知。 正確的思維則是重當下輕預測。對市場的預測正確與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們的當下是否正確地遵守了既定的規(guī)則;極端地講,預測正確而當下錯誤即便結(jié)果盈利也是危險而不可取的模式,預測錯誤而當下正確即便結(jié)果虧損也是有價值而必須堅持的模式。 預測是人類的一個嗜好,而且是一個危險的嗜好。預測者好比一個玩火的孩子,往往面對自己制造的熊熊大火驚慌失措。對于不能恰當?shù)靥幚眍A測的后續(xù)事務的投資者,每一次預測都是危險的。重預測輕當下下的投資者,往往成為自己預測的犧牲品。放棄對預測的執(zhí)著,著力于當下的投資者,才能成為自己的主宰。 真正的理性從來都是當下的,從來都是實踐的,而實踐,從來都是當下的理性。甚至于一種模式化的“當下”,你必須清楚的,你是誰?為什么?怎么做 ?這是買點嗎?這是什么級別的什么買點?大級別的走勢如何?當下各級別的中樞分布如何?大盤的走勢如何?該股所在板塊如何?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當下. 當下買入,可以虧損,這是傳說中“買套”,但套,要買的有理有據(jù),必須以“高拋低吸”為基礎(chǔ),由此出發(fā),我反對任何形式的“追漲殺跌”!由于當下是兩難的,所以不能保證買入即贏利,但不要忘記“走勢必完美”,在你的買入理由沒有發(fā)生實質(zhì)性改變之前,你沒有任何賣出的理由,這也是纏主沒有“止損”概念的原因。 “走勢終完美”這句話有兩個不可分割的方面:任何走勢,無論是趨勢還是盤整,在圖形上最終都要完成。另一方面,一旦某種類型的走勢完成以后,就會轉(zhuǎn)化為其他類型的走勢,所以,當你的買入理由發(fā)生實質(zhì)性改變時,你也應該毫不猶豫的賣出,只有這份果斷和明智,才能在股市中有所成。 纏論判斷,必須是建筑在當下構(gòu)成的判斷中,這是纏論一個關(guān)鍵的特征。當下判斷,其基礎(chǔ)在于采取的分解方式。決定你的買點賣點,市場給你三次機會,每一次都是絕對的,或賺或賠,沒什么好說的。 具體實例如下: 當日線走到這里,當下便可判定,MACD明顯出現(xiàn)標準的背弛形態(tài):回抽0軸的黃白線再次下跌不創(chuàng)新低,而且柱子的 ... 還可以再向下,最后精確到筆,這一筆,這個背馳的成立已經(jīng)是確認了,從而可以一直分析下去,找到最精確的背 ... 后面的走勢,毫無懸念,難道這種當下的預測不比所謂的“預測”強過太多了嗎? | 
|  |